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并不是你的内容写得足够好,就可以成功运营一家新媒体。

在纷繁交错的互联网时代,所谓的成功早已不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古老的理念所左右。有了好的内容,不等于读者会为此付费,也不等于广告商会纷至沓来。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新媒体,但是在思维上还是百年老店式的做好内容坐等收钱的模式,那你的这个所谓的“新媒体”运行不了多久就会走向崩溃。

现今的事实表明,内容再好,也需要运营和营销来提炼它的价值,而没有运营和营销的新媒体内容,就算是写得妙笔生花,也不会有多少人前来问津,其价值也是最低的。

新媒体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体系中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和户外媒体来说,新媒体也被叫做“第五媒体”。从互联网兴起以来,新媒体的承载形式实际上一直都在变动,最初对于报纸刊物来讲,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都是新媒体。

网络平民化之后,相对于上述这些媒体形式,网络门户网站、桌面视窗、数字电视、电影、触摸媒体又成为新媒体。而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媒体平台出现了,新浪微博、腾讯微信、每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里面均进驻了大量的自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使生产和传播信息资讯的功能由过去固定的传统媒体机构组织逐渐转移到普通人手里,新媒体成为一种消除剂,它把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掉了,而且把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壁垒抹平,使产业和社群的边界消弭于无形。

在技术上,新媒体依托的是互联网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传播渠道上,新媒体依靠的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在工具上,新媒体依托的是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从满足用户需求上,新媒体会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还会向用户提供各类商业信息,以满足用户的综合需求。

新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交互性,并且交互的速度非常快捷,不仅能使信息量呈现海量规模,而且在交互中各类信息还能共享,也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介质实现新媒体的个性化和社群化。

在新媒体时代,仅仅生产内容已经显得很不够用了。因为并非内容没有人付费,而是这个市场的空间依照目前看来是比较有限的,将来也有可能会更加衰微。

在《纽约时报》近百页的反思文本的评论中,红杉资本主席的评价就很有意思:该报高层人士里,无一人头衔含有“软件”“技术”“设计”“工程”这样的词汇。到63页时,才第一次出现了“代码”一词。而且《纽约时报》也没有勇气把对受众的称呼,从读者改为用户。这是一种传统媒体的思维,但随着新媒体的冲击,也没有深刻的改变。而做好内容坐等收费的模式已经过时,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新媒体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审视着快速发展的世界。

而最新的《赫芬顿邮报》则是用户生产内容,走自媒体走的路线,自媒体的内容量极度增加,兼具博客自主性和媒体公共性。《赫芬顿邮报》的内容平民化十足,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大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在经营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在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流量有所下滑(它依然是靠规模取胜)。

有了好的内容不一定就能做好自媒体,同样有了先进的聚合信息的技术也不一定能做好自媒体。只生产不运营和只运营不生产都无法将新媒体做到最好。

就连《赫芬顿邮报》这样的新媒体也有可能被后继的新媒体所取代。在微博、微信上,你可以做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把文本的内容做得夸张一些,继而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用广告费来填补运营的成本和收入。未来的新媒体会有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那就是继续以内容收费,但并不是古老的付费阅读那么简单。买单人还是阅读者,但是买什么样的内容就会分得很细。这个“细”具体表现在:用户需要什么,新媒体就生产什么。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也就是说,新媒体可以从单纯的内容,或者单纯的广告中脱离出来,另外创造出一套盈利模式。这样,新媒体将来有可能是一家智库,面对的受众是高端白领和中产阶级;也有可能是行业咨询报告生产者或企业顾问,面对的是一群需求各异的专业人士;或者是政府谋略报告辅助生产者和提供者,面对的是政府公务人员;或者是一些各式各样的视频内容,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这些内容是专属专用,以便于合适的用户来定制。通过这些不同的人吸引不同的广告商入驻,会成为一种新媒体盈利的辅助形式。

这样的新媒体好像不是新媒体,它似乎在干很多媒体介质以外的事情。这就是新媒体,依旧是深耕内容的媒介,而盈利模式呈现在对内容需求人群的细分和随之而来的运营、营销中。在国外的例子有Business Insider(BI),国内也有一些,比如识局智库。他们是PGC,专业生产内容商,不是简单的付费阅读,也不是简单的广告载体。他们生产的内容需要在各种人群和不同的渠道中运营和营销,以便推广出去,再将利润拿回来。

新媒体不断地更新变化,是人类在21世纪第一个20年里要频繁经历的。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一场科技史和文明史的重要革命期,会对未来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无法预计的影响。

从新媒体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它的第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传递速度快。不管是多大的文件,多么五花八门的媒介形式,它都能转化为数据流,通过互联网渠道瞬间传递,而从目前的演进速度来看,只要人类有需求,信息的传递速度还会加快。第二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交互性。新媒体没有了泾渭分明的传播壁垒,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便捷化、即时化、碎片化。第三个明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人性化、体贴化。你需要什么,它提供什么。

然而,新媒体是一场革命的意义远非上述表象可以表达清楚的。从对未来新媒体发展的预判来看,新媒体将来会和移动互联网一样成为另一种基础设施,只不过它或许会以泛组织的形式存在,这代表了我们周边的环境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化的,而且是泛媒介化的,在媒介中还存在多种多样的形态。这些形态会像老树在土地下盘根错节的根系一样,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

新媒体会对人类长期以来所遵循延续的互动方式和聚集模式的改变,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物联网、互联网是最新的社会互动方式,把旧的壁垒砸掉,把边界抹平。原先的社会格局变化之后,人群的利益、价值观和文化观念会因为大规模的流动而改变。当人们的价值取向都被改变之后,人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具体表现就是参与度增大,更为平等和开放,更加多元。

知乎和虎嗅这样的科技前沿和知识型的组织会增加,促使知识、物质和智能的社会化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在需要时变成老师,也有可能在需要时变成学生,师生的身份会随着一种利益模式的变化而随时转化。学校、教师以及规模化的在线教育等形式恐怕都会逐渐被边缘化。学习的场景会融入日常生活中。

新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系统之上的更为高级的发展模式。它会非常注重每一个人的差异和情绪变化,通过对每一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将其需求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商品和服务呈现到面前,给予用户很多的体验。服务更为周到,态度更为友善,用户购买的就是好的服务,新媒体成功运营和营销的基础也是好的服务,而好的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 gyWLqyCmCwbOHlNo1CoZf6pO0J1RUEYjGmEpuwys+2n7sqPWlKHKySuSNvwAnM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