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表寒里热感冒发热怕冷口干苦,防风通圣丸可解表清里

典型症状: 发热、怕冷、口干苦、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热等。

代表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

主要功效: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同类中成药: 感冒清热颗粒或通宣理肺丸+黄连上清丸或双黄连口服液。

除了风寒、风热感冒,还有一种很常见、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感冒,就是表寒里热型感冒,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寒包火”,多发生在冬季或夏季。这种感冒的起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外感寒邪,如果没有及时疏散风寒,风寒入里,引起内热,而引发此种类型的感冒。比如,有些人着凉了,开始流清鼻涕,过了几天却流黄鼻涕了,这时就要考虑“寒包火”感冒了。二是身体内热,又外感了寒邪。比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内热也比较盛,可是有些人过于贪凉,长时间吹空调、电扇,汗腺关闭,内热出不去,又着了凉,就会引发这种外寒内热的感冒。

当然,不管哪种原因引起的,这种感冒的症状都是呈现寒热并见、表寒里热的特点。比如,患者会发热,怕冷,全身的皮肤发紧,汗很少,这些就是表寒的症状。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热、痰和鼻涕发黄甚至发红、舌红苔黄、口干苦,这些都是内里有火的症状。所以,对“寒包火”的治疗,比单纯的风寒、风热感冒要复杂。如果用治疗风寒或者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寒包火”型感冒,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加重病情。那么,这种类型的感冒要怎么治呢?中医讲:“病在表者汗之,病在里者清之。”所以,对表、里都有的病证就必须既散表寒,又清里热。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能解表清里的药,防风通圣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里双解的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出自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处方由防风、当归、芒硝、薄荷、大黄、川芎、连翘、麻黄、白芍、桔梗、黄芩、石膏、栀子、滑石、白术、荆芥穗、甘草17味药物组成。药物虽多,但我们可以分组来了解:第一组是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它们都是解表药,可疏风散表,通过让身体出汗来疏散外感的风邪,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汗”法。第二组是石膏、连翘、黄芩、桔梗,它们都是治里药,可以清利头目,清除上焦风热,即中医所说的“清”法。第三组是大黄、芒硝,这两味都是泻药,能够泻热通便,使体内的实热从大便排出去,这就是中医的“下”法。第四组是栀子、滑石,这两味都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清三焦之热,并使热邪从小便排出,此为“利”法。以上用汗、清、下、利四法来攻除实邪,使上中下三焦、表里并治,以达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一味地攻伐,必定会加重气血的耗伤,所以,方中还用了两组补药:第一组是当归、白芍、川芎,这3味都是补血药,能够养血活血。第二组是白术、甘草,这2味都是补气药。其中白术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二者相配,可以健脾和胃,加强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全方如此配伍下来,有攻有补,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碍邪,具有表里双解、上下分消、气血两调的功效,对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所致的感冒疗效显著。

当然,防风通圣丸再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比如,阴血虚证、体虚便溏的患者就不适合。因为这个药是治疗表里俱实证的,如果虚证患者吃了,会使病情更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慎用,因为方中的麻黄、甘草会导致血压升高,血钾水平降低。运动员也要慎重服用,因为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加快心跳、扩张支气管,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是国际奥委会禁止使用的兴奋剂类药物。过敏体质的人同样要慎重,因为桔梗可以导致过敏,而荆芥穗、防风都具有光敏性,服用后能够增加对光的敏感性,容易引发日光性皮炎等症。孕妇坚决不能用,因为方中苦寒、泻下的药较多,对胎儿不利。

防风通圣丸每袋6克,每次吃1袋,用开水冲服即可,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药后,患者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而且不成形的情况,就应酌情减量。在服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滋补性的药物,因为补药会让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还要注意忌口,辛辣、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最好不要吃了,辛辣、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而海鲜是发物,而且大多性寒凉,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烟、酒最好都戒了,否则,会降低药效。另外,还要提醒大家,防风通圣丸的攻下力较强,所以,不宜久服,以免损伤中气。

治疗表寒里热感冒,除了用防风通圣丸外,还可以用一些组合药物。比如,感冒清热颗粒或者通宣理肺丸,这两个都是温性的解表药,可以发散体表的寒气。同时,再搭配黄连上清丸或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的药,来清内里的热,这样能够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 y4hSKWpxWg+EgPxcKHfdSjI/xBYkE3O+aWKW8xbB6puf9XzNJDLEnq/1Twcg9+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