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1月8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与世长辞,向他曾经热爱的自然世界挥手告别。300年后的1942年1月8日,世界各地的学者、民众举行各样的活动,撰写寄思的挽联来纪念这位流芳后世的伟人。
此时此刻,一声婴儿的啼哭在英国牛津的医院中传来,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了。
霍金的父亲弗兰克和母亲伊莎贝尔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们没有想到,怀中的孩子,将来竟然能够取得与伽利略齐名的成就,成为又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说伽利略迈出了人类了解宇宙的第一步,那么霍金则是带着人类开始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来。这可以视为一个巧合,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承。
1942年,世界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仍在延续。在之前的两年间,科学界都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各种用于战争的原子弹、核武器不断地被研制出来;1942年初,德国成立了一个可怕的“T4”小组,他们残忍地杀害身有疾病和身患残疾的儿童;“T4”小组成立10天之后,德国又秘密制订了一个“灭绝犹太人”的残忍计划……
面对这样的乱世,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安安稳稳地来到世上,所以,在离霍金出生还有一周的时候,伊莎贝尔就离开了伦敦,前往牛津待产。当时德国为了保护哥根廷和海德堡免受战争践踏,曾与英国签订盟约,不会轰炸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两国都想要保护各自的文化古镇。因此,对于英国人来说,牛津和剑桥就成了战争中的避难所。
然而,伊莎贝尔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牛津,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她即将临产,所以旅馆并不接受她入住,无奈之下,她来到了医院,开始在医院待产。待产期间,伊莎贝尔买了一本星象图,但当时的她似乎没有把腹中这个小生命和浩瀚的宇宙联系起来。
霍金平安降生了,在一个漫天战火却相安无事的城市降生了。初为人父母,大多数人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选择待在牛津以规避战火,起码等孩子稍大一些再离开。但在霍金出生后的第十四天,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就回到了海格特这个靠着伦敦,遍地都是废墟,甚至满天都在落着火箭的地方。
伊莎贝尔曾经回忆那时的情况:
“我们很幸运,实在非常幸运——我指的是我们一家,包括斯蒂芬(指霍金)和每一个人,我们一家人都饱受灾难,但重要的是我们都活了下来,但是有些人却被战火吞噬。飞行中的炸弹非常恐怖,一开始,它们会在空中轰轰作响,然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时候你就可以计算离它落下来还有多长时间……如果你听到了爆炸声,就可以意识到炸弹并没有在你身旁炸开,你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吃饭或者做点别的什么。”
在这样的境地下回来,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弗兰克和伊莎贝尔还有在伦敦的工作,战火四起,前线伤员不断,医药科研所的工作更是异常紧迫;另一方面,医院的高额住院费用也容不得这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太乐观。
霍金的家是坐落在海格特的一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置办于战争期间,因为距离伦敦很近,随时都有被轰炸的危险,所以价格很便宜。
1944年,霍金2岁,伊莎贝尔带着他和妹妹去拜访霍金的姑妈,弗兰克留在了家中。在中午的时候,一枚V-2火箭落在了他们隔壁的几间房子上,幸好霍金家的房子没有受太大损伤,弗兰克也没有受伤。两岁的霍金回到家,却看到原本熟悉的场景都化为了一片废墟,路边也炸出了一个大坑。
伊莎贝尔经常对霍金说:“孩子,你是一个幸运的人,从出生之前就是。”
霍金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也只是咯咯地笑了。伊莎贝尔看着怀中开心欢笑的霍金,想到自他出生以来所经历的战乱,想到附近那一片片废墟,对于霍金来说,现在的温馨时光又岂止是“幸运”二字可以言说?那时的霍金还不懂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愁绪,作为孩子的他却在那个被炸弹炸出的大坑中找到了乐趣——那里成了他玩耍的地方。霍金有一位名叫霍华德的好朋友,霍华德是霍金的邻居,两个小伙伴常常在那个大弹坑中玩耍。
作为知识分子的弗兰克,他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为霍金安排进入私立学校学习。拜伦宫当时是身在海格特和学术界人士的住处,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专门招收知识分子的孩子,霍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之家,自然被送到了拜伦宫。而霍华德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父母是普通人,他只能在郡立学校上学。但幸运的是,霍华德和霍金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霍金,倒是为霍金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霍华德所通晓的足球和拳击在霍金眼里是一些新奇的活动,尽管霍金的父母对这些运动并不喜欢。
年幼的霍金也许并不懂得“幸运”为何物,上天在眷顾着他,眷顾着他的家人,只是不知道,这份“幸运”能否伴随他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