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古代儿童开蒙要读的书之一,也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最初的《百家姓》列出了四百三十八个姓,都是比较常见的,有单姓,也有复姓,四字一句,句句押韵,非常方便阅读和记忆。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说明姓氏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关于该书的作者,目前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由北宋初年一个杭州人编著的。《百家姓》以“赵钱”开头,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而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吴越王姓钱。自《百家姓》问世以后,成为古代儿童的必备启蒙读物,家喻户晓,代代流传,其中也有仿写、改编、增补,还有为它做注解的。《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是认识自我与了解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蓝本。
一个简单的姓氏,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政治,还有文化与民俗的许多东西。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浓的族群,所以古人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根脉后才能更爱家爱国。如今的社会发展,使得家族形式和姓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让孩子了解我国独特的姓氏文化,仍是孩子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中国姓氏文化中蕴含的重宗族、重家庭的传统思想,能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能让他们与家人的感情维系更加紧密。另外,对扩大文化视野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些常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姓氏起源】
周穆王的车夫名叫造父,是嬴姓祖先伯益的后代,穆王出巡时经常是造父驾车。东南方的徐偃王起兵造反时,造父驾车日行千里,使穆王及时赶回都城,平定叛乱。造父驾车有功,周穆王把赵城赐给他,造父后代就以赵为姓。
【名人】
赵匡胤,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五代后周时大将,后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在位期间,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结束了中国多年来混战割据的局面。
【姓氏起源】
源自彭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姓。相传彭祖为五帝之一颛顼玄孙的后代,彭祖之孙彭孚在朝任职钱府上士,掌管财政,遂以官职为氏。又一说彭祖姓篯名铿,其后裔去竹字头而改为钱姓。
【名人】
钱一本,江苏常州人,明朝易学家。官至御史。精通四书五经,曾与顾宪成在东林学院讲学。
【姓氏起源】
一源起春秋时期卫武公的儿子名叫惠孙,其子孙后代以孙字为姓;二源起楚国贤臣孙叔敖之后;三源起齐国大夫田书攻伐莒国有功,被赐于孙姓。
【名人】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中山,本名孙文,别名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近代民主革命家,三民主义倡导者。
【姓氏起源】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在尧舜帝期间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后裔以理为姓。其后代在殷纣王时期遭迫害流亡,出逃在外,以采食李子充饥,后改理姓为李姓。又唐朝皇帝李渊,李为国姓,在位期间封赏很多有功家族为李姓。
【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时期人。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期间创立“贞观之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姓氏起源】
周平王儿子姬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后裔未改姓者在唐玄宗时期,因避讳“基”之讳,改姬氏为周姓。又有秦灭东周,将赧王贬为平民百姓,其家族亦称为周氏。
【名人】
周瑜,三国东吴大都督,与刘备联合,大破曹操八十万大军,赤壁之战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例。
周树人,即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学过医。后弃医从文,著有《呐喊》《彷徨》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
周恩来,江苏淮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一任国务院总理。
【姓氏起源】
周太公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现江苏无锡),号勾吴国。后周朝建立,周武王灭商后封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改国号为吴,后子孙以国名为姓。另支为古公之子虞仲的后代,虞古通吴,故为姓氏。另有在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吴季札之后。
【名人】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
【姓氏起源】
源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记载,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子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强国之一郑国。后战国时为韩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原国名郑为姓。
【名人】
郑和,原名马三保,明朝云南昆阳人。曾先后七次下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
【姓氏起源】
一源于商纣时期箕子和比干的后裔,在周武王灭商后,改姓为王。二相传古帝虞舜之后裔中有齐王田和。齐灭后,其后以王氏为姓。三源于秦灭六国后,战败国王族四处避难,散居天下,至汉代初,纷纷隐姓埋名,改姓为王。四源于南北朝时的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一支后改为王姓。
【名人】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临沂(现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善于草、隶、行、楷等。著有《兰亭集序》,被誉“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为后人称“书圣”。
【姓氏起源】
源自于姬姓,以国为姓。据载,周武王灭商后,文王毕公姬高受封于冯城。其子孙于是以冯氏为姓。另有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之后。
【名人】
冯谖,战国时期齐人,孟尝君门下食客之一。以“食无鱼﹑出无车、弹铗而歌”闻名,为孟尝君赏识而纳之。后为孟尝君在薛城收债,集债主烧其债券,使薛民感于孟尝君之德。
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朝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言闻名于世。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封帝舜的后代胡公满(为妫姓)于陈国(现河南淮阳县),并将女儿嫁他以侍舜之后祠。后胡公之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源于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期,侯莫陈氏三字姓族人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姓陈。三源于古代安南(现越南)国王陈姓后裔。
【名人】
陈胜,字涉,阳城(现河南登封)人。秦二世时期,天下之民,苦于秦政苛捐杂税,陈胜与吴广率兵起义,自立为楚王。
陈寿,晋朝人,历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
陈祎,法号玄奘,即唐僧。西去天竺国(现印度)取经并译得大量佛学著作,兴盛佛教。吴承恩以他的经历为蓝本,历经演绎,写成小说《西游记》。
陈圆圆,原名邢沅,字畹芬,后跟从养姥姓陈。姑苏名妓,吴三桂之妾。
【姓氏起源】
一源于古有褚地,居其地者以为姓。二源于以官名为姓。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邑,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后春秋时期设有褚师之官,遂以官名褚为姓。
【名人】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杭州钱塘人,善书法。唐高宗时期,被封为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官至尚书右仆射,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进谏屡被贬,后郁郁而终。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姓氏起源】
一源于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第九子封于康邑,人称康叔。周武王平定武庚之乱后,划殷民七族为康叔统治,康叔建立卫国(现河南淇县)。秦灭卫后,其后族遂以原国名卫为姓。二源于历史上鲜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后人入中原有改姓卫者。
【名人】
卫青,字仲卿,平阳(现山西临汾)人,西汉军事家。汉武帝时之名将,伐匈奴屡有战功,官至长平侯。
【姓氏起源】
周朝周公旦之子伯龄受封于蒋国,被楚国灭后,其后裔遂以原国名蒋为姓。
【名人】
蒋介石,字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浙江省奉化县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职。后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姓氏起源】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受封于沈(现河南平舆县)。后裔取国名为姓。二源于周朝之诸侯国沈国之后裔。
【名人】
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人(现浙江杭县)。代表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明代长洲(现江苏吴县)人,书法家。代表作有《石田集》《石田诗钞》《客座新闻》等。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大家。
【姓氏起源】
周成王其弟叔虞之后代毕万受封于韩原(现陕西韩城),其后裔遂以韩为姓。二源于以国名为姓。战国期间,七雄之一的韩国,三家分晋之后,由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阳翟(现河南新郑)。后韩国被秦灭后,其国族后裔有以韩为姓的。三源于北魏时大汗氏一支,后以韩为姓。
【名人】
韩非,号为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诸公子之一。因进谏不受纳而苦读,后著作有五十余篇,文章出众,是唯物哲学、法家的集大成者。后秦王伐韩时,因受秦王赏识而遭李斯等人所谗,投狱而亡。
韩信,汉淮阴(现江苏淮安)人,军事家。留有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擒魏灭赵、降燕伐齐,战绩辉煌,受封齐王。后高祖疑其背叛,于咸阳降封为淮阴侯,终被吕后所杀。
韩愈,字退之,唐河阳(现河南孟县)人。祖先世居昌黎,因以此自称昌黎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外集》等等。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其弟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其子姬抒后受天子周康王封为杨侯,后裔以国为姓。二源于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氐族有杨姓,世居仇池(现甘肃仇池山)。三源于北魏时期的莫胡芦氏所改。
【名人】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业,原名继业,宋朝太原人,军事家。一生骁勇善战,降宋抗辽,后因受陷,援兵不至,被擒后三日不食而死。杨家后代一直为北宋王朝效力,守卫边疆,杨家将的忠勇故事也为后人流传。
杨振宁,安徽合肥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员等职。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地(现山东邹县)。后由楚宣王所灭,其后裔遂以原国名去阝(同邑)为朱姓。二源于北魏时鲜卑姓渴烛浑氏、朱可浑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朱姓。
【名人】
朱熹,南宋徽州婺源(现江西婺源)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家。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所编、著、述之书甚多,明清时期科举,以朱熹所注《四书》为标准参照取士。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
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代表作有《背影》《经典常谈》等。历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等职,专注于文学创作与研究。
【姓氏起源】
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后裔以公族大夫者食采于秦邑(现河南范县),以邑名秦为姓。二源于嬴姓之后伯益后裔孙非子,受周孝王封于秦,至秦灭六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三源于古代大秦(罗马帝国)商人秦论,由海路入达吴国,曾与孙权见面,后归吴国,入乡随俗。
【名人】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高邮(现江苏扬州)人。文学家、词人,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淮海集》。
秦桧,字会之,宋江宁(现江苏南京)人。宋高宗时期为相,性格阴险,与金人相通,残忍有余,诬杀岳飞。
【姓氏起源】
五代时期,王审之在福建称闽王。国民姓为闽者为避审(和沈同音)之音讳,去沈字三点水旁,改余下半字为尤姓。
【名人】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宋无锡人。年幼聪颖异常,后入太学,中进士。著有《遂初小稿》等,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后人文叔受封于许国,人称许文叔。春秋时期,受郑、楚等国所迫,几经迁都,后战国初期被楚国灭,其后裔遂有许姓。二源于传说中尧帝时期,贤人许由的后代。
【名人】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人。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著有《五经异义》《说文解字》等,其中《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汉字、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著作,影响深远。
【姓氏起源】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被秦国所灭后,子孙避难于江淮一带。江淮发音中,韩何音近,后遂变为何姓。二源于隋唐时期,康国为匈奴击败后迁至中亚,建立九个小国(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昭武九姓其中就有何氏。三源于汉代人何苗,本为朱姓,改为何姓,其后裔以何为姓。四源于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和其子锁铭,受朱明王朝所赐为姓何。
【名人】
何进,字遂高,东汉南阳宛(现河南南阳)人。因异母妹妹被立为皇后而发迹得权,官至大将军。曾任镇压黄巾起义的总指挥,后因谋诛宦官,反被所害。
【姓氏起源】
夏朝时的吕国,春秋被楚国灭后,其后裔以国名吕为姓。二源于北魏时比丘氏所改。
【名人】
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著有《吕氏春秋》一书。原为商贾之人,后因有功,受秦庄襄王封相。又以有孕之姬献于庄襄王,生子即秦始皇。
吕布,字奉先,董卓义子,东汉九原人。他武艺超凡,勇冠三军,与王允联手除了董卓,拥兵割地,最终被曹操所擒杀。
吕留良,字庄生、用晦,又名光纶,号晚村、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门县(现崇德县)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诗人、评论家、出版家。生后因著作含有与反清复明思想,牵涉文字狱,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
【姓氏起源】
一源于殷民七族之一。周朝周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并分到了殷民七族,其中有施氏、陶氏、樊氏、繁氏等。施氏家族为制做旗帜的工匠世家。二源于以国名为姓。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现湖北省恩施县,其后有施氏。三源于鲁惠公之子名尾,字施父,其后裔以王父(祖父)之字为姓。
【名人】
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孔子门弟。
施耐庵,兴化(现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作家。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期晋国解张,字张侯,世代为晋国卿士,其后裔遂以字为氏即为张氏。二源于改姓。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原姓聂,后改姓张;又有三国时蜀国诸葛亮赐南方酋长龙佑那为张姓。三源于道教的盛行,道教自称源于黄帝,又盛行“黄帝赐姓张氏”之说,道教领袖有张角、张鲁等。四源于黄帝之孙姬挥,观孤星,始制弓箭,被封为弓正(官名),又称弓长,弓长二字合一为张,后以张为姓。
【名人】
张仪,战国时魏人。秦惠王之相,运用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合纵”与秦国结盟。惠王卒后,其子秦武王即位,六国复“合纵”以背秦,张仪离秦赴魏相。
张良,字子房,韩国公子,汉初名臣,机智多谋、文韬武略。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飞,字益德,一说翼德,三国涿郡(现河北涿洲)人。与关羽、刘备桃园三结义,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时,出兵前为部下将领张达等所杀,谥号桓侯。
【姓氏起源】
商纣王的庶史微子启受封于商丘,国号宋,人称宋微子,其后代中有叫孔父嘉之人,他的子孙因难逃到鲁国,这个家族后代诞生了孔子。二源于商汤始祖为契,子姓。孙成汤灭夏建商后,字天乙。其后裔取本姓子与字里的“乙”合为孔字以为姓。三源于春秋时卫国孔悝、陈国孔宁,郑穆公之后孔张,他们的后裔皆以王父字为姓。
【名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文化思想的创始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人称孔北海。
【姓氏起源】
古代曹姓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当时受封的邾国(现山东邹县)被楚国灭后,其子孙或为朱姓,或为曹姓。二源于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十三子周武王其弟叔振铎受封于曹(现山东陶丘),被楚国灭后,其国人子孙以曹为姓氏。三源于少数民族昭武九姓(见何姓)之一。
【名人】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县(现安徽亳州)人,即魏武帝。善诗文,文辞慷慨大气;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沛国谯县人。善文,以《七步诗》闻名,世称陈王或陈思王。曹植、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姓氏起源】
源于避讳改姓。严姓本为庄姓,战国时期,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后裔遂以庄为氏。东汉时,为讳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庄氏改为严姓。西汉庄光改为严光,魏晋时,有复本姓为庄者,遂有庄、严二氏之分。
【名人】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号几道。曾创办有天津《国闻报》,翻译《原富》《群己权界论》及《穆勒名学》《名学浅说》等书,系统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期,宋戴公之子考父在华邑(现陕西华阴)为官,其后裔遂有华姓。
【名人】
华佗,字符化,也作华陀。东汉谯县(现安徽亳州)人。精通内外各科,尤为擅长外科,行医足迹遍及各地。曾用麻醉剂为病人动手术,又创“五禽之戏”之运动以强生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而被杀。现亳州市还有“华佗庵”等遗迹。
【姓氏起源】
汉武帝时,匈奴王休屠太子磾曾事汉武帝,武帝把太子磾装扮成金色人参加祭天,并赐姓金,后裔以金为姓。二说南北朝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北方的羌族都有金姓。三源于改姓。五代十国时,为避国王钱镠之镠(古音镠与刘相通)的音讳,吴越人改刘姓金。
【名人】
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文学家与评论家。性情桀骜,文风怪诞,不求功名,以评天下才子书为己任,评有《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六书。
金岳霖,字龙荪,湖南长沙人。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著有《逻辑》、《知识论》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一职。
【姓氏起源】
春秋时,毕公高之后裔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后毕万之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魏斯建国安都于安邑(现山西夏县),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文侯。为秦所灭后,族人以原国名为姓。二源于秦国穰侯魏冉,原为芈姓,后改姓魏。
【名人】
魏无忌,信陵君。魏昭王幼子、魏安厘王之同父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性情仁厚,贤德好才,声名天下。
【姓氏起源】
上古有陶唐氏(尧帝)居于陶邑,其后裔有陶姓。二源于以官为姓。周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时,分到殷民七族中有陶氏一族,负责制作陶器。又有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为负责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遂有陶姓。
【名人】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侃的曾孙,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安贫乐道,人称靖节先生,诗名甚高。
【姓氏起源】
神农(炎帝)生于姜水,故以姜为氏。二源于姜太公(姜尚),他受封于齐国,后被田和灭,子孙后裔分居各地,遂以姜为姓。三源于炎帝后代邰氏之女姜嫄。
【名人】
姜嫄,或作姜原,传说中有邰氏之女,黄帝曾孙帝喾元妃,踩巨人足迹而生后稷。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宋鄱阳(现江西鄱阳)人。精通音律,谱曲赋诗,尤以词甚。著有诗集、词集、歌曲等。其词字斟句酌,词风清丽婉约。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现河南濮阳),其后遂以戚为氏。
【名人】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也说蓬莱人。明代将领、军事家。著有《止止堂集》等。好读书,通经史,历任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职。其中以平倭寇最为有功。
【姓氏起源】
周宣王舅父申伯受封于谢国(现河南唐河),后代遂以国名谢为姓。二源于鲜卑族直勒氏,后改为谢姓。
【名人】
谢安,字安石,东晋阳夏人。始为桓州司马,后淝水之战征讨克敌有功,世称谢太傅。
谢玄,字幼度,谢安侄子,阳夏人,东晋名将。具才略,淝水之战以精锐八千破秦百万大军,封为康乐县公,谥号献武。
谢灵运,小名客儿,人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少好学,工书画,好山水,好咏诗,山水派风格诗的开创者,诗人。
【姓氏起源】
春秋初期鲁国的附庸国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把邾娄改为邹。后为楚国灭,其后裔有以邹为姓。二源春秋时宋愍公之后,正考父在邹邑为官,其后遂有邹姓。
【名人】
邹衍,号“谈天衍”。战国时期齐国哲学家,阴阳五行学说家的代表人物。
【姓氏起源】
西汉苍梧太守通谕猛的后裔改姓为喻,其子孙遂沿用喻姓。
【名人】
喻皓,宋代建筑学家,著有《木经》,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手册,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著作,是木建筑史的重要文献。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柏国被楚国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二源于柏翳驯服鸟兽有功,舜赐嬴姓。柏翳就有了两个姓,即柏姓和嬴姓,其子孙后代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名人】
柏高,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柏丛桂,明朝洪武时人,他上书朝廷建议筑淮堤以防水患。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淮扬一带修建河堤、槐楼,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
【姓氏起源】
源于以水为姓,是中国比较晚出的姓氏之一。又源于大禹治水有功,其子孙后代很多做了水官,后遂以水为姓。
【名人】
水德,即共工,相传为水姓之祖,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物,后水官亦称共工。
水乡漠,字禹陈,明朝浙江郭县人。万历时期进士,后调至丹阳为官,当地多灾害,他责任心强,因生产救灾而操劳成疾,吐血而亡,令人痛惜。
【姓氏起源】
夏朝时,夏帝相失国被杀。其怀孕的妃子,从窦(墙洞)中逃出,后生子少康。后少康之子中兴成为夏王。少康二子杼、龙,为纪念祖母逃难,遂以窦为姓。
【名人】
窦太后,名漪,河北清河郡观津人。吕后时被选入宫为诸侯王宫女,受代王刘恒喜欢,生刘启和刘武。窦姬信奉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在她的影响下,历经文景二朝,黄老思想为治世的主流思想。
窦宪,字伯度,窦融之曾孙,东汉平陵人。曾出塞三千里破匈奴,班固作铭刻功德于石燕山上,后因专权,被和帝赐死。
【姓氏起源】
齐太公(姜尚)支孙封国于鄣(现山东章丘),被齐国灭后,其子孙去邑旁,以章为姓。
【名人】
章邯,秦代名将,曾与项羽战于巨鹿及棘原,后被汉将韩信灭。
章学诚,字实斋,清会稽(现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方志学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清末浙江余杭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著有《文始》《国故论衡》等。对文字声韵、经学诸子都有精深研究。晚年居苏州,成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事讲学。
章士钊,字行严,湖南善化(现湖南长沙)人。曾创刊办报,赴日本、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姓氏起源】
源于以地名为姓。传说颛顼后裔祝融在喾帝时任火正,居于妘,后代遂以去掉女子旁的云为姓。
【姓氏起源】
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人称苏忿生,后春秋时,苏国被狄人灭,其子孙遂以国名苏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苏姓。
【名人】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现陕西西安)人。著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别李陵》等。武帝时,曾出使匈奴,被降不屈,拘十九年。后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得以还。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长子,北宋眉州(现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东坡集》、《东坡词》等。诗词雄浑豪放,清疏隽逸,旷达婉约。
【姓氏起源】
周文王后毕高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二源于芈姓。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为潘崇氏也,其后裔以潘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潘姓。
【名人】
潘安,字安仁,西晋中牟(现河南中牟)人。为文词藻华美,擅长哀诔,著有《悼亡诗》等。“潘安再世”、“貌若潘安”等均是对潘安美貌的赞美之词。
潘美,字仲询,宋初名将。与石守信南征北伐中,皆有战功,受封为韩国公,谥号武惠。
潘耒,清初学者,博涉经史,通声韵之学。曾纂修《明史》。
【姓氏起源】
夏代的诸侯国葛国(现河南长葛),葛国国君封为葛伯,其后人遂以葛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至中原洛阳后,改为葛姓。又传说在伏羲之前,有葛氏,为古葛天氏之后裔。
【名人】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抱朴子》等。
葛优,北京市人,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表演风格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
【姓氏起源】
奚(x ī)姓源出有二:一源于任姓,起源于夏代,是黄帝的后裔奚仲之后,以祖(地)名字为氏。二源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据《路史》载: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又据《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达奚氏均为改奚氏。”
【名人】
奚荣蒧,字子皙,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学生之一。《史记正义》谓为卫国人。唐开元封“下邳伯”,宋封“济阳侯”。
【姓氏起源】
尧帝后裔刘累之后杜伯被周宣王所杀,其子逃奔晋国担任士师。杜伯曾孙士会,在范邑(现河南范县)为官,人称范武子,其子孙后人遂以范为姓。
【名人】
范蠡,字少伯,即陶朱公,越国大夫,春秋末年楚国宛人。和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允常,勾践继位后,受用为谋臣。吴灭越后,随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大臣。
范雎,字叔,魏国人,战国时策士。因以远交近攻策略游说秦昭王成功,官拜秦相,封应侯。
【姓氏起源】
商代有个叫大彭的诸侯国(现江苏徐州),其后人是以国名彭为姓。另说大彭即为彭祖。二源于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所改。西羌、南蛮皆有彭姓。
【名人】
彭祖,尧帝臣子籛铿。相传为帝颛顼之孙,活了七八百岁。因受封于彭城,人称彭祖。
彭蒙,田骈之师,战国齐的隐士,思想与庄子相近。
彭越,字仲,昌邑人。汉初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后因被告谋反而被刘邦诛杀三族。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姓氏起源】
源于以地名为姓。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筑郎城(现山东曲阜)以居,其后遂有郎氏。二源于历史上南匈奴的姓氏。
【名人】
郎士元,字君胄,唐代定州人。善写诗,与钱起齐名,人称“钱郎”,官至郢州刺史。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以自创摄影集锦闻名于世,著名摄影家。十三岁开始学习摄影,后成为中国第一名摄影记者,创造了中国摄影史上很多第一:第一位人体拍摄者,第一位摄影课程教师,第一位入选国际摄影沙龙的中国摄影家。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国(现山东),后至鲁顷公时,被楚国灭,其子孙后人遂以国名为姓。
【名人】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秦军围赵时,他曾以利害关系,游说赵平原君,劝其尊秦昭王为帝。
鲁肃,字子敬,东城人(现安徽定远)。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统帅,个性严谨,深谋远虑,有过人之明。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夏朝少康中兴帝之后元哲,在封地建韦国,被商朝灭后,其后裔遂以韦为姓。二源于汉代疏勒国的韦氏。豕韦国(现河南滑县)之后也有韦氏。三说秦汉之际,韩信曾为避仇,取韩字的半边韦为姓。
【名人】
韦庄,前蜀杜陵(现陕西长安)人。著有《浣花集》《秦妇吟》等。唐末进士,王建据蜀称帝时,蜀国制度皆韦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谥号文靖。
【姓氏起源】
一源于有熊氏,出自远古黄帝之子昌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令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颛顼后为部落首领,
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高阳氏。颛顼帝(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二源于妊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子任,属于传承先祖之姓。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记述,中国的昌氏族人要数岭南地区最多,就是今两广地区,当为五代战乱时期迁徙而致。三源于改姓。
【名人】
昌豨,三国魏徐州太守。“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见《后出师表》。
【姓氏起源】
源于以邑名为姓。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受赵惠文王封于马服(现河北邯郸),人称马服君。其后以马服为姓,后简化为马姓。二说元朝的月乃和,因祖为金国马步指挥使,后改姓马。三源于元明时期,回族伊斯兰教徒多启用马姓。
【名人】
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现陕西兴平)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名将,人称伏波将军。
马超,字孟起,茂陵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
【姓氏起源】
楚国若敖之乱中,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受封于苗邑(现河南济源),其后人子孙遂以邑名苗为姓。
【名人】
苗发,唐代潞州壶关人。擅作诗,与卢纶、司空曙、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才子”。
【姓氏起源】
据《左传》云.,高辛帝时,凤鸟氏为历正(掌管历法的官),盖以职事为氏.。一说,凤氏即为风氏。
【名人】
凤翕和,字邻凡,明朝吴县人,崇祯年间,任汉阳通判,曾组织民众与张献忠抗衡。
【姓氏起源】
《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
【名人】
花惊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唐肃宗上元年间段子璋在蜀地反叛,当时崔光运为成都尹,花惊定为牙将,讨平段子璋叛乱。
【姓氏起源】
相传周宣王大臣姬发叔,为黄帝后裔方雷氏,其子孙后代取方为姓。
【名人】
方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方孝孺,明代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明代学者、文学家。著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官侍讲学士,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后因拒写燕王朱棣即位诏书而被杀。
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清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著有《望溪文集》等。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姓氏起源】
黄帝时,有医术高超的神医俞跗,主管医药,医术高超,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等外科手术方法,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据说他还注释推广《素问》,其后人遂以其名俞为姓。
【名人】
俞琰,宋末元初文学家,以词赋闻名。著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俞山,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浙江省秀水人。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梅庄集》。
【姓氏起源】
任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源于以国名为姓。黄帝后裔愚阳受封于任邑,建任国,其后有任姓。
【名人】
任昉,字彦升,南朝梁博昌(现山东博兴)人。著有《杂传》《地记》等。武帝时在义兴、新安为太守,颇有政绩。
【姓氏起源】
周朝时陈侯胡公妫满,其裔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因袁也作辕、爰,亦称袁涛涂,其后有袁姓。
【名人】
袁绍,字本初,东阳汝阳(现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曾起兵讨董卓、据河北与曹操战,败后发病而亡。
袁崇焕,字元素,明东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以御清兵之战绩,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崇祯年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后遭人谗言而被磔刑。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孝公之后展禽曾任鲁国士师,受封邑于柳下。其后人子孙遂有柳姓。
【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人,故亦称为柳河东。著有《柳河东集》《龙城录》等,唐代文学家。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敬亭,名逢春,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秦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善说书,让人乐于聆听,驻足忘返。
【姓氏起源】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十七弟于酆国,世称酆侯。周成王时被废,酆国后代即以国名为氏。
【姓氏起源】
春秋时,夏禹后代敬叔到齐国出任大夫,受齐侯之封于鲍邑。人称鲍敬叔,是以鲍为姓,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二源于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俟力伐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鲍姓。
【名人】
鲍叔牙,春秋齐大夫。少与管仲交友,知管仲贤。后鲍叔牙辅佐齐桓公,把管仲推荐给桓公,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鲍照,字明远,祖籍东海,久居建康(今南京),南朝文学家。他长于乐府诗,著有《拟行路难》《鲍参军集》等。
【姓氏起源】
源于周太史佚之后,史乃官名,佚亦作逸,史佚也称“册逸”,主要负责纪录天子言行。其后人遂以史为姓。史佚与姜太公、周公、召公,世称为四圣。二源于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史国故址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以南。
【名人】
史思明,本名窣干,思明为唐玄宗所赐名。唐朝宁州夷人,突厥族。杀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而自立为燕皇,不久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史可法,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现河南开封)人。崇祯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号忠正。
【姓氏起源】
源于尧初陶唐之后。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是以为唐姓。至夏时,丹朱后裔刘累迁至鲁县,至周朝改为唐公。周成王灭唐,封其弟叔虞以唐地,号曰唐叔,是以唐为姓。
【名人】
唐君毅,四川宜宾人。中国近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人文精神之重建》《人生之体验》等。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大学等。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懿公之孙,受封于费邑(现山东费县),其子孙遂以邑名费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费连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费姓。
【名人】
费袆,字文伟,刘备时任舍人,庶子。三国时江夏人。曾任黄门侍郎、尚书令、大将军等职,受诸葛亮器重,多次出使吴国。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乌程(现浙江湖州)人。清代画家。代表作有《东轩吟诗图》《果园感旧图》等。
【姓氏起源】
颛顼的孙子有叫大廉的人,其后子孙遂有以他名字中的廉字为姓。
【名人】
廉颇,战国时赵国大将军,曾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骁勇善战闻名于诸侯。
廉布,字宣仲,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现江苏省淮安)人,宋代画家。官至武学博士,善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
【姓氏起源】
周武王的堂弟姬渠受周武王封于岑邑,为诸侯,人称岑子,后建岑国,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岑为姓。
【名人】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现今河南南阳)人。著名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岑参,唐朝著名诗人,官拜刺史。工于诗歌,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姓氏起源】
奚仲居于薛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后遂以原国名薛为姓。二源于孟尝君曾受封于薛,秦灭六国后,子孙遂以薛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叱干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薛姓。
【名人】
薛仁贵,名礼,唐绛州龙门(现山西河津)人。善骑射,所向披靡,曾随太宗征辽东,随高宗征高丽、契丹、突厥,立奇功,受封平阳郡公。
【姓氏起源】
古诸侯国有方雷氏,其后裔分为方氏和雷氏。神话传说黄帝之妃中就有方雷氏之女。
【名人】
雷万春,唐代人。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抗安禄山军,万春立于城上,中六箭,仍坚守不动。城陷后,与张巡不屈而死。
雷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毛泽东主席曾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为姓,其后裔有庆纯。在汉安帝时,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的名讳,庆纯遂取与庆义同的贺字为姓。故后代子孙有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贺兰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贺姓。【名人】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现浙江萧山)人。著有《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其诗文以绝句见长,诗风淡雅隽永、清新潇洒。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曹挟在邾,邾文公封其子肥于郳,郳国是为小邾国。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后遂为郳氏。后为避仇,其后裔去阝旁加人字旁为倪氏。
【名人】
倪瓒,字元镇。元朝江苏无锡人。著有《清閟阁集》。善画山水,多为水墨之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末四大家。
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忠臣。著有《倪文贞集》。能诗文,善行草,画山水、竹石。官至户部尚书。
【姓氏起源】
尧舜禹汤,成汤建立商王朝。其后子孙遂以汤为姓。【名人】
汤显祖,明江西临川人。著有《紫钗记》四种,并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种曲》,词句生动,取材妙佳。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主事。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其十四弟错叔绣受封于滕(现山东滕县),建滕国,后被灭亡。其子孙遂以原国名滕为姓。
【名人】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做世子时就非常注重治国之道,寻求强国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滕胤,字承嗣,三国时吴人。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之子孙散居四地,其后遂以原国号殷为姓。【名人】
殷浩,字深源,晋陈郡长平(现河南西华)人。识度清远,盛有美名。著有《唐书经籍志》《隋书志》等。官至建武将军。
殷希彭,河北省安国县人,曾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
【姓氏起源】
周代有罗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国人以原国名罗为姓。二源于唐朝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子孙后以斛瑟罗为氏,改为罗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罗姓。四源于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后代有改姓罗。
【名人】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著有《三国演义》。
罗隆基,字努生,江西安福人。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世界和平大会宣传部长等职。
【姓氏起源】
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受封于毕邑(现陕西咸阳),世称毕公高,其子孙后代遂以毕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复姓出连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毕姓。
【名人】
毕昇,湖北英山人。北宋发明家。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
毕淑敏,女,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曾获当代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项。国家一级作家。
【姓氏起源】
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于郝乡(现山西太原),其子孙后以邑名郝为姓。二源于唐朝时,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
【名人】
郝隆,字仕治,东晋名士,博学有名。官至南蛮府参军。“郝隆晒书”表示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祁臧受封于邬邑,其后遂有邬姓。又有晋国司马弥牟为邬郡大夫,其后有邬姓。
【名人】
邬单,春秋时人,孔子72弟子之一。
邬彤,唐朝书法家,人称“寒林栖鸦”。擅写草书,师从怀素。
【姓氏起源】
东汉灵帝时,西域安息国太子安清,来当时的京城洛阳,潜心学佛,后定居洛阳,以安为姓。至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中国定居,亦为安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安姓。三源于西域时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曾一度由唐朝管辖,唐高帝时归附中原,后为安姓。又有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为康,后改为安姓,其后遂以安姓。【名人】
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秦琅琊(现山东诸城)人。师从河上公,重视个人修炼,得黄老哲学与仙道文化之传。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子康叔封其子于常邑,其子孙后遂以常为姓。二源于避讳而改。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为避宋真宗赵恒之名讳,取常和恒义同,改为常姓。
【名人】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将领,生得体伟勇力,猿臂善射。元末曾参加起义,后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获战功。明洪武年间北征元上都,俘元宗王与将士万名。后于回师途中,暴病而卒。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之子名衎,字乐父。乐父孙子后以祖父字乐为姓,遂有乐姓。
【名人】
乐毅,战国时燕国著名军事将领,曾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其作战指导方略和政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
乐进,字文谦,三国时魏国曹操猛将。擅打仗,投奔曹操,后跟随曹操讨吕布,攻张绣,战袁绍,多有战功。与张辽共破孙权。
【姓氏起源】
周武王第三子受封于邘国,世称邘叔,其后子孙去阝旁为于,遂有于姓。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东海于公裔孙,随魏孝文帝南巡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于姓。三源于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名讳(音同淳),改为于姓。
【名人】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现山西离石)人。官至两江总督,以卓著政绩和清廉刻苦著称,深得康熙帝赞誉,百姓爱戴,时称天下廉吏第一。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国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其后子孙遂以邑名时为姓。【名人】
时大彬,明末清初人,著名紫砂四大家之一的时朋之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极有研究。
【姓氏起源】
商王武丁在傅岩(今山西平陆)求得贤人说,后任说为宰相。因说曾于傅岩居住,故称傅说,其后子孙以地名为姓。二源于周朝时,黄帝后裔大由受封于傅邑,是以傅为姓。
【名人】
傅恒,号春和,原姓富察氏。清朝满洲镶黄旗人。曾任尚书、川陕总督、保和殿大学士等职。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著有《傅雷家书》,主讲如何教育孩子。译作有罗曼·罗兰、伏尔泰、巴尔扎克的作品,其中以译巴尔扎克作品贡献卓越。
【姓氏起源】
周公的后裔鲁献公之子仲山甫,因辅佐周宣王有功,受封于樊国,人称樊侯,其后子孙遂有以皮为姓。
【名人】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早年立志于功名,游历各地,曾任苏州刺史从事、太常博士。皮日休诗文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另一种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时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姓氏起源】
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受周武王封于曹,人称曹叔振铎。曹叔振铎的后裔中有个勇士名庄,受封于卞邑,人称卞庄子,其后子孙遂以卞为姓。
【名人】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因献玉而闻名古今。曾先后两次献玉给楚厉王与楚武王,因被鉴定为不是真玉,而获欺君之罪,先后断其左脚与右脚。到楚文王时,他再次献玉,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
【姓氏起源】
西周初年,姜子牙受封于营丘(现山东临淄),建齐国,后人以国名齐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字齐子,其后有子孙以王父(祖父)之字齐为姓。三源于西北少数民族所改。
【名人】
齐白石,名璜,字苹生,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善诗、书、画、篆刻。著有《古树归鸦》《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院教席等职。
【姓氏起源】
周朝初年,文王第七子姬封受封于康邑,世称康叔,其后以祖之谥号康为姓。二源于以国名为姓。西域康居国的使者和从康居来中国者,以康为姓,如汉代康孟详。三源于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四源于匡姓,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为康姓。
【名人】
康有为,著名学者、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改革家。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信奉儒家学说,致力将儒学改造成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任孔教会会长一职。
【姓氏起源】
源于芈姓,以名为姓。春秋时楚国大夫姓芈,名伍参,其后遂以伍为姓。
【名人】
伍员,字子胥,春秋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与父亲兄弟三人在楚为仕,后楚王听信谗言,杀其父兄。伍员逃至吴国,辅佐吴国,后伐楚报仇。吴王夫差灭越后,不听伍员谏,释放越王勾践回国,伍员因吴王信谗被杀,死前他预言越必灭吴,九年后,果然。
【姓氏起源】
春秋时,由余本为晋国人,后入秦国为相,其子孙后人以祖名“余”为姓。
【名人】
余日德,明江西南昌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副使。著有《余德甫集》《午渠集》。与魏裳、汪道昆、张佳胤、张九一并称“后五子”。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曾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大学。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乐》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
余秋雨,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著有《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等。
【姓氏起源】
元(yuán)姓源出有五:一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二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三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四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五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名人】
元稹,字微之。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著名诗人,“新乐府”代表人物,著有《元氏长庆集》。
【姓氏起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
【名人】
卜偃,春秋时晋国人,为晋献公掌卜大夫。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由他预卜是否吉利。
【姓氏起源】
夏朝有附庸小国顾国,被商汤起兵灭后,其国人遂以原国名顾为姓。二源于越王勾践的七世孙闽君摇,摇之子后受封为顾余侯,后人以顾为姓。
【名人】
顾恺之,晋无锡人。著有《画论》《画云台山记》《女史箴图》《魏晋胜流画赞》等。博学有名,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
【姓氏起源】
源于以次序为姓。古时,兄弟之间排行次序为伯(或孟)、仲、叔、季。其中伯为嫡长子,孟为庶长子。春秋时鲁国鲁恒公之子庆父之后孟孙氏,因作乱弒君,后改为孟姓。二源于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其字孟公,后子孙以王父字孟为姓。
【名人】
孟明视,百里奚之子,春秋时秦穆公将领。曾被晋俘,归国后,悉心雪耻,背水一战破晋军。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七篇,世称孟子,后世尊称亚圣。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唐代诗人。著有《孟浩然集》,其诗属于自然一派。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著有《孟东野诗集》。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姓氏起源】
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姓平。
【名人】
平当,字子思,汉朝平陵人,他是当时的明经博士,对于夏禹治水的情形颇有研究,因此成帝封他为骑都尉,负责开合筑堤,防止水患。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受封于黄,后黄国(现河南潢川)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四地散居,以国名为姓。二源于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
【名人】
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黄香,东汉时文人,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之一,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广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姓氏起源】
尧舜帝时有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之官,其后遂有以和为姓。又说楚国人卞和发现“和氏璧”玉璞,其子孙后代遂以和为姓。
【名人】
和凝,现山东省东平人,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生平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著有《红叶稿》,又名《香奁集》。
和岘,字晦仁,北宋浚义(现河南开封)人。自幼博览群书,宋初著名词人。曾任太常博士。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宣公之弟名和,让自己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而将爵位传给宣文公之子夷。名和死后,后人崇其德封谥号为“穆”。其后子孙遂有穆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丘穆陵氏,隋魏孝文帝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穆姓。
【名人】
穆宁,唐朝人。为人正直,为官刚明。官至秘书监。安史之乱时,与颜真卿起兵共抗安禄山。
穆孔晖,字伯潜,号玄庵,现山东聊城东昌人,明代理学家。历任翰林院检讨、南京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学士、南京太常寺卿等官。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是研究考据学的著作,著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大学千虑》《玄庵晚稿》等。
【姓氏起源】
周代,宋国微子之后有功受封于萧,建宋之附庸小国萧国(现安徽萧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其后即有西汉相国萧何。二源于古代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曾在萧国作官,其后人遂以萧为姓。
【名人】
萧何,秦末沛县(现江苏沛县)人,西汉初年大臣。早年曾任秦沛县狱吏,后从刘邦起兵。刘邦称帝后,开国首功,位列三杰,以功最高,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为姓。师尹即太师,为官名。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少昊之子殷受封于尹城(现河南新安),其后遂以尹为姓。
【名人】
尹喜,字公度,号文始先生,周代楚康王之大夫。著有《关尹子》。通历法,善天文,习占星,知前古而预未来。
尹文,战国齐人。哲学家,著有《尹文子》。与宋钘齐名,思想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姓氏起源】
传说舜的母亲在姚虚(现山东濮县)生下舜,舜之后裔遂有以姚为姓。
【名人】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现河南三门峡)人。政治家,官至相国。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庶子姬奭受封于召邑(现陕西岐山),世称召公。召姓后人为表示封邑之意,在召字右加邑(“阝”),后有邵姓。【名人】
邵雍,字尧夫,宋范阳(现河北涿县)人,谥号康节。著有《先天图》《渔樵问答》《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飘萍,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浙江省金华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著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姓氏起源】
夏朝时,有斟灌氏国,后因国亡,其国人为避祸,遂将原国名斟灌两字各取一半为湛字,是以为姓。
【名人】
陶母湛氏,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并称四大贤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幼学琼林》中:“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这“侃母”,指的就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学者称甘泉先生,明代著名学者。
【姓氏起源】
源于汪芒氏所改。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国(现浙江武康)。其后裔简化为汪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受封于汪邑,其后遂以汪为姓。
【名人】
汪踦,春秋时代鲁国的儿童。齐国伐鲁的战争中,他挺身保卫国家而牺牲,鲁国人破例以成人之礼葬之。后以“汪踦卫国”作为儿童救国的典型事例。
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名奚,官为大夫,食采于祁(现山西祁县),世称祁邑,其后遂有祁姓。春秋时晋国多祁氏,祁成氏、祈夜(祈射)氏,皆为祁氏分支。二源于以官职为姓。《周礼》官制中有祁父(掌兵司马),世代任祁父者,以祁为姓。
【名人】
祁奚,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现山西祁县)人。被晋悼公任为中军尉。
【姓氏起源】
西周初年,周文王庶子叔郑,受封于毛国(现陕西岐县),世称毛公,其后裔有毛氏。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毛公鼎”,即为此毛国遗物。二以邑名为姓。周文王之子明受封于毛邑(现河南宜阳),世称伯明,其后裔遂以毛为姓。
【名人】
毛遂,战国末期阳武县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赵国被秦国所围,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求救,并说服楚王同意与赵合纵,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自荐”也由此而来。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建国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等职。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小国名鄅,其子孙后裔遂有去邑旁,以禹为姓。又说夏禹后裔以禹为姓。
【名人】
禹之鼎,清代画家,供奉内廷,尤工写照,秀媚古雅,许多名人小像都出于他手。
禹之谟,字稽亭,湖南省湘乡人。1905年领导收回粤汉铁路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被推为长沙商会会长和教育会长。加入同盟会,任湖南分会会长,是该会湖南分会创始人之一。
【姓氏起源】
狄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又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名人】
狄青,字汉臣。宋朝人。善骑射。为延州指使,勇而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上元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姓氏起源】
源于西域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其中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米国后有一支进入中原,改姓米。
【名人】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鹿门居士。宋襄阳人,世称为米襄阳;举止颠狂,又称为米颠。著有《砚史》等书。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姓氏起源】
西周时,召公有后裔受封于浿(p è i)丘(现山东淄博),其后子孙遂有改浿为贝,是以为姓。
【名人】
贝青乔,字子木,江苏省吴县人,清代诗人。鸦片战争时,曾目睹清政府腐败,而写爱国诗篇,影响较大,著有《半行庵诗存》。
贝聿铭,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的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姓氏起源】
春秋时,虞国大夫百里奚,名奚,字子明。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其字明为姓。又有传说燧人氏时代,有大臣名叫明由,其后以明为姓。【名人】
明克让,字弘道,隋朝人。少好儒雅,博涉书史,天文历法、占卜他都深有研究,各得其妙。先在梁朝作官,后又在周朝作官。文帝受禅后,被拜为率更令,进爵为侯。著有《孝经义疏》《古今地带记》《续名僧记》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名彄,受封于臧邑(现山东境内),其后遂有臧姓。二源于以王父字为姓。据《姓苑》记,鲁惠公之子名欣,字子臧,其后子孙以祖父的字为姓。
【名人】
臧霸,字宣高,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大将。为人正直义气,人称“气节之士”。
臧克家,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诗人、作家、编辑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姓氏起源】
夏朝时有莒国,其都在计斤,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国人后代遂有以原国都计斤中的计字为姓。
【名人】
计礼,字汝和,明代刑部郎中。天顺年间进士。以画菊闻名,落笔皆用草书。时人称“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计宗道,字惟中,明代弘治年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英勇有为,临事有主见,遇灾歉之年,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
【姓氏起源】
南北朝时北魏将军侯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受赐姓侯伏侯,其子孙后裔遂取伏为姓。又有伏羲氏后裔以伏为姓。
【名人】
伏不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曾任单父县令,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孔子称他为君子,后来被追封为单父侯。
【姓氏起源】
周武王之弟姬叔武受周武王封于郕(现山东宁阳),建郕国,也称成国,其子孙后代遂以成为姓。
【名人】
成无己,金代医学家,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对于《伤寒论》最为推崇。著成《注解伤寒论》,为现存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国戴公死后,宋武公司空继位。其支子(非嫡长子)以王父(祖)的谥号“戴”为氏。二源于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戴国(现河南兰考),后被郑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戴为姓。【名人】
戴逵,字安道,谯郡(现安徽宿县)人。东晋雕塑家、画家、学者。著有《释疑论》等。
【姓氏起源】
殷商后裔在宋国时有受封于谈邑,人称谈君。其后遂有以谈为姓。又有周朝大夫名谈,其后子孙遂以谈为姓。
【名人】
谈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熟于历代典故。著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等。
谈寿龄,清末无锡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曾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教授日文和新学,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
【姓氏起源】
周公平定武康叛乱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建都商丘(现河南商丘)。后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姓。【名人】
宋玉,亦称兰台公子,战国时楚人。善辞赋,著有《九辩》《招魂》。与屈原并称为“屈宋”。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生于上海,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享有崇高的威望,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姓氏起源】
西周时期,周公旦之子茅叔,受封于茅(现山东金乡),建立茅国,后茅国为邹国所灭,茅国后代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茅为姓。【名人】
茅盈,字叔申,西汉咸阳(现陕西境内)人,汉代著名隐士,与其弟茅固、茅衷一起隐居在东山,世称“三茅真君”。著有《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等。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著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子毕公高的后裔中,有支庶受封于庞乡,因以庞为姓。【名人】
庞统,字士元,德公之侄,道号“凤雏”,荆州襄阳(现湖北襄樊)人。官至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才智齐名。率众攻雒县,被流矢击中,死后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现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有庞统祠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姓氏起源】
源于芈姓。西周芈姓后裔鬻熊受封于楚国,建都于丹阳(现湖北秭归),其后裔以熊为姓。
【名人】
熊延弼,字飞百,湖广江夏(现湖北武汉)人。明万历年间进士。爱国将领,爱护贤士。历任明末辽东经略、都察院御史、兵部尚书。
【姓氏起源】
西周初年,相传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现山东纪台)。春秋后被齐国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纪为姓。
【名人】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现四川西充)人,刘邦部将,“楚汉之争”时为保护刘邦,假扮刘邦,掩护刘邦逃跑,后被项羽所擒斩首。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官。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交游甚广,朋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是乾隆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
【姓氏起源】
源于偃姓,以国名为姓。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现安徽庐江),后被徐国所灭。复国后称“舒鸠国”,后又被楚国所灭。其后裔子孙以舒为姓。
【名人】
舒庆春,字舍予,即老舍。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戏剧家。著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文革时含冤被逼投湖自杀,后获平反。
【姓氏起源】
源于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武王之子瑕,受封于屈邑,其后有屈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屈突氏,随魏孝文帝南行迁都中原洛阳后,改为屈姓。
【名人】
屈原,楚国丹阳(现湖北秭归)人。诗人,著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不乏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因遭陷害,屡遭排挤,才华得不到施展,后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国(现河南项城),后项国被鲁僖公(一说齐桓公)所灭。其后裔子孙以原国名项为姓。项国贵族之后就有楚霸王项羽。
【名人】
项羽,名籍,字羽。秦下相(现江苏宿迁)人。楚贵族出身,力能扛鼎,勇武古今,从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秦末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统率楚军,于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秦亡后,其自封“西楚霸王”。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现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名为姓。古有巫、史、祝之官(为掌管祭礼、祝祷词的官职),其后裔子孙以官名祝为姓。二源于以地名为姓。西周时有祝地(现山东长清),居其地者以祝为姓。
【名人】
祝允明,明代长洲(现江苏苏州)人。著有《怀星堂集》《兴宁县志》等。与唐伯虎、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为“吴中四才子”。能诗文,工书法,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姓氏起源】
周朝大夫辛之子,派往晋国为太史,掌管晋国的史书典册等。
其后裔以董为姓。春秋时史官董狐即为其后。又有神话传说,舜帝时有叫董父的人,善于养龙,其后遂以董字为姓。
【名人】
董仲舒,西汉名儒,广川(现河北枣强)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春秋繁露》等书。汉景帝时任博士,提倡独尊儒术。
董其昌,明朝著名书画家。
【姓氏起源】
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梁山(现陕西韩城)。春秋时梁国被秦国灭,其后遂以梁为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现山西临猗)、高梁、曲梁之地,后解梁等五城被晋惠公贿以秦国,其地居者于是以梁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定居中原洛阳后,改为梁姓。
【名人】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康有为弟子,广东新会人。近代政治家、文学家。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等。清末年,与康有为师生二人,倡变法维新,人称“康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姓氏起源】
周成王灭唐后封虞,周成王将唐杜氏封于杜城(现陕西西安),居者以其地名杜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姓氏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后,改为姓杜。
【名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人。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其诗风遒劲有力,豪爽奔放。成就颇高,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姓氏起源】
商代有诸侯小国阮国,在岐山、渭水之间(现山西泾川)。后被周武王灭,其后子孙以国名阮为姓。
【名人】
阮瑀,字符瑜,三国魏陈留(现河南陈留)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为曹公作与孙权》《驾出北郭门行》,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
【姓氏起源】
楚国公子亹受封于蓝,人称蓝尹,其子孙后代遂以蓝为姓。又有春秋时,秦王有后裔被封于蓝邑,其后代遂有蓝姓。
【名人】
蓝玉,常遇春妻弟,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屡有建功而受封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作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受族诛,史称蓝狱。
蓝瑛,浙江钱塘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风格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为武林画派创始人。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庆父先后杀了庄公之子般、后杀国君开以篡权,引发众怒后逃亡自杀。其后鲁国人以君王开的谥号闵为姓。
【名人】
闵子骞,名损,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幼年丧母,受后母虐待,冬天他和亲弟弟衣内絮的是芦花,而后母所生的两个孩子身穿絮着棉花的棉衣。父亲得知后,要休掉后母,他劝说:“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后母因此非常羞愧,从此善待他们如亲生儿子一样。因其顺事父母,友爱兄弟,被列为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他的先人因世代管理晋国典籍,所以以籍为姓。至秦汉之际,为避楚霸王项羽(名籍)的名讳,籍姓后人改姓语音相近的席姓。
【名人】
席豫,字建侯,唐代襄阳(现湖北襄阳)人,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唐玄宗时期曾令各群臣赋诗,以豫所写之诗为最佳,称诗人冠冕。
【姓氏起源】
源于以次序为姓,辈份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春秋时鲁桓公的小儿子季子友,其后为季孙氏,后简化成季姓。
【名人】
季札,号延陵季子,简称为季子,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之子。父王曾欲立之为王,他辞让了。后其兄诸樊欲让之,又辞。
季羡林,字希逋,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楚国大夫食采于麻邑,后遂以邑名麻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齐国大夫麻婴之后。
【名人】
麻秋,后赵太原胡人,官至征东将军,性情暴戾、残忍,人称麻胡。古时,孩有啼哭,母亲常连哄带吓地说,麻胡来了!哭声便止。
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勤奋好学,通晓经典,尤精于春秋。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著有《知几文集》。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公孙彊,彊与强音近相通,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强为姓。
【名人】
强至,浙江钱塘(现浙江杭州)人,北宋学者。为文简异而不通俗,曾任祠部郎,家有五子,相继登第,并且都做到显官,真可谓一门的荣华富贵,光彩异常。
强行健,清朝人,幼时家贫,好学不倦,后又行医。著有《印论》《医案》《伤寒直指》等。
【姓氏起源】
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受周康王封于贾国,人称贾伯,是为周国附庸小国。后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之后代遂以原国名贾为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晋国灭贾后,其中后裔一支,成立一个城邑称贾邑。其后以邑名为姓。
【名人】
贾谊,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思想家、散文家。著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吊屈原赋》等。官至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
【姓氏起源】
帝挚之子玄元,在尧帝时被封于中路。在夏代建成诸侯国路国,其后子孙以国名为路姓。二源于姜姓。春秋时有潞子国,其后子孙以路为姓。又有路河,原为水名,因以为县,即潞县,后居其地者以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路真氏,迁入中原洛阳后改为路姓。
【名人】
路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唐代魏国公路岩之后裔。北宋史学家。淳化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左司谏等。
路淑媛,因貌美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为淑媛。宋孝武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邾娄国(现山东邹县),其后子孙有以娄为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周武王灭商后,封东楼公于杞国。春秋时,楚国吞并杞国,东楼公的后裔又食采于娄邑,遂以娄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匹娄氏、乙那娄氏,后随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后,改为娄姓。
【名人】
娄师德,字宗仁,唐郑州原武(现河南原阳)人。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武后时宰相,掌理朝政,事必恭亲,雅量待人,任人唯贤。守边塞要地三十年,谥号贞。
【姓氏起源】
危姓起源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危姓来自三苗族所居住的地方而起的姓氏;一说是危姓来自周武王庶子的赐姓;一说是危姓来自甄丰之子甄寻根据避难地方的名字而起的姓氏。
【名人】
危全讽,字上谏,江西抚州南城人。著名唐朝末期将领,地方割据势力首脑。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周朝将伯盖之后,受封于江国。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名江为姓。
【名人】
江总,字持,南北朝考城(现河南兰考)人。初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后入南朝陈国为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陈后主时,深受宠爱,君臣不理朝政,日夜游宴,以至国亡。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州济阳考城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代表作有《别赋》《恨赋》。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胥童,其后裔有以童字为姓。又有神话传说,上古颛顼之子老童,其后遂有童姓。
【名人】
童贯,字道辅,开封(现河南开封)人。北宋宦官,善巧辞媚言,能说会道,与蔡京互相勾结,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为“六贼”之一。后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时被处死。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邾武公,名夷父,字伯颜,人称颜公,其子孙后代遂有以颜为姓。又有周公旦的后裔受封于颜邑,其子孙后代有以颜为姓。
【名人】
颜回,春秋时鲁国贤人,孔子得意门人,于弟子中最贤。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世称为复圣。
颜真卿,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姓氏起源】
郭是指古代都城外面的护卫墙,古有居城、郭、园、池的人以此为姓。二源于以国名为姓,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国,人称郭公(古时虢、郭音同),其后以郭为姓。又有说周文王之弟虢叔受封于西虢(陕西宝鸡市东部),虢仲受封于东虢(现河南蒙阳县)。东郭国后被郑国所灭。西郭国又名城国,后被秦国兼并。其几处之子孙,都以郭为姓。
【名人】
郭解,字翁伯,汉朝轵(现河南济源)人。生活节俭、乐于助人、厚施而薄望,为人常以德报怨,深得人们厚赞。
郭子仪,唐朝名将,华州(现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南征北战中,屡建奇功。平安史之乱,结盟回纥,征讨吐蕃,谥号忠武。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姓氏起源】
商王太丁其弟受封于梅,世称梅伯,后被殷纣王所灭。周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后裔于黄梅,其后人遂以梅为姓。
【名人】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京剧大师,世称“梅派”。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曾被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南加州大学授与文学博士。其梅派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姓氏起源】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一出自姬姓,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之一。郕国灭亡后,遂以国名为姓,姓盛。二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音是)姓所改。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州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名人】
盛宣怀,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姓氏起源】
殷商王朝太师比干,因进谏受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商纣被周武王灭后,坚受赐姓为林。二源于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其后以林为姓。
【名人】
林则徐,字元抚、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栎社散人等。清后政治家、思想家。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是中华民族史上,抵御外强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姓氏起源】
周文王时,有雕国,居其国者多姓雕氏,后简以同音字刁为姓。二源于以技为姓。考工雕人之后,后改为刁姓。三源于以人名为姓。
齐大夫童刁之后,战国时有刁勃,汉有刁间。四源于春秋时齐国大夫竖刁之后。竖刁曾与管仲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其后代子孙便以祖上名字为姓,成为刁姓。五源于改姓。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其后有貂姓。古时刁、雕、貂三字音同字异,后皆改刁姓。
【名人】
刁戴高,清代书法家,诗人。著有《约山诗稿》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桓公,其曾孙伯宗在晋国做官,食采于钟离(现安徽凤阳),其后子孙遂有钟氏、钟离氏。二源于钟离氏所改。项羽部将钟离昧,居颍川长社(现河南长葛),其后改为钟姓。
【名人】
钟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侍中,善书法,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称三公。
【姓氏起源】
伯益之子若木,其后裔徐偃王攻周时,被周穆王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国之后族遂以原国名徐为姓。二源于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所改,如满洲正白旗人徐元梦。
【名人】
徐达,字天德。濠州(现安徽凤阳)人,明代开国元勋之一。元末年间,参加农民起义军,因其智勇双全,善于谋略,统军有方,屡建战功,为明代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卒后,追封中山王。
【姓氏起源】
源于以丘作邱改。为避孔子(名丘)名讳,丘姓后人将丘加邑(阝)旁改写成邱字。二源于以地名为姓。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于营丘(现山东临淄),其后遂有以丘为姓。三源于东汉时东胡别支乌桓部落的丘氏。四源于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丘敦氏,后随魏孝文帝南迁中原定居洛阳后,改为邱姓。
【名人】
邱行恭,洛阳人,唐代名将。善骑射。官至冀、陕二州刺史。
邱处机,自号长春子,全真道掌教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道士、养生家。著有《大丹直指》《鸣道集》等。
【姓氏起源】
骆姓来源很多。一为伯益的后裔,该支骆姓源于嬴姓和姚姓。《史记》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后大骆国民,以国为姓。二是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三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名人】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全集》。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现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其孙傒,后以祖受封之邑名为姓,称高傒,遂后有高姓。二源于齐惠公吕元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有支孙以王父字高为姓。三源于改姓。有鲜卑族人元景安,因有功,被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姓为高。又有后燕皇帝慕容云,原鲜卑族,自称高阳氏后代,后改名称高云。
【名人】
高洋,字子进,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一位皇帝,史称齐文宣帝。
【姓氏起源】
周武王建朝后,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建杞国,其他没有得到封地的,后以原国名夏为姓。二源于夏侯氏所简化。三源于以父字为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少西,字子夏。其后子孙以父字夏为姓。
【名人】
夏竦,字子乔,宋代德安(现江西德安)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封英国公。著有《策论》《笺奏》《古文四声韵》《声韵图》。
夏圭,南宋杰出画家。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与马远并称“马夏”。又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受封于蔡国(现河南上蔡),人称蔡叔度,其后裔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蔡为姓。又有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大利稽改姓蔡。
【名人】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现湖南耒阳)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者。汉和帝时,官至中常侍。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孑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哲学要领》等。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曾留学德国、法国研究哲学。历任教育部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姓氏起源】
源于田和取代姜氏政权,史称田氏代齐。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田氏即为陈氏。如春秋时,齐国大臣田成子,也称陈成子;战国时哲学家田骈,亦称陈骈。二说胡公满受封于陈国(现河南淮阳),其后裔子孙陈历公,生子名完字敬仲。陈宣公时,欲立庶子继承王位,太子被杀。敬仲与太子关系密切,因畏惧涉嫌祸害,遂逃奔到齐国,食釆于田,后改田姓。
【名人】
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燕国打齐国,攻下七十余城,只剩莒国、即墨二城。他用反间计,撤燕国名将乐毅,又用火牛突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因功受封安平君。
田横,秦末狄县人,原齐国贵族,秦末起义首领。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田横不肯称臣于汉高祖,率领从属五百人逃至海岛。汉高祖派人招降,田横不愿,遂自杀,其余五百人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
【姓氏起源】
商汤后裔在殷商中期后,形成了陶、施、樊等七族,世称“殷民七族”。后殷民七族在周朝时被分到各诸侯国。孔门弟子樊迟即为其后。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周文王之子虞仲,其支孙仲山浦,食釆于樊邑,人称樊侯,其后遂有樊姓。
【名人】
樊于期,原名桓齮,战国末年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国太子丹赏识。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时值秦王用黄金万两的重赏捉拿樊将军。于是樊愿将首级交给荆轲做信物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哙,西汉沛县(现江苏沛县)人。西汉将军,左丞相,军事统帅。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随刘邦起义,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樊哙面斥项羽。
【姓氏起源】
舜的后裔胡公满曾受封于陈国(现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后族散居四地,遂有以胡为姓。二说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现安徽阜阳),后被楚国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姓。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胡骨氏,随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后,改为胡姓。四源于原始游牧部落敕勒,就有胡姓。
【名人】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现福建武夷山)人,宋代经学家。谥号文定。著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绍圣年间进士,为太学博士。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丁文江的传记》等。
【姓氏起源】
卫国开国之君康叔,其庶子中有任凌人官职,主管负责存贮冰块管理冰窖的。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官名凌字为姓。
【名人】
凌瑚,字仲华,号香泉,清朝画家。擅长于画仕女和花卉禽虫。梁同书的行楷、钱维乔的山水、凌瑚的写生合称为“三绝”。
【姓氏起源】
周朝初年,周文王第六子叔处受封于霍国(现山西霍县)。人称霍叔。至周成王时,霍叔等叛乱,平息后,霍叔降为平民百姓。其后裔遂以国名“霍”为姓。
【名人】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现山西临汾)人,西汉武帝时名将,名将卫青的外甥。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曾六次出击匈奴,穿沙漠,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
霍元甲,字俊卿,外号黄面虎,直隶静海(现天津)人。爱国武术大师。出身武术世家,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父亲霍恩第传七代绝技“迷踪拳”。后创办上海精武体操会(也称上海精武体育会),自任教师。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武术英雄。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姓氏起源】
周太王之子仲雍的庶孙受封于虞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子孙后代遂有以虞为姓。又有舜帝的后裔商均受封于虞城,其子孙后代遂有以虞为姓。
【名人】
虞卿,一作虞庆,战国时说客,善游说,曾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他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赵王时,赵王拜他为上卿,于是号为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
虞世南,字伯施,唐代余姚人,隋代曾为秘书郎,唐朝时期为秘书监,十八学士之一。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一起被称为“欧虞”。
【姓氏起源】
西周初年,芮伯受封于芮(现山西芮城),其后有芮伯万,后子孙有以祖父字万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为毕公高之后,魏国始祖。其后有子孙以字万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北魏时复姓吐万氏、万纽于氏,后改为万姓。
【名人】
万修,字君游,东汉茂陵人。光武帝时,官至将军,封槐里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姓氏起源】
支姓来源很多。主要有:源于子姓,出自尧、舜时期的隐士子州支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姬姓后代姓支的氏族,属于以先祖谱序为氏。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大夫郭支,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月氏部族,出自西汉朝时期月支族人的后代,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等等。
【名人】
支曜,著名汉朝大儒。灵帝末年,西域沙门支曜居洛阳译佛经,先后译成《成具光明经》等十一部,其中七部地灵帝中平二年(185)问世。
【姓氏起源】
柯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一说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名人】
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姓氏起源】
商朝宰相咎单,他的子孙在咎字上添了一划,作为他们的姓氏。
【名人】
昝学易,字心源,明朝怀宁人,万历年间中举人,廉洁不苟取,天性至孝。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叔鲜受封于管,建立管国,与蔡叔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管叔和蔡叔与当时代王执政的周公旦意见有分歧,发动了叛乱,周公旦平乱后,管叔被杀。其后代就以其封地名管作为姓。二源于管仲之后。
【名人】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人,齐国宰相。著有《管子》。与鲍叔牙是知音,经鲍叔牙推荐至齐国任宰相,执政四十余年,推行改革,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成为五霸之首。
管宁,三国时学者。著有《姓氏论》。东汉末,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不论是魏文帝还是后来的魏明帝想让他当官,他都没答应。
管师复,龙泉(现浙江)人,人称卧云先生。宋朝诗人。擅于写诗,著有《白云集》。为人义气,甚至没有接受宋神宗授与的官职。
管道升,吴兴人,被封魏国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元代著名女画家。善画梅兰竹花、山水。书法上擅于行楷。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现山东长清),其后人遂以卢为姓。二源于古庐子国,其后有庐姓,庐,亦作卢。三源于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北魏莫庐氏改为芦姓,后去草头改为卢姓;吐伏卢氏也改姓卢。
【名人】
卢植,字子干,汉末涿郡人。学通古今,好学又不墨守成规,人称海内大儒。
卢照邻,字升之,初唐范阳人。著有《卢升之集》。博学能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姓氏起源】
先秦时期,楚国有一种叫莫敖的官职,一般由公族子弟担任,地位较高。长期担任这个职务,被称莫敖氏。后简化为莫姓。二源于高阳氏。古帝颛顼建造了鄚城。其子孙有定居在鄚城的,遂以城邑名鄚为姓,后去掉右边的部首,变为莫姓。三源于幕姓的省文,演化而来。
【名人】
莫邪,也作镆铘,干将的妻子,春秋时期吴国人。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莫邪跳入火中,担任炉神,铁汁出,乃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后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
莫我愚,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代书画家。善诗、书法、山水画等,尤善写照,所画之物惟妙惟肖。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叔段曾受封于京(现河南荥阳),世称京叔段。其后遂有以京为姓,后因避仇杀,改京为经姓。二源于《易经》京氏学创始人京房,汉元帝时,任魏郡太守,后因争权被下狱处死,其后为避祸改姓经。三源于春秋时魏国有经侯,其后以经为姓。
【名人】
经元善,号莲珊。清朝晚期维新运动代表。著有《趋庭记述》《居易初集》。曾于沪创建南洋女公学,创办经正书院,开中国女学先河。
经亨颐,字子渊,廖承志的岳父,浙江上虞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书画家。曾留学日本,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曾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等职。
【姓氏起源】
尧之子名朱,被封于丹水,人称丹朱。因他没有治天下的能力,尧将帝位禅让给舜。丹朱后受舜封到房(现河南遂平),建立房国,人称房侯。丹朱之子陵,后以父封地房为姓。
【名人】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唐代齐州临淄(现山东临淄)人,唐朝名相。唐太宗即位后,综理朝政,辅佐太宗,为后世良相的典范。
房宽,明代名将。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裘邑,其后遂有以裘为姓。二源于古代制皮工匠的技能分类,以裘技为主的后人遂有以此为姓。
【名人】
裘琏,浙江省慈溪人,清代康熙进士,著名的戏曲家。著有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合称“四韵事”。
裘安邦,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喜好文学,能作诗。为官爱民如子。去世后百姓很怀念他,为他建石碑庙宇纪念他,看到他的石碑,没有人不流泪的,人称石碑为堕泪碑。
【姓氏起源】
春秋时,秦国国君,死后谥号为穆,史称秦穆公。古时,穆与缪音通相近,故其后裔有以缪为姓。
【名人】
缪袭,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著有《魏鼓吹曲》,文多为歌颂曹操功业的作品。
缪嘉惠,清代女画家,慈禧太后的女官,代慈禧太后写字画画。通书史,善篆隶,尤工画,人称缪先生。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国有位大夫名叫干犨,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干字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有小国名干国,灭国后,其国后裔有以原国名干为姓。
【名人】
干宝,晋代人,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所撰《搜神记》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姓氏起源】
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邑(现山西解县),其后遂以邑名解为姓。二源于以地名为姓。春秋时,解原为地名,约有二处,大解在现河南洛阳南,小解在现洛阳市西。居其地者后以解为姓。三源于古代复姓解毗氏,也作解批,后简化为解姓。
【名人】
解缙,明朝著名大臣,主编《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其四子于应(现河南鲁山),建应国,人称应侯,其后人遂有以应为姓。
【名人】
应玚,字德琏,应珣之子,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著有《应德琏集》。
应宝时,字敏斋,清代同治年间,曾任苏松太道。创建龙门书院,开办普育善堂。后任江苏按察使,兼署布政使。工诗文,著有《射雕词》。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古有官职主管负责宗宙祭祀,人称宗伯。其后子孙遂有以宗为姓。
【名人】
宗臣,字方城,江苏兴化人,明代名宦。曾任福建参政,后率领福建军民抗击倭寇,病逝于任上。为嘉靖七子之一。
宗白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五四”时期曾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后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等。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姓氏起源】
西周时,姜太公望受封于齐。其子伋,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子孙遂以“丁”为姓。二源于三国时,孙权的弟弟孙匡因触军规,被孙权贬其族为丁姓。三源于西域回族姓。伊斯兰教穆斯林本无姓氏,至元朝末年,其后有子孙汉化,遂以“丁”为姓。
【名人】
丁复,字仲容,汉初天台人。著有《桧亭集》。曾随汉高祖刘邦起兵于薛,后与高祖平定三秦,官大司马,封阳都侯。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厉王之子姬静继承王位。他死后谥号为宣,世称周宣王。其后子孙遂有以宣字为姓。二源于鲁国大夫宣伯之后。
【名人】
宣赞,《水浒传》中人物,原宋代蔡京手下武官,后投至梁山,排梁山好汉第四十位,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阵亡。
宣永光,学名金寿,人称老宣,笔名疯话老宣,北京人,杂文作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四川的李宗吾并称奇人怪杰,著有《妄谈》《疯话》《百弊放言》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国令尹斗椒因罪被杀,其子贲皇投奔晋国,受封于苗,人称苗贲皇,其后有以贲为姓。二源于古代勇士孟贲之后。
【名人】
贲赫,汉朝将军,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受封有功开国大臣为诸侯王,但有些诸侯王受封后,自己养军队,又造刘邦的反。贲赫因事得罪了英布担心受诛杀,就前往长安将英布的反叛阴谋和盘托出给刘邦。英布得知消息,公开反叛并杀了贲赫全族。汉高祖就任贲赫为将军,率兵讨伐叛军。贲赫平息了这场叛乱,被封为期思侯。
【姓氏起源】
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现河南邓州),世称邓侯。邓国被楚国所灭后,其子孙遂以国名邓为姓。因邓姓为曼季后裔,也说邓姓源于曼姓。二源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曾受封为邓王。南唐亡后,其后以父封地名邓为姓。
【名人】
邓禹,字仲华。历任大司徒、右将军、太傅,封高密侯。邓禹曾助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恢复汉朝,功不可灭。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现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历任太守、镇西将军、征西将军等。曾与钟会、诸葛绪兵分三路以伐蜀,以奇兵从险道潜入无人区,直取成都,灭蜀。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又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著有《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集》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提倡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姓氏起源】
古代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地,其后子孙以郁为姓。春秋时,鲁国有郁黄(郁贡)为宰相,其后子孙遂有郁姓。
【名人】
郁文博,明代松江(现上海)人。曾官至湖广副使。以藏书、校勘为乐。人称“上海郁氏藏书,颇负盛名”。
郁松年,字万枝,号泰峰,一作泰丰,清上海人。清末大船商。爱好藏书。藏印有“泰峰”、“曾氏郁泰峰家”、“泰峰所藏书”、“泰峰所藏善本”等。
【姓氏起源】
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其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
【名人】
单宁,西汉人。从刘邦起兵,任郎中,从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姓氏起源】
春秋时,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子孙改写为杭姓。二源于传说大禹治水后,其后裔有受封于余航国,即余杭,其后人改航为杭,后即有杭姓。
【名人】
杭徐,字伯徐,东汉丹阳人,汉朝东乡侯、长沙太守。
杭世骏,字大宗,清代浙江仁和人。官至御史。博览群书,擅长诗文。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著有《道古堂诗文集》等。
杭子和,京剧鼓师。满族人。他的鼓板,古朴典雅,简练大方,节奏鲜明,饱含韵味,唱腔琴音浑然一体。
【姓氏起源】
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现河南辉县),世称共伯。春秋时,被卫国所灭后,其后遂以共为姓。另在唐朝以前,为避仇逃难,一些“共”氏家族加水旁,改姓“洪”。三源于豫章有弘氏(一说宏氏),因避宋朝时名讳,改同音“洪”姓。又有曲阿弘氏也因避讳改姓洪。
【名人】
洪皓,字光弼,南宋鄱阳人。曾任宁海主簿,恤贫民,减赋税,得人心。后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与苏武齐名。
洪亮吉,清代江苏阳湖(现江苏常州)人。清代文学家。绘有《机声灯影图》,怀念母亲的辛劳与教诲。
洪秀全,广东花县(现花都市)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著《原道救世歌》,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姓氏起源】
源于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其子孙后代中有以包字为姓。二源于鲍姓后人,去鱼旁所改。
【名人】
包咸,东汉会稽人,少学鲁诗、《论语》。后入宫教太子《论语》,官至大鸿胪。
包融,唐代吴兴人,官至集贤殿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包拯,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为官刚直不阿,执法尤严,廉洁于世,人称“包青天”。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有诸邑,在诸邑做官拿奉禄的公族大夫后遂以诸为姓的。二源于春秋越王勾践的后裔中有叫驺于诸,因反秦有功,受封为闽越王。后至汉代被汉武帝灭后,其后人遂以诸为姓。
【名人】
诸宸,女,浙江兰溪市人。国际象棋大师,在国际象棋世锦赛夺冠,继谢军之后中国又一位世界棋后。棋路灵活,攻击力强,甚有耐心,斗志顽强。善于下进攻性的棋,也能“软磨硬顶”,在防御中,化被动为主动,积小胜为大胜。
【姓氏起源】
周朝时,周穆王设有官职左史戎父;春秋时,楚灵王设有官职左史倚相,他们的子孙后代遂有以左为姓。
【名人】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知识渊博,著有《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庆延,宋代永新人,官至太学博士。秦桧曾想把女儿嫁给他,被庆延坚持拒绝。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清代湘阴(现湖南岳阳)人,官至总督,拜东阁大学士。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源于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石国故址在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三源于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姓石。
【名人】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其子石厚与卫庄公之子州吁合谋杀桓公,自立为君而不为民所拥,请教父亲石碏为君之道。石碏假诱州吁及其子往陈国,通过陈桓公之手杀之,立公子晋为国君。时人皆赞其大义灭亲。
石崇,字季伦,西晋文学家。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丁公伋的长子季子,让国位给其弟叔乙,自己食邑于崔邑(现山东章丘),其后遂有以崔为姓。
【名人】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著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曾任北魏太常博士、国子博士、贵州刺史等。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狄仁杰所提拔,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等。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官至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官至监察御史。后人称五龙。
【姓氏起源】
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尹吉父,南征北战,立有战功,其后人遂以吉字为姓。
【名人】
吉翰,字休文,南朝年间,历任刺史、将军等职,在职时业绩显著,著《秦纪》十一篇,卒后追赠征虏将军。
吉梦熊,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四库全书馆总阅。被邀请参加清廷举办的“千叟宴”,又先后获御赐貂裘金蟒、图画笔砚等。其著作有《研经堂文集》《研经堂诗集》《丹阳见闻录》等。
【姓氏起源】
一般认为源于晋代的钮滔,其后遂有钮姓。
【名人】
钮克让,元朝时文官,为民谋福,深受百姓赞誉,而被记入史书。
钮衍,字公裕,明代洪武年间进士,江苏常熟人,官至广东参政。执政严惩恶人,为官清白廉洁,对百姓善良温和。
【姓氏起源】
战国末年秦汉之际,共氏族人为避难,改加龙字为龚姓。又说尧帝的大臣,西北的洪水之神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其后有共、龚二姓。
【名人】
龚遂,字少卿,西汉南平阳县(现山东邹县)人。进谏时引经据典,荒灾时开仓济贫。
龚胜,字君宾,西汉彭城人。哀帝时,曾任谏议大夫、渤海太守。王莽篡政后,他隐居乡村。王莽曾数次派人征召他为上卿,他坚决不同意,一身不为两朝官,绝食十四日后死。
龚鼎孳,字孝升,明末安徽合肥人。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博学多闻,善诗能文,与吴伟业、钱谦益齐名,世称清初江左三大家。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麴家封
【姓氏起源】
周宣王时,给予有战功的将士封赏,将程休父封程氏故地程国为国伯,时称程伯休父,其子孙后遂以封国名程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晋国有中行荀氏之子食采于程邑,其后遂以邑名程为姓。
【名人】
程婴,春秋时晋国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司寇屠岸贾把刺杀晋灵公的罪名加在赵盾身上,诛杀赵氏全家,追捕遗孤赵武(即有名的赵氏孤儿)。后程婴设计救孤成功,终以雪恨。
程颐,字正叔,北宋洛阳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兄程颢,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基本相同,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基础,二人合称“二程”。
【姓氏起源】
夏朝少康帝时,封其庶子于会稽,其后裔后迁至谯郡嵇山(现安徽宿县),稽与嵇音同,其后遂有以嵇为姓。
【名人】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博学多闻,有奇才,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等。嵇康在古琴曲上的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姓氏起源】
周公旦第四子受封于邢国(现河北邢台)。被魏国灭后,其后族子孙以原国名邢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之族,封地在邢邑(现河南温县),其后子孙遂有以邢为姓。
【名人】
邢峦,字洪宾,北魏鄚县人。曾任散骑常侍,兼尚书。后作战有功,官至殿中尚书。
邢昺,字叔明,宋代济阴郡人。官至礼部尚书。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姓氏起源】
周朝时有小国名叫滑国,被晋国灭后,其子孙遂有以原国名滑为姓。
【名人】
滑寿,元朝末年的医学家,精通《素问》《难经》,又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学说,著有《读伤寒论抄》等医书。艺术高超,医德崇高,而受时人赞誉。
【姓氏起源】
秦非子子孙受封于裴乡为诸侯,其后子孙遂以裴为姓。又春秋时,颛顼的后代受晋平公封于裴中(现陕西岐山),人称裴君,其后子孙遂有以裴为姓。
【名人】
裴楷,字叔则,西晋河东郡闻喜人,时称“玉人”。官至中书令。博览群书,精通《老子》《易经》。
裴行俭,字守约,唐代绛州闻喜人,名将,官至定襄道行军大总管。
裴坦,唐代闻喜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太平里,人称太平宰相。
【姓氏起源】
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受封于陆乡,其后子孙遂有陆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的北魏陆孤氏,后改姓陆。三源于春秋时有陆浑国(现河南嵩县),其后也有以陆为姓。
【名人】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人。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著有《茶经》,是我国第一本关于茶叶的书,被坊间称为茶神。
陆龟蒙,字鲁望,唐代长洲人,时隐居松江甫里,又称甫里先生。自号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常与皮日休吟诗作画,朝廷曾以高官征召他,也不去。
陆游,号放翁,字务观,宋代越州山阴县(现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姓氏起源】
荣姓的始祖,是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或称为荣援、荣猨。在《吕氏春秋》有记载,据说荣授曾经奉黄帝之命,与伶伦共铸十二钟,以和五音,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始祖,也是荣后人尊为荣姓的得姓始祖。
【名人】
荣广,字王孙,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姓氏起源】
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现浙江定海),其后子孙遂以邑名翁为姓。
【名人】
翁肃,字彦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时与翁彦约、翁彦深、翁彦国三兄弟,翁延庆、翁蒙六人同姓、同乡且同朝居高官,人称六桂同芳。
翁德广,宋代人。淳熙年间,曾任溪县知县。朱熹称赞他不爱赫赫功名,唯爱民如水。
翁方纲,字正三,清代大兴县人。官至内阁学士。精于金石考据,擅长书法、词章。
【姓氏起源】
周文王其子有受封于郇,后建郇国,人称郇伯,其后代子孙遂有将郇改为荀作姓。
【名人】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现山西安泽)人。思想家、文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称“荀卿”。后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荀”“孙”二字古时音通,故又称孙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贡献。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祁盈受封于羊舌,人称羊舌氏,其后子孙遂去舌字改为羊姓。又有记载,古时有官名羊人,负责宰羊祭祀等方面的事情,其后子孙渐以官名羊为姓。
【名人】
羊绍素,唐昭宗乾宁年间状元。
羊昭业,字振文,吴人,唐末登进士第。著有诗集。
【姓氏起源】
黄帝的大臣名则,用草和麻编织以发明了鞋子,给古人光脚无鞋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因功受封于於邑,时人称於则,其后子孙遂以於为姓。
【名人】
於清言,晋陵(现江苏武进)人,南宋画家。官至浙西安抚司、计议官。擅画荷花,专画荷花草虫,著有《图绘宝鉴》《毗陵志》《历代画史传》等。
【姓氏起源】
源于周惠王的后代子孙将先祖的谥号惠宇为姓。二源于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二个儿子名惠连,惠连后代子孙遂以惠为姓。
【名人】
惠施,宋国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等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是合纵抗秦时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惠崇,建阳(现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画家。作画有《春江晚景》,后被苏轼于画上提诗《惠崇春江晓景》,其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称赞。
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苏州人。清代画家、学者、经学家,其子惠栋亦为清代经学家。
【姓氏起源】
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叫做甄,陶瓦工匠们也被称做甄工,其子孙后代遂有以甄为姓。二源于皋陶次子名仲甄,其后代有以甄字为姓。
【名人】
甄宇,官至东汉太子少傅。建武帝时,每逢腊月,朝廷都要给博士发羊,每次甄宇都挑瘦的拿。因在朝会上,皇帝问瘦羊博士何在,后人称其为瘦羊博士。
甄立言,唐代医学家,当时很有声望。著有《本草音义》《古今录验方》等。
甄鸾,北周司隶校尉、汉中太守。擅于精算。著有《五经算术》等。
【姓氏起源】
俗称酒母,用于酿酒制酱的发酵物。掌管酿造官员的子孙后裔遂以麴为姓。二源于说鞠氏后代在汉代时,因避难而迁徙,后改鞠姓为麴姓。
【名人】
麴允,晋代时,官至左仆射。与游氏代为豪门大族。有民谚说:“麴与游,牛羊不数头。”
麴伯稚,隋代高昌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与华容公主结婚,促进了中原汉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
【姓氏起源】
周考王有子名家父,在周朝为卿士,其子孙后裔遂以家为姓。二说是《诗经·小雅·节南山》的作者家父,周代大臣。面对执政者的暴虐,他挺身而出,希望周王用人唯贤,为民谋福,得后人之尊敬,遂以其名家为姓。
【名人】
家定国,字退翁,眉山(现属四川)人,宋文学家。善于诗文,曾与苏轼、苏辙唱和。著有律诗、杂文,今已佚。
家勤国,宋学者。与苏轼、苏辙为同门友。元佑时,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勤国忧郁不寝,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亦敬叹。
【姓氏起源】
传说炎帝的后裔孙名钜为黄帝的老师,在夏朝时,他的后裔受封于封父(现河南封丘),建封父国,其后人遂以封为姓。
【名人】
封孚,字处道,后燕慕容宝时,官任吏部尚书。为人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至吏部尚书,世称博大长者。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武王封姬姓司徒于芮(现陕西大荔),建芮国,人称芮伯。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子孙后代遂以芮为姓。
【名人】
芮麟,字志文,安徽宣城人,明代知府。由国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清廉宽简,吏民信服。
芮城,清代学者,江苏溧阳人。博通经书,文章曾风靡一时,后隐居著书,著有《礼记通志》《纲目分注补遗》等。
【姓氏起源】
夏代,穷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又称夷羿,善于射箭,传说他射了九个太阳,仅留一个。其后子孙遂有以羿为姓。
【名人】
羿忠,明代湘阴人,洪武年间曾任遂宁知县,颇有政绩。
【姓氏起源】
古时有小国名储,其后人以国名储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储子,其子孙后有以储为姓。
【名人】
储光羲,唐代开元年间进士,授翰林,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时,诗风质朴、古雅,富有民歌风韵。后人常将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储用,宋代学者,为官有惠政,又一心为民,曾得朱熹的赞赏。
【姓氏起源】
战国时,楚怀王的侍臣名尚,受封于靳,人称靳尚。其后有子孙遂以靳为姓。
【名人】
靳贵,明朝文士,曾任武英殿大学士。为人正真,学识广博,朝议出于公心,常令人敬重。
靳学颜,字子愚,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授南阳推官,入为太仆卿,巡抚山西。著作颇多,著有《雨城集》。
【姓氏起源】
周文王的后裔有受封于卫,建立卫国。卫宣公时,太子居于汲,人称太子汲,其后子孙遂有以汲为姓。
【名人】
汲黯,汉武帝时大臣,为官以清静治民。因清静治民而使该郡大治,故名声响亮,而得皇帝器重,将其召回朝廷,拜为主爵都尉,被称为社稷臣。
汲固,北魏梁城人,后魏孝文帝时兖州刺史为表彰其节义,任其为主簿。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豫受封于邴(现山东费县),人称邴豫,其后有子孙遂以邴为姓。
【名人】
邴辅,春秋赵国人。自幼好读书,多才多艺,尤其长于工艺制作。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他招募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
【姓氏起源】
夏代时,有部落族为糜氏,其后遂以糜为姓。二源于古代种植物糜子以作食物,后人遂有以糜为姓。
【名人】
糜信,三国时期吴国人,经学家,官乐平太守。著有《春秋谷梁传注》《春秋说要》等。
糜芳,字子方,糜竺之弟,在刘备入川时,为刘备所重用,曾任南郡太守,与关羽共守荆州。
【姓氏起源】
秦始皇登泰山祭天时,适逢大雨,幸有一棵松树得以避雨,当时受封禅的大臣中后遂有以松为姓。
【名人】
松赟,隋代北海县人。性刚烈,重名义,死于杨厚之难,城中皆流涕,锐意倍增。
松筠,字湘浦,蒙古正蓝旗人。嘉庆年间曾任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清。一生疾恶如仇,在和珅面前从来不屈服,所以被久留边远地区任职。著有《品节录》《绥服记略》《伊犁总统事略》等。
【姓氏起源】
周朝虞国有大夫名井伯,其后裔中就有以井为姓。二源于虞国有人受封于井邑,其后有子孙以井为姓。
【名人】
井勿幕,字文渊,陕西蒲城人,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奔走,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武公之子共叔段,其后子孙有以祖父的名段为姓。二源于老子后裔有在鲁国为卿,食采于段邑,其后子孙遂有以段为姓。
【名人】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隐居魏国,屡封官禄而不受。魏文侯亲自上门拜访,干木甚至逾墙而避之。
段成式,字柯古,唐代临淄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酉阳杂俎》。
【姓氏起源】
源于周朝大夫富辰之后。二源于春秋鲁国有富父氏,其后亦有以富为姓。
【名人】
富弼,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大臣。曾任宰相,曾劝神宗“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恕,字子徵,自号林屋山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尝绘《仙山访隐图》。
【姓氏起源】
源于古代掌管祝祷、占卜、治病,以舞降神的人,人称巫师,其后遂有以巫为姓。二源于商朝时太宰巫咸之子名贤,史称巫贤,其后人遂有以巫为姓。
【名人】
巫妨,上古时代一位身兼医、筮两道的著名人物,著有《小儿颅脑经》,可用以判病疾,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幼儿科医学专著。
巫子肖,广东省龙川县人,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新喻知县,清政廉洁,而被百姓誉为青天。
【姓氏起源】
源于古代少昊氏以鸟名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二源于南朝宋时,安定国,其王姓乌。三源于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乌姓。
【名人】
乌获,战国时秦国勇士,力冠,能举鼎。
乌枝鸣,春秋齐国大夫,戍守宋国边疆。宋国华氏作乱,枝鸣诱敌与敌短兵相接,取胜。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现河南陕县),其后人以国名焦为姓。二源于南方少数民族姓氏,南中夷四姓有焦氏。
【名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竑,字弱侯,明代江宁人,万历年间进士。在翰林院做修撰工作,著有《焦氏笔乘》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巴子国(现在四川巴水),后被秦国所灭。原国人后遂以国名巴为姓。
【名人】
巴肃,东汉渤海郡人,能以自身品行影响他人。与郭林宗、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涉、宗慈并为八顾。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姓氏起源】
源于古时主管负责制造弓驽的官叫弓正,其后子孙遂有以弓为姓。二源于春秋鲁大夫叔弓之后。
【名人】
弓翊清,字菱溪。少通经史,旁涉诸子百家,过目成诵。清代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四川资阳、成都等县知县,成都府知府、眉州直隶州知州。曾主修《四川通志》。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名为姓,春秋时卫国康叔后代有主管放牧之官,其后子孙遂有以牧为姓。二源于黄帝时名臣力牧,力牧后裔遂以牧为姓。
【名人】
牧相,明代广西参议,与理学家王阳明同是王华的得意学生,受王华的器重。以疏请罢礼部尚书崔志瑞等而享有盛名。
【姓氏起源】
夏桀被商汤灭后,其后裔受封于隗,建隗国(现湖北秭归)。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遂有以隗为姓。
【名人】
隗林,又作隗状,秦朝丞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一任丞相。
隗嚣,东汉名将,王莽末期,据陇西起兵,初附刘玄,任御史大夫;后封西州上将军。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为姓。周朝时设有山师之官,主管山林树木,其后代遂有以山为姓。二源于传说炎帝生于厉山的山洞内,其后有后裔以山为姓。
【名人】
山涛,字巨源,晋代吏部尚书,竹林七贤之一。武帝时任尚书之职,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姓氏起源】
秦人先知非子,曾居于秦谷(现甘肃天水),其后裔有以秦为姓,有以谷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谷会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谷姓。三源于唐代复姓谷那氏,其子孙后改姓谷。
【名人】
谷永,字子云,汉代长安人。官至大司农。与楼护同为五侯上客。人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姓氏起源】
黄帝时有大臣名车区,主管星相占卜,其后遂有以车为姓。二源于秦穆公时,其辅佐大臣子车氏一族,其后以车为姓。三源于汉武帝丞相田千秋,因其年迈上朝乘车以出入,人称车丞相,其后遂有以车为姓。
【名人】
车大任,明代官吏,万历进士,官至浙江参政。著有《萤囊阁正续集》。
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清代官吏,康熙进士,官至兵科掌印,以敢言著称。著有《声律启蒙》《怀园集唐诗》《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哀侯与其弟都被晋武公所杀,其子孙逃奔他国,后以原爵位侯为姓。二源于夏后氏之后裔,有受封于侯国,其子孙遂以侯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改为侯姓。
【名人】
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于写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曾与名妓李香君相爱,因权贵田仰迷恋李香君的貌美佳艺,强娶香君,而香君不从,血溅扇面。传奇故事《桃花扇》就是孔尚任根据此故事写成。
【姓氏起源】
源于伏羲后代,因上古之时,宓与伏音同,伏羲也作宓羲,其后遂有以宓字为姓。
【名人】
宓妃,上古时期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相传为洛水之神。
宓不齐,春秋时期鲁国单父侯,也称伏子贱、伏不齐,是孔子的学生。曾经担任过单父宰,当时他鸣琴而不下堂治,但是一样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孔子很喜欢听音乐,觉得音乐能调和人心,使国君和百姓和睦共处。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王室封其一支后裔子孙于蓬州,居其地者后遂以蓬为姓。二源于蓬姓祖先用蓬草以筑屋,其后子孙遂用蓬字为姓。
【名人】
蓬萌,字子庆,后汉时期北海人。曾在当地担任亭长职位。后听说王莽为了专权,将自己的儿子都杀掉了。于是他将亭长的衣服帽子挂在城门,就带着家人渡海而去,隐居崂山,在那里修炼。
【姓氏起源】
源于官名为姓。西周时,设有泉府之官以负责管理钱财,其后遂有以泉为姓,又泉与全音同,渐演化成全姓。二源于传说中有邑名全,居其地者皆以全为姓。
【名人】
全元起,南朝时医学家,也作金元越。著有《注黄帝素问》,为我国最早对《素问》之注解。
全整,字修斋,喜好研究杨简之学,明代学者,不愿入仕。永乐初年,明成祖征召他编修《永乐大典》,他不愿就职。著有《三石山房文》。
【姓氏起源】
源于以邑名为姓,西周时,周王室封东夷族少昊氏挚的后裔于郗邑,其后子孙遂以郗为姓。
【名人】
郗超,字景兴,东晋大臣。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姓氏起源】
楚国时,令尹子文小时被弃,于野外食老虎之乳长大成人,因虎身有斑纹,其后代遂取斑纹的斑为姓,后写作班。
【名人】
班固,字孟坚,后汉班彪之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后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姓氏起源】
秦惠王有子名卬,人称公子卬,其后人遂加人字旁做仰字以为姓。二源于舜帝时大臣名仰延,精通音乐,修缮乐器,使原本只有八根弦的瑟增加到二十五根弦,使音阶和音律都大为改观,其后子孙遂有以仰为姓。
【名人】
仰忻,字天贶,宋代孝子。年五十余岁丧母,自己背了土筑坟,并且在墓旁建屋守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仲孙湫,他的裔孙名胡,人称湫胡,其后代子孙遂有去水偏旁以秋为姓。根据湫胡的故事后人编成京剧《秋胡戏妻》的剧目。
【名人】
秋瑾,字璇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清末女革命家、诗人。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同盟会,任评议员、浙江分会主盟人。后因率少数师生武装抵抗,失败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姓氏起源】
黄帝的后裔高辛氏中有叫仲熊和仲堪的人,其后世子孙遂有以仲为姓。二源于商汤时有左相名仲虺,其后裔子孙有以仲为姓。三源于周宣王时有卿士名仲山甫,大力辅佐周王室,其后代子孙中有以仲为姓。
【名人】
仲仁,北宋画家、高僧,号华光长老。善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画有《华光梅谱》。
【姓氏起源】
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帝王唐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名人】
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辅佐商汤,佐商灭夏,综理国事。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为姓。周朝时设有宫人负责修缮、打扫王宫庭院,其后子孙遂有以宫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鲁国孟僖之子曾于南宫为官,其后子孙中遂有以宫为姓。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姓氏起源】
春秋时,秦襄公的曾孙死后谥号为宁,世称宁公,其后子孙遂有以宁为姓。二源于卫国成公之子季亹曾受封于宁邑,其后以邑名宁字为姓。
【名人】
宁俞,即卫武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勤于政事,忠诚贤良。孔子称其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调元,字仙霞,号太一,湖南醴陵东富乡人。近代革命党人。著有《太一遗书》。
【姓氏起源】
源于夏代九吾氏,建诸侯国九国。后商末时,为避纣王杀,其后代子孙加人字旁,为仇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宋缗公被杀,仇牧为主报仇,讨伐宋万,不幸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遂以他的名字为姓。三源于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从养父姓仇。
【名人】
仇台,东汉人,住在东海之滨,因仁信有名,吸引许多人来归附他,“百家济海”由此而来。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现为江苏太仓人。著名画家,明代四大家之一。
【姓氏起源】
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唐叔虞,其后裔晋国晋靖侯的孙子名宾,受封在栾邑,人称栾宾。栾宾的孙子栾枝把邑名作为姓,其后遂有栾姓。二源于姜太公之后有人名子栾,子栾的后代遂取栾字为姓,世代相传,是为栾姓。
【名人】
栾布,秦末汉初梁人。刘邦诛灭梁王彭越后,栾布置生死于不顾,给彭越收尸。刘邦感动于他的大义,赦免其死罪并任命他为都尉。
【姓氏起源】
商代时,诸侯暴辛公建暴国,后周朝时由郑国兼并,其原国人后以暴为姓。
【名人】
暴昭,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间曾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建文初年充任北平采访使,得知燕王朱棣欲起兵谋反的消息,密报建文帝,请预先做好准备,后受终篡位成功的燕王诛杀。
【姓氏起源】
夏朝时,有诸侯国甘国,亡国后,其君主家族四地散居,其后遂有以原封国名甘为姓。二源于商王武丁曾拜甘盘为师,后启用甘盘为相国,其后子孙有以甘为姓。三源于周武王姬时,其族人有受封于甘地者,人称甘伯,其后代亦为甘姓。三源于周襄王姬郑的亲弟弟曾以甘地为食邑,其后代以邑名为姓。
【名人】
甘公,名德,鲁国人,战国时为齐国史官。掌管天文,参与著有《天文星占》。他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官至辽东太守,汉元帝时,曾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
【姓氏起源】
战国时田氏代齐,齐国君主齐康公被迫流落海滨,居于洞穴,食以野菜,以酒器钭为锅,其后子孙遂有以钭为姓。
【名人】
钭滔,五代吴越国官吏。曾任处州刺史,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明,有惠政于民,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姓氏起源】
厉姓的姓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名人】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姓氏起源】
周朝时候,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戎右”,专门负责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后代有的以官职作为姓氏,称为戎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戎姓的来源。周成王姬诵平定了武庚叛乱后,把商王朝的旧都城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微子启的后世子孙中,有以戎为姓者,史称戎氏正宗,望族出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名人】
戎赐,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
【姓氏起源】
殷商后裔中的几个国王,先后分别有祖甲、祖乙、祖己、祖丁,他们的后代遂以祖为姓。
【名人】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现河北涞水)人,东晋将领。勤奋习武,后留有“闻鸡起舞”的典故。
祖冲之,南朝科学家,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算出圆周率π值,著有《缀术》等。
【姓氏起源】
夏代时有穷部落的后羿,在武罗的帮助下曾一度为夏王太康君位,武罗的后代遂有以武为姓。二源于殷纣王子辛的长兄宋微子,曾受封建立宋国。至春秋时,宋国君有武公,其后子孙以其谥号武为姓。三源于周平王少子出生时手心有武字手纹,故名姬武,其子孙后遂以武为姓。
【名人】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六十七岁登基称帝,在位十五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禹襄,清代河北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其手法融贯众派,浑然一体,人称“武式小架”。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名为姓。春秋鲁顷公之孙雅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主管负责传达命令派遣军队的符节印玺,其子孙后代遂以有符为姓。
【名人】
符曾,浙江钱塘人。累官至户部郎中。诗文气韵尤高,尝与人同撰《南宋杂事诗》。著有《春凫小稿》《半春唱和诗》等。
【姓氏起源】
夏帝孔甲时,唐尧之子丹朱的后裔有叫累的人曾为孔甲养龙(驯养鳄鱼),因此功受封于刘地,人称刘累。其后子孙遂有以刘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现河南堰师),号刘康公,其后代也有刘姓。四源于北魏时有少数民族改姓刘,另汉高祖刘邦曾赐娄敬、项伯之族刘姓。
【名人】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现江苏丰县)人。起兵反秦,建立西汉,史称汉高祖。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乡(现湖北枣阳)人。建立东汉,史称汉光武帝。
刘备,字玄德,涿郡(现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建立蜀汉王朝。
刘勰,南朝梁文学理论家。著有《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刘鹗,清末小说家,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国大夫景差,善于楚辞,其后人遂有以景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齐国景公的后代,以其谥号景为姓。
【名人】
景丹,汉光武中兴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能文能武,也很有谋略,曾为汉武帝击破王郎等,战功彪炳,被封为栎阳侯。
【姓氏起源】
黄帝后裔受舜帝封于詹地,其后遂有詹姓。二源于周宣王封其支庶子孙于詹地,人称詹侯,其后是以詹为姓。
【名人】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中国首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姓氏起源】
战国田齐公族中有踈姓,因战乱避祸,遂有改姓为束。二说踈姓后裔,在王莽时为避难,去掉足字旁边,取束为姓。
【姓氏起源】
据说在黄帝时代,有大臣名龙行。二源于是纳言龙和豢龙氏的后代。三源于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也有以龙为姓的。
【名人】
龙正,明代人,著有《八阵图合变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论八卦阵法学专著,堪称八卦阵临敌应变的压轴之作。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国沈尹戌之子叶公,本名沈诸梁,后因受封为叶邑尹,人称叶公,也是“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其子孙后世袭爵位,是以封邑名叶为姓。二源于南方少数民族中。
【名人】
叶圣陶,现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挺,名询,字希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
【姓氏起源】
传说古代君王身边总有不少受宠幸的大臣,其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幸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名叫司成,其后有以司为姓。二源于复姓司徒、司马、司寇,其后裔中有后改姓司姓。
【姓氏起源】
传上古舜帝之乐,韶乐,美妙动听。孔子曾于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因此后人遂有以韶为姓。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子有受封于郜,建郜国,春秋时被宋桓公灭,郜国子孙后遂以国名郜为姓。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子孙有受封于黎阳,建黎国,其后代子孙有以黎为姓。至商朝末年,黎国被周灭后,被封于给尧的后裔,这支后裔遂也有以黎为姓。二源于南北朝北魏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定居洛阳后,改姓黎。
【名人】
黎贞,著有《秫坡集》《家礼举要》《古今一览》等。他的学术思想对明朝中叶倡导理学深化起到作用。
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又号百花村夫子,顺德人。清书画家、诗人。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
【姓氏起源】
西周初,黄帝后裔受周武王封于蓟,建蓟国,其后子孙遂以蓟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商代时,诸侯中有薄姑氏,其子孙后代遂有以薄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受封于薄城,居其地者子孙遂以邑名为姓。三源于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薄奚氏,随魏孝文帝定居洛阳后,有后裔改作薄姓或奚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成公名喻,字于印。其后代子孙遂有以祖父之字印为姓。他的孙子段曾著《蟋蟀赋》,被誉为保家之士。
【姓氏起源】
西周初,伏羲氏后裔在宿地(现山东东平)受周武王封侯,其后子孙遂以宿为姓。
【姓氏起源】
上古炎帝神农氏时,有水利大臣名白阜,因治水有功,其子孙后代就以他的名为姓。二源于楚国时有白邑,居其地者以白为姓。三源于唐代时,其地有白州,当地人以地名为姓。
【名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语言通俗易懂,人称“诗魔”和“诗王”。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戏曲作家、词人。杂剧代表作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即《梧桐雨》,标题名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其内容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怀地,至周成王时,叔虞又受封于唐(现山西翼城),原居于怀地的后裔遂有以怀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微子启的后裔中有改姓怀的。
【姓氏起源】
夏禹封舜的后代于蒲邑,其后有子孙遂以蒲为姓。
【姓氏起源】
后稷之母名姜嫄,为有邰氏之女。其后裔因功受封邑于邰,子孙后代遂有以邰为姓。
【姓氏起源】
东周时,平王之子精英受封于枞(现安徽枞阳),建枞国,人称枞侯。枞侯之后枞公时为刘邦大将,因战被项羽所杀。枞公子孙将枞字去木留从,改姓从,是为从姓源起。
【名人】
从贞,繁昌人,明代名臣。为官清廉,爱惜士兵,时为人所称颂。
从所向,明朝大臣,为官清明廉洁。燕王棣率军破城时遇难。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孝侯之子郄受封,因其原居于鄂,世称晋鄂侯,其后子孙遂以鄂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楚王有子受封于鄂(现湖北鄂城),居其地者子孙遂有以鄂为姓。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姓氏起源】
源于殷商遗民“殷民七族”七姓之一,其居住地为现河南商丘一带,此为索姓之源。
【姓氏起源】
尧帝时有巫祝之官名咸,其神通广大,能为人延年,咒树能枯,咒鸟能坠,子孙引以为荣,遂以咸为姓。二说巫咸是商朝时主管负责占卜巫祝的大臣,他的后代是以咸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为姓。春秋时晋国大夫荀林父之孙管理国家典籍文献,其后代遂以官职籍为姓。
【姓氏起源】
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后裔于赖,建赖国,后被楚国所灭,子孙出逃四地为居,其后有以原国名赖为姓。
【名人】
赖文俊,字太素,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宋代地理学家,著有《催官篇》。
赖宁,1988年3月13日,为扑灭火灾遇难,保护了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同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威王之子名卓,人称公子卓,其后遂有卓姓。二说卓姓为楚国大夫卓滑之后。
【姓氏起源】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公族有后裔在赵国受封于蔺,其后子孙遂有以此为姓。据说蔺相如即出此家族。
【名人】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名相,官至上卿。为人勇武机智,远见善谋,曾为赵国御秦立下汗马功劳。成语典故“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就源于他的事迹。
【姓氏起源】
黄帝为不让九黎族人集聚反抗,将其分居各地,其中居住于屠地的遂以屠为姓。二源于商朝王族有受封于屠地者,其后代改姓屠。三源于以职业为姓,以屠宰牲畜为职业者,其后代遂以屠为姓。
【名人】
屠本畯,字田叔,明代太常典薄,历官至辰州知府。喜读书,著有《田叔诗草》等。
屠隆,字纬真,一字长卿。明代吏部主事。常与名贤饮酒作诗,游山玩水,著有《昙花记》。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在夏朝初期时,受封于蒙双(现山东界内),其后遂有以蒙为姓。
【姓氏起源】
战国时期,秦国王族公子名池,声名显赫,其子孙后遂以池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城邑都建有城墙和护城河,又因护城河也称池,居住护城河边的后人遂有以池为姓。
【名人】
池裕德,字士爵,号明洲。明中太常寺少卿,为官廉洁,办案果断。著有《空臆录》《怀绰集》《居室篇》等。
【姓氏起源】
传说轩辕黄帝死后被葬于桥山(现陕西黄陵),其后子孙中,留居于桥山以守陵墓之后裔去木字旁以乔为姓。二源于东汉太尉桥玄后代改姓乔。三源于汉代匈奴四个贵姓兰、乔、呼衍、须仆之一。
【名人】
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元代戏曲作家。一生穷困潦倒,寄情于诗酒、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著有杂剧《两世姻缘》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后代孙管修仕楚,受封为阴邑大夫,人称阴修,贤名有德,其后子孙后代遂有以阴为姓。
【姓氏起源】
古时扶风的郁夷县,胶东的郁秩县,还有郁致县,居其地者后以郁为姓。二说古代有吴大夫受封于郁国,其国人后以郁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名胥臣,曾与晋公子重耳友善,后受封加爵,其后子孙遂有以胥为姓。
【姓氏起源】
西周初,周成王封臣熊绎建楚国,熊绎之子熊挚受封于夔国,后被楚国所灭,为避乱遭杀,夔国后人遂改熊姓为能字作姓。
【姓氏起源】
一说源于黄帝之子名苍林之后。二说源于颛顼之后代苍舒之后。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的其中一支在夏朝时被封于双蒙(也说蒙双),其子孙后以双为姓,亦说有以蒙为姓。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人少正卯博闻广识,他也聚众讲学,时值他是远近闻名的人,其后遂以闻为姓,或以闻人为姓。
【名人】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姓氏起源】
夏王启的后裔子孙有受封于莘,其后代子孙遂有以莘为姓。二说源于商汤娶有莘国莘姓之女。
【姓氏起源】
夏禹后裔世居党项(现青海、甘肃一带),其居地者后遂以党为姓。二说源于春秋时晋国公族有受封邑于上党(现山西长治),其后遂以党字为姓。三源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姓所改。
【名人】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金代文学家。著有《竹溪集》等。
【姓氏起源】
源于黄帝之后,居于翟地者是以翟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居于北地的狄族,狄、翟音同,后遂有翟姓一族。
【名人】
翟让,东郡韦城(现河南滑县)人。隋末瓦岗军将领,骁勇善战,胆略过人。
翟灏,字大川,号晴江。清代学者,著有《无不宜斋稿》《通俗编》等。
【姓氏起源】
夏禹的后裔一支在周朝时被封于谭(现山东章丘),建谭国,春秋时被齐桓公所灭,其后代分居四地,留在故国的子孙后遂以原国名谭为姓。
【名人】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思想家、民主革命家。清末维新派人物,改良运动中的激进派代表。
【姓氏起源】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其子孙后代遂有以贡为姓。
【姓氏起源】
山东青岛的崂山,古称劳山,居劳山里的人与外界来往甚少,至西汉时开始与外界有联系,后受朝廷所赐为劳姓。
【姓氏起源】
炎帝之后裔陵在商朝时受封于逢,建逢国,其子孙后代遂以国名逢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黄帝出生于姬水,遂便以姬为姓,周朝王族是黄帝的后裔,遂有姬姓。
【姓氏起源】
炎帝的后裔于在周朝时受封于申,建申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子孙后代遂以申为姓。
【姓氏起源】
夏禹王时,有大臣名扶登,其后代子孙遂以扶为姓。二说源于西汉初年,有巫祝名嘉,善于占卜祈祷,预言后事,因汉高祖刘邦信其能感召天神,扶助汉室,特赐巫嘉扶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大夫泄寇受封于堵邑,人称堵叔,辅佐郑君,其名也善,其后遂以堵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帝喾高辛氏部落中有冉氏,其后代遂有以冉为姓。二说源于周文王之子季载,受封于聃国,人称聃季载,后聃又写作冉。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官职太宰,主管负责王家内外事务。周朝时就有大夫孔任此职,人称宰孔,其后子孙遂以宰为姓。
【姓氏起源】
黄帝后裔在夏禹王时受封于郦地,建郦国,郦国亡后,其国人后遂以郦为姓。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文王封其子伯于雍地,人称雍伯,其后子孙于是以雍为姓。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王族叔虎因功受封于郤,建郤国,其后子孙遂有以郤为姓。
【姓氏起源】
璩本是古代一种耳环,璩姓可能是出于耳环工匠之后。二说源于居住于蘧地的人以蘧为姓,后蘧与璩混为一姓。
【姓氏起源】
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氏,他的后裔有居于穷桑,子孙遂以桑字为姓。二源于春秋时,秦国公族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代子孙遂有以桑字为姓。
【名人】
桑钦,东汉人,著有《水经》,每条水撰为一篇,记述其源流和所经地方,约有水道137条。
桑调元,字伊佐,号独往生、五岳诗人,浙江钱塘人。著有《五岳诗集》《桑砎甫诗集》等。
【姓氏起源】
周朝王族后裔姬季桢在秦国时任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杀。其弟季眭为避祸,桂与眭音同,便改了姓名,其后遂有桂姓。
【姓氏起源】
虞舜之子有名散,受封地于濮,其子孙后代遂以濮为姓。二说源于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濮,其后代遂以濮为姓。
【名人】
濮澄,字仲谦,原为复姓濮阳。金陵派竹雕艺术创始人之一,著有《浅浮雕花卉小笔筒》《竹雕松树小壶》《竹雕松荫高士图》等。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受封建宋国,微子启裔孙司寇牛父,为国战死,其子孙后以父名为姓。二源于北魏侍中寮允,因功受赐姓牛。三源于民间,农家人终日与牛为伴,后遂有以牛为姓。
【名人】
牛弘,字里仁,隋朝大臣。好学博闻,性格宽宏,人称大雅君子。
牛僧孺,唐代穆宗、文宗时宰相。著有《玄怪录》等。唐宪宗时期,宦官纷争,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史上称这次朋党之争为“牛李党争”。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时周王室支裔吴王寿梦的后代。
【姓氏起源】
春秋时,巴国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子孙遂以通为姓。二源于爵位名。秦汉时,被封为爵位彻的人地位极尊,其后子孙以爵位彻为姓。至汉武帝时,为避刘彻名讳,改彻为通。
【姓氏起源】
商代有小国叫边国,其国人后遂以边为姓。二源于东周襄王时,有大夫受封于边,人称边伯,其子孙后代遂以边为姓。三源于春秋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之后。
【名人】
边鸾,长安(现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善于画花鸟、草木、雀蝉、蜂蝶。
边景昭,字文进,沙县人,明代画家。明成祖永乐年间任职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代表作有《双鹤图》《春禽花木图》《三友百禽图》等。
【姓氏起源】
禹帝后裔至夏朝时有受封地于扈,建扈国,后被启国灭掉,其国人后遂有姓扈。
【姓氏起源】
黄帝后裔伯倏在商朝时受封于燕,史称南燕国,其公族后人以燕为姓。二源于周武王建国后,灭商功臣召公爽受封于燕,建燕国,定都为蓟,史称北燕。三源于战国时,燕国为七雄之一,被秦灭后,燕国国人遂以燕为姓。四源于鲜卑族慕容氏于北方称帝,立国号为燕,亡国后,其后人亦有以燕为姓。
【名人】
燕伋,字子思,秦地千阳人,后世称为“渔阳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燕文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人,宋代画家。代表作有《烟岚水殿图》。他画山水人物,其手法不拘一格,自成一家,时称“燕家景致”。
【姓氏起源】
周朝初年,唐尧后裔受封于冀(现山西河津),建冀国。春秋时被晋国吞并,其国王族遂以冀为姓。二说源于晋国大夫冀芮食邑于冀,其子孙遂以冀为姓。
【姓氏起源】
周成王定国鼎于郏郴,居其地者后遂以郏为姓。二说源于春秋时郑国大夫郏张的先人曾受封于郏地,其子孙后遂以郏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时姜太公姜尚之后,晋国大夫浦跞后代。
【姓氏起源】
源于夏朝时王族尚黑之后。二源于姜太公之后,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尊称为师尚父,也称姜尚。因受封于齐建国,是为齐国始祖,亦称太公。
【名人】
尚仲贤,真定(现河北正定)人,元代戏曲作家。著有杂剧《气英布》《三夺槊》《柳毅传书》等。
尚可喜,字震阳,清朝名将。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名。西周初,周武王封神农氏后裔为农正,主管负责农业生产等事宜,农正后裔遂有以农为姓。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郤至受封于温地(现河南温县),其后遂以温为姓。二说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的后代,曾受封于河内温,其后以温为姓。三源于改姓。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后均改为温姓;清朝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名人】
温峤,字太真,太原祁县人。东晋名臣,官至中书令。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精于音律,据说他在应考律赋时,因律赋八韵为一篇,他叉手一吟便为一韵,八叉手即完成,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时称“温李”。
【姓氏起源】
古代宗法制中,嫡长子族系称为宗子,长子之外的次子等到诸子系称小宗,小宗们的次子地位称为别子。依照宗法制中不能继承祖姓,于是其后遂有以别字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庄王死后,其后子孙遂以其谥号庄为姓。二源于宋国国君戴武庄之后。
【名人】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有《庄子》。他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系统,学术界称之“老庄哲学”。
庄有可,名献可,字大久,清代武进人。经学家,博通经史,著有《春秋注解》等。
【姓氏起源】
源于颛项后裔陆终,其第五子名晏安,其子孙后人遂有以晏为姓。二说源于尧帝大臣名晏龙,他的后代遂取其名晏字为姓。三说春秋时齐国有公族受封于晏,其后代遂以封地名晏为姓,传说身为齐国三朝大夫的晏婴出此家族。
【名人】
晏婴,字仲,谥平,又称晏子。齐国大夫晏弱之子。春秋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生活节俭,谦恭下士。
【姓氏起源】
齐国姜子牙后裔高柴,是孔子弟子,高柴之孙名举,后以祖父名柴为姓,叫做柴举,其后遂延用柴姓。二源于元朝灭亡后,蒙古王公贵族中有家族改姓柴。
【名人】
柴荣,邢州龙冈人,史称周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帝。
【姓氏起源】
商朝时有大夫受封于瞿上,世称瞿父,其后子孙后代以封邑瞿为姓。二源于孔子的弟子商瞿,居住于商瞿里,后改称瞿上乡,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瞿为姓。
【名人】
瞿秋白,原名双爽,江苏常州人。散文家、翻译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我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著有《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散文集。
【姓氏起源】
西周初,周武王封周太伯曾孙仲奕于阎乡,其后子孙遂以阎为姓。二源于周康王之子封于阎,其后代亦以阎为姓。又说春秋时晋成公之子封于阎,其子孙亦以地名阎为姓。
【名人】
阎立本,雍州万年(现陕西西安)人。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其善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与肖像画,刻画入微,时人称其作品为“神品”,一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称。代表作有《秦府十八学土》《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步辇图》及唐太宗像等作品。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为姓。周朝时官职中有充人,主管负责饲养祭祀时所使用的牲畜,充意为使牲畜肥壮,于是充人后代遂有以充为姓。
【姓氏起源】
源于鲜卑族复姓慕容氏所改,慕容原意是指仰慕天地二仪之德,承继日、月、星辰三光之容。
【姓氏起源】
源于颛顼裔孙陆终第三子名惠连者,其子孙后代遂取连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楚国设有连尹、连敖等官职,主管军事,其后子孙遂有以连为姓。三源于改姓。齐襄公违背了与连称和管至父的诺言,两位大夫谋反作乱袭杀了襄公。因做法终不得人心,遭人诛杀,后连称的子孙为避祸,改以连为姓。
【名人】
连庶、连庠,宋仁宗庆历年间人。传说连庶头脑聪敏、为官清廉,人称“连底清”;连庠看事透彻,处政严肃,像冰一样,人称“连底冻”。
【姓氏起源】
南北朝时,有柔然部落被北朝称作蠕蠕,南朝时称其芮芮,此族进入中原后改为茹茹氏,后又改单姓茹字。二说源于汉朝如淳的后代,其后人加草字头是以茹字为姓。
【姓氏起源】
古时有小国习国,习国被灭后,习国人遂有以习为姓者。
【名人】
习凿齿,字彥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姓氏起源】
出自宦官之后代,取仕宦之意,而非阉宦之宦,宦官后人以宦字为姓。二源于以官职为姓。战国时赵国设有宦者令,至汉代时有宦者令、宦者丞等,其后有以宦为姓。
【姓氏起源】
夏少康王时,有大臣名汝艾,辅佐康王兴业有功,其后代遂以艾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齐景公宠臣名孔,受封邑于艾,人称艾孔,其后代遂有艾姓。
【名人】
艾若纳,宋朝时吴兴令。身为父母官,爱民如子。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捧折乡胥手,何劳诵大乘。”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桓公因病打算让位,太子兹父请桓公立其庶兄子鱼(名目夷)继位,子鱼一再谦让,最后兹父登基为宋襄公。襄公命子鱼为司马,宋、楚泓之战,宋襄公不听子鱼趁楚军渡河前后阵脚未稳之机击溃楚军的正确建议,结果被楚军打败,襄公自己亦因伤而卒。子鱼后代以先祖贤能为傲,遂以其字鱼为姓。
【姓氏起源】
一源于古代容氏国,其国人后遂以容为姓。二源于官职为姓,古代礼乐之官称作容,传说黄帝的礼官名容成,道家把他附会作仙人,也是指导黄帝学习养生术的老师,容成的后代子孙遂以容为姓。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桓公有子向父,其后子孙遂以向为姓。
【姓氏起源】
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后有以古为姓者。二源于春秋时晋景公大夫苦成叔,谋事有智,能文善辩,其后代中遂有以苦成为姓,后经演化成古成,最后改成单姓古。三源于北魏复姓吐奚氏后改为古姓。
【名人】
古弼,北魏代地人,官至吏部尚书。忠诚恭谨,机敏正直而闻名。受太宗赏识,赐名为“笔”,意为“直而有用”;后改名为“弼”,意指他有辅弼帝王的才能。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名雍巫,字牙。因善于烹调美食受封于易,世称易牙,其子孙后代以易为姓。二源于古代易州,居其地者遂以地名易为姓。
【名人】
易牙,亦称狄牙,春秋时齐国人。齐桓公内侍。桓公死后,易牙与他人谋乱导致齐国大乱。
易元吉,字庆之,北宋画家。曾应诏入宫作画。他曾植花木竹石,养各种动物,以观姿态作画,故作品饶有生趣。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国白公胜曾受封于慎地,因作乱出逃,其后代居于慎的子孙遂以地名慎为姓。
【名人】
慎到(公元前390—前315年),赵国人。战国时期韩国大夫、法家。
【姓氏起源】
出自夏朝东夷族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称寒浞。封一个儿子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商末周初工匠戈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戈工,就是制戈的工匠。
【名人】
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江苏东台人,新闻学家。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姓氏起源】
颛顼后裔叔安在商朝时受封于廖国,人称廖叔安,其后子孙遂以廖为姓。二源于周文王之子伯廖,伯廖子孙后裔中遂有以廖为姓。
【名人】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三国蜀汉将军,性格勇敢果断,屡有战功。
廖仲恺,原名思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爱国主义者。
【姓氏起源】
古代用于露天堆积粮食的仓库为庾,在尧帝时就设有主管负责粮仓的官职掌庾大夫,沿至周朝,一般子孙世袭此职,故其子孙后代遂以庾为姓。
【名人】
庾肩吾,字子慎,号玄静先生。南朝梁文学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书品》。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南北朝末期诗人,著有《庾子山集》。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后来唐代的诗风。
【姓氏起源】
颛项的裔孙名陆终,陆终的子孙后代中有以终为姓者。二源于夏桀太史令名终古,其子孙以复姓终古为姓,后裔中又有改为终姓。
【姓氏起源】
商代时,颛顼的裔孙陆终之子名箴的后人受封于诸暨,其子孙遂以地名中的暨字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先轸善于用兵,曾先后统帅起兵为晋襄公击败楚师和秦师,后因未穿胄甲而战死。其子先且居继其父职,辅佐晋襄公,其后子孙遂以居字为姓。
【姓氏起源】
商汤时的辅国大臣伊尹,官拜阿衡,主管国政之臣,其后代遂以先祖官职名称衡字为姓。二源于三国时袁绍被曹操打败,其后有支裔避祸于衡山,后便以山名衡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郁豹裔孙名扬,受封于步邑,人称步扬,其子孙后代以步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阏,字子都,俊美勇士,名振当时。子都后人中遂有以都为姓。
【姓氏起源】
商王祖乙曾把国都迁至耿,后迁都于亳,留在耿的部分王族以耿为姓。二说在周灭商后,有建诸侯小国耿,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王族后人遂以国名耿为姓。
【名人】
耿仲明,字云台,明末辽东盖州(现辽宁盖县)人。清初“三藩”之一。
耿精忠,耿仲明之子,清初藩王。自称兵马大元帅,曾于福建起兵反清,后响应吴三桂叛乱。三藩平定后,被处死。
【姓氏起源】
舜的裔孙胡公满在周朝时受封于陈建国,建都宛丘,春秋时陈国被楚灭后,其子孙后代遂有以满为姓。二源于改姓,伊斯兰历史上阿拔斯王艾布·贾法尔又名满苏尔(意为胜利者),后渐与我国中原汉族居住融合,遂改满苏尔为满姓。
【名人】
满庞,字伯宁,山阳昌邑(现山东巨野)人,三国时魏国征东将军。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懿公大臣弘演出使在外时,卫国遭狄人围攻。狄人杀了卫懿公后食其肉,丢其肝。弘演闻讯回国,呼天抢地,剖己腹将懿公之肝置于内而死。其子孙是以弘演忠耿为荣,遂姓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人句须担任匡邑宰,子孙遂以其地名匡为姓。
【名人】
匡衡,字稚圭,西汉经学家,元帝时位至丞相。成语“凿壁借光”的主人公。
【姓氏起源】
夏禹的掌管车马出巡的御者名国哀,其后子孙遂有以国为姓。二源于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名国,子孙世袭上卿官职,后遂以国为姓。三说源于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之后。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建周,追父亲姬昌的谥号为文王,文王后代子孙中遂有以文字为姓。
【名人】
文天祥,名云孙,字天祥,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在被元所俘时,元世祖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以忠烈之名传后世。
【姓氏起源】
周武王时,苏忿担任司寇,其子孙后裔有取官职名寇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卫灵公的孙子公孙兰曾在卫国任司寇,其子司寇亥称司寇氏,后遂改为寇姓。三源于北魏时鲜卑族复姓古口引氏所改。
【名人】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现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被称为“寇老西儿”。北宋真宗朝三任宰相,封为莱国公,谥号忠愍。
【姓氏起源】
上古轩辕黄帝时,高人广成子隐居于石室中,因黄帝曾向他请教过治国之道,其后子孙遂有以广为姓。
【姓氏起源】
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之子武庚,字禄父,在其地继续受封为殷君。至周公旦摄政时,他勾结“三监”谋反,被周公杀。武庚死后,其子孙遂有取其字禄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孔子在洙、泗两水之间的阙里(现山东曲阜)授徒讲学,有定居此地的学生之后代遂以阙为姓。二说鲁国有阙党邑,受封于阙党邑的人,其后以阙为姓。
【姓氏起源】
传说帝舜有七位好友,其中有一名叫东不识,东不识的子孙遂以东字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越国锻造工匠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造过湛卢、巨阙等五把名剑;又与干将齐力为楚王造了龙渊等三把宝剑,名噪当时。其后子孙以欧字为姓。二源于越王勾践后裔有受封为乌程欧阳亭侯,其后子孙遂以欧阳为姓,复姓欧阳在传继演化过程中,出现欧姓。
【名人】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为师讲学,从学者众多。
欧大任,广东顺德人,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嘉靖时期国子博士。被学者王士祯称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姓氏起源】
帝舜曾命殳戕任共工一职,主管负责百工之事,殳戕后代子孙遂有以殳为姓。
【名人】
殳默,字斋季,小字默姑,浙江嘉兴人。清朝才女、诗人、书法家。九岁能诗,书法也好,精于小楷,心灵手巧,刺绣极美,名盛一时。
【姓氏起源】
商王太甲之子名沃丁,实行善政治天下。沃丁后人遂取沃为姓。二说古时居住于沃地之人以居住地名沃为姓。
【名人】
沃田,山东蓬莱人,明代将领。嘉靖年间武进士,历任指挥同知、提升都司、江苏仪征守备等,世袭指挥使。
【姓氏起源】
皋陶后裔理利贞,为避商纣王追杀,曾以食李充饥,改名李利贞,其子孙后代遂有以李、以理或以利为姓。
【名人】
利元吉,字文伯,盯江人,宋朝学者。师从儒者陆九渊,学问独到。举进士而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晚年乐以教书。
利本坚,明朝英德人,官四川安岳县令。为人正直,爱民俭用,时为众人赞许。
【姓氏起源】
春秋时,诸侯小国代国,居住此地的人和迁徙来的赵国人,遂有代姓。至北周宣帝改代郡为蔚州后,遂有改代姓为蔚,蔚姓由此而来。
【名人】
蔚昭敏,宋代保静军节度使。辽兵退趋莫州,斩敌万余,拜唐州团练。
蔚能,安徽省合肥人,明代时担任礼部尚书,为官廉洁,百姓拥戴。
【姓氏起源】
夏王少康庶子名无余,建越国,都会稽(现浙江绍兴)。战国时被楚灭,其王族子孙后裔遂以原国名越为姓。
【名人】
越姬,越王勾践之女,春秋时楚昭王姬妾。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贤才。晏子曾在外出路上赎回被囚禁的他,回到家后,晏子没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此时越石父就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不明白为什么刚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就要绝交。越石父说我被囚禁,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有感动而把我赎买回来,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囚禁呢。于是晏子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成王封熊绎建楚国,其子熊挚受封于夔,建夔国。楚国以夔国不祀先祖为借口讨伐夔国,熊挚后代为避祸,有改熊字为能字做姓,亦有改为原封国名夔做姓。
【名人】
夔安,汉代丞相。天资聪敏,才能卓越,贤明非常。
夔信,明代学者。为官考核政绩时,总列第一。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有隆邑,居其地者后遂以隆为姓。
【名人】
隆光祖,明朝人,官至吏部尚书,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皆为能为国为民效劳立功的人物。
隆科多,满洲镶黄旗人,清康熙、雍正时大臣。参与清世宗胤禛夺权,因其拥戴殊勋,清世宗即位后,他被任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官至吏部尚书,加太保。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名,上古至先秦时期,主管负责音乐的官员称做师,如轩辕时的司乐师延,商代乐官师涓,春秋时卫国乐官师涓,晋国乐师师旷等等。这些乐师的子孙后代多以师为姓。
【名人】
师范,宋朝灵石人,官至江南知州。他上奏朝廷,免征苛捐杂税,建议得到采纳实施后,受民拥护,师范也为史上良吏。
师逵,字九逵,明代东阿人。官至吏部尚书。其工作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儿子们都没得到财产。时为明成祖称赞。
【姓氏起源】
周敬王时,其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现河南巩县),人称巩简公,辅佐敬王时主张任人唯贤能,遭受王侯子弟的不满而被杀,其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巩为姓。
【名人】
巩珍,明朝应天人,明成祖朱棣时,曾随郑和下西洋,记录各地所见所闻,后著成《西洋番国志》。记述各国的风土人情,也是记录我国与亚非人民外交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
巩永固,字宏图,明朝宛平人,永安公主陪侍。李自成起兵攻陷京都,巩永固以黄绳系其二女于公主灵柩前火焚,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后,自刎而死。
【姓氏起源】
为库的俗字,古时设有官职守库大夫,其后有以库或厍为姓。二源于少数民族复姓,厍狄、厍门、厍傅官等在汉化后改厍或库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其后子孙遂以聂为姓。二说源于卫国大夫受封地于聂,其后是以为姓。
【名人】
聂政,战国时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之一。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晚清爱国将领。官至直隶提督。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景王姬贵之子姬朝争夺王位失败,逃至楚国,其后子孙以朝的同音字晁为姓。
【名人】
晁崇,字子业,辽东襄平人。世为史官。因善于天文术数,其名为时人所知。
晁迥,字明远,宋朝文官。官至工部尚书。晁家族人,或文才出名,或进士为官。朝廷中几乎有一半是晁家人,时人所夸“晁半朝”。
晁说之,字以道,号景迂,宋代制墨名家。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师友关系。
【姓氏起源】
传说上古有五行之官,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句芒,主管树木万物生死,其后代以勾为姓,勾姓后又演化出句姓和钩姓等。
【名人】
句克俭,宋代郑县人,曾任河中知府、宁州知府等,官至殿中侍御史,以忠诚清廉闻名于时。
勾龙爽,又名句龙爽,四川人,宋代宫廷画家。时人称他所画人物“其状质野,有返朴之意”。
【姓氏起源】
源于颛顼帝的老师名太敖,其子孙遂取敖为姓。二说源于春秋时,楚国称被废被杀但没有谥号的国君为敖,他们的子孙后代亦有以敖为姓。
【名人】
敖山,字静之,莘县人。明朝大臣、数学家。明朝成化年间进士。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王越并称江北二杰。晚年潜心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等。
敖鲲,江西新喻人,明朝著名大臣。
【姓氏起源】
颛顼后代火正祝融,主管火事,祝融子孙后代中有以祝或融为姓。
【姓氏起源】
黄帝的乐官名泠伦,也称作伶伦,发明创定乐律,泠与伶通,故乐官、乐人后又称做伶人。他们的后代遂有以泠或伶为姓。后泠姓又有演化成冷姓。
【名人】
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明代武陵人。精通《易经》,上知天文地理,下知诸子百家。著有《琴声十六法》,其画常有名人题诗。
【姓氏起源】
古时有小国訾陬国,居其国者遂取以訾陬为氏,帝喾的一个妃子即訾陬氏人,后演化成訾姓。二说訾姓本为祭姓,祭姓后人认为姓“祭”不祥,遂取字形相近的訾为姓。
【名人】
訾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为人正直,知识渊博。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找到訾祏请教。他用自己的知识纠正对方的狡辩,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田于和大夫,两人重归于好。
訾顺,西汉人,汉成帝时,因抓捕到谋反的人士而立功,被封为楼虚侯。
【姓氏起源】
夏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其支庶子受封于莘,建莘国,也称有辛国、有莘国。其后遂有以辛或莘为姓。
【名人】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因居稼轩,自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多首。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大夫止曾居于阚,人称阚止,其后子孙遂以阚为姓。二说源于黄帝后裔南燕国王族中有受封于阚邑,其后以阚为姓。
【名人】
阚泽,字德润。三国时吴国山阴人。少时家贫以帮人抄书为业,边抄边读,究览群籍。后成学者,精通历法数学。进拜太子太傅。朝廷大议,常有经典所疑,都请教于他。
阚棱,伏威邑人,唐朝猛将,战功显赫。
【姓氏起源】
春秋时,诸侯小国权国被楚国所灭,后来原权国人起义,楚武王为镇压权国人,把权人迁徙至那城,权国后裔中遂有以那为姓。
【名人】
那嵩,字维岳,云南元江军民府人,傣族,明末清初官吏。对抗清兵,痛骂吴三桂,效忠明代永历帝,战败后与子那煮、兄弟那华及家人登楼自焚。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鞫居受封于续,其死后谥号为简,史称续简伯,其后人遂有以简为姓,或以续为姓,或以狐为姓等。
【名人】
简雍,字宪和,三国时蜀国人。年少与刘备好,刘备围攻成都时,他入城劝刘璋归顺,后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
简大狮,台湾省台北人,清朝末年台湾抗日民军首领。在台北聚众起义反抗日军侵占台湾。
【姓氏起源】
战国时,长安君受赵封于饶,其子孙后代遂以饶为姓。二说源于战国时齐有大夫受封于饶,他的子孙后代亦以饶为姓。
【名人】
饶鲁,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宋代大学者。因品端学粹,潜心圣学,四方聘讲者接踵而至。建朋来馆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
饶介,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也称醉翁,江西省临川人,元代书法家。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
【姓氏起源】
古代有小国空国,居其地者称空侯氏,其后代渐以空为姓。二说商代始祖契的后裔中有受封于空桐,其子孙遂以空桐为姓,后来又演化成空姓。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後荆红
【姓氏起源】
源于以国名为姓。夏禹之后少康帝中兴,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建鄫国,春秋时被莒国所灭。其子孙后将原国名鄫去掉偏旁邑,留曾字为姓。
【名人】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他继承了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学说,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信,动静言行必循于法。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校勘过《说苑》《战国策》《列女传》《李太白集》等。他一生勤于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成就颇丰。
【姓氏起源】
战国时,齐宣王封其弟于毋邱,其子孙后代遂以毋为姓。
【名人】
毋昭裔,龙门人,后蜀时才子,学问广博,通四书五经,著有《尔雅音略》。
毋制机,宋代蜀人,分别在两座书院教书,人称“平山先生”。
毋思义,明初蓬州人,洪武年间举人。历任襄阳、凤阳教授。
【姓氏起源】
炎帝时大臣夙沙氏,他的后代遂有以沙为姓者。二说源于春秋时,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后裔中有受封于沙邑,其子孙后代遂以沙为姓。
【名人】
沙张白,原名一卿,字介臣,号定峰,江阴人。著有《定峰乐府》《定峰文选》《读史大略》等。
【姓氏起源】
源于以邑名为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乜邑,其子孙后代遂以乜为姓。
【名人】
乜子兵,冯玉祥亲将,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曾参加台儿庄战役,狙击日本侵略者守将,为军队沿长江顺利迁至西南作出贡献。
【姓氏起源】
春秋时,吴国公子掩余、烛庸出逃至楚国,受楚王封赏于养地,其后代遂以养为姓。二说源于神射手养由基之后。传说他能百步穿杨,一箭能射七层铠甲。
【名人】
养奋,字叔高,东汉郁林人。博通古籍,品行端方,行为正直,以布衣举方正(方正指汉代无须考试,被选举的功名)。因其言直率,且切中时弊,时人称之为名儒。
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名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当时,还有一个善射箭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第二箭中二号叶,第三箭中三号叶,箭镞全都正中叶心。
这就是古代“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成语典故的由来。
【姓氏起源】
后稷的孙子出生时,手心带有菊形花纹,古代菊与鞠字相通,给他起名叫鞠陶,鞠陶后代遂以鞠字为姓。
【名人】
鞠武,战国时燕太子丹的太傅,曾推荐荆轲给太子。
鞠嗣复,宋代为官,因他当官为民作主,后虽被农民义军方腊俘获,但免一死。
【姓氏起源】
伏羲氏的后裔东夷族首领太嗥,春秋时曾先后在济水流域建立了须句、任、宿、颛臾等国,后来须句国人便以须句或须为姓。二说源于燕国的附庸小国密须国的公族后代。
【名人】
须无,汉初人,汉朝大臣。汉高祖刘邦立国初,须无因有功,受封为陆量侯,承袭封达四代。
须用纶,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青州知府。为人公正,风气凛然。兵饷告急,他不取民间钱财,裁撤杂费充作军饷,时为百姓感激。
【姓氏起源】
西周初,周文王灭崇侯虎的封国酆,并将其改作酆邑,封其弟于酆邑为酆侯,酆侯子孙后去偏旁邑作豊(丰)为姓。二说春秋时,郑穆公有子名丰,其子孙后以丰为姓。
【名人】
丰干,唐代高僧。居天台山国清寺,白天舂米供僧,夜晚则高屋吟咏。
【姓氏起源】
远古时巢居的发明者,教民构木做巢居,以树为巢,住在树上避免野兽侵袭,史称有巢氏。夏禹王后封有巢氏后人建巢国,其国人后遂以巢为姓。
【名人】
巢猗,隋朝时国子助教,学者。著有《尚书义》《尚书音译》等。
巢元方,隋唐年间西华人。官至太医博士,业绩卓著。他主持编纂整理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永垂史册。
【姓氏起源】
夏朝末年,贤臣龙逢受封于关邑,世称关龙逢。时值夏桀荒淫暴虐,不理朝政。关龙逢因屡屡直谏触怒夏桀,被囚禁杀死,其后代遂以关为姓。二源于以官职为姓,春秋周大夫尹喜在函谷关任关令,其后子孙遂有以关为姓。
【名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时河东郡(现山西运城)人。军事家、著名将领。三国时期著名人物之一,后世誉称“武圣”。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戏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灵公太子蒯聩,曾想杀灵公夫人南子,灵公知后大怒,蒯聩被迫逃到晋国。卫国内乱时,蒯聩伺机回国即位,是为卫庄公,其后裔子孙遂以蒯为姓。二说源于晋国大夫蒯得后代。
【名人】
蒯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永乐至天顺年间,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皇帝称其为“蒯鲁班”。
蒯光典,清朝人,知识极为广博,对古代文献加以整理注说考证,深受学界好评。
【姓氏起源】
夏朝帝王相,立都城相里,其后相里的王族后裔遂以相为姓。二源于商朝君王河直甲,也曾居于相地,其后代亦有以相为姓。
【名人】
相威,元朝国王速浑察之子。听读经史,博学多闻。伐宋有功,授征西都元帅,拜江淮行省左丞相。
相世芳,明朝人。正德年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为人刚毅正直,知识渊博。嘉靖年间,因直言谏议,被戌延安13年始诏还,终无怨言。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顷公有子受封于檀邑,因“植”通“楂”,其后代子孙以楂为姓,后又演化去了木字旁改姓查。
【名人】
查升,字仲苇,号声山,浙江省海宁人。清代书法家。康熙年间进士。著有《淡远堂集》等。
查士标,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一起被称“海阳四家”。
查良镛,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笔名金庸,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等。
【姓氏起源】
源于东夷族首领太嗥裔孙後照之后,此後姓不同于后姓,后姓另有起源。
【姓氏起源】
西周时,鬻熊立国荆山,建都丹阳,称荆国,其子孙中遂有以荆为姓。荆国是楚国前身,故楚国也称荆楚。
【名人】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献燕国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行动失败被杀。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擅画山水,常携带笔墨,摹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极有影响。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
【姓氏起源】
楚王熊渠趁周夷王时王室衰微,遂起兵吞并其周围小国,其子熊挚受封为鄂王。熊挚字红,其后子孙中有以红为姓。二源于汉高祖刘邦后代刘富曾受封地于红,其子孙后代遂以封地红为姓。
【名人】
红娘,元代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中的丫环名红娘,因撮合张珙、莺莺成好事,性格活泼伶俐又助人为乐,受世人喜爱,后人因此称媒人为红娘。
红军友,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首领之一。崇祯五年转战陕甘边区,声势颇大。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其子孙后代遂有以游为姓。二源于晋国桓、庄之族后裔有游姓。
【名人】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北宋学者、哲学家。师从理学家程颐,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官至太学博士。与杨时初次拜见程颐时,程颐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久不离去,后来雪都下了一尺深。“程门立雪”典故由此而来。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年间进士,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著有《骈语雕龙》等。
【姓氏起源】
商朝末年,孤竹国被周武王灭后,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后代中有以原国名中竹字为姓者,后有改竹为竺。二源于古代西域天竺国(印度古称)僧徒进入中国后,多以竺为姓。
【名人】
竺法深,名潜,字法深,俗姓王,琅邪郡人,晋代僧人。24岁时登坛讲学,所讲《正法华经》《大品般若经》,义理深奥,深入浅出,剖析明白,前来听讲者常济济一堂。
【姓氏起源】
商朝王武丁的裔孙受封于权(现湖北当阳),其后子孙遂以封地名权为姓。
【名人】
权会,字正理,北朝齐臣。家贫好学,精通史经。德高学博,拜师求学者甚多。
权皋,唐朝大臣,原随从安禄山,后发觉安禄山谋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后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权母重病,坚辞不受。时人佩服他对国贞,对母孝。谥号孝贞。
【姓氏起源】
战国时,秦国有大夫受封于逯邑,其后子孙遂以逯为姓。二源于楚国逯姓公族之后。
【名人】
逯中立,明朝文士,为人正直,因为打抱不平被朝廷贬官,时人皆称其胆识过人。
【姓氏起源】
战国时,齐国有大夫受封于盖邑,其后子孙于是以盖为姓。
【名人】
盖延,东汉虎牙将军。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京剧武生,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造型优美,讲究表现气质,有武戏文唱的盖派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武松》《三岔口》《一箭仇》等。
【姓氏起源】
帝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之子伯益,为禹所重用,因治水有功,被禹备选为继承人之一,后被禹子启杀害。伯益的后代子孙中遂有以益为姓。
【名人】
益畅,南宋峨嵋人,年幼好学,绍兴年间进士。
益智,元朝名将,有勇有谋,远见卓识,胸怀大略,官至远大将军。
【姓氏起源】
源于黄帝大臣桓常,其子孙后代遂以桓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后代。三源于南北朝北魏鲜卑族复姓乌丸氏所改。
【名人】
桓修,晋朝人,官至护军将军,爵长沙侯。因受诬遭极刑,睿宗后为其冤案昭雪,谥号忠烈。
桓温,字元子,晋朝龙亢人,汉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马。他曾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年。畜谋废晋自立王朝,没成功就死了。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昭公之子衍与为,他们的封爵是公爵(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种等级),世称公衍、公为,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封爵公为姓。
【名人】
公鼐,字孝与,号周庭。蒙阴人,明文学家。著有《问次斋集》。与公逸仁、公跻奎、公一场、公家臣,史称“五世进士”。五世进士,其中有两名同授翰林编修,一时名重朝野。
【姓氏起源】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鲜卑王族拓跋氏改为元姓,故北魏也称元魏。孝文帝的叔叔即北魏献文帝之弟的家族,被赐改称复姓万俟。
【名人】
万俟雅言,自号词隐,宋代词人。时人称其词平而工,和而雅。著有《大声集》。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名为姓。远古设有官职司马,至汉代一直沿用,司马主管负责军政、军赋等事宜。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任司马,其后代遂以司马为姓。
【名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入狱受腐刑。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人,西汉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受汉武帝赏识。他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通志》,后被明神宗朱翊钧赐书名为《资治通鉴》。留有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名兰,官为上官大夫,其后代子孙遂以其官职上官为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古时有上官邑,是河南与河北的通道,居其地者遂有以邑名为姓。
【名人】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其词绮丽婉媚,时有“上官体”之称。
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著名才女,天资聪慧,卓有文才,下笔成章。其诗文创作改萎靡之风,革骈俪章法,挣脱六朝余风,文风大变。其文时为文人学习的典范,对唐初诗律有一定影响。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广陵文集》等。
【姓氏起源】
战国时,越王无疆被楚威王杀死,越国被灭。无疆之子蹄,受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因山南为阳,故称其欧阳亭侯,其子孙后遂以欧阳为姓。
【名人】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为博士,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经学家,北宋文坛盟主。代表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其中《六一诗话》开“诗话”之先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姓氏起源】
西周时,东楼公被封于雍丘,建杞国。战国时,杞简公被楚国所灭,其弟佗出逃奔鲁,受封为侯爵,又鲁公认为佗乃夏禹之后,故尊称其为夏侯,其后代遂以夏侯为姓。
【名人】
夏侯婴,又称滕公,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与刘邦是少时朋友,随刘邦起义立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现安徽亳州)人,夏侯婴的后代。三国时魏国名将,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谥号忠侯。
【姓氏起源】
葛国被商灭后,其后有支族迁至诸,以迁居地名诸,加上原诸侯国名葛,遂组成复姓诸葛。二说源于秦末陈胜起义时,将领葛婴屡立战功,却因陈胜听信谗言而被杀。至汉文帝时,葛婴之孙受封为诸县侯,其后子孙遂以诸葛为姓。
【名人】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人。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相传刘备要打江山时,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代表作有《出师表》。如今,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其传奇故事也为世人流传。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学问家少正卯,曾与孔子同时聚徒讲学,主张革新,影响甚广,孔子的很多学生都曾到他那里听讲。在当时闻名远近,号称“闻人”,其子孙后遂以闻人为复姓,或以闻字为单姓。
【名人】
闻人宏,字君度,浙江省嘉兴人。历官通州司法、宣城知县、常州通判。著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等。
闻人诠,浙江省余姚人,师从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嘉靖年间任御史官,巡视边疆,在山海关一带修了近千里的长城。
【姓氏起源】
伏羲氏始创八卦,他认为震是雷之象,万物出于震,以震为尊,与震对应的方位为东方,是太阳神居住之地,其后裔中遂有以东方为姓。
【名人】
东方朔,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贤时,东方朔上书自荐。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但汉武帝始终不委以重用,只把他当俳优看待。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明其志。
【姓氏起源】
东汉时,活跃于漠北的匈奴族渐分为两支,留守当地的史称北匈奴,南下的史称南匈奴。南匈奴右贤王刘豹子之后拥兵自立,号称大夏天王,自创姓氏赫连,意指光辉显赫与天相连。
【名人】
赫连勃勃,南匈奴后裔,十六国时期夏的创建者。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为屈孑,意为卑下。原为铁弗部,称王后,以为帝王“徽赫与天连”,因而改姓为赫连氏。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
赫连韬,福建漳浦人,唐代才子。有不羁之才。“闽中八贤”之一。
【姓氏起源】
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名充石,字皇父,曾任周大师,其子孙遂以皇父或皇为姓。至汉代时,皇父的后裔鸾,改皇父为皇甫,这一家族后遂以皇甫为姓。
【名人】
皇甫嵩,东汉太尉。好诗书。灵帝时任北地太守,拜太尉,封槐里侯,时号名将。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中年因患风痹疾,开始钻研医学,著有《甲乙经》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总结晋之前的针灸学成就。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人,晚唐诗人、词人。
【姓氏起源】
源于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尉迟部落,随北魏文帝迁都定居洛阳后,其后就以尉迟为姓。
【名人】
尉迟恭,字敬德,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帮李世民夺取帝位,“门神”的原型之一即来源于尉迟恭。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贵族公孙羊孺的子孙取其姓名中各一字组成复姓公羊,其后遂有公羊姓。
【名人】
公羊高,战国时齐国人。《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姓氏起源】
春秋时,孔子弟子灭明家住鲁国澹台山,故以澹台为姓,人称澹台灭明,其子孙以后遂以澹台为姓。
【名人】
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其相貌丑陋,但为人公正,受孔子推崇。唐追封江伯,宋加封金乡侯,明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敬伯,又名澹台恭,会稽人,东汉名士。薛汉最知名的弟子之一。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冶,字公冶,其子孙遂以先祖字公冶为姓。
【名人】
公冶长,字子长,春秋末期齐国人,孔子弟子。以贤而著称,且能通鸟语,多才多艺。
【姓氏起源】
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其子刘郢客曾任宗正一职,主管负责皇族事务。宗正也做宗政,其后代遂以宗政作姓。
【名人】
宗政辨,唐代人,官殿中少监。
【姓氏起源】
古代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春秋时,濮阳为卫国都城,在濮水之北,居其地的王族后代遂以邑名濮阳为姓。
【名人】
濮阳兴,字子元,三国时吴国文官。与吴国君主孙权第六子孙休是好友。后来孙休继位称景帝,就任用濮阳兴做丞相,封外黄侯。
濮阳成,明朝武将,毅坚志远,累立战功,受封世袭金山卫百户,为武德将军。
【姓氏起源】
夏朝时有斟灌国,至周武王时封淳于公在此建淳于国,后被杞国所灭。至杞文公时,杞国迁都于淳于,杞国后被楚国灭。居于此地的原淳于国王族后人遂有以故都名淳于为姓。
【名人】
淳于意,汉代名医。从小学习医术,后为人治病,救死扶伤,号为“神医”。
淳于诞,后魏时蜀汉人。官终梁州刺史。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往扬州,其父在路上被盗贼所害,他誓要奋发,倾财结客,半月内破贼樊文炽,遂得复仇。
【姓氏起源】
汉代时匈奴称最高统治者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是像天一样广大高远,匈奴左贤王归降于汉朝后,其王族后遂以其君位之称单于为姓。
【名人】
单于去卑,匈奴族,汉朝将领,官至青州郡蓬莱太守,受封列侯。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姬仪,人称太叔仪,其后代遂以太叔为姓。二源于郑庄公弟弟段受封京邑,世称京城太叔,其子孙后亦有以太叔为姓。
【名人】
太叔段,春秋郑国人。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弟。母爱之而欲立为太子,郑武公不许。在古代,太叔这样的尊称是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
【姓氏起源】
夏朝时,炎帝裔孙四岳的后代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其后有支裔孙迁居于屠原,其后子孙遂取封国申与居住地屠组成复姓申屠。二源于夏代贤人申徒狄,申徒又转写成申屠,申徒狄之后遂以申屠为姓。三源于官职为姓,春秋时楚有官职称申屠,其子孙后代以官称申屠为姓。
【名人】
申屠嘉,汉代都尉,至文帝时拜丞相,封固安侯。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姓氏起源】
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至周朝时,诸侯王位一般由嫡长子继承,继位前称太子,其他兄弟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子孙后代遂有以公孙为姓。
【名人】
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哲学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白马非马”等哲学观点,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区别夸大,割断二者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
公孙策,在历史正史中没有记载,为增加包拯传奇色彩而设置的虚构之人。也说公孙策并无后嗣,所以在史上没有留名。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桓公次子名庆父,排行第二,人称仲庆父。后因庆父弑君作乱,畏罪出逃,其后子孙遂改姓仲孙或孟孙。
【名人】
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有远见。
仲孙蔑,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勤俭,体恤民情。主张勤俭和发展。时称贤大夫。
【姓氏起源】
中原各部落的共同先祖黄帝号轩辕氏,因此后裔子孙中是有以轩辕为姓。
【名人】
轩辕弥明,唐代诗人。善诗,其诗掷地有声。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其裔孙魏颗为春秋时晋国名将,魏颗因战功受封于令狐(现山西临猗),其后子孙遂以封邑名令狐为姓。
【名人】
令狐楚,字壳士,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现陕西耀县)人。唐朝文学家。官至宰相。长于乐府,与刘禹锡、白居易等有诗文来往。传说诗人李商隐也出自其门下。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因受谗言被杀。其子伯州黎逃到楚邑钟离(现安徽凤阳),其后子孙遂以地名钟离为姓。
【名人】
钟离春,战国时人,历史上有名的丑女。貌丑无比,但胸有大志,学识渊博。因指出齐宣王的劣迹,使齐宣王悬崖勒马,齐宣王把她视为正身、齐家、治国的一面镜子,并封钟离春为王后。
钟离昧,汉朝人,项羽大将。向与韩信交好。项羽死后,投奔楚王韩信,刘邦忌恨。韩信谋反时,刘邦要韩信逮捕钟离昧。韩信召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高祖知道你要谋反,不来攻你,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捕我以献媚,今我死,明你亡。说罢,拔剑自刎。韩信带着钟离昧的头去见高祖,即被高祖武士逮捕。
【姓氏起源】
鲜卑族部落首领名普回,一次外出狩猎,拾获刻有“皇帝玺”字样的玉玺。普回认为此玺乃上天所赐,天授神权,鲜卑族谓天子为“宇文”,故普回改自己部落名为宇文,其后代有以宇文为姓。
【名人】
宇文虬,字乐仁,武川人,北朝北周将领。骁悍有略,征讨有功,封南安侯。后累官至金州刺史、大将军。
宇文邕,小字祢罗突,武川鲜卑族人。宇文泰第四子,北朝北周皇帝。谥号武帝。
【姓氏起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其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沙英雄,号拔拔氏,是南部首领。小儿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的儿子嵩为长孙氏,受封为北平王。其后遂有长孙姓。
【名人】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代宰相。父为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无忌善于谋划,常与李世民南征北战。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后受人诬告谋反,被流放后自缢而死。
【姓氏起源】
鲜卑族涉归单于自称仰慕天地二仪之德,承继日月星三光之容,因此改用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姓氏。
【名人】
慕容三藏,燕国人,隋朝大臣。
慕容延钊,字化,山西太原人。五代、宋初将领。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姓氏起源】
西周初,周武王封商纣王的诸父、贤臣箕子于朝鲜,箕子的支庶仲,受封在于地,仲后子孙遂取先祖的邑名鲜与于字,合成复姓鲜于。
【名人】
鲜于枢,元代书法家,字伯机,号困学山民。著有《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艺术成就以草书为最。
【姓氏起源】
春秋时,齐国大夫婴居住在闾丘,时称闾丘婴,其后代子孙遂以闾丘为姓。
【姓氏起源】
帝喾之子契,因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主管教化,其后代遂有以司徒为姓氏。二源于以官职为姓。夏商周至春秋时期设有司徒一职,主管负责国家的土地民众。担任司徒官职的子孙后代遂以司徒为姓。
【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官至太常卿。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中国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外交官。曾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美国驻华大使等职。1949年离开中国,毛泽东曾著《别了,司徒雷登》。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西周时,司空为六卿之一,主管负责建筑和制作业。至春秋时,晋国士蔫担任司空,其子孙后代遂以司空为姓。
【名人】
司空曙,字文明,唐代广平人。官至水部郎中。著有《司空文明诗集》。“大历十才子”之一。
司空图,字表圣,唐代诗人。官至中书舍人。著有诗论《二十四诗品》。朱全忠灭唐时,召他为礼部尚书,不就。后因哀先帝不食而卒。
【姓氏起源】
古代插住挽起的发髻和固定弁冕的簪子称笄。其中弁是贵族戴的帽子,冕是帝王诸侯与卿大夫所戴的帽子。至周代,设立了礼官弁师,主管负责王侯冕服与等制,又称笄官。“笄”与“亓”通,亦称亓官,其后代子孙中遂有以祖上官职为姓。
【名人】
丌官氏,此处单指孔子的妻子,至宋朝时,被追封为郓国夫人。孔庙中的寝殿,正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专祠。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西周时六卿之一,司寇主管刑狱。周武王时,苏忿生曾为司寇;春秋时,卫灵公之子郢的后代也曾任过司寇,其后子孙遂以司寇为姓。
【名人】
司寇惠子,春秋时鲁国大夫。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古时“党”与“掌”音同,“掌”又与“仉”通,故其后有仉姓,也有掌姓。
【名人】
仉氏,单指战国时期孟母仉氏,即孟子(孟轲)的母亲。为使孟子得到良好的环境教养,曾迁居三次,史称“孟母三迁”,就是典出她教子有方的故事。
仉晵,南北朝时,南朝梁国四公子之一。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时宋国大夫华父督之后,其后子孙以其名督为姓。二源于战国时,燕太子丹为刺杀秦王,假献秦王以肥沃的督亢之地为礼物,派荆轲带夹藏匕首的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结果行刺失败,荆轲被杀。督亢之后人是以督为姓。三源于汉末少数民族板楯七姓中有改姓督者。
【姓氏起源】
春秋时,秦国大夫子车氏的后裔子车奄息、子车仲行与子车缄虎三位贤臣,同时辅佐秦穆公,时称“三良”。秦穆公卒,以三良殉葬。其后子孙遂有复姓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姓氏起源】
春秋时,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为官,其后子孙遂取其名字颛孙为姓。二说源于孔子的弟子颛孙师的后代。
【名人】
颛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谈吐举止宽容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后唐赠陈伯,宋封宛丘候,称先贤。
【姓氏起源】
春秋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之一。子贡善于雄辩,被孔子点名赴齐游说田常以救鲁国。子贡不负众望,先后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造成了史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局面,子贡后代遂以先祖端木二字为姓。
【名人】
端木国瑚,字鹤田、井伯,晚年号太鹤山人。清朝诗人。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著有《太鹤山人诗集》《太鹤山人文集》《周易指》《周易葬说》《地理元文注》等。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周代时设有巫马官职,主管负责疗治马病等事宜,其后子孙遂以官职巫马为姓,据说孔子弟子巫马期的先祖在周朝时就任过巫马官。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至鲁文公后,鲁国公室逐步走向衰退,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季孙氏家族世为大夫,权倾一时,逐渐凌驾公室。季孙氏中后有子孙以公西为姓,孔子弟子公西赤源于其族。
【名人】
公西赤,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善于交际。后封邵伯、钜野侯、先贤公西子等。
公西舆如,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后封称重邱伯、临朐侯等。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漆雕氏姓人漆雕开、漆雕哆和漆雕徒父三人同时成为孔子弟子。其中孔子赏识爱读书的漆雕开,自此漆雕一姓广为人知。
【名人】
漆雕开,字子若,又称子开,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之一。为人谦和,博览群书。有一次墨子说漆雕开是个残疾,孔子反驳说但品德一点都不伤残。后追封膝伯、平舆侯、先贤漆雕子等。
漆雕哆,字子敛,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后封武城伯、濮阳侯、先贤等。
漆雕徒父,字子文,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受封须句伯、高菀侯等。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周代时设有大小乐正官,主管负责礼乐教化,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官职乐正为姓。
【名人】
乐正子春,春秋时鲁国人,为曾子弟子。
乐正子长,宋代即墨人。传说他得到长生不老药,活到一百八十岁,面如童颜。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时的孔子弟子壤驷赤的后代,壤驷赤字子徒,其后遂有以壤驷为复姓。
【名人】
壤驷赤,字子徒,春秋末期秦国上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曾受封北征伯、上邽侯。
【姓氏起源】
春秋时,陈国有公子名良,其子孙后代遂以公良为姓。
【名人】
公良儒,字子正,孔子弟子。孔子经过蒲地时曾被蒲人所困,公良儒驾车仗剑为孔子解围,深得孔子赞赏。
拓拔夹谷 宰父穀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姓氏起源】
北魏鲜卑族当政时,自称是黄帝之后,谓黄帝以土德王,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所以北魏皇族是以拓跋为姓。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拓跋为元,北魏又称拓跋魏或元魏。
【名人】
拓跋珪,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道武帝,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淝水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称魏,拥有黄河以北地区。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促进发展。
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洛阳,推行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等等。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加强两族的联合统治,并制定官制朝仪。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两族人民的融合与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姓氏起源】
五代十国时女真族有加古部落,后写成夹古,其后子孙遂沿用复姓夹谷。
【名人】
夹谷谢奴,金太祖的猛将,官至昭议节度使。通女真、契丹及汉语言文字。其子夹谷查剌,出任德昌军节度使时,政绩有声。
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官至金朝的宰相。曾任山东横海军节度使、博州防御使,陕西路统军使、京兆府事等。著有《磻溪集》等。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为姓。周代设官职宰父,主管朝议、考核官员职守等级等,其后遂有复姓。
【名人】
宰父黑,字子索,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之一。曾受封为乘丘伯、祁乡侯。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大夫有受封于穀梁,其后代遂有以穀梁为姓。二说源于古代种植穀粱的后代,他们以穀粱为姓,后改粱作梁,遂有复姓穀梁。
【名人】
穀梁赤,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战国鲁人,为《春秋》作传,与《左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成王弟叔虞受封建唐国,时称唐叔虞。其子燮继位后因唐国南面有晋水,改封国称晋,时称晋侯,其后裔遂以晋为姓。
【姓氏起源】
西周时,鬻熊建国于荆山,定都丹阳(现湖北秭归)。至其裔孙熊绎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立楚国,也称荆楚或荆蛮。楚国被秦灭后,其公族后裔遂以楚为姓。
【名人】
楚智,明初将领。洪武年间曾先后与冯胜、蓝玉出塞有功,官至都指挥。至燕王朱棣时,与李景隆率兵抗敌,以勇著称。
【姓氏起源】
西周时,周太伯曾孙姬仲弈受周武王封于阎乡,其后子孙遂有以阎为姓。阎与闫通,故闫阎两姓同宗。
【名人】
闫亨,晋代人,官至辽西郡郡长,常进谏规劝苟晞,后被苟晞杀害。时人称颂其气节。
【姓氏起源】
战国末期,田齐被秦所灭。为避祸,齐襄王子孙改田姓,用襄王名字法章的法字为姓,其后遂有法姓。
【名人】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名士,善奇谋,刘备称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谥号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省胶州人。清朝前期书画家。代表作《树梢飞泉图轴》画雨后山景,薄雾轻罩,飞泉奔流,静中有动,仿佛有声。
【姓氏起源】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太子宜臼东迁洛邑,建东周,史称周平王。其子受封于汝邑,其子孙后以封地汝为姓。二说源于殷商贤人汝鸠的后代。
【名人】
汝郁,字幼异,陈国人。汉和帝时鲁相,为相时,以德化人,许多流浪农民都到他管辖的地方定居,时为人所赞。
汝为,宋朝人,曾以开洲刺史的身份出使金国。后为奸臣秦桧所逼,避在四川隐居。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有鄢邑(现河南鄢陵),郑庄公讨伐反叛之弟共叔段至鄢邑,亦是此地。鄢邑后人遂以邑名鄢为姓。
【名人】
鄢国清,湖北省黄梅县人,革命烈士。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黄梅县委委员。
【姓氏起源】
夏朝时有涂山氏,其后代有以涂为姓。二说古有涂水,居住此水畔之人后遂以涂为姓。
【名人】
涂晋生,著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等,受后人推崇。
【姓氏起源】
秦末时,少数民族东胡别支被匈奴所灭,避祸迁徙至乌桓山,改称乌桓族,亦称乌丸族。其中的钦志贲部落的后裔子孙,后渐以钦为姓。
【名人】
钦德载,吴县人,宋末元初时人。初为都督计议官,宋亡后,隐居碧岩山,自号寿岩老人。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姓氏起源】
春秋时,老子之子李宗受封邑于段干,官封魏国大将,其子孙后代以封地段干为姓。
【名人】
段干木,魏国人。曾向孔子弟子子夏求学。虽有才能,但不愿为官。魏国君魏文侯曾登门拜访想封他官爵。他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使得魏文侯更敬重他,每次乘车路过,都下车去看他。有人问魏文侯为什么要下车,魏文侯说他深居陋巷而名驰千里,我怎能不下车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呢?
【姓氏起源】
春秋时,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被晋灭后,他被俘获当作陪嫁之臣送入秦国,曾一度入楚养马。后又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任为秦国大夫,世称五羖大夫,其子孙后代遂以百里为姓。
【名人】
百里嵩,字景山,封丘人。汉代徐州刺史。据传天旱时,百里嵩行仗所过之处,便有雨水降下,时称“刺史雨”。
【姓氏起源】
古代城邑筑围墙护城以称城,城围加筑一道城墙则称郭。居于国都郭墙内东、南、西、北四方的人,后遂分别有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为姓。
【名人】
东郭牙,春秋时齐国大臣,为人正直,直言进谏,虽时有惹君王不高兴,但由于他的执着敢说,也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东郭顺子,战国时魏国贤士。修道守真,清而容物,是田方子的老师。
【姓氏起源】
商汤贤臣蠕住在城都南门,时称南门蠕,其子孙后遂有以南门为姓。二说源于古时管城官,因主管负责开启、关闭都邑南门,其后代便以南门为姓。
【姓氏起源】
南北朝时,北方大漠匈奴族有呼衍贵族部落,随魏文帝南迁洛阳后,呼衍渐成复姓呼延。
【名人】
呼延笃,博通经书与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汉桓帝曾以博士征,拜议郎。
呼延煦,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年间进士,官礼部尚书。善书画,尤擅山水。
【姓氏起源】
周代小国胡国,也称胡子国(现安徽阜阳),春秋时被楚灭。胡子国公族中即有归姓,是为归姓源始。
【名人】
归融,归崇敬的孙子,归登之子,官至兵部尚书。归家爷孙三代都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时为佳话。他为人正直,不怕权贵,秉公办事。
归庄,名祚明,字尔礼,号桓轩,昆山人,清初文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斗争。善书画,能诗文。著有《万古愁》。
【姓氏起源】
源于春秋卫灵公大臣海春之后。
【名人】
海瑞,明朝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兵部尚书、尚书丞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从不谄媚。抑制豪强,打击污吏,安抚百姓,深受民众爱戴。
海子,原名查海生,被认为是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生日那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因其诗作《面朝大海,春晚花开》而广为人知。
【姓氏起源】
春秋时,晋国公族靖侯受封于羊舌,其后代遂以其封邑名羊舌为姓。
【姓氏起源】
西周诸侯国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中有以微为姓,后其族人认为先祖生于微家,故改姓微生。二说源于鲁国贵族微生氏之后。
【名人】
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为人坦率。据说有人向他讨些醋,他不直说没有,而向邻人讨来转给他。
微生亩,春秋时鲁国的隐士。孔子常常聚众讲学,四处周游列国,微生亩对孔子说:“你这样忙忙碌碌是要逞你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是敢逞口才,是讨厌那些顽固不通的人。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姓氏起源】
唐尧时,有官职称四岳,主管四方诸侯大臣,也说主管山岳的祭祀工作,四岳的后裔子孙遂有以岳为姓。
【名人】
岳飞,字鹏举,北宋大将。军事家、抗金名将。背有母亲刺字“尽忠报国”。有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五子。时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称南宋中兴四将。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上古至先秦时,官职师主管音乐,其后子孙遂以师为姓。二源于西晋时,师姓为避景帝司马师的名讳,将师去横改姓帅,遂有帅姓。
【名人】
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江西奉新人,清代画家。著有《树人堂诗》七卷。
帅方蔚,字叔起,又字子文,号石村,清代学者。著有《咫闻轩诗稿》《紫雯轩馆课》《帅太守稿》《左海交游录》等。
【姓氏起源】
西周时,有卿大夫受封于缑,其子孙遂以缑为姓。二源于北魏鲜卑族渴侯氏,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后改为缑姓。
【名人】
缑玉,南北朝时人,孝女,《孝子传》上有她的故事。
缑谦,明代宗成化年间人。文武双全,曾任辽东总兵官,后因功升南京右通政,颇有政声。
【姓氏起源】
春秋时卫国大夫三伉,其子孙后人以亢为姓。二源于战国时齐国有亢父邑,受封在此镇守亢父的士大夫后裔亦有以亢为姓。
【名人】
亢树滋,字铁卿,吴县人。清朝文人,著有《市隐书屋文集》。
【姓氏起源】
一说源于三国时蜀国况长宁之后。二说春秋时舒国,庐江郡即有况姓。
【名人】
况长宁,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封骠骑将军,为蜀尽忠。
况逵,字肩吾,元朝安徽庐江人。少时勤奋读书,有救世济民之志。历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光泽县尹。提倡文教,兴建云岩书院,招生讲学。
况钟,江西靖安人,明代苏州知府,刚直清廉、断狱公正。
【姓氏起源】
源于以官职为姓,古有后土一职,主管社稷,即田地和五谷。历经夏商周三代,被尊奉为土地之神,其后代遂有以官职后为姓。
【名人】
后稷,名弃,中国古代周族的始祖,邰氏之女所生。在尧、舜时代为农官。据说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并教民耕种,对当时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后羿,尧帝时代的羿,善射箭。传说十日齐出,祸害苍生,后羿射九日,即民间传说“后羿射日”的主人公。
【姓氏起源】
远古巢居的发明者有巢氏,其后代中有以有字为姓。二源于孔子的弟子有若字子有之后。
【名人】
有子,名有若,字子有。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人之一。春秋末期鲁国人。主要思想体系跟随孔子,“四贤十二哲”当中他是属于“十二哲”之一,又因长相生得像孔子,后世尊称为有子,是孔子学生当中极少称子的一位。他的思想体系是孝悌为先和为贵。
【姓氏起源】
春秋卫国人琴牢字子开,孔子弟子之一,其子孙后人遂以琴为姓。二源于世代相承的琴师子孙之后。
【名人】
琴高,战国时赵国人。能鼓琴,继承涓子、彭祖之术。
琴彭,明代为官。永乐年间,在地方上当州官,体恤百姓、效忠国家,时人称赞。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梁丘邑(现山东成武),有卿大夫受封于此,其后代子孙遂以梁丘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其家族世代为史官,其后子孙遂以左丘为姓。
【名人】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国太史,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据说左丘明家世代担任史官,故能搜索到列国之史以解释《春秋》,著有《春秋左氏传》和《国语》。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庄公之庶子公子遂,字襄仲,居于都城东门,时称东门襄仲。鲁文公死后,时值内忧外患,公室渐衰。公子遂借齐国之力立王,时称鲁宣公,其子孙后遂以东门为姓。
【名人】
东门归父,字子家,东门襄仲之子,鲁国大夫。欲除去三桓大夫,扩张公室。后鲁宣公死,全家遭三桓驱逐逃至齐国。
东门京,西汉时人,经学家。善相马,与将军马援曾分别向皇帝进献铸造铜马。这铜马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
【姓氏起源】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居于都城西门,其子孙后代遂以之为姓。
【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人。魏文侯时任邺令,初到邺城时,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一片冷清。后知百姓被“河伯娶妇”所困扰,巫婆说河伯发怒,所以水灾,每年叫百姓把少女投河,让河伯娶亲就免灾。女巫这样假借河伯娶妇,勾结官吏,榨取民财,使得百姓困苦不堪。西门豹了解情况后,巧妙地利用巫婆等地方豪绅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把巫婆嫁给河伯,丢到河里了。
西门季玄,唐朝时的忠臣。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姓氏起源】
商纣王的贤臣商容,其后代便以商为姓。二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公族子孙后代以故国名商为姓。三源于战国时,卫国人公孙鞅两次在秦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因战功受封商十五邑,时称商君,其后子孙遂以商为姓。
【名人】
商高,周代数学家,著有《周髀算经》,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
商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功臣,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奖军工、改赋税之法,在短短的十年内,使秦国面貌大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秩序井然。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有牟子国(现山东莱芜东),居其地者遂以牟为姓。
【名人】
牟谷,宋代画家。
牟及,台州黄岩人,南宋官吏、诗人。著有《乐在稿》。
【姓氏起源】
一说源于春秋晋人由余之后,余姓演化成佘姓。二说春秋齐国有佘丘邑,齐国公族有受封于此地者,其子孙后代遂姓佘丘,后演化成佘。三说源于蛇丘、沙姓等音讹写作佘丘、佘姓。
【名人】
佘钦,江西南昌人。唐朝太学博士。
佘太君,名赛花,杨继业之妻。史上确有其人。据说佘太君原为折太君,她认为折姓不太吉利,毅然改为同音字佘,意在子孙福禄有余。又说因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佘所致。《杨家将》里说,佘太君百岁挂帅,率领杨门女将出征,率领十二寡妇各守一城,击败西夏大军,班师回朝。
【姓氏起源】
起源不详,佴姓极少见。一种说法认为源于东汉光武帝左相佴湛之后。
【姓氏起源】
帝舜时,伯益为掌管山泽的虞官,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禹选定为王位继承人,后被禹之子启所杀,伯益的子孙后代遂以伯为姓。
【名人】
伯牙,春秋时人。善鼓琴,代表作有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说钟子期能知其意。子期死后,他觉得世上再无知音,不再鼓琴。他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已成千古绝唱。
伯乐,亦称阳子,春秋时人。秦穆公的臣子,他认为相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观点对后人启发很大。世人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姓氏起源】
春秋时吴国建都吴中,当时吴中八姓之一就有赏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鲁国人南宫括,字子容,孔子弟子之一。言行深得孔子赏识,甚至将哥哥之女嫁其为妻,其后遂有南宫姓。二说源于鲁国大夫名阅,居于南宫,遂以南宫为姓。
【名人】
南宫括,名适,又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适,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姓氏起源】
源于改姓,商代孤竹国国君墨胎氏,后改为墨姓,孤竹国君即墨姓先祖。
【名人】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曾学习儒术,后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著有《墨子》一书。其思想主要包括天志明鬼、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墨学当时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姓氏起源】
源于我国少数民族回族的姓氏,据说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此外满族中也有以哈为姓。
【姓氏起源】
周文王的支裔后有受封地于谯(现安徽亳州),其后子孙遂以谯为姓。
【名人】
谯周,三国时期蜀国名士。著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其中《古考史》,时被誉为能与《史记》并行于世的史书。
谯纵,巴西南充人,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义熙元年据蜀,称成都王,后兵败国亡。
【姓氏起源】
以职业为姓,古称竹编凉席为笪。古代建州(现福建建瓯)多有此姓。
【姓氏起源】
一说姜太公后裔中有以年为姓。二说有严姓因音讹传为年姓。
【名人】
年希尧,清朝初年文官。因宫用瓷器都在江西景德镇烧成,他曾被派江西景德镇去监督烧瓷器,对瓷业的恢复和创新发展有着承前继后的贡献。著有《纲鉴甲子图》被传至欧洲出版,他还将西方的透视技法改编为《视学》在中国出版。
年羹尧,字亮工,清汉军镶黄旗人,康熙进士。历任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等。后因骄纵揽权,屡干涉朝政及地方事务,用人自专,人称“年选”。后遭清世宗猜忌,旋以九十二大罪勒令自缢。
【姓氏起源】
唐代西域回鹘国,与唐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并从属于唐朝。回鹘国相国爱邪勿,曾出使唐朝,受唐朝皇帝赐姓为爱,其子孙后代遂沿用爱姓。
【名人】
爱星阿,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将领。曾与吴三桂督师赴缅甸,还京加太保。谥号敬康。
【姓氏起源】
周代有小国阳国,春秋时被齐所灭,其后人遂以阳为姓。二源于以地名为姓。东周景王封其子于阳樊,后为避诸侯间不断战乱,举族迁往燕国,其后遂以原封地名中的阳字为姓。
【姓氏起源】
夏朝太史终古,商汤灭夏,后代以终为姓,因终与佟两字音形相近,后演化出佟姓。二源于女真族有佟佳氏,佟佳氏与汉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佟姓。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姓氏起源】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削弱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将战国时原六国诸侯王族后裔迁至关中。其中原齐国田氏族家族众多,故用次第划分排序的方法,从第一至第八按次来代替其原来姓氏,划分为第五次序的后人遂以第五为姓。
【名人】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现陕西咸阳)人。性质憨,少文采,举孝廉,拜会稽太守,以清廉著名当时。
【姓氏起源】
春秋吴国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之一,时任鲁国武城宰,善以礼乐教化人,其子孙后代遂以言为姓。
【名人】
言偃,字子游,也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县令,他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
【姓氏起源】
一源于春秋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二源于清代满族富察氏、蒙古族旺察氏等,以福为称谓,如康熙时大学士福敏,乾隆时参赞大臣福禄等,其后遂有以福为姓。
【名人】
福敏,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及世宗即位,官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历任浙江巡抚、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湖广总督等职。
福康安,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之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