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如欲采蜜,勿毁蜂房

1931年5月7日,纽约市民亲眼目睹了一桩从未见到过的、轰动全城的围捕枪战!凶手是有着“双枪”之称的克劳雷,他本是一个烟酒不沾,但却遭到全民唾弃的人。当天,他被重重包围在其情人位于西末街的公寓里。

其时,克劳雷被150名警员和侦探包围在藏身之处。警方在屋顶凿了个洞,并试图用催泪弹将其熏出来。此外,警方还在附近四周的建筑物上安置了机枪。一个小时后,这个纽约市里原本幽静祥和的住宅区连续不断地响起惊心刺耳的枪声。不错,克劳雷就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以此为掩护,他手上的短枪,接连地向警方射击。成千上万的人怀着忐忑不安却又激荡的心情观看着这幕警匪格斗的场面。因为久住的人都知道,纽约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变故。看来,这个人人痛恨的罪犯就要被绳之以法了。

克劳雷被捕后,警方负责人马罗南指出:这个亡命之徒也许是纽约治安史上最危险的一个罪犯了。这位警察负责人接着又说:“克劳雷杀人仿若切葱一样……他也许会被判处死刑!”可是,罪犯克劳雷自己又认为自己是何等之辈呢?当警方围击他藏身之处,经过一番厮杀后,克劳雷仍不慌不忙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写的时候因伤口流血,以至于那张纸上都留下了斑斑血痕!信里这样写道:“在我身体里面,是一颗疲惫不堪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在此事前不久,克劳雷驾驶小汽车在长岛的一条公路上行驶,途中他一边开车一边跟一个女伴调情。这时突然走来一个警察,拦住他的车,说:“麻烦您出示一下驾照。”

当时,克劳雷一言不发,直接拔出手枪,朝那个警察连开数枪,最终,无辜的警察倒地而亡。接着克劳雷从汽车里跳了出来,捡起警察的手枪,又朝地上的尸体开了一枪。这就是凶手克劳雷,号称“在我的躯体里面,是一颗疲惫不堪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劳雷被判坐电椅以执行死刑。当他走进受刑室时,你也许会想他肯定会说:“这是我杀人作恶的下场。”不,你错了,他说的是:“我是因为自卫,要保护自己,才这样做的。”这个案例所蕴涵的深意是即使在临死前,“双枪”克劳雷对自己的罪孽都没有一丝的自责。

这也许是罪犯中一种极其罕见的态度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再仔细听听下面的这些话吧:

“我倾尽所有,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赠予了人们,想使他们获得幸福愉悦,过上舒服恬静的日子,而做完这一切后,我得到了什么?我所得到的只是侮辱与指责,最后竟然还成为了一个人人唾弃、警察搜捕的罪人。”

那是罪犯卡邦所言,他是横行在美国芝加哥一带最凶恶的匪首,人民的头号公敌。可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益于社会和群众的好人,非但没有受到人们的赞许,反而被人们深深地误会着。

还有一位在纽约令人发指的罪犯休斯在纽约被枪弹击倒之前,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一位为捍卫群众利益而生的人。而事实是,他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

我曾经和星星监狱负责人刘易斯·劳斯有过一次有趣的通信。他说:“在星星监狱里,很少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人品就跟你我一样,他们都有这样的见解、解释。他们告诉你,撬开保险箱或是接连地放枪伤害人的原因。他们甚至为自己反社会现实的行为进行辩护,因此他们坚持认为不应该把他们囚禁起来。”

如果“双枪”克劳雷、休斯以及在监狱中的所有暴徒完全不自责,不把错误归咎在自己身上……那你我所接触的人又如何呢?

已故的沃纳梅格曾这样说过:“30年前我就明白,责备别人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即便我不抱怨上帝没能将智力均匀地分配,可我对克制自己的缺陷也已经感到非常吃力了。”

沃纳梅格很早就认识到这一重点。可是我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漫无目的地行走了30多年,最后才豁然悔悟……无论错误到何种程度,没有谁会为了任何一桩事情来批评指责自己,100次中有99次都是这样。

批评无济于事,它只会使人平增一层防御,而且竭尽全力地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人的有力反抗。

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约翰逊是一家营建公司的安全监管员,约翰逊的职责之一就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安全帽。据他报告,每当发现工人在工作时不戴安全帽,他便以职位权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结果是:受指正的工人常显得不悦,而且等他一离开,便又把帽子拿掉。

于是约翰逊决定改变方式。他再看见工人不戴安全帽时,便问帽子是否戴起来不舒服,或帽子尺寸不合适,并且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建议他们戴上保证安全。这样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也没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

这类事件真是不胜枚举。我们再举个例子:

从书中上千页的历史史料中,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对批评指责毫无效果的案例。譬如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那著名的争论:此争论造成的结果是分裂了共和党,但却使威尔逊入主白宫,使他在世界大战中留下了勇敢、光荣的史迹,而且还改变了历史的大趋势。让我们快速追忆当时的情形: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离开白宫时,支持塔夫脱做总统,自己则去非洲狩猎狮子。当他从非洲回来时,情形就改变了,他对外宣称塔夫脱太守旧,自己要继续当总统,即连任第三任总统。同时,他组织了“勃尔摩斯党”。这次举动几乎把共和党毁灭了。就在此次大选中,塔夫脱和共和党仅仅获得了两个州,佛蒙特州和犹他州的赞助,这是共和党做出的一次最大的决策失败。

西奥多·罗斯福批评指责了塔夫脱,可是塔夫脱有没有责备他自己呢?当然没有。塔夫脱两眼满含泪水,委屈地说:“我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会和我已做的有所不同。”

究竟是谁做错了?这种情形令我们疑惑,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再去关心。不过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那就是对于西奥多·罗斯福所有的批评指责,塔夫脱自己并没有觉得不对劲,而是尽力地、反复地替自己做辩护。

你是否还记得蒂波特山油田舞弊案吗?舆论讨伐了它好几年,其更是震荡了整个国家!这是生活在美国的所有人的记忆里,从不曾发生过的情形。

让这桩舞弊案在我们眼前快速闪现一下:哈尔辛特·福尔被哈丁总统委任为内政部长,当时委派他主事政府在阿尔克山丘和蒂波特山地区保留地出租的事务。而很重要的是,那块油田是政府预备未来海军用油的保留地。

福尔是不是举办了公开投标?不,根本不是那回事,他十分慷慨地把这份丰厚的好处,干脆给了他的好朋友杜亨尼。杜亨尼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把这份好处称为“债款”,其中10万美元给了这位福尔部长。福尔则接着用他的高压手段命令美国海军进驻此地区,赶走那些竞争者,因为附近有一块资源富饶的油井,吮吸阿尔克山的财富。在枪杆、刀光下那些竞争者被驱赶了,但他们怎会甘心?他们不甘心,于是冲进法庭,揭发了蒂波特山油田1亿美元的舞弊案。事发后,恶劣影响持续蔓延,哈丁总统控制的整个行政领域几乎都毁于一旦,全国群起哗然,痛恨声、讨伐声连绵不断;共和党也因此几乎垮台,而罪魁祸首福尔也被判入狱。

福尔遭受了强烈的斥责,他觉得焦头烂额——在公务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被如此谴责过!他陷入了万分艰难的境地。那么,他后悔了吗?不,绝对没有!

几年后,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暗示,哈丁总统的死是因为一个朋友出卖了他,他的神经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以及心理上的困扰。而当时,福尔的妻子也在场,听到此话的同时,她突然从座椅上蹦了起来、拳头紧握放声大哭,一边还扯着嗓门骂道:“你们知道什么……哈丁被福尔出卖了?绝对不可能,我丈夫是个善良、凡事都会为别人着想的人,他从未辜负过政府和任何一个人。我敢说,即便这间屋子堆满了黄金,我丈夫也不会受到任何诱惑而去做坏事。他是被别人诬陷,才上了断头台,被钉十字架的。”

此情此景你大概可以明白,人类的天性就是如此,当他们做错事时,只会一味地指责他人,而绝非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所以无论你我,当某天要批评指责别人时,就请先想想克劳雷、休斯和福尔这些人吧!

批评就像饲养的鸽子,无论如何,它们总会飞回家的。我们需要了解每当我们矫正或谴责他人时,他也会为自己辩护,而反过来谴责我们。

就像“温和友善”的塔夫脱所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样做,才会和我已做的有所不同。”

1865年4月15日,星期六。早晨,身体瘦长的林肯,躺在一张窄短而下沉的床上,靠床的沿壁上挂着一幅朋汉的复制画——马群展览会,旁边的一盏煤气灯散发出幽暗、昏黄的光亮。这是一家简陋公寓的卧室,这家公寓就位于他遭受狙击的福特戏院对面。

此刻,林肯就这样静静地躺着。他即将去世的时候,陆军部长斯坦顿说:“躺在那里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元首。”

无疑,林肯的一生是成功的,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那么,他怎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待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曾花费了10年左右的时间来研读林肯的一生,与此同时我也整整费了3年的时间,整理了一部有关他的一切的传记,我已帮这部书想好了名字,那便是 《林肯不为人知的一面》(Lincoln Of Unknown)。

我深信详尽地研究关于林肯的人格和家庭生活,已是人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是,令人惊喜的是,我又找到了有关林肯为人处世的方法,并对其作了深入、特殊的研究。林肯是否放任自己批评过人?答案是肯定的。当年他年轻气盛,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不但批评人,甚至还“吟诗作词”讥笑人,这些写好的东西被他扔到大街上,因为他知道一定会有人捡到的。而正是这些信中的其中一封招致他人对他终身的恶感,为他完美的一生留下污点。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镇挂牌做了律师后,还在报纸上公开一些文稿,这些文稿都是指责与攻击敌对他的人的,但是像这样的事他只做了一次。

1842年秋,林肯嘲笑一个骄傲自大、逞强好斗的爱尔兰政客——西尔兹。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报上,他刊登了一封匿名信嘲讽他,引来全镇人哄然大笑。而西尔兹平时神经敏感且自尊心强,此事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于是他心头盛怒,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忌恨的种子。当他查出这封信的始作俑者时,立即跳上马找林肯对质,并发誓要和他来一次生死大决斗。林肯不愿打架滋事,反对决斗,但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最终接受挑战。两人各自选择武器。林肯利用两条手臂长的优势,选用了马队用的大刀,他还曾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和探讨过刀战。指定的日期到了,他和西尔兹在密西西比河的河滩上准备厮杀一场以定生死,就在最后一分钟,两方助斗者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场恐怖、惊人的事件对林肯来说有一种不小的震撼,他此生难忘。就是这件事在林肯为人处世的艺术舞台上,及时敲响了警钟,更给了他一个极宝贵的经验教训。他发誓永远不再写凌辱人的信件、永远不再讥笑他人,也几乎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从不为任何事去批评指责任何人。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屡次委派新将领统率“波托马克”军队,可是却一次一次遭遇沉痛的惨败……林肯怀着失望无助的沉重心情,孤身一人在屋里踱步。这些不能胜此重任的将领几乎被全国半数的人哗然指责,可是林肯一贯保持着他平和友善的待人态度。他最喜欢的座右铭就是——不要评议人,免得为人所评议。

当林肯的妻子和某些人尖酸刻薄地谈论南方人时,林肯总是这样回敬:“不要批评他们,在相同的情形下,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

可是,如果有人有机会、有资格批评的话,那就是林肯了,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

7月4日傍晚,南方罗伯特·李将军开始向南边撤退。当时全国雨水灾害泛滥,恰逢此时,罗伯特·李将军率领败军途经波托马克,却见前方洪水暴涨,阻挡了他们的出路,而胜利的联军就尾追其后。罗伯特·李将军和他的军队,进退维谷,处于危难之中。

林肯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把罗伯特·李将军的军队俘虏,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立刻结束。林肯满怀希望,他命令不必召开军事会议,而是立即偷袭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军队。随后他先用电报发出命令,再派遣特使通知米特即刻采取军事行动。

可这位米特将军,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呢?米特所采取的行动跟林肯的命令背道而驰。他违反了林肯的命令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最后还犹豫不决地把袭击的命令荒谬地拖延下去。米特找了各种借口为未完成任务而复电,实际上是拒绝进袭李军,为李军安全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洪水降退,罗伯特·李将军和他的军队逃出了波托马克。

“米特这样做用意何在?”当然,林肯得知此事后震怒至极。林肯大声对他儿子罗伯特说:“上帝呀,这是什么意思……?李军本已在我们掌握之中,只要轻而易举地伸手,他们就是我们的俘虏……在那种艰难的情形下,任何将领都能率兵把李击败,如果我亲自去或许已经把他捉住了。”

在悲伤失望的阴影下,林肯痛定思痛,写了封信给米特。林肯的一生中,这段时间变得极端保守,说话也开始拘谨,所以1863年,出自于林肯手中的这封信,是他最严厉的一封斥责信了。林肯在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将军:

我绝不相信你能体会得到,因为李的逃脱所引发的不幸事件和导致的一系列恶果。他已在我们的掌心中,如果当时及时将他捕获,再加上近期我们其他地方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即可马上结束。但就目前的局势来推断,战事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上周一你未能及时地袭击李军,此刻,你又如何能在袭击中占上风……我不奢望你现在能有什么丰功伟绩,因为你已让黄金般胜利的机会流失了,我感到无限沉痛。

你来猜想一下,当米特看到这封信后,他将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米特并未看到那封信,原因是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这封信是林肯去世后,有人在整理他的文件时发现的。

我有这样一种念头——当然,这仅是我的猜想。林肯写完这封信后,朝着窗外喃喃自语:

“等等,我不能这样匆忙,坐在这宁静的白宫里,命令米特进攻,那虽是一件触手可及的事,可假如我身处战场,也亲眼目睹米特上星期所看到的那么多血,耳朵也能听到死伤者的呼喊挣扎、痛苦呻吟,也许我也不会急于发布袭击李军的命令……如果我和米特一样性格懦弱,或许我的做法会跟他的完全一致。”

“现在木已成舟,此事也无法挽回了。如果我发出这封信,虽能解除我心中一时的不快,可是米特也会不甘心,会找各种理由替他自己辩护。在那种局面下,他会谴责我,甚至对我产生仇恨,并对他的司令官一职产生不良后果,甚至还会让他陷入困境,辞去军队的职务。”

正如我的想象,林肯没有把信发出,而是放在一边了。因为林肯从惨痛的经验教训中感悟到,尖锐的批评、指责,永远不会有效果。它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引起愤恨。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曾说过,当他职任总统期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会把座椅往后面一靠,昂起头,面朝写字台壁上看——那里有一幅很大的林肯画像。他这样问自己:“如果林肯身处我眼前这种困境中,他将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以后如果想要批评他人,那么请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来,看看钞票上的林肯像,这样扪心自问:“倘若林肯遭遇此事,他将会如何处理呢?”

你希望你所认识的人有上进心,并可适时调整和改善自己吗?是的,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你为何不先从自我做起呢?从某种立场来说,这就叫自私,其实改进自己要比改进别人获益更多。

鲍勃·胡佛曾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某种争论、激辩源头是自己时,他在若干方面已是不同寻常了。”

年轻时,我特别想出名,想让别人都知道我,于是我就给美国文坛上一位极负盛名的名叫台维斯的作家写了一封信,请他指点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诀窍。那时我正准备为一家杂志社撰稿,写些有关文坛作家的经典文章。

在那之前,我接到了一封信,信上附注的两句话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信上写着:“信乃口述,并未过目”。我猜测,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位权居高位、事务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却一点也不忙。但为了引起大人物台维斯的注意,我照猫画虎,在信末同样附注“信乃口述,并未过目”。很快,我收到了台维斯的回执,信封上潦草地写着几个大字:“如此恶劣之态度会加剧你原本恶劣的人生。”这次,他根本不屑再给我回信,于是那封信也被退了回来。

人性使然,他的这种行为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心中充满浓浓的恨意。甚至10年后,当我得知台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还有一股未能平息的恨意,即使我羞于承认他给我的伤痕蒙蔽了我的心。

如果你想在有生之年被人愤恨,那么你只需肆无忌惮、刻薄地去批评他人就可以了。请牢记,我们不是完全理性的动物,而是有着随意变化感情,很容易自大和有太多虚荣的人类。

批评是一条无形而危险的导火索——这条导火索会引爆自尊的火药库,随时让人粉身碎骨。

无情的批评、苛刻的谴责,使他一蹶不振、终身放弃执笔写小说,此人是谁呢?他是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睿智的小说家哈代。

在年轻时,他异常笨拙,一点儿都不聪明,但后来却成为交际高手,不仅极有手腕,而且待人处世也相当有技巧。此人就是曾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名叫弗里克林的人。他曾向人们透露成功的秘诀:“我从不评论任何人的好坏!我所要知道的仅仅是每个人的优点!”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根据《飞行作业》(Flight Operations)杂志的描述,胡佛在300英尺高的地方时,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气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求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一见到胡佛,眼泪便顺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造成3人死亡。你可以想像胡佛当时的愤怒。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面对不慎的修护工作显然要大发雷霆,痛责一番。但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

在家庭生活中,一般为人父母者,也很喜欢责备小孩。你也许认为我会说“别责备小孩”。

不是,我要说的是,在责备之前,请你读一篇有名的文章——《父亲备忘录》。

父亲备忘录

听着,孩子,我有话要对你说,虽然此刻你正在沉睡。你的脸颊压着你的一只小手掌,你的额头微微冒着汗,卷曲的金发贴在额头上面。我悄悄地溜进了你的房间,因为刚才在书房看报的时候,我的内心不断地受到谴责,所以,我终于带着愧疚的心情来到你的床前。我想起了许多事,孩子,我常常对你发脾气。早上你穿好衣服后,用毛巾胡乱在脸上抹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责备你;看到你把东西乱扔,我更是生气地对你吼叫。

早餐的时候也一样,我经常骂你打翻东西、吃饭不细嚼慢咽、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奶油涂得太多等等。等到你离开餐桌,准备去玩,我也要出门,你转过身来,挥着小手喊:“爸爸,再见!”我还是皱着眉头回答道:“挺直腰板!”

到了傍晚,情况还是一样。我走在路上,偷偷观察你,看见你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珠,脚上的长袜都磨破了。我不顾你的面子,当着别的孩子的面勒令你回家,并对你吼道:“长袜子很贵的,你要穿得爱惜一点!”想想看,孩子,作为你的父亲,我竟然这样!

记得吗?就是刚才,我在书房里看报纸,你怯生生地走过来,眼里带着惊惶的神色,站在门口踌躇不前。我抬头从报端上望过去,不耐烦地叫道:“你要什么?”

你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快步地跑步过来,双手搂住我的脖子亲吻。你小手臂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任何漠视都不能使它凋萎。你吻过我后就走了,叭哒叭哒地跑上楼。

孩子,就是那一瞬间,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觉得害怕。我怎么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啊!挑错、呵斥的习惯——这就是我对待一个小男孩的方法!孩子,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对你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用自己年龄的标准去衡量你了。

其实,你的天性里有许多优点。你小小的心灵就像刚从山头升起的太阳那样美好,这一点可以从你天真自然、不顾一切地跑过来亲吻、道晚安的动作看出来。孩子,今晚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边,向你表示我内心的愧疚!

我知道,这是一种没有力量的赎罪。你未必懂得我所说的这一切。但是,从明天起,我会认真地做一个真正的父亲!我要和你结为好朋友,你痛苦的时候同你一起痛苦,欢乐的时候同你一起欢笑。我会每天提醒自己:“他只不过是个小孩——一个小男孩!”

我实在不该把你当成大人,孩子。就像此刻,我看到你疲惫地倦缩在床上,还完全是婴儿的模样。想起昨天你还躺在妈妈怀里,头靠在妈妈肩上,我要求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只有愚蠢自大的人,才会不停地批评、斥责和抱怨他人;反过来想想,这就是愚蠢者的行为和做事风范。我们要学会宽容和了解他人,学会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自控能力,那就需在人格、克己上下工夫了。我们应该尽量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而不要轻易地指责对方。换位思考或许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在末日之前,上帝还不打算审判人!”

我们为什么要轻易指责他人呢?

原则1: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卡耐基的母亲阿曼达·伊丽莎白,一名教师,正是她一直鼓励着从小自卑的卡耐基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卡耐基位于密苏里州的故居,现为密苏里州约翰逊县历史学会所在地

幼年的卡耐基与父亲约翰·威廉·卡耐基、母亲阿曼达·伊丽莎白和哥哥 rVrs+M0sfF86TRiAIkgv7c1F01/Syxh+jsA3X1QY+Wy8YW58SXBeO+gI4mLzFA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