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作用,互联网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网络扮演着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身份,其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促使了一些不良网络道德问题。在网民队伍中,思维活跃、开放的在校大学生占有重要比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利用网络侵犯知识产权,制造病毒、诈骗、色情传播、黑客行为,甚至网络犯罪屡见不鲜。互联网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和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给高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行为、价值、思想、政治态度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网络新环境下,传统道德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网络下的道德教育,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能完全约束网络新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实社会中的传统道德规范受到了严峻挑战和冲击。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阵地,并且是一个重要的阵地。为适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有必要研究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原则和策略。切实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引导大学生适用网络环境下的种种挑战,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