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股票炒热了几亿人

一阵旋风过后,股票热席卷神州。

倒数5年,谁知道股票是什么玩意?可偏偏就在1992年炒疯了。

报刊、电台、你点火,我扇风,股票直冲九天。

《中国股市快讯》、《股票与投资报》等专业报刊,平地涌起,飞向千家万户。

书摊己折射出黄金般的诱惑,《股市决窃》、《股票技巧》、《股票发财秘诀》……之类的书多达几十种,购者之集,乐坏了书商。一部要价96元的《股票知识大全》,冒充《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名义出版,征订者还十分踊跃。

工农商学兵,个个成了“准股民”,居委会的老太太研讨的也是“布林线”、“移动平均钱”这类专业话题,琢磨起来一个比一个着迷。

当然,最火爆的还是聚集在证券公司的门口,听资深股民谈经论道——“还有谁比我更知道本公司的底细?本公司的股票溢价超过企业盈利率几倍时,我就犯愁了,抛不抛?超过10倍了,坚决抛,结果继续看涨,20倍,30倍……我后悔莫及。”

“还有比我更傻的吗?”

最刺激的是深圳股市。最高时黑市值暴涨到面值的200倍11元钱涨成了250元。谁有这福分。

到如今,多少人吃“后悔药”。1987年发展银行的股票,没人买,送到党政机关劝干部带头买——支持改革开放喽。那会儿舍得出点钱的,许多人暴发了。

市值暴涨2.00多倍,这在世界股市上有例证,但决非如此短的时间,美国的可口可乐股票值上百美元?可人家是几十年发展壮大而成的,中国哪家上市公司敢跟可口可乐叫板?

是谓真懂真怕,半懂半怕,不懂不怕,真懂的寥寥无几,半懂不懂的,来势迅猛。用不着谁来饶舌什么“风险”,赚钱的不正是捂股票的,而非抛股票的么!

在各大城市都在流传着幸运儿的神话:

版本1;保安县的农民,看见股票花花绿绿,别人都去买,也去买来,但嫌炒麻烦,就压在箱子底下,结果“压”出了200多倍的暴利,转眼之间成了富翁。

版本2:深圳某君,几年前砸锅卖铁,连冰箱都抵押了,加上借款,凑了一二十万元炒股票。他事先说:“炒砸了就跳楼”。没想到一年多时间,炒出了1000多万元!

版本3:武汉大学一文科教授,最初只投了5000元,3年功夫,炒出了150万元。他的一位朋友初入市量大点,现有股票数市值达2000多万元!

版本4:深圳某打工仔,借了5000元入市,三年风吹浪打,已是高段位炒家,身家以千万元计。百分之百的食利阶层。

版本5:上海某老太,鬼使神差地将国债买成了股票,几年后终于扬眉吐气。

发财的欲望是人的自私天性?股票一夜之间,使不少人成为百万富翁,而且这些人曾经是自己一样的小人物,怎能不刺激起更多人的发财梦。

如果说100%的利润,会让资本家甘冒砍头的危险,那么200倍的利润怎能不让股市发疯呢?

偌大的中国,深圳开始上市的又只有5家,面值不过几亿元。股票就那么一丁点儿。都去抢,股票市值完全脱离企业效益暴涨。而越涨,抢的人就越多,大量流向深圳的内资,也去炒股票。在深圳,一手股票似乎成了唯一需要凭证供应的商品。由于一人只能取一份股票认购证,内地有人带了满满一旅行袋乡亲父老的身份证来领取认购证。

全国都去“炒”深圳,那能不炒得天翻地覆? s7AKIJjxuODXvi8rU6R8xRyskfQAmWMeehGCNb7u2ADrl7xrS+AsjCstvfHJMM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