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冰冻下的股市

这是至今让人追悔莫及的镜头:

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股票,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完成了计划的49.9%。市政府为力保股票能顺利上市,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动员,但市民们却反应冷淡,似乎都不愿意认购。

1988年12月,深圳的第二家上市企业——万科股票发行,依然门庭冷落,150万股没有人认购。

“当时怎么那么傻?”这自怨自责的不仅有深圳人,也有上海人。1987年,上海电真空增股,发行计划2200万元,实际上只认购400多万元。

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晚期,无论是上海还是在深圳,人们对股票反应迟钝,极为麻木,观者居多,投入者寥寥。好奇心下面充满了狐疑。尤其是问津股市者甚少。

购买股票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政府要党员干部带头购买股票。一位上海老太懵懵懂懂买了五千元的“国债”,儿女一瞧,啊!是股票,整整数落了老太太好几年,老太太那个心疼呀。

股市如同“死市”。在深圳,上海上市的股票中,成交的比例不高。1987年上海股市仅为7%,也就是说,100张股票中只有7张股票交换易主,其余的93张却只是等到年终领取股息而已。这样的股票等同于一张储蓄存单。

由于股票交易清淡,股价长期低迷,不见起色。

上海。从1988年静安指数制订之日基数为100,其后三年间,指数几乎蛰伏不动,也有两次微微的上扬:

第一次是在1988年初,正临近股息红利的发放,指数上摸到115点,之后又回落了。

第二次上扬也是1989年股息红利发放之时,指数曾接近120点。

除这两次可怜的上扬外,上海的静安股指一直在很低的位置上徘徊。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两次明显的低谷——1988年的“抢购风”,让指数跌至105点。

“六四”风波,深、沪股股市呈空头市场,股市萧条数月。

上海的静安指数跌至了最低点,仅为83点。

这样冷冷清清的股市气氛持续了整整一年多。 G26Sqninoxj5H9pC+kBoBRyyrsBUrkUouaVvWOu9azL1mgKjDJdXYKkQWcfeUY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