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寒下剂

泻下通瘀合剂(《江苏中医杂志》)

(组成)大黄15克,芒硝20克,桃仁15克,枳实12克,生地黄20克,麦冬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泻下祛瘀,清泄热毒。

(主治)温疫(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证见恶寒,发热,头痛,继而出现高热、持续不退、腰痛、眼眶痛,纳差,恶心呕吐,神疲,面红,有散在性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咽部充血,尿少,舌质红或绛,脉细数。

(按语)本方所治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属温疫范畴。本方证所见乃热毒蕴积于阳阴气分,胃失和降,而且气热及血,邪无出路所致。此病虽由恶寒发热、头痛开始,但邪气人里化热,病已在阳阴气分,出现壮热不退,精神萎靡(即《伤寒论》中所说的“睛不了了”),面红,眼眶痛,胃气失于和降,则恶心呕吐,纳差;气热及血,暗耗阴血,血与热博结,出现疹(散在性出血点),结膜充血和水肿,咽部充血;舌质红或绛,脉细正是气热及血之证。治疗之法,宜釜底抽薪,泻下以泄热,解毒祛瘀,方中大黄为君,泻下泄热,解热毒,并祛瘀。臣以芒硝助大黄之力,桃仁活血祛瘀,配大黄以活血祛瘀,使大黄兼人血分,不至专人胃肠。佐以枳实,行气破结,消胀满,气行血行,消除胃肠气滞,可助于改善胃肠血分瘀滞之状况,气行积化,亦助大黄、芒硝以泻下泄热毒;生地、麦冬清热养阴血,以改善热耗阴血局面;生地配大黄清利小便,降泄热毒。诸药配伍,共成泻下祛瘀,清泄热毒之功。

(疗效)本方收治86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其中男66例,女20例。以20—50岁为多。治疗结果,显效72例(用药后2天内尿量恢复正常,自觉症状缓解),占83.7%;有效11例(用药后3天内尿量恢复正常,24小时里在1500毫升左右者,自觉症状缓解),占12.8%;无效3例(用药后6天内尿量未恢复正常),占3.5%。总有效率为96.5%。

升清通结汤(《四川中医》)

(组成)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升麻9克,枳实6克,厚朴10克。

(用法)上药为六岁以内小儿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年龄大者,可酌加用量,年龄小者,可酌减用量。

(功效)消胀通闭。

(主治)小儿肠结(小儿肠梗阻)。证见便闭,腹痛,腹胀,呕吐,急性病客,呻吟不止,腹部有压痛,有肠型,肠鸣音亢进,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按语)本方所治小儿肠梗阻,属肠结范畴。本方证以见乃因胃肠蕴热与滞互结而成。由热与积滞互结,故便秘,苔黄燥,脉数;热结引起胃肠气机阻滞,故腹胀腹痛拒按,腹有肠型,呻吟不止;胃气上逆,则呕吐;肠鸣音增强,说明正气尚与邪气抗争,欲推荡积滞以下行。因此治疗应以消胀,通闭行便为法,从而使腑气通,恢复“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脾胃功能亦因而协调,升清降浊的关系正常。方中以大黄为君,泻热通便,推荡肠中热结,并活血祛瘀,消除肠间因滞结出现的血循环障碍,以及瘀血。臣以芒硝加强大黄药力。佐以枳实,厚朴行气消除胃肠胀满,腹中疼痛,这有助于大黄,芒硝之泻下,所谓气行则积滞亦行;升麻“解反毒”,治“邪气盅毒”,在本方中以助大黄,芒硝解毒,解热结阻滞气血,局部代谢失常而产生的“毒”——有害物质,而且“行瘀血”,助大黄、芒硝改善胃肠的血循环,胃肠血循环改善,精微吸收,“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种升清功能恢复,则:清阳之气上升矣!诸药配伍,方意效经方大承气汤以通幽破结,共成消胀通闭之功,从而取得升清阳之气的效果,故名升清通结汤。

(疗效)本方收治16例小儿肠梗阻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病程2天以内者10例,3—4天者4例,7—12天者2例。单纯性11例,蛔虫性5例。治疗结果,16例服药一剂,呕吐,腹胀痛减轻,大便通,症状基本消失,再以和胃健脾之药收功。一般2天治愈,最长4天治愈,总有效率为100%。

甘遂杏仁通结汤(《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甘遂末1~1.5克(吞服),大黄10—15克(后下),枳壳6—10克,杏仁12克,川朴12克,当归12克,炒莱菔子15克,槟榔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通关开结,降逆消胀。

(主治)肠结(肠梗阻)。证见便闭,腹痛腹胀』区吐,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有压痛或有轻度的肌紧张及反跳痛,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所治肠梗阻,亦属热结之证,便尿少而黄;苔黄而燥,其耗损津液确已严重,证情亦显得危急些。因此,治疗上更须急下存阴。因为热结在里未除,生津尤其养阴的药物不能用,否则,甘壅的养阴生津药性会加剧腹胀腹痛,不利于病情。是以通关开结,降逆消胀为治。方中君以大黄泻热通便,行瘀,解毒。以槟榔泻下行气,消胀止痛;甘遂以末吞服“破瘕坚积聚”,借其攻下之力,治二便不通,本方亦借甘遂泻下,加强本方泻热通便之力,目的在于急急泻下,使热结去,身体本身的升清降浊功能早日恢复,则津液上承,舌燥等津伤可治,所谓急下存阴也。佐以川朴、枳实则行气消胀满;莱菔子下气行滞消痰,当归和血配大黄、厚朴、枳实调和胃肠气血;肺与大肠相表里,以杏仁宣利肺气,使大肠气机易于疏畅,各药配伍,共成泻下热结以通关行气,降逆消胀之功。

(疗效)本方治疗22例肠阻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74岁。病程2天者7例,3天者8例,4天者1例,5天者1例,6天者1例,7天以上者4例。病因:粘连性肠梗阻9例,蛔虫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粪便性肠梗阻2例,其他5例。治疗结果,22例中18例在人院24小时内服用本方,同时输液加抗生素。4例应用西药1—2天无缓解后再服本方。结果服1剂便通者5例,服2剂便通者10例,服3剂便通者5例。2例在24小时内症状加剧转行手术。其中1例服1剂便通后不节饮食,再次梗阻,服药后肠梗阻缓解。

★附方

甘遂末(《新中医》)

(组成)甘末

(用法)甘遂末0.9克口服或胃管注入,2—4小时重复一次。

(功效)逐水通便,泻痰破积。

(主治)肠结(单纯性肠梗阻)

甘遂通结汤(《中医杂志》)

(组成)甘遂末1克(吞服),桃仁9克,牛膝9克,赤芍15克,厚朴10克,木香12克,大黄10(后下)。

(用法)每日一剂,用急火煎者30—40分钟,煎成150毫升左右最适宜。插胃管行胃肠减压者,应先行有效的减压,以后自胃管注入中药,注药后要夹闭胃管1—2小时。注药后4—6小时梗阻仍不缓解者,可重重用药,同时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的失调。

(功效)通里攻下。

(主治)肠结(急性肠梗阻)。

猪胆白酒汤(《中医药学报》)

(组成)猪胆一个,白酒30克。视病人酒量大小亦可略加略减。

(用法)将其混和于碗中置小锅内炖热,一次服下。若无鲜猪胆,亦可用干品,但一次需用两个,先将胆囊壁剪开,用热酒将里面的胆汁浇在碗中,按上法炖热后即可化开。

(功效)清热通里,导滞降逆。

(主治)肠结(肠梗阻)。

通阻汤(《四川中医》)

(组成)生大黄15克,厚朴10克,枳实15克,番泻叶10克,莱菔子30克,芒硝粉10克(熔),红花6克。

(用法)先将方中厚朴、枳实、莱菔子、红花4味煎2次,浓缩药200毫升,再人芒硝粉,待凉后分2次灌服。在灌前先行胃肠减压,吸净胃里潴留物,再用注射器将药汁从胃管中徐徐注入。第一次灌人后挟管半小时,再灌第二次。第二次灌人后需挟管2小时,才能松挟通管减压,如6小时后不效者,可按原法再灌服1剂。

(功效)泻热通便,行气破结。

(主治)肠结(急性肠梗阻),证见腹胀,腹痛,无大便无放矢气,痛而拒按,呕吐频繁,见肠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所治急性肠梗阻,乃属热结范畴。由于热结,故大便不通;热结而使气滞,故见腹胀,有肠形,痛而拒按;因气滞胃气上逆已甚,故呕吐频繁。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为积滞于里,蕴热之征。治疗之法,宜泻热通便,行气破结。方中君以生大黄泻热通便。臣以芒硝粉泻热通便;厚朴行气宽肠下气,枳实行气破结;君臣合即经方大承气汤。佐以番泻叶通便;莱菔子消痰下气以通便,红花活血,配合硝、黄、枳、朴改善胃肠血循环。各药配伍,功能泻热通便,行气破结。

(疗效)本方治疗数十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后,一小时肠蠕动增强,最快者8小时后肠梗阻症状缓解,腹胀、腹痛减轻、有排大便、放屁。本方证为中医急症,故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附方

大黄导滞通腑汤(《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大黄6克(后下),枳壳5克,槟榔6克,陈皮5克,厚朴花3克,木香3克,沉香3克,乌药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导滞通腑,行气通便。

(主治)初生儿胎粪性肠结(胎粪性肠梗阻)证见出生后面黄唇青,腹胀满,大便未解,呕吐奶水,啼哭不止,苔黄等。行气整肠汤(《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大黄30克,元胡粉50克,厚朴30克,木香30克,槟榔片30克,大腹皮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浓缩至250~300毫升,一次徐徐饮人,白开水送服。服药后在6小时内梗阻不解除者,可再服一剂。

(功效)行气消胀,解痉通结。

(主治)肠结(动力性肠梗阻)。证见腹胀,腹痛,不大便不排气,恶心呕吐,口渴,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滑数有力。

术后方(《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大黄9克(后下),枳壳9克,元胡素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一剂,煎成100毫升,术后6小时开始服用,每次20毫升,2小时一次。连服2剂(200毫升),一般均能排气,若48小时尚未排气,可再服2剂。

(功效)清热泻下,行气宽肠活血。

(主治)妇女手术后肠胀气。

(按语)本方所治是妇科手术后肠胀气。妇科手术位置在下腹,由于手术,大小肠等曾予移动,属外力刺激。由于刺激,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肠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可见恶心;肠胀气,则腹胀,或胀满或胀闷,或大便不行。又由于手术可出现瘀血,瘀血可郁而化热(吸收放热),出现蕴热,瘀热在里的病理变化。治疗上当以清热泻下,行气宽肠为法。方中君经大黄清热泻下,并活血通腑气。臣以枳壳行气宽肠。佐以元胡索行气止痛,并活血祛瘀。甘草和中,并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配伍,共成清热泻下,行气活血之功。

(疗效)本方治疗妇科手术肠胀70例。年龄20—80岁,其中行子宫全切术31例;附件切除39例。治疗结果,服药后最早排气时间为术后20小时,最长排气时间为63小时。其中附件手术患者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27小时,子宫全切除患者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37.5小时。总有效率为100%。

清胆涤导汤(《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大黄30克(后下),蟑螂虫一对(研粉,分2次冲服),郁金1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泻热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胁痛(肝胆管死蛔病)。证见胁痛,右上腹阵发性剧痛转为隐痛,巩膜黄染,胆囊区有压痛,墨菲征阳性,厌食呕吐,口苦口干,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所治胁痛,是由于蛔虫死于胆道所致。临床所见,乃热结在里,湿热蕴积于肝胆之证。热结在里,便秘;湿热蕴结于肝胆,则巩膜典疸,尿黄,口干口苦,苔黄腻,脉弦滑数;热结与湿热阻滞肝胆气机,故胁痛,右上腹阵发性剧痛,胆囊区压痛,墨菲氏征阳性;胃肠气机阻滞,则厌食;胃气上逆,则呕吐。因此,治疗宜用泻热通便,清利湿热,行气止痛之法。方中重用大黄热通便并清泄瘀热,以祛湿热为君。臣以蟑螂虫通便解毒;槟榔杀虫,行气利水;木香行气止痛。佐以枳实行气破结;郁金行气止痛;白芍药缓急止痛,有利于胆道口括药肌的松弛,排出死蛔虫。由于胆道的正常活动的恢复而被推人肠部,甘草和中并作使药。方中以大黄,蟑螂虫重用泻下为主;槟榔、枳实、木香行气以助泻下,以止痛;大黄、槟榔、乌药从清热利湿,是以本方具有泻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

(疗效)本方治疗肝胆管死蛔虫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其中30岁以下占多数,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7例(腹痛,胆囊区压痛,呕吐等症状消失,墨菲氏征阴性),占77%;显效7例(腹痛,胆囊区压痛,呕吐等症状减轻),占20%;无效1例(腹痛,胆囊区压痛,呕吐症状无变化,墨菲氏征阳性),占3%,总有效率为97%。

通里攻下汤(《中医杂志》)

(组成)大黄12克(后下),芒硝9克(熔),生石膏30克。

(先煎),白茅根30克,丹参30克,黄柏、苍术15克,牛膝15克,草河车15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泻热通便,疏通瘀滞,清利湿热。

(主治)水肿(骼肌静脉血栓形成)。证见患肢肿胀,凹陷性水肿明显,皮肤见苍白,表线静脉扩张,膝关节难以屈曲,患肢难以站立,行走困难,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按语)本方所治骼肌静脉血栓形成,所见表现,属水肿,脚气范畴。其临床所见为瘀热与积滞内结,兼挟湿邪下注而成。热结在里,则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血瘀,见下肢表浅静脉怒张;加之湿邪下注,下肢肿胀,凹陷性水肿,膝关节难以屈曲,患肢难以站立。因此,治疗上,应一方面泻热通便,一方面疏通瘀滞,一方面清利湿热。方中以大黄为君,泻热通便,攻逐瘀解毒,臣以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攻逐瘀滞解毒;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合大黄、芒硝、丹参化骼肌静脉之血栓。佐以石膏清热;苍术燥湿;黄柏清热解毒,合芒硝解热毒,燥湿,配苍术、牛膝以清利湿热;白茅根清热利湿;草河车(紫参、刀剪参、地虾)清热解毒,凉血。甘草和中,并调和药性兼为使药。方中大黄、芒硝、甘草组成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苍术、黄柏、牛膝组成三妙丸,“主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火烙之热。”二方合一而加祛瘀,清利之品。各药配伍,共成泻热通便,疏通瘀滞,清利湿热之功。

(疗效)本方治疗10例骼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7岁,病情最短3天,最长38天,治疗结果,服药后2天即风患肢胀开始消退,股部的围径开始缩小;服药7—10天肿胀消退最为显著,高度肿胀的小腿软组织变得柔软,膝关节能曲屈,其中7例患肢股部围径与健则基本相等;服药2周,多数患肢小腿围径亦接近健侧,治疗最短11天,最长31天,平均22.1天,总有效率为100%。

★附方

巴蜡丸(《新中医》)

(组成)巴豆500克,黄蜡(即蜜蜂蜡)90克,将巴豆除外皮,和黄蜡共炼为丸。先将黄蜡加温,待溶开后,加入巴豆,用小火,边搅边凉,以巴豆不崩裂为宜,煮15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成人每次服5丸(即5粒),每天服3次,小儿及老人酌减,服药时注意,此药切不可嚼碎服下,只能囫囵吞下,才可完全没有副作用。

(功效)祛寒除湿,攻毒通络。

(主治)流痰(急、慢性化脓骨髓炎)。 z0SMkW/BEW98PeK3FuZ1dHZMLoOOGRBZqpReZrOirHSy1VT7P8tgxG3iMXwajo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