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辛温解表

感冒合剂(《中医杂志》)

(组成)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蓝根35克,前胡15克,杏仁10克,黄芩15克,淡豆豉30克。

(用法)将药物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微火煎约20分钟,水煎2次,每次煎取药液150—200毫升,分2~4次服。每日一剂。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兼清蕴热。

(主治)时疫(风寒表实,兼有里热之证)、感冒。证风恶寒发热,头晕胀痛,腰背四肢酸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咯痰,咽干痒痛,咽部充血,恶心呕吐,苔薄白,脉浮。

(按语)本方治证,乃风寒湿邪侵犯肌表,兼有里热者。风寒湿邪在表,见发热恶寒,头胀痛,四肢酸楚,鼻塞,打嚏,咳嗽等证,乃肺气因风寒束表而不宣之故。恶心呕吐,是胃气受邪扰而上逆所致。咽痒属风。咽干充血,乃蕴热在里,幸未伤津耗阴而无口渴。苔薄邪未盛;脉浮,病在表。治当辛温发表以散风寒湿邪,兼以清泄蕴热,并解邪毒。方中羌活芳香辟秽浊以治时疫,辛温发散以祛风寒湿邪宜痹止痛,解肢体之酸痛苦楚为君药。臣以白芷助君药祛风散寒湿,宣痹止痛;板蓝根“辟秽”“清热解毒”“治天行热毒”,为时疫初起之重要药物;荆芥穗祛风散邪。佐以淡豆豉透表邪,黄芩清蕴热,解毒;前胡、杏仁宣肺,化痰止咳,各药配伍,共奏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兼清蕴热之功,成为辟秽浊、治时疲之剂。

(疗效)本合剂收治感冒及流行感冒71例。其中男36例,女35例,二天者25例,3—4天者14例。治疗结果,显效56例(服药24小时内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占78.8%;有效15例(高热病人,体温下降2℃,不再回升,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占21.2%,占有效率为100%。

祛暑化湿汤(《中医杂志》)

(组成)藿香9克,佩兰9克,苍术6克,陈皮6克,川厚朴5克,车前草2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祛暑散寒化湿。

(主治)暑天感受风寒湿邪,湿阻中焦。证见发热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全身无力,肢体酸困,口淡无味,不欲饮水,食欲不振,小便量少微黄,苔白腻,脉濡数。

(按语)本方所治之证乃暑天感觉风寒湿邪所致。风寒犯表,则发热,恶寒,风寒挟湿在表,故肢体酸困。外湿引动内湿,暑湿内阻则口淡无味,食欲不振,不欲饮水,暑天暑气逼人,则小便量少而黄。苔白腻,脉濡,乃暑湿之证。治宜取祛暑散寒化湿之法。因时值暑天,发散不宜过于湿燥,祛湿宜用辛香芳化之药;同时宜畅气机,以助发散。故用藿香为君以其辛散风寒,芳香醒脾胃,行气而和中。佩兰芳香化湿而又疏散表邪;苍术发散风寒湿邪助藿香之力共为臣药。佐以厚朴、陈皮燥湿行气;车前子利水湿。各药共成祛暑散寒化湿之剂。

(疗效)本方治疗140例暑天感受风寒湿邪、湿阻中焦患者,以男性成年劳动力占大多数。病程在一周以内,治疗结果,服药3~5剂即见效,总有效率为100%。

★附方

藿防合剂(《福建中医药》)

(组成)藿香9克,防风9克,杏仁6克。

(用法)每日一剂,分2次水煎,分2—4次服。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证见恶寒,微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而白,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麻萍辛沙汤(《新中医》)

(组成)生麻黄3克,紫浮萍5克,北细辛1.5克,黄柏12克,知母9克,海金沙15克,正滑石15克,茯苓皮9克,大腹皮9克,泽泻9克,白茅根30克。

(用法)先将白茅根30克加水煎透,然后人诸药煎服,每日1剂或2剂,每剂复煎2盅分2次服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发汗,行水消肿。

(主治)水肿(急性肾炎)。证见发热恶寒,晨起面睑浮肿,尿少而赤,苔白滑,脉浮滑。 +XkOos9dadF3/WrdK3fWM1J0dxDK5xtq3fL1PCQD2BCO5wErqOKky92Wn5jQ55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