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里闪现的另一幅图画是一些与宗教的事情有关的情景。朋友们带我们去参观一个耆那教的庙宇。那是一座小小的建筑,屋顶上飘着许多各式的旗幡;它那些小雉堞托着许多小菩萨和偶像。庙里的楼上有一个孤零零的耆那教徒正在屋子当中祈祷,或是高声朗诵。我们进去并没有打断他,也没有使他感到不方便,或是减少他的热情。他前面十一二叭的地方,摆着一尊菩萨,那是个坐着的小雕像。它象一个蜡制的玩偶,颜色是淡红的,但是没有一个玩偶有那样的丰满的肢体,形象也不及那样逼真,比例也不及那样准确。甘地先生向我解释了一切。他是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宗教会议的代表。他用熟练的英语解释得很明了,但是后来我把他的话渐渐遗忘了,现在关于那次谈话,我只留下了一点印象;那是一种宗教信仰的模糊的观念,这种宗教信仰披着微妙而富有智慧的外形,显得崇高而洁净,没有俗人的粗野气息;与这种印象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种模糊的印象,它把这种聪明的学说与那个粗陋的雕像、那个不高明的菩萨联系在一起了——这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我也不知道。实在说来,这两者似乎是各不相干的。那个菩萨显然是代表一个非凡的人,他由于许多年代以来屡次转世,逐渐进步,已经越来越增加了圣洁的程度,因此就成为一个圣徒或是一个神了;现在这个菩萨终于也算是一个圣徒,有资格代表那个人接受崇拜,把这种崇拜转达到天宫去。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我们从那里再到普勒姆昌德•罗伊昌德先生住的平屋里去,他的住宅在邦科拉区的勒夫仑,那里有一位印度的王爷正要招待一个耆那教的团体,因为他们要庆贺他新近获得的印度女皇维多利亚陛下赐给他的一个荣誉的头衔。她已经封他为印度明星章爵士。大概是连最尊贵的印度王爷也乐于在他那本国世代相传的荣华之上,再添上“爵士”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头衔,并且还情愿立一些有价值的功劳,博得这种荣幸。只要能得到爵士的头衔,他情愿慷慨地缴纳税款,还愿意为了改善他的老百姓的生活,随意花费一些钱财。他还愿意做许多好事,只希望英国政府接待他的时候,多放一响礼炮。每年女皇都要封一些爵士,增加一些礼炮的响数,酬答土著王爷们所立的功劳。给一个小王爷放的礼炮是三四响,王爷的地位越高,礼炮的响数就越多,一炮一炮地往上增加——啊,一直多到十一响,也许还要多,但是我还没有听说过超过十一响礼炮的王爷。我听说一个四响礼炮的王爷加了一炮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时期专爱找麻烦,直到新奇的滋味消失了为止,因为他喜欢听那种礼炮,老爱找些机会,使自己获得礼炮的接待。也许有些特别尊贵的人物,例如海德拉巴的邦主和巴洛达的土王,受到十一响以上的礼炮接待吧,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们到达那所有凉台的平屋时,底层的大厅里已经差不多挤满了人,外面还有许多马车向院子里飞驰而来。到场的来宾形成一种美观的场面,大家的华丽服装五彩缤纷、光辉灿烂,简直象是一个人群的焰火展览会一般。客人缠的头巾五光十色、花样繁多,真是令人惊叹。我们听说这是有原因的:这个耆那教的代表团是印度各地选派代表组成的,每个人都缠着他本地流行的那种头巾。这些各式各样的头巾大展览是相当美观的。
我未尝不可以动个念头,发起一个基督教的帽子和衣服的展览会,和他们比赛。我只好把那个房间里服装华丽的印度人排挤一半出去,让美国、英国和各殖民地抽调过来的基督教徒穿戴着现在和二十年到四五十年前的帽子和衣服,填补他们的空处。那一定是一个吓死人的展览、一副糟糕透顶的怪相。此外还有白种人的肤色,也是相形见绌的。如果是白种人单独在一起,他们的肤色并不见得太难看,但是这种肤色在大群的棕色和黑色人种当中,相形之下,就显得毫无光彩了,这时候我们才明白,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肤色并不难看,只是因为看惯了。差不多所有的黑色和棕色的皮肤都是美丽的,而美丽的白皮肤却很少见。至于少到什么地步,你只要在一个不是礼拜天的日子到巴黎,纽约或是伦敦的街上走一走——特别是一条不时髦的街道——把你在一哩路之内所遇到的令人满意的面孔计算一下,你就会明白了。在黑色面孔集中的地方,白种人就显得毫无血色,象漂白了似的,不象健康的气色,有时候分明是一副可怕的鬼相。我小时候在南北战争以前的蓄奴年代,就可以在美国南部看出这种光景。我觉得南非德尔本的组鲁族人那种黑缎子似的晃亮的皮肤,就要算是接近最美的地步了。我现在还觉得那些组鲁人仿佛就在眼前——壮健的洋车夫,在旅馆前面等着主顾;漂漂亮亮的、漆黑的角色,穿着简单朴素的夏季宽松衣服,那种雪白的衣料把他们的黑皮肤衬托得更黑了。我心里记着那群黑人,现在就可以把那些面孔与这个伦敦的窗户外面川流不息地走过的白种人的面孔比较比较:
一位妇女。肤色象新羊皮纸。
另一位妇女。肤色象旧羊皮纸。
另一位。红里透白,很好看。
男人。浅灰色的皮肤,有些部分是紫色。
男人。不健康的鱼肚色皮肤。
少女。贫血的淡黄色面孔,满脸雀斑。
老太婆。灰白色的脸。
年轻的屠夫。满脸通红。
害黄疸病的男人。芥末的黄色。
中年妇女。毫无血色的皮肤,长着两颗显著的痣。
中年男子——醉汉。一张毫无生气的面孔,长着——个煮熟了的花椰菜颜色的鼻子,满脸紫色的皱纹。
健康的青年人。生气勃勃的漂亮脸色。
有病的青年人。脸色惨白,象个死人。
无数人的皮肤都很难看,全是我们误称为白色的那种颜色变成了毫无光彩,毫无生气的晦色。这些脸上,有的长着酒刺,有的露出别的血液不干净的痕迹,有的带着疤痕,颜色与周围的色调很不调和。白种人的肤色是遮不住毛病的。它无法掩饰。这种肤色仿佛是造物主故意把它做成了一只垃圾箱似的,一切足以损坏容颜的缺陷都被它收容下来了。妇女们不得不涂脂抹粉,还要用别的化妆品美容,用砒素使脸上显出血色,用亮油美化指甲,经常哄着自己的皮肤,尽量说服它、作弄它、为它着急,千方百计地使它显得美丽一些;但是她们总办不到。她们之所以要这么煞费苦心,无非说明她们对于天生的肤色是不满意的。天生的肤色需要用这些方法打扮才行。她们企图冒充的肤色是造物主限制着只给少数人的——只有极少数人才有那种肤色。造物主给九十九个人难看的肤色,只把好看的肤色给一个人。而那百分之一的人又能把那种美好的肤色保住多久呢?也许不过十年吧。
我觉得组鲁人是占便宜的。他一生下来就有美丽的肤色,终身都保持着?至于印度的棕色——牢实、光滑、纯净无疵,使人看了感到愉快而安适,不怕别的颜色对比,与一切颜色都能调和,而且还给别的颜色增加美感——我想一般白种人的肤色与这种鲜艳而完美的色调相比,无论如何是比不上的。再谈谈那所有凉台的平屋里的情况吧。在场的最艳丽的服装是几个小孩子穿着的。他们的服装颜色非常鲜艳,那些漂亮的衣料上挂的珠宝也是光彩夺目的,所以他们仿佛是浑身冒着火焰一般。这些儿童是专门跳印度土风舞的,外表很象女孩子,其实却是男孩。他们一个个,一双双,或是四个一齐站起来,一面跳舞,一面随着一种古怪的音乐歌唱着。他们的姿势和动作都是认真而美妙的,但是他们的歌声却很急躁、粗糙而刺耳,而且歌曲也非常单调。
后来外面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呼狂吼的声音,王爷带着他的随从,象戏剧中的场面似的,派头十足地进来了。他是个魁伟的人物,一身装扮得美到极点,还挂着一串一串悦目的珠宝彩饰;这些成串的彩饰有些是珍珠的,有些是没有琢磨过的大块翡翠的—十这种翡翠的质量和价值都是孟买有名的。那是些大得惊人,令人眩目的宝石。有一个男孩——王爷的公子——跟着王爷一同来了,他也是穿得光彩夺目的一个活宝贝。受贺的仪式并不乏味。王爷大摇大摆地走上去,坐在他的宝座上,他那风度和派头——还有那严肃的神气——俨然象凯撒一样,看他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仿佛他是专来接受一个偏僻的小王国的朝拜,只等仪式完毕,就要出去,根本不屑于多耽搁似的。王爷的公子也有一个宝座,他们父子二人并排坐着,左右两边站着许多官员,这种场面惟妙惟肖地把我们在书本里看到过的图画扮演出来了——这种图画,自从所罗门接见舍巴女王,向她炫示他的财物以来,专为王族服务的人们一向就绘得很多。耆那教的代表团团长宣读了他的祝贺书,然后把它插进一只雕刻着精美花纹的银质圆筒里,毕恭毕敬地交给王爷,王爷又架子十足地立即把它交到一位官员手里。我要在这里把贺词抄下来。这是个有趣的文件,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在英国的统治之下,一个印度王爷的臣民能有机会为什么事情向他表示感谢,这可以与他们的祖先在一百五十年前向王爷致谢的事情对比?下——那些年代,印度还是个自由的国家,没有受到英国人的干涉。一百五十年前,一份致谢的祝词只需要短短的篇幅就行了。祝词里无非为下列这么几件事情向王爷致谢:
一、感谢他没有单凭一时喜怒,屠杀太多的老百姓,
二、感谢他没有突如其来地任意征收苛捐杂税,把他们剥夺得精光,使他们遭到饥荒,
三、感谢他没有凭空捏造口实,摧残富户,掠夺他们的财产;
四、感谢他没有为了防止王位受到阴谋篡夺的危险,杀害王族的亲属,也没有挖掉他们的眼睛,把他们囚禁起来,或是把他们流放出去。
五,感谢他没有受人贿赂,暗中把臣民出卖给那些专干暗杀勾当;的凶手,让他们在王爷的后院里遭到暗杀和抢劫。
这都是当年的一般王爷干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和其他的一些凶狠的勾当,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早已没有了。后来有一些较好的政绩代替了那些残暴行为,下面这份耆那教代表团的祝词就把这种情况说明了:
王爷殿下,——署名人孟买耆那教民谨以赤诚向殿下致意,敬贺殿下新获印度明星章爵士的荣衔,十年前我们恭迎殿下驾临本城,当年的盛况在圣朝历史上已成永垂不朽的纪元,因当时正值帕利塔纳王廷与耆那教民进行谈判,幸蒙殿下以宽大合理的精神从中调解。耆那教民息事宁人的态度终于获得圆满结果.这是殿下临朝的第一德政,由此自然引起耆那教民的敬爱和孟买政府的褒扬.殿下执政十年,因才具非凡,又富于学识经验,政绩显著,今日荣膺印度明星章爵士尊贵无比的勋位,实属理所当然,据我们所知,殿下在等级地位相同的首长中是首先获得这种光荣的。我们向殿下保证,女皇陛下赐予殿下这种殊勋,我们也与殿下同感荣幸.殿下在本邦开设工厂,学校,医院等等,也是十年来的辉煌德政,我们深信殿下将永受女皇陛下的重托,以英明远见治理国事,造福人民,并使殿下在本邦兴办的革新事业顺利发展.我们再向殿下竭诚祝贺荣膺勋爵之喜,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工厂,学校,医院、革新事业。王爷在现代倡办这类事情,获得爵士的头衔和更多的礼炮。
王爷听罢贺词之后,致了迅速而简短的答词,他用英语和。五六个来宾谈了一会儿话,又用本地语言和一两位官员交谈了几句;然后照例散发花环,于是这次盛会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