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知“其一”,更要知“其二”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铁哥们儿赵凯给一位新近发迹的土豪老板当助理,看似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实则危机重重、朝不保夕。

原来,这家企业从“杂牌军”转型至“正规军”时日尚浅,遇到了许多重大的管理问题。老板本以为经过艰苦打拼,企业终于初具规模,步入正轨,从此可以大展宏图,实现霸业,没承想自己的“子弟兵”异常不给力,简直就是“吃嘛嘛不香,干嘛嘛不成”,整个队伍如同一盘散沙,怎么折腾也攥不成一个拳头,让他空怀一腔宏愿却难以施展。这还不算完,令这位老板更为郁闷的是:在他看来,似乎“杂牌军”要比现在的“正规军”更有战斗力。那个时候,虽然是粗衣敝屣、风餐露宿,但是团队上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怨天尤人,说句不夸张的话,在那些日子里,团队里的每个人天天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玩了命地跟着老板打天下。如今鸟枪换炮,终于进入实现梦寐以求的“土豪梦”的快车道时,为何大家反而没了精神,眼瞅着直奔“土鳖”而去呢?

这位老板困惑不已,只好通过挖墙脚的方式求助于“空降兵”——彼时已在圈内多少做出点小成绩的小有名气的赵凯。

虽说赵凯这次的跳槽让自己的收入水平至少来了个三级跳,他的脸上却并没有喜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知道这个道理;“空降兵”是九死一生的赌局,这更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

于是,他找到了我——一个至少在他个人心目中可以被称为“管理专家”的主儿。

“专家,给支个招呗!到底怎么做才能鼓捣出一个给力的团队?”

“第一,千万别骂我。如今这年头,没有比叫一个人‘专家’更恶毒的损人方式了!”我没好气地说,“第二,你这个问题真的没法回答。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答案,那只能是八个字——‘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不是没诚意,更不是刻意忽悠他,长期以来,在我心目中,“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几乎是一个无解的课题,与其三言两语敷衍一下他,不如老老实实说实话。所以,至少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能送给他的也只有这八个字了。

显然,颇有几分孤傲与清高的赵凯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我就知道你小子深藏不露,怕我抢了你的风头。不过没关系,如今这年头,管理书籍多如牛毛,从你这儿学不到,我可以从书上学啊!”

“第一,我真不是深藏不露,也确实没什么可藏的。给你支几招又不是出卖国家机密,有杀头的罪过,我藏它干嘛啊!再说了,咱俩又不是一家公司的,你工作出成绩和我出风头有什么关系?”我连忙替自己辩解,“第二,为了证明我的诚意,再跟你说句掏心窝的话,那些管理书籍基本上没什么用,还是不看为好。你想啊,只要看几本书就能把所有问题都搞定,大家还有必要看那么多书吗?那作者和出版商还不都得失业,市面上怎么能冒出那么多新书啊!所以说,‘管理书籍多如牛毛’这事本身就意味着‘这些书基本没用’,看了也白看!”

赵凯乐了:“你这是歪理!人家书上说得再对,你自己领会不了那是你自己的问题。看书看不出彩来,学不到东西是你自己废物,只能证明你自己悟性不够,道行太浅,怎么能怪人家写书的人呢?”

坦白说,赵凯这话说得在理。我承认我的话有些偏激——三人行必有我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话的意思我懂。只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明摆着有太多的管理书籍就是忽悠人的,乍一看这些书上说的东西句句都是真理,可又全都是废话,因为没有几句是扎扎实实接地气的。可这些书摆明了并不想为此承担责任:看了之后有用功劳是它的,看了之后没用罪过是你的——谁让你自己道行浅,没悟性!

所以,我并不是一个恐书之人,实在是被太多的庸作、烂作伤透了心,不敢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不过,鉴于我的这位铁哥们儿异常坚定的决心,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有真诚地祝福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果不其然,仅半年,赵凯就被那位老板“请走”,再一次来到职场生涯的十字路口。

心情极度低落的他打电话给我,说要请我吃饭。我知道这顿饭不是什么好饭,但找了十来个借口都没躲开,只好硬着头皮赴宴。

饭桌上的局面大家可想而知。都说“一个女人顶得上五百只鸭子”,可那天饭局中的赵凯一个人就能顶五千只鸭子,活脱儿一个现代版的“祥林嫂”。

在痛诉命运的种种不公之后,赵凯感慨地对我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当初说的那八个字还真是一句真理!”

“哪八个字?”不是装傻,我确实忘了。

“‘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啊!现在想起来,管理这玩意儿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还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何鼓捣全在自己,谁也代替不了!”

“可不是嘛!实话实说,无论是德鲁克、比尔·盖茨,还是稻盛和夫、李嘉诚,甭管多牛的主儿,让他到中国内地来管理一家街道企业,都一准抓瞎!”这句话一出口,不知为何我心里有种特解气的感觉。

“就是就是。”赵凯赶忙附和,“就拿我那家祖宗企业来说,为了管好它,我真是连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仅一个多月就看了十来本管理书籍啊!甭管我怎么折腾,就是愣不见效!你说气人不气人?!”

他点燃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又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继续说道:“你比方说吧,我买了一本名叫《用制度管人》的书,这可是一本超级畅销书,号称‘只此一本便可搞定一切’。我按照书里教的招把公司所有的制度重新捋了一遍,自我感觉能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有一拼。可公司里那些土鳖硬是不上道,愣是让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只能躺在文件夹里喂老鼠!”

“呵呵,这你不能怪书啊!人家教给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你得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做适度的调整,仅仅照猫画虎哪成啊!”

“这你可真小看我了。哥们儿好歹有着十几年的职场经验,这点道理还能不懂?”赵凯不屑地说,“我没少调整,问题是无论你怎么调整都没戏啊!到头来只见制度越来越多,却不见人有任何长进!”

赵凯越说越兴奋:“后来和老板一商量,干脆从外边请高人!说出来不怕你不信,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找了不下十家国内外著名机构做咨询,据说水平各个和麦肯锡有一拼,花了至少几十万人民币,可你猜怎么着?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唉,这些主意大都是我给老板出的,结果到头来弄得我自己一身臊,反而成了我的一大罪状!”

眼见他越说越激动,我也不知如何劝解,只好默默地听着。

“你比方说吧,”赵凯继续沉浸在“祥林嫂”的意境中无法自拔,“书上说‘留人’需要三个条件:晋升机会、学习知识、给钱。我们没少提供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也没少花钱,可照样留不住人!不只这些,更气人的还在后边。我们花大价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尤其是那些关键部门的关键人才,别看嘴上天天说会效忠公司,到最后一准让别人挖墙脚!白忙活了半天,便宜都让别人占了,我们公司整个成了人才输送站!”

“还不只这些。书上说‘好的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可我们制定了一大堆目标,真正能实现的连百分之一都没有!于是只好调整目标,无论怎么调整,绝大部分目标都永远只能躺在纸面上,根本变不成现实。”赵凯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于是我就想,也许这是执行力的问题,便买了一大堆执行力方面的管理书籍,也都号称‘只此一本便可搞定一切’。可无论使什么招,什么 PDCA 循环法、 KPI 关键指标考核……只要书里写的我基本上都使上了,到头来别的都见着了,就是见不着效果。唉……”

说到这里,赵凯忽然不作声了,两眼看着地面发呆。

“我再给你讲一件事,一准能气死你!”缓了一会儿神,他又开始了絮叨,“所有的管理书籍都会强调一条——‘好的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有威信,有号召力’。说实话,这个道理我懂,从小我就信这个。可你猜怎么着,还真是撞了邪了!在我们那家公司,无论你怎么以身作则、冲锋在前,都丝毫感动不了那些祖宗员工。在他们心里,即便你活活累死也是应该的,他们只负责在一边旁观。因为他们打心眼里就认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你的事,与他们无关!哎,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对了,麻木不仁!”

“所以,到最后结论只有一个:还是人的素质不行!可这也恰恰是最气人的一点。你说,人的素质这玩意儿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你要说是天生的,那人类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受教育?可你要说是后天形成的,就更说不过去了,我们为培训员工可是下了血本啊!光国内这些大师级的培训师,我们就请过不下十位,各种培训课更是多到数不清,可无论你怎么教育,愣是没效果啊!人家死活不吃这套,你说气人不气人?!”

“呵呵,那是,要是大师们的培训课真的那么有效果,随便上几堂课就把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你让这些大师吃什么去啊?这不是断人家财路嘛!”我笑着揶揄道,“言归正传,现在你该相信当初我跟你说的‘管理书籍多看无益’的话了吧?如果你不信,那就等于承认自己道行太浅、悟性太差,理解不了人家书中的真意。哎,这句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好像某个人曾经也跟我说过。”

“也信,也不信。”赵凯依然不改孤傲与清高的本色,不肯轻易服输,“我觉得不是管理书籍没用,而是我的运气不好,没有看到真正管用的好书。”

这回又轮到我语塞了——他说得对。书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好书太少。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总将读书人的“不上道”归结为“这些人的素质太差,道行太浅,没悟性”,那么书籍本身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书籍所能“超度”的都是些圣人或人精,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有什么看书的必要呢?光给圣人和人精们做书不就完了?可话又说回来,真正的圣人和人精,人家自己就能“超度”自己,根本就用不着天下的写书和做书人去“超度”。所以说,“超度”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才是书籍存在的最大意义。换句话说,“超度”不了凡夫俗子的书,只能是庸书和烂书。这样理解并不过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想了很多。赵凯的经历并不罕见,有太多的团队管理者曾经、正在或即将遇到与他一样的难题、一样的苦恼,包括我自己。

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试图求助于各种管理书籍,但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受过这些书籍的忽悠。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这些书籍大都只说出了事物的“其一”,却没有说出事物的“其二”;只说出了事物的某种共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事物的某些极为重要的个性。

举个例子。你身处某座陌生的城市,要寻找 1 路公交车站,于是你向一位本地人问路,他告诉你:往西走五百米就能到达那个车站。你按照他的话往西走了三百米,却发现那里是个巨大的工地,正在进行地铁的施工,于是你只好往东走,绕了一个大圈才找到 1 路公交车站。

在这个案例里,很显然那个本地人并没有骗你——在你西面五百米的地方,确实有这个公交车站,这一点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这只是事物的“其一”,这件事还有“其二”的部分,即公交车站附近是一个大工地,你必须往东绕个大圈才能到达目的地。而我们现在的许多管理书籍,扮演的正是那个“本地人”的角色——它只告诉你事物的“其一”,却不告诉你这些事物是否还有“其二”的一面,更不要说当事物呈现出“其二”的一面时你应该如何应对了。

之所以绝大多数管理书籍看似无比正确,却没有任何实际用处与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事情的真相是,在管理的世界里,其实有许多事物不只具有“其二”的一面,还会有“其三”“其四”“其五”……的一面,层次越复杂、越深入,这些事物就越接地气,越接近管理者的真实处境,越接近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

所以,经过几年的沉淀,我终于动了“自己写点什么”的念头。不为别的,只为向大家呈现更多的“其二”“其三”“其四”……

这是一个使命,也是一个挑战。但是我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两点:第一,我不试图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专家”,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诲人”的姿态。正因为我明白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有唯一的正解,所以我将放低自己的身段,不仅要给大家提供一些答案,还要更多地与大家一起去探寻答案。也就是说,尽量让我的文字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大家的灵感,共同去寻找一个相对理想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的结果,才是真正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接地气的结果。第二,我将不会把自己渲染成一个虚伪的“成功者”,恰恰相反,我会和大家分享许多失败的经验。因为只有这样做,思考才能真正有深度,并真正从这样的思考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最后,此书出版之时,我将亲自送一本给我的铁哥们儿赵凯,并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听到一句:“终于看到一本‘有用’的管理书了。” OP9+4+gxl72Y8ydlN+Q0KsHKT36mgWMzxeYUxvozyJkoSc+rXZOGDIeKkdkST5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