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隋朝的灭亡

做了好事亡了国

杨坚的儿子叫杨广,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一般被称为“隋炀帝”。

“隋炀帝”是杨广的谥(shì)号,我们说过,谥号是皇帝死后,后人给他取的名号,用来概括君王的一生。比如谥号“武”的帝王,大都是武功卓越,打过大胜仗。谥号“文”的,一般治理国家很有功绩,或者本人学问水平很高。杨坚就谥号“文”,被后人称为“隋文帝”。

隋炀帝的“炀”是个极坏的字眼,是只有暴君才能得到的评价。因为杨广是隋朝最后一个皇帝,他死后隋朝也灭亡了,选谥号的工作就交给了唐朝的君臣。唐朝抢了杨广的天下,自然也就不会用什么好词了。

杨广的确不是一个好皇帝,他给全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传统史书对他的批评有一些问题。

儒家历史学者的逻辑是这样的:

儒家讲道德,认为皇帝只要遵守儒家道德就能治理好国家。之前杨坚搞得那么好的国家,被杨广给弄亡国了,问题出在哪儿呢?那肯定是因为杨广没遵循儒家道德啊。儒家道德最强调的是“礼”。那么儒家学者在总结杨广亡国经验的时候,就着重寻找他逾越礼制的一面。在儒家伦理中,最不守礼的行为就是不孝顺和乱搞男女关系了。所以在我们的印象里,隋炀帝既忤逆又荒淫。传说他谋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又说他后宫无数,全国遍地都是他的行宫和宫女,甚至霸占父亲的妃子。他下江南的时候,逼迫妙龄少女在岸上给他拉船,他就为了在船上看一乐,私生活可混乱了。

其实杨广的私生活并没有那么不堪。谋害亲生父亲的说法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持,他也并不酷爱女色,因为他的子女数远少于历代帝王的平均数,史书上记录在案的嫔妃数量也极少。至于逼民女拉船云云,其实是明代小说虚构的情节,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

杨广也不是不理朝政的昏庸皇帝,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喜欢读书,文化水平很高。在没当上皇帝之前,他主持编纂过规模庞大的文集。在当上皇帝以后,他勤于政事,前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总之,杨广既有抱负也有能力,统治前期称得上是英明君主。他最后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不是因为他的私德问题,也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差,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我们接下来慢慢讲。

杨广对政治的见解很是高明,他和他的父亲一样,认识到门阀贵族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杨广登基后,决心用一个大工程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前面说过,为什么皇帝要依赖一大堆官员为他管理地方事务呢?那是因为中国的面积太大了,交通又不便,从中央到地方传达一条命令要很长时间,让中央来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是不现实的。那些门阀贵族之所以敢跟皇帝叫板,就是因为他们在地方有很强的势力。中央管不了的地区,他们近水楼台都给管了。

换句话说,如果能缩短从中央到地方交通所需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也就可以削弱地方门阀的势力。再想干掉门阀就更容易了。

杨广要干的大工程,就是解决中央到地方的交通问题。

关陇地区的中心是长安,关陇贵族的大本营自然也在长安。隋朝的首都,一开始也是长安,但是杨广决定把首都迁到洛阳。

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先找到长城这条线。长城以南,一直到长江流域这一片土地,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也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安城位于这个地区的西北角,比较靠边。而洛阳,正好位于这个地区的中央。

首都位于地图中间,可以减少从首都到全国各地的时间。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加快交通速度。一种办法是修“高速公路”,在古代叫作“驰道”,是一种非常平整的马路,马车可以走得很快。但是马车的速度再快也有限,真正高效的运输方式是水运。

物理学告诉我们,限制运输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交通工具前进时产生的阻力——拉车的马匹就是负责克服车辆和地面的摩擦力的;一个是交通工具的承载能力——对马车而言,你的货物不能把马车压坏了,不能把路面压塌了。

对于水运来说,以上两个因素都有巨大优势。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比马车在路上受到的摩擦力要小很多;船只不像马车那样,有车轴、车轮等薄弱结构,能承载的货物也要多得多。而且通过“在顺风时扬帆,在逆风时收帆”的办法,船只还可以充分利用免费的风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水路运输相比陆路运输有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能把全国的陆路运输改成水路运输,那就相当于掀起了一场运输革命。

然而中国的地理特点是西高东低,主要的几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都是从西流向东,在地图上都是横着的。要想让河流变成全国的运输网,就必须从南北方向联通这五条河流。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开凿运河。断断续续一直在修,到了杨广统治时期还差很多没修好,是杨广一口气把剩下的都修好了。这就是“隋朝大运河”。

看隋朝运河示意图,你会发现隋朝大运河形成了一个横过来的“人”字。你说既然是南北贯通的运河,为什么不是直上直下的,中间还要有一条折线呢?这个折线就是为了迁就洛阳,洛阳正好位于“人”字的顶端。

元、明、清三朝的首都不在洛阳,改在今天的北京市了,所以元代以后的运河也就没有必要再有“人”字的这一折,为了运输方便,改成直上直下的了。你看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条竖线,是南北直上直下的。

前面说过,南北朝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开始南移,南方的粮食产量逐渐增多。杨广修建大运河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洛阳,解决了首都吃饭的问题。

大运河的好处还不止如此。

我们讲过商业对国家的贡献:商业其实也是一种生产,而且生产力非常可观。商业活动又严重依赖于交通,所以有一种说法,叫作“要致富,先修路”。大运河就是古代的商路,在大运河沿岸,出现了很多发达的商业城市,国家和人民都受益良多。

大运河还加强了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能力。

中国古代最大的军事威胁一直来自于北方,中原王朝总要在北方陈以重兵。偏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主要产粮区转移到了南方。假如没有大运河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边境,中原王朝抵御北方的军事能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北方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负担会更加沉重。而像宋、明这样长期和北方作战的王朝,它们的命运就要改写。

最重要的是,大运河还严重打击了沿岸的门阀势力。

我们用文雅点的话说,这叫“大运河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用直白的话说:杨广所属的关陇集团拥有全国最强的军事实力,说揍谁就揍谁。过去是苦于中国面积太大,行军成本太高,才出现各地的门阀势力敢和中央叫板的情况。现在,大运河沿岸的门阀谁敢说个不字,明天中央军坐着战船就杀来了。大运河途经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地区,大运河沿岸搞定了,全国也就差不多都踏实了。

大运河的意义是远超时代的。

我们今天常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常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好像“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其实假如我们是一个隋朝人,站在隋朝往前看的话,中国统一的时间并不比分裂的时间长:

西周统一近三百年,结果东周就分裂了五百多年;

两汉统一四百多年不错了吧,两晋南北朝又分裂了三百多年。

在隋朝人看来,国家刚经历了数百年的长期分裂,如何把多年分裂的国家重新凝聚在一起,是隋朝的一项重要任务。大运河使得中央更容易控制地方,也就大大减少了中国再次分裂的可能。此外,大运河还加强了中国各地的交流,减少了地区间的文化隔阂,这也阻挡了分裂的趋势。

从隋朝之后,中国古代史上统一的时间明显长于分裂的时间,统一从这时起才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常态。

大运河的影响还有更多。

大运河的建成,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西北。大部分王朝都把首都定在长安。其中的原因我们说了,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风彪悍、易守难攻,是很多王朝的发源地。

但是从宋朝开始,历代王朝的首都不再选择西北地区,而是改在大运河沿线:宋代的开封、元明清时的北京都是如此。这是因为宋代以后,南方成了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历代王朝选择将首都建在运河沿线,是因为这样做能得到南方的粮食供给。出于这个原因,不位于运河沿岸的长安就被抛弃了。

简而言之,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大型工程,对国家统一、繁荣经济、增强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这一点古人也明白,隋朝之后有很多人,包括唐朝人都高度赞扬过隋朝大运河。直到今天,我们仍旧享受着大运河带来的好处。

这么看来,隋炀帝杨广其实是办了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值得后世子孙永远纪念,永远感谢。

可是,生活在杨广时代的老百姓不会这么想。

刚才我们列举了大运河那么多的好处,又说从春秋时候起,中国人就开始修大运河了。那为什么修了好几百年都没有修好呢?

杨广之前的皇帝们都傻吗?都不知道修运河的好处吗?

不是的,他们不是傻,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修大运河,相当于要跨越中国南北生刨出一条河来,也不管中间有山还是有丘陵,一律全都推平了凿开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哪怕放到今天都是需要举国动员的超大型工程,对于只能靠人力的古人来说,这个工程庞大到不可想象。杨广之前的皇帝们不是不挖,是真心挖不动、挖不起。

那杨广怎么就挖成了呢?

这和他的性格有关。

杨广这个人很有学问,也勤于政务,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不算是一个昏君。但他有性格上的缺陷。我给这种性格缺陷起一个名字,叫作“秦皇汉武病”。

得了这种病的皇帝和秦皇汉武一样:身处盛世,前半生非常顺利,使得他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种人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里,熟读历史,志向远大。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乐,而是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一番名垂千古的大事业。

结果你也知道啦,因为野心太大,不体恤民力,他们最后都玩过火了。

杨广也得了这个病。他出身皇室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力很强,但心气也很高。他父亲杨坚创造了“开皇之治”,国家已经非常强大。杨广的治国能力不逊于杨坚,杨广刚即位那几年,隋朝国力更是唰唰地往上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名吧?杨广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是“贞观之治”时的三倍。当时的大隋帝国繁荣昌盛,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在内的周边国家纷纷臣服,杨广已经创造了数百年来未曾有过的盛世王朝。

遇到这样的年代,也怪不得杨广心气过高了。

他要当新一代的秦皇汉武,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超大型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运河。修运河原本是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伟业,可心气太高的杨广非要在自己这辈就修好。甭管花多大的力量,动员多少人,加班加点也要建成!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大运河如期建成,但是以无数百姓的血泪和惊人的国力为代价,国家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但杨广还不只是修大运河。他还修长城,修驰道,他迁都到洛阳,还在洛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他还多次出巡,每次都携带规模庞大的队伍,甚至携带整支军队。他游江南时修大龙舟,沿岸建行宫。这些工程累加在一起,逐渐超过了隋朝国力能够承受的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国家马上就出现内忧外患,崩溃就在眼前了。

可是杨广这么折腾还不够,他还要干古往今来最花钱的一件事:打仗。

当时隋朝周边国家基本全都臣服了,连一向最难搞定的匈奴都俯首称臣,其实没多少仗可打了。偏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有个叫作高句丽(Gāo gōu lí)的国家表示不服,几次三番入侵骚扰。杨坚的时候隋朝就和高句丽打过仗,结果吃了大亏。到了心比天高的杨广这里,那不用说,必须得找回面子啊。

一场庞大的东征开始了。

隋朝的军力远强于高句丽,这场远征本可以轻松取胜,但是杨广坚持御驾亲征。他既不懂军事又极度骄傲自满,在远离前线的地方胡乱指挥,不许武将随便行动。高句丽军队声称要投降,杨广便以天朝大国的姿态下令停兵。结果高句丽军修补好了城墙,毁约再战。如此几次三番地折腾,这战争隋军怎么能赢呢?

在隋军的一连串失误和高句丽军的顽强抵抗下,隋军发生了大溃败,杨广一败涂地,被赶回老家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杨广个性上的缺陷了。

插一段题外话,我们作为普通人,平时生活总有受气的地方,对吧?走大街上被人骂一句不敢还嘴啊,出门办事被人欺负啊,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会想:要是我有权有地位就好了,我权势熏天见谁灭谁,以后就再也不会受气了!

这么想,就太幼稚了。

因为人生气不生气这件事,和心理预期息息相关。你预期自己应该受到多大的尊重,结果没得到,你就会觉得被冒犯了。如果你一开始就降低了预期,就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卑贱的位置上,那遇到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场考试,一个平时总不及格的学生考了80分,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个分数超过了他的预期。另一个好学生考得更高,考了95分,结果却郁郁寡欢,因为他对自己的预期原本是100分。

你看同样的遭遇,只因为之前的心理预期不同,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地位高的人对生活的期待也高,但容忍度很低,一般人不生气的事他会生气。说白了,他们平时顺风顺水,趾高气扬惯了。我们一般人可以忍受的小挫折,他们遇到了就会觉得气愤难平,不当场把这个人灭了,他心里这道坎就过不去。所以我们看新闻,会有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犯罪。你觉得他傻:放着好日子不过自己“作”嘛!其实不是的,他是被自己对生活的高预期绑架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地位高的人都是被人踩一脚就会去杀人全家的狂魔。如果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个脾气是可以压下去的,这就是所谓的“涵养”。问题是杨广是个缺乏涵养的人,他爱面子,脸皮薄,从小都没受过挫折,他的抗压能力和忍耐力都很差。

隋朝鼎盛的时候不是四海臣服,万国来朝吗?在外国人来的时候,杨广让人在首都的大树上缠绕贵重的丝绸,外国人吃饭一律免费,还跟人家吹牛说:“我们中国人就这样儿,吃饭都不收钱!”打肿脸充胖子。这就是杨广心理素质差的表现:极度爱面子。

这么一个爱面子的人,亲自攻打一个根本看不上眼的小国,还兵败如山倒,他心里能接受吗?

必然不能,所以杨广的选择是,继续招兵买马,继续打!

打仗是历史上最花钱的事。杨广之前修大运河、修长城、修宫殿、远征高句丽已经让国家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根本无力再供他折腾。当他下达再次东征的命令后,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上层门阀贵族,全都叫苦不迭。等第二次东征的大军到达边境的时候,一支强大的关陇门阀家族起兵造反,第二次东征被迫中止。

隋朝王室原本就属于关陇门阀的一支,关陇贵族是他们家最亲密的支持者。关陇贵族敢造他的反,说明杨广的统治已经失去最重要的支持,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了。

可是,杨广在镇压了反叛之后,又要组织第三次东征……

这就是“秦皇汉武病”病入膏肓的表现,把之前积累的资本花了个干净还是没有醒悟过来,不就只有灭亡一条路了吗?

第三次东征时,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军开到边境,高句丽国王写了一封信表示投降。杨广拿到这封信后,这位玻璃心的帝王总算是有了个台阶下,这才班师回朝。其实,高句丽国王是故技重施,这次仍旧假投降,隋军一撤兵他就不认了。但这时的杨广已无力再次征伐,在回师的路上,他的远征军就遭到了农民军的公然袭击。此后不久,隋朝就在遍地的叛乱中灭亡了。

前面说过,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门阀社会,大门阀控制着中国的权力命脉。关陇门阀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最强大。出身关陇门阀的隋朝被推翻了,那么,新的赢家会是谁呢? qt3OUTh3aZXZB5g6p2TpMop1GeGStOeTghGb1/71+XNwkp/Exgk17ZdShsxfEZw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