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缘由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1版 自2009年面世至今,转眼间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间,移动互联时代悄然来临,我们目睹了中国和世界的经营环境在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颠覆性变化。

第一,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智能手机已经触手可及,成为人类器官的延伸,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的特性,真正改变了消费者众多生活习惯,并让消费者的行为数字化,进而产生巨大和宝贵的数据。

第二,从产业层面来看,数字化将彻底改造价值链,带来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效率提升。“互联网+”释放出巨大的信息能源,已经让和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社交、电商、娱乐、打车、餐饮、金融等行业发生质变,也正在加大对医疗、教育、政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渗透,并辐射到制造、能源、农业等第二与第一产业。

第三,从企业层面来看,互联网打破了地理屏障,竞争从区域层面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速度变得尤为重要。短短几年,一家企业可以登顶行业之巅,也可能衰落到无人问津。大公司有平台和资源优势,但是小公司也有敏捷灵活的特长,颠覆和被颠覆概率大增,大小公司的竞争格局也在改变。像Whatsapp(一款跨平台应用程序软件公司)和Supercell(总部位于芬兰的移动游戏开发商)这些小公司也可以挑战巨无霸。

第四,从工作层面来看,中国工人工资持续上涨,已接近被机器人取代的“拐点”,不断演进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让按章办事的服务性工作也岌岌可危。商业模式、产品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创造性工作成为主流。企业管理的重心不再是规范流程,而是激活个体。

这些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移动互联时代,很多企业家既惊恐又兴奋。如何带领企业与时并进,拥抱和掌握新的商业契机,而不是被颠覆或边缘化?如何打造一支能在新时代打胜仗的团队?这些都是在杨三角学习联盟 中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家经常提到的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腾讯集团的高级顾问,Arthur也有幸目睹腾讯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超过25000名员工的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面对众多创业公司的比拼,腾讯应该如何优化内部组织生态,激发活力,让业务团队既保持敏捷创新,又有大平台的资源优势?

第五,作为学者和顾问,我们从理论层面也非常好奇过去倡导的理论框架是否out(过时)了?当很多知名企业家都在谈“抓风口”的时候,“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方程式是否还适用?移动互联时代,到底应该打造什么样的组织能力?

这些问题促成了我们对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在过去几年,我们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腾讯的“组织活力”项目让Arthur与腾讯人力资源同事有机会系统调研了10多家中国和硅谷优秀的互联网企业。

其次,杨三角学习联盟也在连续三年观摩了超过20家位于中国、以色列和硅谷的领先企业,从中提炼和学习它们的战略方向和管理实践。

而且,2016年举办的“中国组织能力调研” ,让我们得以通过定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这个调研中,数据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就是在移动互联这种变化倍增、颠覆创新机会层出不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管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用户导向、敏捷和创新成为最关键的组织能力——这三项能力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影响程度最高。

通过本书,我们将“杨三角”1.0版升级为2.0版。我们的结论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杨三角”的框架依然适用,但是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工业时代看重的质量、成本、效率等组织能力,已经被用户导向、创新和敏捷取代。对很多企业来说,质量、成本、效率已经是企业组织能力的基本功,对企业业绩差异化的作用在减少。

在移动互联时代,团队需要打造的更多是动态的组织能力,确保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关注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通过持续创新和敏捷迭代,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这个新时代,企业需要的是新一代的组织能力,即能变革的基因。

内容

本书共有五大部分17章。

第一部分(1——4章)讲述移动互联的商业环境对“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方程式的影响;

第二部分(5——6章)讲述员工治理将从“管控式科层组织”转向“市场化网络组织”;

第三部分(7——11章)讲述员工能力将从“人海战术”转向“精英战略”;

第四部分(12——14章)讲述员工思维将从“外在驱动”变为“自我驱动”;

第五部分(15——17章)讲述打造组织能力的三群人,即首席执行官、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的角色变化。

感谢

本书得以出版并非仅凭我们两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必须感谢多位企业家、同事和朋友们长期的支持和协助。

首先要感谢让杨三角理论不断进化的企业家们。2.0版思路的形成,有赖于和腾讯同事、腾讯的战略伙伴及杨三角联盟的众多企业高管长期的互动与案例研究。尤其要感谢为本书写序的马化腾(Pony)、施振荣,以及写推荐语的程维、查兰教授(Ram Charan)、方洪波、刘强东、王兴、姚劲波(以姓氏排名)。

其次要感谢腾讯管理咨询部的同事。这支被马化腾称为“特种部队”的小团队,为了帮助腾讯的战略伙伴提升组织能力,奔波于全国各地,赢得了口碑,也形成了一套务实又接地气的方法论,本书不少案例是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

还要感谢腾讯组织活力标杆研究小组,来自硅谷的鲜活案例,对本书思路的形成带来不少启发。

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也要感谢杨三角学习联盟的品牌和外联委员会,特别是焦胜,他扮演了杨三角系列丛书的总策划角色;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沈家乐、黄维益,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协助和指导;还要感谢程东升对部分文字的斧正和插图协助。

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家人。本书是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周末、晚上和假期撰写完成的,得以顺利出版,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忍耐。Arthur要特别感谢的是太太Jenny、女儿Priscilla、儿子Joshua,在过去20多年因为Arthur的工作关系,他们无怨无悔地陪伴到世界各地生活,让Arthur能够专心研究和致力于企业咨询工作,为更多中国企业提升组织能力而努力。李晓红要感谢的是先生吴齐中、父亲李吉恒和母亲王晨辉对于自己“百年之后要留下点儿什么”的人生信念的支持,也感谢自己两岁多可爱的宝宝吴止象,让自己辛苦的写作过程充满幸福感。

谨以此书献给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企业的中国企业家和高管。与工业时代落后欧美的情况不同,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移动互联的世界前沿,你们的奋斗不仅改写着中国的历史,也在改写世界历史。希望本书对你们打磨变革的基因带来帮助!

杨国安(Arthur Yeung)
李晓红(Sharon Li)
2016年7月4日于深圳 Ax+QgPIjAmStF08st0gqNK6Cj5CwP5YezoYR2YitSpRqbpiGZQ/YFgrTetMdYQ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