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简历美德”与“悼词美德”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简历美德”是你在简历中列出的那些美德,也就是你贡献给就业市场或者有助于你在外部世界功成名就的那些技能。而“悼词美德”则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是未来人们在你的葬礼上谈论的美德。无论你是否和蔼、勇敢、诚实或忠诚,无论你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悼词美德”都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说“悼词美德”的重要性超过“简历美德”,但是我得承认,我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后者的关注度多过前者。我们的教育体系明显是以“简历美德”为导向的,而对“悼词美德”则有所疏忽。公共场合的对话(包括杂志上的自助贴士、非虚构类畅销书等)也同样如此。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往往有比较明确的策略,但是在说到品格培养时,却常常语焉不详。

在我思考这两种品格时,有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就是犹太拉比约瑟夫·索罗维奇(Rabbi Joseph Soloveitchik)于1965年出版的《有信仰的孤独人》( Lonely Man of Faith )。索罗维奇指出,《创世记》中对上帝造人有两种不同的描述,分别代表我们天性中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他把这两个方面分别称作“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

如果用现代语言重新表述,我们可以说,亚当一号是我们天性中面向职场、有野心的一面;亚当一号是外在的、体现在简历上的天性;亚当一号倾向于建设、创造、生产、发现,追求显赫的地位和功成名就。

亚当二号是内在的天性。亚当二号希望拥有某些道德品质、冷静的思维、坚定的是非观。亚当二号不仅要求我们做好事,而且希望我们成为好人。亚当二号愿意付出亲密无间的爱,为服务他人不惜牺牲自我,在生活中顺从某些超然真理,有强大的号召力,并以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荣。

亚当一号的目标是征服世界,亚当二号则希望遵从感召、服务世界。亚当一号有创造性,因成就而沾沾自喜,亚当二号有时则会为了实现某个神圣的目标而放弃世俗的成功与地位。亚当一号关心事物的作用原理,而亚当二号希望了解事物存在的原因以及我们希望实现的终极目标。亚当一号富有冒险精神,亚当二号则希望落叶归根、享受家庭的温暖。亚当一号的座右铭是“成功”,亚当二号则把人生看成一场道德剧,以“仁慈、爱、赎罪”为座右铭。

索罗维奇认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两个亚当的矛盾之中。外在的气宇轩昂的亚当与内在的谦恭低调的亚当不可能水乳交融,因此我们必须不停地进行自我抗争。我们接受的感召指示我们既要同时拥有这两种人格,还必须掌握生活的艺术,在这两种天性的对抗中左右逢源。

我必须补充一点:这种对抗的难点在于,亚当一号与亚当二号遵从不同的生活逻辑。亚当一号(有创造、建设和发现的能力)遵从的是直言不讳的实用主义逻辑,这也是经济学所奉行的逻辑:有投入,就有产出;下了功夫,就必然有回报;不断练习,就会熟练掌握;追求私利和效用最大化;让全世界记住你。

亚当二号的逻辑则正好相反。亚当二号遵从的不是经济学的逻辑,而是道德逻辑:要收获,必先付出;要加强内心的精神世界,必先向外部世界做出某种妥协;要使自己渴盼的事情得以实现,必先战胜你的欲望;成功会导致最可怕的失败——骄傲;失败会带来最伟大的成功——谦虚、学习;要实现自我,必先忘记自我;要找回自我,必先失去自我。

要在亚当一号的职场取得成功,需要培养你的能力;要使亚当二号的道德核心得到发展,就必须与自己的缺点展开斗争。

精明的动物

我们生活在有利于亚当一号的文化之中,却忽略了对亚当二号的培育。我们的社会鼓励我们思考如何在职场上大获成功,然而,一旦谈到如何发展内在的精神世界,很多人就会期期艾艾地无言以对。取得成功与赢得声誉的竞争非常残酷,似乎能吞噬一切。消费者市场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对实际效用斤斤计较,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日常决策中的道德风险置若罔闻。热闹、肤浅的沟通交流不绝于耳,人们很难听见来自灵魂深处的轻声细语。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要宣扬、推销自己,要掌握成功所需的技能,却几乎从不鼓励我们要谦虚低调、富有同情心、诚实地面对自我,而这些恰恰是品格培养所必需的。

如果你只是亚当一号,那么你已经变身为一只精明的动物,一只狡猾多端、有自卫本能、遵守游戏规则并善于把一切都变成游戏的生物。如果没有亚当二号的一面,你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培养职业技能,但你无法清楚地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因此你不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奉献你的技能,也不知道哪一个职业发展方向最崇高或者最适合你。多年之后,你的灵魂深处仍然没有得到开发和组织。你整天忙忙碌碌,却发现生活的终极意义还未实现,你会为此焦躁不安。你在生活中会感到不可名状的无聊,你没有付出真爱,也没有一个为人生赋予应有价值的道德目标。由于内心没有合理的标准,你无法做出矢志不渝的承诺,也不会在遭到众多反对或一系列打击之后仍然坚定不移、不轻言放弃。你会发现自己对他人的意见言听计从,而从不考虑这些意见是否适合你。在评判他人时,你依据的不是他们的价值,而是根据他们的能力做出愚蠢的判断。对于品格的培养,你无计可施,因此你的内在世界和外在生活最终都会变成一团乱麻。

本书讨论的是亚当二号,旨在通过分享某些人培养优秀品格的成功经验,向读者指出,几百年来,人们已经开始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培育一颗智慧心。坦白地说,我创作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拯救我自己的灵魂。

我天生有一种流于肤浅的倾向。如今,我是一名权威的专栏作家,我的工作就是自吹自擂、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观点,不仅要表现得信心满满,还要装出一副非常聪明、优秀、权威的模样。为了避免在肤浅的沾沾自喜中虚度一生,我必须比大多数人更加刻苦。同时,我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同很多当代人一样,我在生活中也抱有一种模模糊糊的道德志向——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想为更远大的目标而奋斗。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道德标准,不清楚如何使内在生活更有意义,甚至不清楚如何培养品格,如何使思想有更深刻的内涵,因此,我的这些希望都是非常模糊的。

我发现,如果不有意识地加强对天性中亚当二号的关注,我们就会很容易滑向自我满足的平庸之地。你在评价自己时会过于宽容,纵容自己的欲望,只要没有明显伤害到他人,就不会有所收敛。你认为,只要周围的人喜欢你,就说明你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长此以往,你将会逐渐沉沦,并逊色于你最初对自己的期望。于是,在实际的自我与期望的自我之间就会出现一条耻辱的沟壑。你发现,你的亚当一号声音洪亮,亚当二号的声音却比较微弱;亚当一号的人生规划清晰明了,而亚当二号的未来模糊不清;亚当一号头脑清醒,而亚当二号恍若梦游。

我在创作本书时,并不敢奢求自己一定能沿着这条品格之路不断前进,但是我希望自己至少要了解这条道路通向哪里,以及其他人是如何走这条路的。

本书阅读导图

本书的结构并不复杂。在第1章,我将介绍一种古老的道德生态学,即“人性曲木说”传统。这既是一个文化传统,也是一个知识传统,它要求我们在面对自身的局限性时要谦虚低调。但是,这个传统同时还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抗自身的缺点和罪责,而且在这种对抗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品格。只要在与罪责和缺点的对抗中取得胜利,我们就有机会在这部道德大剧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设定比幸福更崇高的目标,我们也有机会充分利用每一天去培育美德,为服务全世界贡献力量。

接下来,我将结合现实生活来介绍这种品格培养的方法。我会采用写传记的形式,同时也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自普卢塔克(Plutarch)开始,德育家就尝试用树立道德模范的方法来传播某些道德标准。仅凭阅读布道书籍或者遵循抽象的规则,亚当二号的生活不可能变得丰富多彩。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拥有同情心,同我们崇拜或热爱的楷模(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顶礼膜拜并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接触,我们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我一直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道理。直到有一天,因为觉得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很难帮助人们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我特意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来表达我的苦恼,方才豁然开朗。一位名叫戴夫·乔利的兽医给我发了封电子邮件,直击主题:

听课时,学生们会机械地记笔记,因此,培育高尚心灵的方法不可能以类似于上课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只有倾尽毕生精力,在内心世界不断发掘、弥合创伤,才能修炼出善心、智慧心……无论是教学、电子邮件还是推特网,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一个人只有做好准备,下定决心去寻找,他才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它。

聪明人的做法是将挫败的苦果默默地咽下,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树立起关爱、发掘与勤奋的榜样,说教在他们的付出中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聪明人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他们人生的翔实写照。

千万牢记这一点:一个人本身就是他要传递的信息。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所传递的信息不断被完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接收这些信息的人已经无法看清最初那位聪明人的身影了。人生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即使当我们在痛苦、迷惑的黑夜里摸索时,因与果编织而成的巨大道德网络,也在不断地推动我们,改善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些文字很好地诠释了本书的方法论。从第2章至第10章,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白人,也有黑人,有男性,也有女性,有信教者,也有不信教者,有爱好文学的人,也有不爱好文学的人。他们都远谈不上完美,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已不多见于现世了。他们都清楚自己有哪些缺点,在内心世界发起了针对自身罪责的抗争,并因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尊而变得与众不同。我们之所以会想起他们,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有的人的确可能拥有非凡的成就),而在于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我希望他们的榜样作用可以点燃我们心中的热火,引导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努力做一个品格更高尚的人。

在最后一章,我还对这些主题进行了概括。首先,我会介绍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要想做一个有品格的人会遇到哪些困难;其次,我会结合人生的一系列具体时间节点,解释“曲木”式人生道路。如果读者对这些高度浓缩的内容不感兴趣,尽可直接跳至本书的结尾部分。

即使在今天,你偶尔也会碰到有非凡内聚力的人。这些人的生活不会支离破碎、杂乱无序,他们的内心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他们沉着稳重、坚定如山,不会因暴风雨而偏离方向,也不会因遭遇困境而崩溃。他们的思想观点前后一致,他们的热心肠值得信赖。他们的美德不是你在时尚的大学生身上看到的那些花季少年所拥有的美德,而是在那些已经有一点儿人生阅历、品尝过酸甜苦辣的成年人身上才会看到的美德。

有时,你甚至不会注意到这些人,因为他们尽管看上去和蔼可亲、心情愉快,但是他们都非常内敛。同那些希望自己对社会有益但不需要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人一样,他们也具有不爱出风头的美德:谦虚、自制、缄默、节制、尊重、宽容和自律。

他们的品格焕发出高尚之光。面对严厉的质疑,他们温和地回应;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时,他们沉默以对;在其他人试图羞辱他们时,他们能保持尊严;在其他人试图激怒他们时,他们能约束自己。而且,他们总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为社会做出牺牲时,总是抱着谦虚的态度,仿佛他们刚刚从杂货店购物归来。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多么了不起,不会考虑自己,似乎只会因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虽然他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知道哪些事需要他们去做,而且真的这样做了。

如果你与他们交谈,你就会越发觉得他们古灵精怪。他们穿梭于各个社会阶层,但是他们好像并不自知。在认识他们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从来没有听到他们说大话,也从来没有见到他们自以为是的样子。他们从来不会彰显他们的与众不同与杰出成就。

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毫无矛盾的平静如水,而是充满了使他们成熟的斗争,他们为解决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做出了贡献。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指出,“善恶的分界线不在于国家,不在于阶级,也不在于政党,而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这些人养成了坚强的内在品格,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等到这种斗争结束时,在这些人心中,对成功的追求就会屈从于对灵魂升华的努力。在花费毕生精力寻求平衡后,亚当一号在亚当二号面前屈服了。我们要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群人。 v2aTl7cOC7SwHUwdjvu+MdEJNfL6wGWfWMgQuWLZvK1RVQJ1G+4dFw4/Hh91i7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