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人的生命历程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就是经历——经过的历程。经过的历程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可重复,二是难以预期,三是变为记忆。变为记忆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人的精神家园。

经过的历程不可重复,这是人生的无奈。人们常说,“后悔药买不到”。对过去的经历,我们可以设想种种的“如果”、“假如”,但人生本身却无法“重来”。我们羡慕儿童的天真无邪或无忧无虑,但我们只能期待自己保存“赤子之心”,而不能像孩子一样生活。我们可以寻找“初恋的感觉”,但初恋的感觉却只有过去的那一次。我们可以在“金婚”之际再拍“婚纱照”,但那已是“执子之手”的第五十个年头。

经过的历程难以预期,这是人生的魅力。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至时代变革,小至偶发事件,都会改变人生。求神问卜,只不过是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慰藉,而不可能成为生活的现实。“机遇只奖赏有准备的头脑”,而“有准备的头脑”何时得到、如何得到乃至能否得到“机遇的奖赏”,却总是未知的“X”。人生难以预期,才有梦想,才有希望,才有奋斗,才有拼搏,才有失败和成功,才有痛苦和欢乐。

经过的历程变为记忆,这是人生的力量。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去了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欢乐还是痛苦,都会成为人生经历中的一种“经验”。经过反思的“经验”,就成为人生的最可珍贵的“财富”——它成为人生的航标,它成为追求的动力,它成为意志的源泉,它成为情感的深度,它成为理性的沉思,它成为价值的诉求,它成为审美的尺度,它成为行动的根据,它成为生活的境界。

变为记忆的经历,是人的最真实的精神家园;经过反思的记忆,造就精神家园的自我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构成这个国家、民族的真实的精神家园;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则构成整个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积淀着这个国家、民族的特殊的苦难、奋斗和希望,积淀为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构成这个国家、民族的文明血脉和精神家园。整个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整个人类共同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凝结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从而构成整个人类的文明血脉和精神家园。

个人经历的记忆,总是蕴含着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个人的精神家园,总是被整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精神家园所照耀。在个人的记忆中,读过哪些书,经过哪些事,交过哪些人,想过哪些问题,决定个人在何种程度上传承和变革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在何种程度上传承和改变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家园。

“书籍改变命运”,这意味着,在人生的经历及其记忆中,读书既是至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又是最为珍贵的人生记忆。所读的书,不只是白纸上的黑字,而是书籍所珍藏的人类的集体记忆——人类的文明史。离开人类的文明史,就失去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个人的精神家园就无所依托。读书,才有精神家园的拓展和升华,才有精神家园的深度和力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意味着,在人生的经历及其记忆中,践履笃行既是更为切近的人生经历,又是无可替代的人生记忆。经历过的事情,不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堆积,而是经历给予我们的经验、体验和智慧,它丰富和充实着我们的精神家园。离开践履笃行,精神的家园就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意味着,在人生的经历及其记忆中,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是同人们之间的交往密不可分的。在人生的历程中,一个人可以没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但不能没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朋友。人格的魅力是相互照耀的,人生的智慧是相互分享的,人生的境界是互相激励的。人在交往实践中所形成的人生记忆,不断地擦亮人的精神家园。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意味着,在人生的经历及其记忆中,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怎样的独到的理解,它直接地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因而它深刻地塑造着人的精神家园。

哲人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词人辛弃疾也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精神家园,首先是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生活体验,是对生活体验的体悟和反思,是在体悟和反思中所形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它构成精神家园的灵魂——人生观。 tUbo7ErkMuKfYdGHtaYvhyK3jJF/0VWCeBSbXdUhnKCLQvhIyOoK3UFSoXM4dd6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