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法治思维”概念的提出,极大地顺应了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书紧扣习近平关于法治思维的重要论述,从法治思维的时代价值,法治思维的本质属性,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权利保障思维、权力制约思维、责任思维、程序思维、公平正义思维,法治思维的实践,法治思维的培育,法治思维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等十一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全书共分三大板块,其中导言和第一章是第一大板块。导言部分主要阐述法治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在思维方法论中的主导地位,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思维具有的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第一章着重论述法治思维的本质属性、理论演进、中国共产党人法治思维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习近平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突出强调法治思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思维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至第七章为第二大板块,分别阐述习近平法治思维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规则思维、权利保障思维、权力制约思维、责任思维、程序思维、公平正义思维,以及六大内涵的践行策略。第二章阐述规则思维,从规则的内涵与意义、规则思维的概念与特点、规则思维的运用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规则思维是法治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凡事于法有据、依照规则的合法性思维,是有权不任性、官民守规矩的遵守规则的平等思维,是普遍优于个别、形式优于实质的尊重规则的形式理性思维。第三章阐述权利保障思维,从权利的界定、权利保障思维的内在规定、权利保障思维的运用三个方面展开,强调权利保障思维是法治思维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切实加强对权利的救济以及遵守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四章阐述权力制约思维,从权力的一般理论、权力制约思维的基本范畴、权力制约思维的运用三个方面展开,强调权力制约思维是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第五章阐述责任思维,从责任的基本界定、责任思维的内涵与价值、责任思维的实践运用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责任思维是法治思维的底线,必须依法履职、规范履职,失职必问责、违法必追究。第六章阐述程序思维,从程序的基本原理、程序思维的内涵与特征、程序思维的运用三个方面展开,强调程序思维是法治思维的方法保证,要求保障程序主体的程序权利,承认程序经过所发生的效果,坚持“过程好结果才好”的价值观,注重发挥程序的正当化作用。第七章阐述公平正义思维,从公平正义的一般理论、公平正义思维的内在机理、公平正义思维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公平正义思维是法治思维的价值目标,要求把公平正义思维贯彻于社会变革的全过程,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紧紧围绕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第八章至结语为第三大板块,主要阐述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与培育路径,以及法治思维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阐述法治思维的实践,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与深化改革、法治思维与推动发展、法治思维与化解矛盾、法治思维与维护稳定五个方面展开,深入论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辩证关系,强调法治思维以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为最终目的,并且在实践中检验思维的正确性。第九章阐述法治思维的培育,从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要意义、法治思维培育的重点、法治思维培育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强调法治思维培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培育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培育的实施路径需要多方主体、多元载体、多重机制、多样方式。结语部分阐述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方法论基础、提供观念支撑、凝聚行为范式,强调法治思维在提升治理主体能力方面具有优先位次,培育法治思维的实质是要求治理主体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克服特权思想。以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必须坚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