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完善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本义。我们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指市场经济有姓社姓资之分,而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经济本身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不会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改变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和机制。

一 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

经济学中讲的资源即生产要素,主要是指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管理等资源。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的组合过程及其形成的分布。经济学中提出资源配置问题,原因是社会总资源在任何社会都是有限的,而各个方面的需要是无限的,这就提出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一方面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研究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资源配置公平与否,则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和是否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马克思那里,资源配置被归结为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照必要的比例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马克思说:“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调整生产。” 调节生产就是调节社会劳动时间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 西方经济学使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来界定资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归结起来,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涉及:生产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各个部门所用资源最大限度节省。

市场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说明。在市场经济中,正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价值规律会在两个意义上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一方面同一生产部门在降低劳动消耗方面的竞争,促使各个生产者尽可能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节约各种成本,以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同生产部门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的竞争,促使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与市场需要保持平衡。首先,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使用价值都必须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接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其次,“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 这两个方面正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市场调节资源在各个部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分配的内容。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现实中充分利用价值规律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第一,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各个经济主体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的形成,也就是企业自主经营,消费者自由选择。第二,市场竞争充分。第三,价格随供求波动。概括起来,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包括市场主体、供求、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市场机制的存在。

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资源配置的:

首先是市场决定生产什么,是指生产什么东西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涉及资源配置的方向。在这方面,市场要起到决定作用,不仅要求生产者自主经营和决策,还要求消费者主权,消费者自由选择。生产者按消费者需求,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是市场决定如何生产,是指企业自主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自主决定自己的技术改进和技术选择。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产者会选择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经营方式,最便宜的生产方法。竞争越是充分,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第三是市场决定为谁生产,是指生产成果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市场配置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都有供求关系和相应的价格,相互之间既可能替代又可能补充。由此就提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最稀缺的资源得到最节约的使用并且能增加有效供给,最丰裕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使用。这种调节目标是由各个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形成的要素价格调节的。要素使用者依据由市场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对投入要素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以最低的成本使用生产要素,要素供给者则依据要素市场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供给。与此相应的体制安排是各种要素都进入市场,各种要素的价格都在市场上形成,准确地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并能调节要素的供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有三个,一是市场规则,二是市场价格,三是市场竞争。很显然,这三个机制结合作用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目标。在此种市场调节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就不应该再有政府的决定作用。首先是取消各种政府对企业生产什么的审批。其次是取消政府对市场的各种不正当干预,保证优胜劣汰得到贯彻。第三是各种要素都进入市场,各种要素的价格都在市场上形成,而不是由政府决定。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确认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决不意味着一放开市场作用就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是否有效,前提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现象更为严重,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显然,秩序混乱的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就提出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问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能否同市场经济结合问题曾经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就自然解决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我国长期定义为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根据定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就表现在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被归结为完善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现在已经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不再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而是自主地作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使之满足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是什么?通常是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参照系。在理论上则可以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商品交换领域通行的规则作为标准来分析。马克思指出:“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 具体地说,市场经济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也可以成为完善市场经济的内容。

首先是自由。在马克思那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由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商品的交换只取决于买者和卖者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后果。” 显然,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上的契约经济。简单地说就是自由交换和契约精神。二是要素的自由流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这个条件的前提是:第一,“社会内部已有完全的商业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第二,“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而不再留在各个资本家手里。”第三,“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其次,劳动力能够更迅速地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这个条件的前提是:第一,废除了一切妨碍劳动力劳动的法律。第二,工人对于自己的劳动的内容是无所谓的。第三,“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 可见,无论是自由交换,还是要素的自由流动都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概括起来,自由就是: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消费者自由选择,要素自由流动。

其次是平等。通常讲市场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首先是指买卖双方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经济主体是平等的利益主体,不存在任何人身依附关系,只有等价交换才是各个利益主体所能接受的。基于这种考虑,不仅要求商品的交换贯彻价值规律的要求,还要求政府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干预都要尊重价值规律的要求,不能采取任何非等价交换的剥夺方式。

第三是所有权。所谓所有权,是指每个人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他们必须承认对方是所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显然,所有权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根本。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交换,没有分工,也就没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保护其产权。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界定和保护是国家职能。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不仅包含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且也包含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多元产权,因此,所要建立的产权制度,必须明确“两个不可侵犯”,即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不只是要保护国有资产,还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包括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类型企业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保护资产产权的流转,促进产权流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那里。因此产权制度不仅包括产权的决定还包括产权的调整,提供产权顺畅流转的制度。三是在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后,产权保护不只是保护物质资产产权,还要保护知识产权。

第四是价值观。马克思当时使用“边沁”概念来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利己心的价值观。马克思当时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各个经济主体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 显然,这里的表述同著名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表述是一致的: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利益,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最终实现社会的利益。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这个利己心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标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在解释制度变迁时指出,将什么都解释为人们按自我利益行事的理论,不能解释问题的另一面,即对自我利益的计较并不构成动机因素的那些行为。这意味着社会利益的实现并不都是在大家追求自身利益中实现的。诺思所推崇的意识形态就是要求企业不是仅仅追求自身的利润目标,还应有主动实现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诺思明确指出实现制度变迁有两个重要要素:一是包含一套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二是包含一套成功的意识形态,“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 在他看来,这种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

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实现并不都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为了实现社会的利益,企业还应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标准,克服市场运行中各种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以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这种道德规范建设实际就是我们讲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研究还可发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经济的法律和道德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和契约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也需要相应的契约和道德精神的维护。然而,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一方面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契约精神和信用伦理比较缺乏,从而导致许多经济主体的行为无序化,这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市场上存在的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不仅产生了大量坑害百姓生命和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滋生了大量权钱交易从而损害社会公平的各种现象。

以上四个方面,尽管有一部分内容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相关,但从总体上说,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安排。因而可以成为我国现阶段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指导思想。 95Z7g0aU+TL092U3Ikt6IKh2hCp8HxBFnafMiYkSrwwkvnRmpRPbi7Rz07QfnG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