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指的是有关敌人及其国家的任何信息——总之,是我们计划和行动的基础。如果我们想想这个信息的真正基础是什么,这个信息有多么的不可靠,多么的瞬息万变,我们很快就能意识到战争有多脆弱,战争能轻而易举地坍塌,把我们埋在它的废墟里。教科书当然教导我们只能相信可靠的情报,永远不要停止怀疑。可是,这种没说服力的基本原则又有何用?这些基本原则是拙劣智慧的产物,那些制度和手册的起草者一旦江郎才尽就靠这种东西来维持体面。
战争中许多情报相互矛盾,更多的是假情报,而大部分则是模棱两可的情报。对军官的合理要求就是他必须拥有一定水平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应来自于人情练达,来自于生活常识。他必须接受盖然法则的指导。在办公室而不是在军事行动现场拟定的计划就已经够难判断,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当情报源源不断涌入的时候,作出判断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时候,如果情报出入太大,正好互相抵消,留下一种对比给人进行批判性评估,这已经是够幸运的了。如果机遇不从这方面青睐新手,如果他的运气正好相反,那他定会栽跟头。情报互相吻合、互相证实,一份情报是对另一份情报的补充,是给另一份情报添油加醋,迫使他当机立断——结果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错误决定,那些情报最终被发现是谎言、夸大之辞、错误信息等。总之,大部分情报是假的,害怕的心理增加了情报的虚假性和不准确性。大部分人通常宁可相信坏消息,不相信好消息;宁可夸大坏消息。情报中的危险如波浪一样很快就退得一干二净,但也如波浪一样,毫无理由地去而复返。指挥官必须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像波浪击不碎的岩石一样岿然不动,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如果他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天性,如果他缺乏战争经验,他的判断力没有在战争中磨练成熟,他最好习惯性地按捺住个人信念,在怀疑时刻对他的希望而不是对他的恐惧予以更多信任。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适当的冷静。
正确认识的难度构成了战争中最严重的阻力来源之一,事情与预料的完全不同。感观认识比系统思考更能给头脑留下生动印象——此印象之深刻,我怀疑指挥官必须从一开始就压制新的疑虑才能发动任何重大的军事行动。普通人,通常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的人,一般到了作战现场后就失去了自信心——事情不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尤其是当他们还被他人所左右着,就更是如此了。即使是最初拟订计划并看着该计划实施的人也可能对初期判断失去信心。相反,独立自主才是他抵御此时压力的最好的防御武器。战争有办法布置一个鬼影憧憧的骇人布景,一旦把这些拆除掉,一旦视野变得开阔无阻,事态的发展就会证实他的初期信念。这就是计划和实施之间的巨大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