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当一个人饥寒交迫,或酷热难熬,或缺吃少穿、筋疲力尽而沮丧绝望时才有权发表军事观点,那么客观和准确的观点肯定是比现在还少。但这些观点至少在主观上有几分道理,因为发言人的经历能够确切地决定他的判断。想想那些目睹军事行动失败的人是如何把该事件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的,如果他们是该行动的参与者,他们会说得更加不堪。我们认为这表明体力消耗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评估局势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在许多无法衡量的战争因素中,体力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被浪费掉,体力是一切力量的相关系数,我们无法决定体力的极限是多少。但重要的是就像只有强壮的弓箭手才能把弓拉得比一般人满一样,也只有强悍的头脑能把他的军队发挥到极致。有一种情况是部队遭到大败,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包围,像土崩瓦解的房子一样解体,只能靠付出极大的体力来寻求安全。而胜利之师则完全不同,他们兴高采烈、士气高涨,而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指挥官的领导。同样是要忍受劳累困苦,前一种情况最多引起人们的同情,后一种情况却叫人感到钦佩,因为这种情况要保持下来困难得多。
现在,缺乏经验的观察员终于认识到禁锢精神、消耗干劲的因素之一。
虽然我们只谈司令官要求自己的部队、指挥官要求自己的下属劳其筋骨的问题,换言之,虽然我们关注的是作出这种要求所需要的勇气,还有把要求贯彻下去所需要的技巧,我们不应该忘了指挥官本人的体力消耗问题。既然我们是很认真地对战争分析研究到了这一步,我们不妨把这一遗留问题一并处理。
研究体力消耗问题的理由是,这个问题像危险一样是战争中最大的阻力来源。因为这种阻力的极限不确定,它就像弹性物质,我们很难测定它造成的阻力究竟有多大。
为了避免这些想法、这个针对战争阻力的评估遭到误用,我们可从感情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指导。一个人因为宣称自己身患残疾而消极接受侮辱和虐待,他是指望不上别人的同情的,但如果他能够自卫或成功地报复了对方,再提到他身患残疾、要这样做有多难,这对他反而是有利的。同理,司令官和部队不能靠解释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体能消耗有多大来洗刷失败的污点,但在胜利后描述这些危险、困苦和损耗,反倒能给他们增添光彩。感觉阻止我们作出看似正确的评议,感觉发挥着更高判断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