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永隆开始的童年

如果说河内是繁华的小巴黎,那么永隆便是简单宁静的小乡村,是一个停滞和沉睡的世界。这儿是交趾支那的水稻之乡,河流遍布,大片的原始森林将这块土地装点成了广阔的绿色家园,它是鸟儿的天堂、是宁静的乐土,一切看起来都是温和的,甚至有点懒洋洋的感觉。

玛格丽特一到永隆,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她喜欢这里的气息,也享受乡下原始简单的氛围。不过,她的大哥皮埃尔却没有机会与她共享这样的乡村生活了。

自从玛丽知道不可能回到河内后,便把皮埃尔送回了法国,安排神甫做其法定监护人。这样的决定在玛丽看来,是最好的选择。

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而落后的永隆根本不能满足儿子的教育需求,所以只能把皮埃尔送回法国。只是,假如她知道皮埃尔最终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会不会后悔没有把儿子留在永隆呢?

在越南的历史上,永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当玛格丽特和母亲来到这里时,它已经成为法国人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它是一个小城,人口大约为18万,其中大部分人口还是当地的安南人。在永隆,欧洲白人的聚集地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他们建造了笔直的街道,居住的房屋中有花园、栅栏、网球场,甚至连流淌的河流也成了他们取景的一部分。

玛格丽特母亲任职的学校,属于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小学。校舍是围着古树参天的操场建起来的平房,风格像一战后交趾支那建立的大部分校舍。屋顶由红瓦构成,并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拱廊型挡雨屋檐;墙壁被涂成淡淡的白色,与永隆的黄色民房相区别。在校园左侧,还矗立着一栋看起来很舒适的房屋,这便是学校留给玛格丽特母亲的住房,因为出色工作的她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手下管理着7名欧洲籍正式教员和11名聘用教员。

母亲能够安定下来,对一直漂泊不定的玛格丽特来说,心中也终于有了一种归属感,而永隆似乎才是她童年生活真正开始的地方。

早就到了入学年龄的玛格丽特,并未去过学校上学,一直由母亲亲自教育。而在这个安定的地方,她终于可以接受法国传统的宗教教育了。像当时大多数法国孩童一样,在神甫的见证下,她接受按手礼,成为了一名教徒。

从玛格丽特的种种表现看,人们并不认为她是一个“正常”的教徒,她虽然和母亲一起去做弥撒,但在弥撒结束后,总督夫人告诉她的母亲,这个女孩的目光太过狠毒、犀利,不是一个教徒该有的。

事情是否真的像总督夫人说的那样尚未可知,不过对玛格丽特来说,每周日做弥撒的时候是放松、休闲的时刻,因为总督夫人会邀请白人聚会。小玛格丽特这时候虽然还不知道如何参与到社交生活中,不过能够在做弥撒后迎着晚霞玩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虽然表面上看玛格丽特一家似乎已经融入了永隆的白人圈子,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生活在边缘的一类人,因为玛格丽特的母亲并不讨人喜欢,受到大家的排斥、孤立。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对于失去两任丈夫的玛丽来说,她的寡妇身份让人轻视,再加上她性格暴躁,经常抱怨、发牢骚和训斥别人,这样的性情的确难以让人喜欢。

不管怎样,在这里,玛格丽特一家的生活得以稳定,她们维持了白人富有者的生活状态,这从他们为散步而购买的马车也可以看出来——马车采用两匹马拉着,装饰华丽,还有专门的车夫。当傍晚来临,玛格丽特就和母亲、哥哥坐到马车上,沿着隆胡渠的道路散步,那里景色很美,绿荫掩映,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游玩的时候,玛格丽特从来不像哥哥那样一心贪恋玩耍,她这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一次郊游的时候,她突然告诉母亲说她将来想当一名作家。

玛格丽特后来回忆当时的场景说:“我记得我12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给母亲说了这番话。我们买了马车,就去乡间散步,由于天气太热,每次散步都会持续好几个小时。我每次都是单独和她散步,我告诉她‘我要写书,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不过,玛格丽特的母亲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言论,只是报以微笑。她不知道的是,女儿并不是随便说说,这个小女孩早有冲动,想要迫切地将内心的想法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永隆的稻田、森林和河流之间,玛格丽特渐渐长大了。她在这片地区待了四年的时光,从她留下的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她经常光着脚奔跑。

在一张站在佛塔下拍摄的照片中,她穿着白裙子,赤脚站在台阶上,样貌已褪去了野孩子的形象,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脸上也化了妆,表情若有所思,对于她当时的年龄来说,甚至有些过分凝重了。

她的确早熟,还是小女孩时,就对疯癫的女乞丐充满了兴趣。

这个女乞丐没有家,终日游荡在街道上,夜晚则睡在学校操场的番荔枝树下,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她最初到达永隆的时候,身上还背着一个女婴,但婴儿不知是卖掉了,还是送人了,总之,她很快就成了一个人。她时常哭叫,也会突然放声大笑,或者在半夜里跟在人们后面,追着人的影子跑。

玛格丽特就曾经被这个女乞丐追过,当时她吓坏了,只知道拼命地向前跑。最后,她成功甩掉了女乞丐,但是,女乞丐哭嚎的声音却充斥了她整个童年,成为她忘不掉的声音。后来,当她成为作家,女乞丐也变成了一段信手拈手的素材,她不断地刻画女乞丐的形象,仿佛这样便能减轻对方的苦难。

从根本上来说,玛格丽特是没有童年的,她在如此年幼的时候就开始敏感地观察身边的世界,感受人们的快乐或者不幸,然后记在心中。这是她的成长,更是她的不幸。 12RDlujwfL3TuX/4GXFHKZvlo8L6PmP9C1cfXKWsSKEJrpTOuomnk2+MSZJWjC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