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凄凄惨惨的朱氏家族

威名赫赫的蒙古“黄金家族”,是大元帝国乃至整个蒙古世界帝国的轴心,其实朱元璋也是“黄金家族”的一员,只可惜朱家的血统不是黄金式的贵族,而是同货真价实的黄金打交道的匠人。

按照古代政府对人们职业与户籍的划分及管理规定,一旦祖上从事某种行当,为了管理和控制的方便,子孙一般也要承继祖宗的衣钵。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是淘金户出身,大概他的祖上有不少代都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吧。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赠友》一诗中写道:“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披沙复凿石,矻矻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爱利不爱身”,其实这是一种反语,正体现了富于同情心的大诗人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求生艰难的感怀。

作为元朝统治下的“黄金家族”的朱氏家族,处境可谓惨不忍睹,他们像猪狗一般的生活,简直就是对于黄金巨大价值与魅力的一种无情嘲讽!而艰辛还只是一方面,不事农业的淘金户的社会地位也是偏低的,可谓社会底层中的最下层。底层劳动人民在死亡线上长期挣扎,可谓是古代历史上的一种社会常态。

按照元朝政府的规定,淘金户每年要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金子,可是黄金资源总是有限的,开采起来也殊为不易,老朱家又不能轻易转行。眼见负担不起就要断了活路,朱初一只好选择了逃亡。

好在元朝的社会管理较为宽松,对这类逃亡事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朱初一带领全家北渡淮河,来到了泗州北部的孙家冈定居(朱元璋后来将其祖父的陵墓就建在此处,“靖难之役”时朱棣行经此地,对于先祖的苦况还曾感慨万千)。这一年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只有八岁,他的伯父朱五一也只有十二岁。

然而泗州也容不下生计无着的他们,所谓“贫无立锥之地”,用来描述朱家此时的遭遇是再恰当不过了。无奈,朱初一全家只好又跑到今江苏盱眙一带垦荒。朱初一有好几个儿子,可是只有老二朱五一和老四朱五四成了家,并有了子嗣,其余的皆孑然一身。这倒不是他们信奉“独身主义”,而是因为实在太穷,穷得没法讨到老婆。

可怜的光棍们还剩下最后一条路,就是入赘女方家,成为社会地位最为低下的“赘婿”。“赘婿”在古代一向是被人瞧不起的,在秦朝的时候,赘婿甚至在政策上还要受到歧视,要承担很多额外的社会义务(韩非子认为非天灾人祸导致的贫穷是一种罪过)。想来朱元璋的那位叔伯实在是太差劲吧,想入赘都被人嫌弃。

按照元朝政府规定,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 。“贱民”是没资格取名字的,要么排老大老二,要么就按照父母的年龄之和命名,至于像张士诚之本名“张九四”(兄弟张士德本名“张九六”)之类究竟是如何取的,还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朱五一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日子实在太艰难,重一等四兄弟很早便死掉了。重五的妻子田氏早早地就成了寡妇,不过朱元璋(朱重八)长大后对这位可怜的寡嫂还有点印象,并称赞她有节行。她有个女儿,后来被朱皇帝封为庆成公主,“靖难之役”时还曾被建文帝委派去同朱棣议和。至于朱五一家的其他情况,史籍少有记载。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史籍上称他名“世珍”。朱五四与妻子陈氏共生下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重四,学名兴隆,婚后两子,大的早死,小的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朱文正(其实在声名上受到了朱元璋一定的打压)。老二重六,学名兴盛,做了赘婿,有一子早夭,另有一女,到洪武时期,被封为福成公主。老三重七,学名兴祖,也做了赘婿,早逝无后。朱元璋大姐死得很早,二姐也死得较早,但有个儿子,就是后来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赫赫名将李文忠(声名仅在徐达、常遇春之下)。在众兄弟姐妹中,朱重八排行老幺。

有人估计,朱元璋父亲的名字(世珍)连同他兄弟们的大名(隆、盛、祖、宗),可能都是朱老幺发达以后才重新他们给取的—老子可以给儿子取名,儿子一样可以给老子取名,只要这个儿子够霸气!

离乡背井,生活窘迫。朱五四夫妇虽然劳扒苦做,但还是耐不住让人窒息的贫困,所以他们才不顾“安土重迁”的古训,一再迁居—先是搬到灵璧,后又搬到虹县,再迁至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乡;在东乡住了十年,又迁往西乡,四年后最终落脚在了孤庄村。

俗语说“搬家三年穷”,如此频繁的折腾,对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朱家而言,无异于是一次次硬生生的剥皮。因为是“外来户”,也无权无势、无任何生存资本,所以朱家只能给地主家做佃户。一年到头辛苦忙碌,有个好年成,田主要拿去很大一部分,碰上歉收的话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于是一家人也就注定了要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一个地方待不了几年,就不得不搬迁,黯然地踏上新的求生之路。

这种孤苦无依的滋味,也许只有亲尝过的人才能由衷地体会,所幸朱氏父子尚能苟全性命。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的九月十八日未时,也就是下午1点到3点时分,一个弱小的生命降临在了濠州所在的钟离县,属龙。

在这个贫穷的小地方,在这户老实巴交的佃农家里,生下个瘦弱不堪的小男孩儿,甚至还一度病得要死—然而,谁能想到,他长大后竟然埋葬了一个帝国,又开创了一个帝国!

他就是朱五四的四儿子—本名“重八”的朱元璋,这一年朱五四已经快五十岁了,属于古代的老年人了。一般而言,老年得子的孩子,无论是体质和智力都要比正常孩子逊一筹,幼时的朱元璋也不例外,疾病常常找上这个瘦弱的男孩儿,但他也由此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

按照《明史·太祖本纪》中的记载,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怀他之前,夜里做梦有神人授药一丸,此药丸拿在手里还发着夺目的光彩;梦中的陈氏一口就把那药丸给吞了下去,待到她老人家醒来之后,仍觉口有余香……等她生下重八,一时间红光满室,连续几夜都如此。邻居们夜间就远远望见好像朱家着火了一般,于是一拨又一拨的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赶去救火,可走近朱家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这类“真命天子”降生的壮观场面,从来只在史书上出现,现实的情况总是刚好相反,因为实在平常得紧。后来,朱皇帝自己也越来越五迷三道,也越来越喜欢神化自己:《纪梦》与《周颠仙人传》等几篇神神道道的文章,就在不停地帮他神化自己和他的家族,虽然托名是“朱元璋作”,但估计就是他授意或者参与撰写的。

一般来说,父母在众多孩子中总是偏爱老大或老幺,别看朱五四一辈子混得不容易,可他平素最疼孩子了,而且也确实最疼老大重四和老四重八。所以尽管日子过得极为紧巴,他还是勉强让重八读了几年书,就是这短短的几年,收获却非同凡响。试想如果朱元璋一点知识底子都没有,那他再想要求进步都是非常困难的。读书太多未必是好事,但一点不读那肯定不是好事—再穷不能穷教育,有时候命运的改变,就可能来自于那一点可怜的知识积累。

也许是出于对侄子文正的憎恶,朱皇帝后来曾回忆说,他大哥重四由于从小被溺爱,结果给惯出了一身臭毛病,不仅对父母很不孝,而且还带坏了老二和老三。三位哥哥都吃不了苦,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这样父母更是把家里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重八身上了。

朱陈氏就常对老伴儿说:“人言吾家当生好人,今吾诸子皆落落,不治产业。” 然后一阵摇头叹息,接着却又指着鬼点子最多的小儿子道:“岂在此乎?”

以上记录可信可不信,反正话语权彻底被朱元璋、朱棣父子掌握了,但不管怎么样,四个儿子中毫无疑问数朱元璋最有出息。

穷二代出身,能读几年书已经够不容易了,这已经让父母使出了浑身的气力。为了维持家计,重八只好退学。辍学之后的小重八,能做的就是替地主刘德家放牛。此时的乡村牧童,最高的理想恐怕也只是做个富足版的“刘德”罢了。在朱元璋儿时的玩伴中,也许并没有与他“同里闬”的汤和,但正如《明史》中的相关记载,与朱元璋同里的周德兴却与之关系甚好,二人可谓发小。

在朱皇帝的少年时代,有一个人需要好好说说。他对朱重八的成长有不小的影响,他更可能还把自己身上的某些智慧元素灌输到了重八的身上。他就是重八的外公陈氏,其名字已经不可知。

这位陈老头是个奇人,他本是维扬(江苏)人,还在南宋末年的时候就加入了军队。当时,他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张世杰麾下的士兵,并追随主帅参加了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此役宋军全军覆没,存续了三百多年的宋朝正式宣告灭亡。可是老陈却侥幸活了下来,因为此人是相当命大,仿佛有神灵护佑,《明史·外戚传》中就讲了他很多吊诡的故事。

比如说陈老头做的梦很灵验,甚至说他可以作法化解海上的飓风。但实际的情况应该是这样:当时元军中有一位早前投降的南宋将领,恰好和老陈相识,又恰巧见到了被打落水中的老陈,所以就把他从海中救起,最后又一直把他带到了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安置;再后来,老陈厌倦了军旅生活,便回到了自己维扬的老家。不久,为了逃避兵役,老陈将家远迁到了盱眙的津里镇,也就是朱重八的祖父早年带着全家待过的地方。“千里姻缘一线牵”,不然也就没有了后来重八爹娘的喜事了。

这陈老头通巫术,专靠给人画符念咒度日,也许正因为他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一般,他的女儿才嫁给了朱五四这么个没出息的农民,估计也是看上了老朱的老实可靠。陈老头是个“绝户儿”,即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季氏,后来因乱世与朱家失去了联系(朱皇帝后来举全国之力都没能寻访到她家的消息,估计是在乱世丧亡了),陈老头后来过继了季氏的儿子为后。小女儿自然就是朱重八的母亲了,人称她为“陈二娘”。

陈老头之奇还在于他的长寿,从崖山之战到重八出生就已是五十度春秋了。因此重八出生时他大概已经八十多岁,而此翁最终的寿命是九十九岁!差一岁就成了“人瑞”,这才叫古代万中无一的长寿高人,幸运度不亚于封侯拜相!

虽然与外公相处的日子可能不多,但外公当年的从军故事,一生丰富的游历、见识,直接或间接地,让童年、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对于外面的世界有了最初的认识,对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有了初步的参悟。

当然,环境塑造人格,朱元璋未来思想、个性的形成,更多的还是与他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 qUaAvmtWATBE0o2WJAfq3p9VyHx8MLS1AmVAX/EkV/OM3s34KFKDd2dlIiOGKU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