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班子成员协调的具体技能

领导班子成员的协调技能对班子团结影响重大。在加强领导班子团结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人事协调技能,尤其要针对领导班子成员在领导班子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而强化不同的人事技能的提高。

(一)党政一把手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技能

加强班子团结,协调成员关系,提高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领导水平十分重要,党政一把手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方法是:

1.领悟角色,摆正位置。领导班子任何成员尤其党政一把手,都要认清自己的职务,领悟担当的角色,摆正所处的位置,这是搞好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作为地方党委书记,要认识到所处的是委员会制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集体领导,自己仅有一票之权,所以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班子其它成员的作用,绝不能搞家长制,一人说了算。在处理政府工作时要注意党政分工,尊重行政领导,不要包办代替。作为地方行政首长,要认识到自己在政府班子内是一把手,但在党委却是处于副职的地位,副职即是助手。况且作为地方政权,政府工作必须接受党委的领导,所以与党委书记存在主角与配角、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中切忌以党政分工为由与书记争你高我低,争谁说了算。

2.坚持党性原则,互敬互谅。党政一把手工作中要时时注意到组织上委以重任,把这方土地交给你,是要你干事业的,是要你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把这里的事业搞上去,而不是让你在这里争你高我低、显示威风的。因此,即使对方在工作中干了自己分工范围内的事,要想到他也是为党干了工作,是事业心强的表现,自己应该感到高兴,应该体谅和支持他的工作,而不要纠缠于你干了我的事、我干了你的事而互不相让、互不服气。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合理的分工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大的合理的分工必不可少,但在具体工作中不能也不可能分得很清,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在工作中互相交叉和渗透的事不可避免。因此,不能搞分工如分家,彼此互不干涉,这就要求双方讲党性原则,互相体谅和支持。

3.立足于基本估价,互相信任。班子成员在一个班子内部共事,需要有一个互相信任的氛围,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员对其他成员都应有一个基本估价。要认识到,我们班子中成员都是经过群众推荐、组织部门考察、上级党委讨论等严格程序选拔上来的,因此,就大多数人而言,政治素质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是值得彼此互相信任的,是能够互相共事的。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以后,即使在工作中与对方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分歧,也不会影响对对方的基本估价,这样,即使对方的一些明显过错和失误,也能谅解了,与对方的一些分歧和矛盾也能自我消化了,就不会为无原则纠纷而闹不团结了。

4.小矛盾及时沟通不积累,大矛盾冷处理避免激化。在一个班子工作中,没有矛盾是暂时的、相对的,产生矛盾是长期的、绝对的,关键问题是班子内部如何处理矛盾。这里就存在处理技巧问题,如果能处理得好,就能化大为小,化小为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日积月累,激化矛盾,闹得班子内部失火,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班子一把手必须十分重视处理矛盾的技巧。一是对小矛盾要及时沟通不积累,即班子在工作中产生一些分歧、误会,还不足以伤害对方感情、影响对方关系时,双方要主动沟通,讲明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看法,及时消除误会和矛盾。否则,不及时沟通,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小的分歧必然酿成大的矛盾,工作上的纠纷必然导致感情上的破裂,那时再要弥补难度就大多了。一些班子内耗形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程。二是对大矛盾要冷处理,避免激化。这主要是涉及班子成员思想作风方面的反映,问题暴露还不明显、不充分,是非一时难以弄清的,必须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办法,待是非弄清楚再作妥善处理。否则,情况不明,证据不足,一触就跳,一谈就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造成新的矛盾。此外,在班子成员中矛盾已经积累较多,双方已经互相猜疑提防,对这样的矛盾如简单地就事论事地进行处理,只能治标不治本,必须进行冷处理,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双方逐步自我提高、自我消化矛盾。

5.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及时排除外界干扰。一个班子内部很多矛盾往往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一些素质不好的干部往往喜欢靠人挂线、投机钻营,在领导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在领导之间瞎传话,人为地在班子中制造纠纷,产生猜忌。对这种情况,每一个班子成员尤其党政一把手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要在班子和干部中明令禁止这种现象,杜绝干部在领导班子中瞎传话、搬弄是非,一旦发现即严肃处理。二是班子成员遇到这种情况,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传的话是否正确,他为什么要传这样的话,必要时主动找对方谈开这件事,捅破窗户纸。这样,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要让传话者曝光,防止以讹传讹,并以此教育当事人和广大群众。

6.不在下级面前议论同级领导。在下级面前议论领导班子内部的事情是自由主义的表现,也是班子团结之大忌。有些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说话比较随便,经常有意无意地把班子内部的事情在下级面前传播,尤其对班子其它成员的意见和班子内部的矛盾也随便向外扩散。这种现象一是给心术不正者以可乘之机,这些人乘机左右逢源,钻领导矛盾的空子,谋取私利。二是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再传到当事人耳中,必然积怨成仇,造成两者矛盾尖锐,败坏班子成员的关系。由此,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特别警惕这一点,要有意识地管好自己的嘴巴,对其他成员的意见要及时与当事人谈心交心,切忌随意扩散,切忌在下级面前议论同级领导。即使班子成员工作明显失误,也不要轻易在下级面前表示自己不满的态度,要私下找当事人指出,让其自己去纠正。

7.坚持表扬为主,注意批评方式。作为班子一把手,对班子其它成员的工作要坚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的原则。在副手工作干出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表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副职工作失误时,要出以公心,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注意批评场合、方式和方法,尽量不要当众批评,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或不加分析地上纲上线,要掌握语言分寸,以诚相待,立足于帮助教育,让受批评者感到温暖和爱护,真正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8.人格上尊重他人,生活上关心他人。党政一把手与副职相处,绝不能以一把手自居,凌驾于他人之上,颐指气使,动辄训人,而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只有这样,班子成员感情才能相通,工作中才会有共同语言。其次,作为党政一把手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副职,要主动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疾苦,他们没想到的,你要尽可能替他们想到;他们想到而不便提出的,你要尽可能为他们提出和解决,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处处感到组织和领导的温暖,这样有利于建立正副职之间的和谐关系。

9.工作中放手不揽权。党政一把手在班子中主要职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用干部就是要充分发挥副手作用。凡属副职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应放手让他们去干,并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一把手要主动出面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难点,而不能搞事无巨细,包办代替。此外,在平时工作中,当下级遇到问题越级请示自己时,只可听取汇报,了解情况,而不应轻易表态、下达指示。应该明确指示下级找分管领导反映,自己对此有何看法也应向分管领导通气,具体工作仍应让分管领导去干。这样,既可解脱自己,调动副手积极性。反过来,副职也会尊重正职,支持正职工作。

10.有了成绩不居功,出现错误不诿过。当班子中工作有了成绩,受到上级表扬时,党政一把手要牢记功劳归于大家,不要据为已有,过分地突出自己。在班子出现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多作自我批评,尤其是副手工作失误时,也要勇于承担领导责任,及时帮助副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可能拉他们一把,而不能推诿。只有这样,让副手充分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才能达到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同舟共济。

(二)班子副职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技能

怎样当好副职,协调好班子内部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学问。副职只有领悟自己的职务角色特点,掌握工作分寸,才能处理好与正职和其它副职的关系,具体技能是:

1.参谋不拍板。副职的参谋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副职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比较熟悉,很容易发现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决策中也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副职的优势。但是,如果副职发出“过分耀眼的光芒”,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越权越位,把配角当成主角来唱,这种优势则会转化为劣势,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因此,当对全局问题或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副职应当明确认识到副职只有参谋权,没有拍板权,副职如果拍板,即越权越位,这是当好副职的大忌。当然,副职对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具体事项表明态度则不在此列。

2.补台不拆台,正职不是完人,考虑和处理问题,不可能事事周全、样样得体。当正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和漏洞,或在棘手问题面前进退两难时,副职采取何种态度是检验副职称职与否的标准之一。称职的副职应当主动弥补,主动提醒,上前助一臂之力,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补台效果的好坏主要看两条,一条是看是否有利于推动全局工作任务的完成,另一条是看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突破不突出。副职从地位上看,虽然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但并不是说副职只能唯唯诺诺、缩手缩脚,事无巨细都要正职点头才能干,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墨守陈规,毫无创新,使工作受到损失。称职的副职,应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具有开拓精神,干出自己的特色来,使原有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但这种突破不是空出副职自己,不是把副职凌驾于正职之上,自行其是,而是在正职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副职主观能动性的突破。

4.助手不甩手。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议论“副手好当”,这是因为副手上有正职,下有部属,大事正职亲自抓,小事部属会处理,往往容易造成副职当“传声筒”和“二传手”,加之有的副职配备过多,在某些部门易形成一些甩手副职。作为一名称职的副职,应当积极协助正职抓好分管的工作,主动为正职排忧解难,让正职腾出精力考虑全局的大事,使正职感到确实不可缺少副职的辅助。如果副职连自己分管的工作都处理不好,经常要正职来协调解决,这样的副职就不成其为助手了。

5.分工不分家。当副职几乎都希望明确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这种要求是有利于班子成员各得其所,发挥作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界限很难分得清楚,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遇到这类工作,作为副职要与其它领导以诚相待,互相通气,密切配合,商量办事,不应推三阻四,过分计较份内份外,应主动多挑担子,多承担一点责任,以减轻其它领导的压力。当然,这种主动也是有限的,以不插手其它领导明确分工的任务为原则。

6.服从不盲从。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是组织系统中的一员。处于组织系统中的副职,不能把对正职的服从,仅仅看成是对个人的服从,而应当看成是对组织的服从。然而,这种服从应是指正职领导下的服从,当正职违反党的原则时,称职的副职就不能盲目地服从,要从党的最高利益出发,据理力争,晓以利害,促其转变,如仍无转变,则应运用集体领导的力量设法制止,并向上一级组织反映,以捍卫党的原则。 l04OVOcnLbec3I82SqVIw7EE2NsHVEXhhsgK3hfg/g9r7YKFSNu+aGNB5X12m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