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胃下垂

一、升胃汤

(方源)《新中医》

(组成)柴胡9克,陈皮9克,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枳实12克,炒葛根12克,淮山药30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行气。

(主治)胃下垂。证见胃脘胀痛,体倦乏力,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恶心暖气,便秘或腹泻,小便不利,舌质淡胖嫩,苔薄白,脉弦数。

(按语)①本方证以胃脘胀痛,体倦头晕,腹胀暖气,舌胖、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胃下垂。

二、扶肝益胃汤

(方源)《中医杂志》

(组成)柴胡15克,香附15克,生黄芪24克,肉桂6克(冲服),山萸肉12克,肉苁蓉10克,党参10克,升麻9克,炒葛根9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升阳,疏肝益肾。

(主治)胃下垂。证见头晕目眩,言语低怯,气短乏力,自汗食少,食人则胀,脘腹重坠,便意频频,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按语)①本方证以头晕言语低怯,气短自汗,食胀,腹重坠,便意频,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胃下垂。

三、补中益气汤加苍术

(方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3):177

(组成)炙黄芪20克,炙甘草8克,党参9克,当归10克,陈皮8克,炙升麻6克,柴胡5克,白术9克,生姜10克,大枣5枚,苍术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次煎取350毫升,每次1剂。

(功效)补中益,升阳举陷。

(主治)胃下垂,脱肛。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脘腹饱胀,食后坠胀加重,平卧时减轻,嗳气频作,甚则呕吐酸腐食物,大便干结难行。立位时胃脘凹陷,而小腹前凸,如怀孕状。舌苔白薄,脉濡弱无力。

四、补中益气汤

(方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党参6克,白术6克,陈皮5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升麻4克,柴胡4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补中益气。

(主治)脾胃气虚。证见发热,自汗出,渴喜温次,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

(按语)①本方证以肢体倦怠,饮食少思,少气懒言,渴喜热饮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脱肛。③本方可用治肾下垂,胃下垂,胃粘膜脱垂,重症肌无力,乳糜尿,功能性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及产后尿潴留,膀胱阴道壁膨出等;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

五、升阳健脾汤

(方源)《福建中医药》

(组成)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焦艾叶12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温阳暖脾,补虚升阳。

(主治)胃脘痛(胃下垂)。证见胃脘痛,腹胀,纳差,消瘦,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弱。按语;①本方证以胃脘痛而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弦细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酌合成方保元汤(肉桂末5克、黄芪20克、人参10克、炙草10克、生姜五片)。③本方认为附子的药理作用,除具有镇痛、强心、升压作用外,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有兴奋后作用,兴奋各脏器,加强胃肠蠕动。因此,对胃位置下降,张力及蠕动功能减弱的胃下垂有较满意的疗效。

六、大柴胡汤

(方源)《浙江中医杂志》:1997;(10)441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大黄6克,芦根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一般治疗3个疗程。加减:巩固疗效,上方加砂仁。

(功效)疏肝理气,化湿和胃。

(主治)胃下垂。证见胃脘胀满,灼热疼痛,牵及右胁,嗳气则舒,情志刺激加重,食欲久佳,食后小腹胀坠明显,口干口苦,大便常秘结,面容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

(按语)①本方证以胃用疼痛,食欲欠佳,口干口苦,大便秘结,面容消瘦。舌红、苔腻、脉弦细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以治疗胃下垂。

七、参芪补气汤

(方源)《当代妙方》

(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云苓25克,山药15克,当归15克,山楂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白术12克,枳壳12克,鸡内金12克,升麻9克,陈皮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补中益气,提升。

(主治)胃下垂。

八、黄芪补气汤

(方源)《良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黄连2克,大枣3枚,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补中益气,提升。

(主治)胃下垂。

九、调肝益胃汤

(方源)《北京中医》1998;(1):25-26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枳实10克,山萸肉12克,煨葛根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早晚饭后半小时服为主。加减:有肝气郁滞及血瘀者加香附12克;气滞甚者加苏梗9克,减党参10克;脾肾阳虚者加肉桂6克,炮附子12克;有湿热内阻者加藿香9克,有腹痛怕凉伴大便稀者加草肉蔻各12克;脾胃虚寒者加砂仁6克;若寒热不明显而疼痛者可加元胡10克;合并胃溃疡者加乌贼骨15克,牡蛎30克,白芨12克;恶心者加姜半夏10克,恶心而怕凉,泛吐清、酸水者加吴萸6克;腰痛者加杜仲10克,独活12克等。

(功效)升阳益气,温补肾阳,养血疏肝,健脾散寒。

(主治)胃下垂。证见上腹部疼痛发胀,嗳气泛酸,体倦乏力,不欲进食,腹胀满疼痛,情志不遂,心烦胸闷,大便时干时稀,腰痛不适怕冷。舌质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

十、补气养胃汤

(方源)陈文第。补气养胃汤治疗胃下垂的观察。江西中医药,1990;(3):29

(组成)黄芪20克,炙黄精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9克,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佛手9克,红木香9克,甘草9克,炙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42治为1疗程。

(功效)补气养胃,健脾温阳。

(主治)胃下垂。

十一、复元升提汤

(方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于仙德等》1996;10(专利):228

(组成)生黄芪15克,煨葛根30克,党参15克,覆盆子15克,金樱子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莲子10克,升麻6克,鸡内金12克,芡实24克。

(用法)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每日1剂。加减:兼阴虚症状者加山萸肉15克,知母12克;兼血瘀症状者加蒲黄10克,五灵脂12克;兼血虚症状者加当归、肉苁蓉各15克;兼阳虚者加附子9克,肉桂6克;兼气滞者加玄胡12克,川楝子15克。

(功效)益肾健脾,益气升阳。

(主治)胃下垂,子宫脱重,脱肛,久泻等。

十二、芪术升胃汤

(方源)《河南中医•马风书等》1991;(4):28

(组成)太子参10—30克,黄芪10-30克,砂仁10克,白术10克,陈皮10~15克,升麻6-9克,柴胡10克,枳壳15克,大黄9克(后下),制马钱子3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纳差,口淡无味加藿香、焦三仙;口苦泛酸加黄连、吴茱萸;大便溏加云苓、生苡仁;大便干结加石斛,郁李仁。

(功效)升清阳,通胃浊。

(主治)胃下垂。证见胃脘痛疼、坠胀伴见纳差,呃逆、消瘦、身困懒,口淡无味或口苦泛酸,大便溏或干结,舌淡胖连有齿痕,苔薄白或薄黄,脉虚软或细弦。 c1808ugGpvFXp2Jcl++8AWx36nI5i2dntq+r17Zjukk057/sA6qJ44eT9Ibz5r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