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们心理上对通货膨胀极度恐惧,使得有形资产成了投资热门。老老少少都希望在货币贬值之前给他们的积蓄加个保险。他们购买绘画、古老的家具、陶瓷、邮票、钱币、宝石,当然还有黄金。我甚至还认识一个人,他竟然把资金投到了古老的咖啡磨坊上。
这一时期有形资产的价格几乎达到了大爆炸的程度,准确预见到这种发展趋势的投机者是可以赚到一笔财富的,然而这些购买者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已然涨高的价格下买入,结果20年来几乎一直在赔钱。黄金价格的走势揭示了整个不幸的原因。从最高峰时期的850美元一盎司到今天的300美元一盎司,黄金的价格暴跌,而且似乎没有形势好转的希望。我心满意足地观察着这一切,因为我一直都是黄金崇拜的反对者。
有形资产不具有盈利性,所以它们并不适合充当投资的价值载体。即使有收益,也一定是在某个过度通货膨胀时期。在原料投资上也是如此。但在股票投资上,虽然如今股票的红利相当微薄,但是股票购买者如果将收益进行再投资,他还是会通过利滚利的作用取得自动的价值增长。债券的情况同样如此。当股票业中的股份公司和债券业中的债券发行人(国家或企业)不断运转资金时,有形资产中的资金却被闲置起来,然而人们在有形资产上或许也可以进行投机,但投机者必须清楚识别出上涨的趋势,在适当的时候上车,从中赚取利润,然后很快下车,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有形资产赚到钱。可惜要想准确预见出价格的走势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核心的问题总是时间的选择。在交易所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先出人意料,然后才又如人所料的。
从理论上来讲,只有对所在行业的有形资产十分熟悉并且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在这上面发财。我说的是理论上,因为在我所提到的有形资产如绘画、古老的陶瓷、老旧的家具、宝石、邮票和钱币中,只有它们的收藏者才是真正的行家。他们喜爱他们的珍藏品,和它们同眠同起。然而收藏者绝不可能成为投机者,因为他们不会和自己的宝物分开。他们虽然在账本上已获得了巨大利润,但是他们却永远不会真正从中盈利。与此相反,那种试图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利的投机者却无法真正了解这种物品,所以也就不能长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