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人所生活的世界

第一节 怎样了解世界

任何人的心灵都务必拥有一项能力——接纳外部环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适应身边的环境。心灵还会追逐一项确切的目标,对身边的环境形成某种认知,并循序渐进地建立某种理想的行为模式,这种建立过程从婴儿阶段就已开始。截止到目前,我们还没能为这些心灵表现找到清晰、确定、合适的专业术语,但其存在却不会因此受到动摇。不仅如此,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只因人类心中一直有种无力感,所以心灵才会有上述表现。心灵的种种活动必须要在心中确定一项目标后展开。而众所周知,一定要能够应对改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由行动,才能确定一项目标。其中自由行动的能力价值不可小觑,其必定能让心灵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首次从地上站起来时,婴儿迎来了崭新的世界,并在那个刹那感受到有无数敌对与威胁隐藏在自己身边,而他并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婴儿会在最初做出行动尝试,尤其是最初学习走路时遭遇种种困境,其或许会因此对前景更加自信,或许会因此遭受致命打击。在我们这些大人看来,一些事可能习以为常或不值一提,但是却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全部印象。例如一度行动受阻的孩子,也许会对剧烈、迅速的运动产生向往,要了解这点非常简单,只需询问他最喜欢哪种游戏或长大后的理想即可。这种孩子一般会说,自己非常想开汽车、火车之类,他想要消除自由行动障碍的意愿,就这样清晰展现出来了。借助完美无瑕的自由行动,将心底的自卑感与障碍感全部清除,便是其人生目标。这种自卑感与障碍感,往往极易出现在发育缓慢或身体病弱的孩子心底。同理,天生有视力残缺的孩子更愿意通过视觉了解全世界,天生有听力残缺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会变成音乐喜好者,对一些让人快乐的调子充满兴趣。

了解全世界时,孩子会动用一切身体器官,尤其是感觉器官。孩子跟世界的基本关系,相当于是由感觉器官决定的。借助感觉器官,人们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而由于人们是通过眼睛观察世界,因此眼睛便成了最关键的感觉器官。任何人都将被睁开眼睛后看到的事物所吸引,这是毋庸置疑的,视觉印象就通过这种方式变成了人们的主要人生经验源头。有别于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之类的感觉器官只能感受到刹那或短时间的刺激,人们对身边世界的视觉印象往往更深入,更长久,因此其重要程度无与伦比。然而,特例总会有的,有些人占据主宰地位的感觉器官也许是耳朵,其在收集种种信息与印象时,主要靠听觉,因此其心灵便是听觉型心灵,这点显而易见。另有少数人占据主宰地位的是运动机能。还有些人对嗅觉刺激与味觉刺激兴致浓厚。相对而言,第一种听觉更敏锐的人更加罕有。另有很多孩子身体中占据主宰地位的是肌肉系统,他们从童年时期就很喜欢动来动去,长大成人后更是如此,多动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属性。对于要用到运动肌肉的活动,他们满怀兴致,连睡觉时都不停地翻身,不愿保持安静。同属于该类型的还有一些看起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孩子,这种多动一般被当作一种恶习。孩子跟世界接触,往往是借助对某种器官或是器官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皆可)的特殊关注,否则他们要继续生存,基本是不可能的。借助自身相对敏感的器官,孩子得出了对外部世界的印象,以这些印象为依据,他们从总体上建立了对世界的认知。可见某个人用于探究世界的器官或是器官系统,将作用于他与世界的一切关联,因此一旦了解了这种器官或是器官系统,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而要了解某个人行为与反应的动机,只需了解其器官方面的残缺怎样作用于其童年时期的世界观和之后的发展即可。

第二节 世界观的构成要素

无论什么人,其心底都会一直有一个最终目标,其所有行动都取决于该目标,其对心理认知能力的选择、其心理认知能力的强烈程度与活动,都被该目标作用。要对世界产生某种认知,心理认知能力必不可少,即心理认知能力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为什么人们都只能感受生命的特殊一环,或某件事的特殊部分,或其实只是人们所在的整个世界的特殊组成,原因就在于此。所有人都只关注跟自身目标相符的事物,在这种前提下,要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真正的了解,就必须对其心底的目标有深入了解,要全面、客观评价其行为,就必须了解该目标对其一切行为都发挥着的巨大作用。

一 知觉

借助感觉器官,外界的印象与刺激传到了大脑,在其中留下了某些记忆的印迹,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想象与记忆的世界。不过,由于知觉必然会具备感受者独一无二的个人品性,因此将知觉等同于照片,无论如何都不可行。每个人感受的事物跟他看见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任意两个人对相同景物的反应都是有差异的,对看到的事物的感受也必定截然不同。从身边的环境中,孩子能感受到很多事物,且必定会与其一早成型的行为模式相符。如在视觉发展突出的孩子的感知中,视觉特征一定会很突出。也许大部分人通常都喜欢形象思维,但也有部分人在为自己拼凑多彩的世界图画时,主要借助的是知觉。知觉未必要完全符合现实。调节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联,以跟自身生活模式相符,这点任何人都能做到。可见人感知的内容与感知的方式,便是其个性与特殊性所在。简而言之,知觉是种心理认知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生理现象。对这种能力的观察与解析能让人们对他人的心灵世界有全面、透彻的认知。

二 记忆

心灵在具备某种程度的感知后,还务必要开展多种活动。心灵的活动其实是以人的自由运动的目标与目的为依据展开的,跟自由运动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即作为适应性调节器官,人类心灵务必要从外部环境中搜集各类刺激与信息,对其进行整理,还要对一切官能的发展做出统一安排。这一切的官能对人们妥当的自我保护和平安无恙的生存发挥着关键作用,缺一不可。

面对种种人生问题,任何人的反应都各不相同,这点大家都已了解。在人们的心灵中,这些反应必定会留下印迹。记忆与评判这两项功能,对人们的心灵不可或缺,因为人要跟自己身边的环境相适应。记忆是人们预防灾祸的必备条件,据此能推导出如下结论:每个记忆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无意识的目的,要么是为了激励人们继续这么做,要么是为了警告大家吸取教训,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这点昭然若揭。总之,没有哪种记忆是毫不重要或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所以只有搞清记忆背后隐藏的目标与目的,才能有效评判该记忆的价值。

有一点相当关键,即了解人们记住一些事,遗忘另一些事的原因。由于对某些事的记忆对某一特殊心理倾向非常关键,并能对某项关键的潜在运动发挥推动作用,因此人们要记住这些事。反之,人们绝对不会记住那些对计划实施毫无影响的事。这说明记忆同样具有目的性,指引总体人格的目的掌控了所有记忆。若能长期存在于脑子里,并对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有利,就算是不准确、不真实的记忆(童年时期的记忆大多如此,既混乱又主观)也会变成一种态度、情趣乃至哲学思想,而不仅仅是纯粹的记忆。

三 想象

个人独有的个性,能通过具体的幻想与想象得到最清楚的展现。此处的想象即知觉重现,而知觉的对象并未出现,也就是说想象即对知觉的复制,心灵的创造力由此再度得到证明。一如知觉是以身体感受为基础产生的,想象不只是知觉的重现(知觉本就是心灵的产物),还是以知觉为基础形成的崭新且独一无二的事物。

幻想的清晰程度远在一般的想象之上。幻想的景象非常清晰,不仅拥有想象的价值,还像真的有那种刺激物一样,对个体行为发挥作用。所谓幻觉,即似乎是由某种真实存在的事物刺激产生的幻想。白日梦的产生有何条件,幻觉的产生便有何条件。所有幻觉都源自幻想者的目标与目的,相当于其灵魂在进行艺术创作。有个案例能为此做出解释。

有个姑娘很年轻,很聪明,不理会父母的反对,跟一个男人结了婚。愤怒的父母因此与她断绝了关系。她在之后的日子里,越来越觉得父母没有善待自己。她跟父母有很多和好的机会,却因为彼此都很骄傲、很执拗,全都以失败告终。姑娘原先生活富足,受人尊重,婚后却非常贫穷,处境艰难,可是其婚姻的外在表现却不带半点悲惨印迹。大家觉得她一早就习惯了这种贫穷的生活,直到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怪事。

姑娘跟父亲的关系一度十分亲昵,自幼便深受父亲宠爱,但父女俩之后更加彻底地断绝了关系,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父亲因她的婚姻不再善待她,两人的关系严重破裂。甚至她的孩子出世时,父母都无动于衷,没有去看望她和孩子。姑娘本就骄傲,父母却在她最需要关怀与照料时表现得如此冷漠,这必然会戳到她的软肋,伤害她的感情,以至于她一直无法原谅他们。

姑娘追逐的目标彻底掌控了她的情绪,这点很值得留意。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跟父母关系破裂为何会对她产生如此深入的影响,恰好是因为她这种性格特征。姑娘的母亲既严肃又正直,品性上佳,可是在女儿面前,却表现得十分苛刻。对于怎样才能稳固自身地位,又不违背自己的丈夫(最低限度表面看来是这样),母亲心知肚明。她的确让大家留意到了自己的顺从,这让她很骄傲,引以为荣。家里还有个儿子,在众人看来,他跟他的父亲非常相像,日后会成为家族财产的继承者。这导致这家人看重儿子多过女儿,女儿因此萌生了更加强烈的欲望。结婚以后,这个自小便受尽双亲宠爱的姑娘却只能艰苦度日,以至于她经常回想父母对自己怎样不好,怨憎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有一天晚上,姑娘还没睡着,房门打开,圣母马利亚走进来,走到床边告诉她:“有件事我一定要跟你说,十二月中旬,你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这样爱你,不希望你事先没有任何准备。”

她把丈夫叫醒,把这个幻象一五一十说给他听,而她自己并不害怕。第二天,她将此事说给医生听,坚持认为这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罔顾这明显是幻想出来的。这种幻想初看匪夷所思,其实并不难理解,只要用本专业的知识解析一下即可。实情是这个年轻的姑娘有很强的欲望,同时热衷于掌控他人——这是我们观察的结果。她在跟父母断绝关系后发觉,自己的处境如此困窘。若一个人竭尽所能想要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他便会有很大概率接近上帝,跟上帝交流,我们要理解这点,难度并不高。任何人都不会认为她若只是在想象中(如祈祷时)见到圣母马利亚有何特别,不过,我们还要更深入地探讨她的状况。

要完全洞悉此事的秘密,只需了解灵魂在玩什么花样即可。所有人在遭遇相似状况时都会做梦,不是吗?而这个姑娘在清醒时也会做梦,这便是仅有的差异。她的欲望因抑郁的情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点要额外说明一下。眼下,我们了解到她身旁出现了另外一位母亲,而这位母亲无疑又是所有人心中最了不起的母亲。她母亲没出现,圣母却来到了她身边,两位母亲的对比如此明显。所以实际上,她这种幻想是在指责母亲对自己的爱有所欠缺。

说到底,姑娘就是极力在为父母的错误寻找证据。十二月中旬这个时间并不寻常,人们通常会在每年的这段时期频频想起自己的至亲,大部分人会往来密切,相互赠送礼品之类,并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这往往会成为很好的和好时机。所以这个特别的时间跟她发觉自身的困窘处境存在紧密关系,对我们来说就很好理解了。

这个幻想好像只有一点让人难以理解,就是圣母的友善造访却是为了给姑娘带来一个噩耗——姑娘即将死去,可在把此事说给丈夫听时,姑娘却又表现得非常兴奋,其中含义深刻。没过多久,圣母的预测就从姑娘家传出去,翌日便传到了医生那里。最后姑娘的母亲也因此过来看望她,让她得偿所愿。

圣母马利亚在数日后再度到来,带来的消息跟上次一样。我们询问姑娘,她跟母亲这次见面有什么结果,她说母亲拒绝承认错在自己。她想掌控母亲的欲望未能获得满足,所以把先前用过的法子又用了一次。

我们想方设法把她生活的实情告诉了她的父母,最后在我们的安排下,她和父亲终于见了面,过程让人很感动。然而,姑娘却说父亲的言行好像表演一样夸张,并埋怨父亲没有早点过来。她还是没能获得满足,由此可知,成功也不能让她克服自己的如下欲望:想证明自己是唯一战胜了错误的人,其他人都做错了。

从上述内容能推导出,最沉重的精神压力与对无法达成目标的畏惧,很容易让人产生幻想。幻想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很久以前的时代,确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游记中有大量与幻想相关的内容,这点大家都了解。有个非常好的例子,便是海市蜃楼。在沙漠中旅行时,人迷失方向,饥渴、疲惫至极,便会看到海市蜃楼。众所周知,在生命危险引发的紧张情绪逼迫下,人们会为逃避让人不悦的环境压力,想象出一种光明、振奋的环境。所以海市蜃楼便意味着能激励极度疲倦之人、能让犹豫不决之人做出决断、能让旅人变得更坚毅或更敏感的新环境,以及能让人忘记恐慌折磨的止痛药或麻醉药。

由于一早便在感知、记忆、想象中见到过同类现象,因此我们不会觉得幻想有多新奇。我们会在之后探讨梦中情境时发现相同的事物。以下两点都能轻易引发幻想:一是多多运用想象,二是让高级神经中枢无法发挥辨别功能。人们在受到逼迫,或面临危险,或遭受威胁的压力时,为了清除、战胜自身的软弱,会竭尽全力幻想。对批判能力的思考,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少。奉行极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此时为了把想象转变为幻想,不惜将所有精神能量都集中到一处。

幻觉跟错觉相像至极,有着一模一样的基本环境,包含着一模一样的精神威胁,仅有的差异是错觉还跟外界维持着一定关联,只是人们对这种关联的误解一如歌德在《魔王》中所言。

为解释灵魂的创造能力在有需求时引发错觉或幻觉的方式,接下来再列举一个案例。有个男人出身很好,最后却只成了一名小小的职员,没有任何大的作为,而这要归咎于他的学习成绩很糟糕。他对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这严重压迫着他的心灵。朋友也在批评他,让他的精神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他从这时开始染上酒瘾,由此马上忘却了自己的烦恼,还为失败找到了开脱的理由。但他很快又被送到了医院,因为他得了震颤性谵妄。谵妄像极了幻觉,因酒精中毒陷入谵妄的病人,时常会幻想看到了一些小动物,比如老鼠、虫子、蛇等,还会幻想看到了一些跟自己职业相关的事物。

主治医生不让这个男人饮酒,用苛刻的治疗措施帮他完全戒掉了酒瘾。康复出院后的前三年,他一直没喝过酒。近来他又住院了,因为又出现了新症状。他表示,自己工作时(他现在做小时工),经常看到旁边有个人斜着眼、笑嘻嘻地监视自己。有一回,那人在讥笑他,他非常气愤,想知道那人到底是人是鬼,便抓起铁锹朝其丢过去。对方避过铁锹,随即冲上来把他痛打了一顿。

病例中的幻象居然能对他拳打脚踢,再说其是鬼就不行了。尽管这个男人习惯于幻想,但此次他遇到的不是幻象,而是真人,他误会了。很明显,出院以后,戒掉酒瘾并未妨碍他变得更消极。他失去了工作和家庭,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做小时工这种他和他的朋友最看不起的工作,要说他的精神压力减轻了,是不成立的。虽然经过治疗,他戒掉了酒瘾,但处境却变得更加悲惨,因为他无法再从酒精中获得安慰。不管怎样,先前他都能依靠酒精维持自己的工作,还能借自己酗酒,应对家人对自己毫无成就的责备。他觉得跟承认自己工作能力低下相比,这个理由更体面些。身体康复后,他务必要重新直面现实,跟先前比起来,各种压力并未减轻分毫。先前他还能拿酗酒当借口,眼下若再失败,就没有任何借口,也没有任何慰藉了。

幻觉在这种精神困境中再度出现。在他看来,自己依然在以酗酒者的身份面对这个世界,跟先前没有区别,他还十分清楚地表明酒精已经毁掉了自己的整个人生,现在再想挽回已经不可能了。现在这份挖水渠的工作不够光彩,并让他反感,但他还是想借口生病,摆脱这份工作,而不是主动辞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之前提及的幻想一直在延续,于是他再度被送到医院。原本自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这一切却因酒精葬送了,这成了眼下他自我安慰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将自我评价长期维持在很高的水准,相较于保住自己的工作,维持这种评价要重要很多。他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说服自己对以下观点深信不疑:自己原本肯定能取得很大成就,只因命运欠佳才沦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他始终那么自负,觉得别人并不比自己更厉害,仅仅是自己前行之路上的阻碍无法越过而已,原因就在于此。他极力寻觅一种理由,以让自己得到慰藉,觉得有人在讥笑自己的幻想便因这种迫切的情绪产生,他的自尊也因此免受伤害。

第三节 幻想

灵魂还有一项创造机能,即幻想,它囊括了前文中描绘的种种现象。幻想与白日梦跟一些在意识中烙下清楚印迹的记忆、跟建造了神奇上层建筑的想象类似,也被归为灵魂的创造活动。预测与预先判断是幻想的要素之一,也是一切运动生物的基本能力之一,不可缺少。幻想跟人类的运动性存在紧密关联。其实,幻想便是预测的方法之一。孩子与成年人的幻想往往涉及将来,虚构出一座海市蜃楼,作为实际生活的典范。某些情况下,幻想又被冠以“白日梦”的称号。在孩子的幻想中扮演第一主角的是对权力的追逐,这在相关研究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孩子的大半幻想开头第一句话便是“长大后,我……”,其追逐的目标往往将其白日梦填充得满满当当。日常生活中,不少成年人也像孩子一样,其人生重点毋庸置疑也是追逐权力。我们由此再度留意到,发展心灵的必要前提是确立一项目标。获得社会的认可,努力出人头地,便是人类文明中的这项目标。由于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人类要一直坚持进行自我评价,这必然会激发人们对优越感的追逐,激发人们在竞争中取胜的热切欲望,因此,只凭一项平庸的目标就想让人获得永久性满足,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幻想拥有相当突出的预测方式,基本都是展现当事人力量的场景。

由于我们无法为幻想的程度与想象的范围设限,因此无法以相同的标准看待这个问题。上述内容适用于大部分情况,可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其也许并不适用。在好胜心的作用下,以挑战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孩子十分慎重、警惕,一直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因而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同样拥有较强想象力的还包括觉得人生有很多不称心之处的弱小孩子,这种孩子极易在幻想中迷失方向,也许还会借助想象力,在某个成长时期逃避现实。幻想也会被用于批判现实,这是对其的一种滥用。此时的幻想已经演变为沉迷于某种能力中,借助幻想这种虚拟的方式,个人得以摆脱平淡无奇的生活。

在幻想的世界中,在追逐权力期间问世的社会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说来,孩子幻想中对权力的追逐,都会以在社会事务中彰显自身力量为展现方式。部分幻想,如幻想自己拯救了世界,幻想自己是强大的骑士,幻想自己打败了邪恶力量,幻想自己击败了魔鬼等,都清清楚楚展现出了这项特征。不少孩子时常会有这样一种幻想:自己来自另一个家庭,并不是当前这个家庭的孩子,自己的生父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会在未来某一天接自己离开这里。以下孩子极易有这种幻想:其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并且总是有被剥夺感,要么很难吸引别人的关注,要么觉得无法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关怀与温暖。部分孩子总是有类似于成年人的表现,其对崇高理想的追逐,便在这种外在态度中展现出来了。某些情况下,对这种理想的展现方式近乎病态,如男孩只戴硬礼帽,四处捡拾雪茄烟蒂,以此佯装自己已经是男子汉了,又如女孩的一言一行和衣着打扮都朝男孩靠拢,只因其非常想做男孩。

评价部分孩子没有任何想象力必然是错误的,他们不过是不想展现自己,或不想展现自己的幻想,因为有某种原因要求他们这样做,或为了得到权力感而压抑自己的想象力。第三种孩子为了跟现实生活相适应,不得不倾尽全力,其之所以不想沉迷于幻想,是因为觉得这会对他们的男性气魄造成损伤,或让他们显得很幼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对幻想反感至极,导致其想象力表面看来近乎为零。

第四节 梦的概述

我们研究了之前提到的白日梦,还要再研究睡梦,这是睡觉期间一项关键且有意义的活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总被人挂在嘴边上。通过了解人的梦,能轻而易举了解其性格,这是上一代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心理学家点明的真相。其实梦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思想的重要构成,睡梦跟白日梦都以计划、设计将来的生活,引导其朝安全发展作为重点。相比之下,白日梦更易理解,睡梦却难以解析,这是双方最显著的差异。睡梦难以解析这一点很好理解,好像在暗示睡梦本就很多余,一点意义都没有。但一个人只要尝试战胜困境,维护自己将来的地位,就会在睡梦中展现出对自身权力的追逐,这点在当前是成立的。据此说睡梦能帮人们解决精神问题,自然也是成立的。

第五节 移情或认同

除了感受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外,灵魂还能感受、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由于能自由运动的生物会不停地遭遇调节适应问题,因此该能力对提升其不可或缺的预测功能大有帮助,这便是所谓的认同或是移情。在人类之中,认同或移情发展上佳,分布颇广,在精神生活中随处可见。认同或移情之所以能够存在,预测能力的必要性必不可少。一定要掌握利用自己的思想、感受、知觉间的交互作用,正确判断某种将要出现的特殊环境的技巧,这样才能预知、预先确定或预测自己应在该环境中采取何种行动。这样做的关键是,最后要能确定对于这种新环境,自己应更努力地接近还是更慎重地逃避。

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生移情。沟通时要理解对方,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对其产生认同。移情表现为艺术,便是戏剧。移情还有一种表现,即留意到他人处境危险,自己也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忐忑。这种移情可能会强烈至极,虽然当事人并未遭遇任何危险,但还是做出了防守的动作,而这不是其自身能掌控得了的。看到别人的杯子打碎时,人们一般会摆出何种姿势,大家都已了解。一些打保龄球的人会在球滚动时做各种动作,似乎想以此作用于球的滚动路径,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在看台上欣赏足球比赛的观众,会在自己喜欢的球队进攻之际,努力摆出前进的姿态,在另一支球队拿到球时,努力做出下压的反抗动作。感觉到危险时,坐在汽车上的乘客会不自觉地做出刹车的动作,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从高楼底下经过,发现有人在楼上擦玻璃,大半人不是缩脖子,就是做出遮掩保护的动作。思维混乱、无法继续的演讲者,会让观众产生郁闷、受限的感觉。在戏院看戏时,这种情况格外严重,观众极易在心中偷偷代入种种角色,在想象中取代了演员的位置。这种感觉自己的行动与感受好像属于另外一个人的认同能力,以人们天生的社会感为源头,为人们的生命提供了极大的依靠。它其实就是种宇宙感,展现了人们所处的全宇宙彼此间都存在关系。生而为人,一定要具备这种特征,才能站在自己以外的事物立场上,对其产生认同。

移情能力跟社会感一样,程度也各不相同。连孩子都有相关的表现,一些孩子似乎把娃娃当成了人,对其喜爱至极,一些孩子却把更多的兴趣放在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如果只留意没有价值或生命的事物,切断人们彼此间的社会关系,也许将彻底终结个人的发展。孩子虐待动物的情况原本绝不会出现,除非孩子毫无社会感,无法站在其他生物的立场上,对其产生认同。孩子若缺少社会感与移情能力,便会在跟别人建立关系时,对别人的种种情绪提不起半点兴趣,只留意近乎无价值或无意义的事物,只在乎自己。极度缺少社会感与移情能力的人,将对与人合作持完全拒绝的态度。

第六节 催眠及暗示

人怎样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造成影响?个体心理学表示,有多种表现随着精神生活一起诞生,其中就包含这种现象。人类公共生活的建立,以人们彼此间的影响为必要前提。某些情况下,如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对彼此的这种影响会格外强烈。人受社会感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愿意被环境影响,影响的一方有多顾及被影响一方的权利,后者就有多自愿接受前者的影响。对别人造成伤害的影响无法维持很长时间,有一种相当重要的教育思想,即一定要让某人觉得他的权利获得了保障,才能最大程度地向此人施加影响。可能有许多教育方式都能行得通,但遵循上述思想的教育方式必然能跟人类的最初本能相符,这种本能便是对自己跟其他人乃至宇宙间种种复杂关系的感受。

这种教育方式除非遭遇有心想要摆脱社会影响之人,否则一定是有效的。摆脱社会影响不是偶然之举,当事人必然在此前挣扎了很久,逐渐淡化了跟身边环境的关联,最终与社会感为敌,而没有半分掩饰。这增加了影响他的难度,乃至将影响的可能性降为零,无论影响的形式如何都是如此。一种戏剧化的场景由此产生:他会抗议并回击一切试图影响他的做法。

面对教育者对自己的影响,感觉自己被环境压迫的孩子会心生抗拒。但某些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大到了能清除一切阻碍的地步,导致权威影响的地位依旧稳固至极,被影响之人依旧选择对其遵从。这种遵从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好处,还可能以极为荒谬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至于居然让当事人在生活中感到难以适应,即习惯于无条件遵从的人,根本不能在没有他人指引的情况下行动或思考,这些都能毫无难度地得到证明。无条件遵从引发的后果严重至极,成年后,这种孩子将轻而易举被人掌控,乃至沦为犯罪的工具,这便是这种遵从带来的危险。

犯罪团伙中有些情况非常有趣,团伙首领多半隐藏在幕后,只发布命令,不亲临现场,命令执行者都是习惯于无条件遵从的人。这种无条件遵从命令的小卒,在团伙犯下的大案中基本都会出现。更有甚者,这种有着深远影响力的无条件遵从会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当事人觉得要达成自己的心愿,一定要这样唯命是从,低声下气,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光荣。

对日常生活中彼此影响的研究表明,最明白事理的人最易受到影响,其社会感遭到扭曲的情况并不多见。热烈期待占据高位、掌控别人的人则与之相反,难以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的现象,十分常见。

父母最常埋怨的是子女不遵从自己的命令,因为子女的无条件遵从而发出怨言的父母并不多见。根据研究,第一种孩子极力想要摆脱囚禁自己的樊篱,也就是他们所处的这种要求他们超过其他人的生活环境,这种错误的家庭作用导致他们难以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对权力的追逐欲望越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就越低,但大半家庭依旧以刺激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心底的雄心壮志觉醒,作为教育的重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类野心与奢望在人类文明中到处都有,跟父母思考不周无关。比身边所有人都更出众、优越、醒目的人,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往往都是最被看重的。我们会在之后论述虚荣的一章中,为这种刺激野心的教育方式怎样违背社会生活,野心引发的各种困境又是怎样阻挠心智发展的,做出更深入的阐释。

无条件遵从会让人被身边的任何一点改变严重影响,比如灵媒。在短短一段时间内,遵从任何个人的任何奇怪思想,想象这是种什么样的情况。催眠术的基础也与之相似,表示愿被催眠的人也许并未在精神方面做好准备,要无条件遵从,故意抗议催眠的人心底却可能隐藏着一种本能,对遵从充满热望。人在被催眠期间的所作所为,只取决于其心理态度,其言辞或信任的对象则无足轻重。人们对催眠术误会颇多,就是因为对这点认知不够清楚。一般说来,人在被催眠期间的表现都像是在抗议催眠,其实却对遵从催眠者的命令充满渴求。不同人的催眠结果不同,只因这种渴求的程度不同。这说明是被催眠者的心理态度,而非其意念决定了其被催眠的程度。

催眠的实质跟睡眠十分相像。催眠是在他人的命令下产生的睡眠,这是其神秘性的源头。催眠者的命令只在被催眠者心甘情愿选择遵从时发挥作用,后者的本性与性格往往占据着决定地位。能被催眠的人都放弃了自己的判断机能,愿意遵从他人的命令。这说明催眠完全摒弃了被催眠者的运动机能,更有甚者,由催眠者随意掌控被催眠者的运动中枢,这便是催眠有别于普通睡眠的原因。人在被催眠期间处在模模糊糊的轻度睡眠中,除了催眠者让他回想的事情,什么都想不起来。催眠期间,灵魂最精致的成果,即判断机能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即被催眠者跟催眠者的一只手、一种工具没有区别,这是催眠最关键的特征。

部分人能够对其他人的行为造成影响,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认为自己独有的一种神秘力量,是自己拥有这种能力的源头。这也许是非常有害的,会通灵术、催眠术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也许会做出某些会危害他人的行为。他们对人类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不择手段以达成自己罪恶的目标。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建立在欺骗之上。偏偏人类如此倾向于遵从,极易受控于那些以有特异功能自居的人,真是遗憾。很多人在认同所谓的权威之前,根本不加证明,这已成了他们的习惯。他们无意进行理智观察,宁可被人欺骗,被故弄玄虚之人震慑。这种借助神秘力量欺骗他人的做法,只能不断招致被欺骗对象的抗议,断然无法为人类社会生活建立和谐的秩序。玩弄通灵术或催眠术的人经常遇到佯装被催眠的人,被其设下的圈套狠狠捉弄一番,连某些尝试催眠他人的科学家都会有这种遭遇。玩弄通灵术或催眠术要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很奇怪的想象,有真有假,彼此交融:被催眠者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催眠者,但又遵从了催眠者的安排,集被欺骗与欺骗的身份于一体。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被催眠者愿意遵从的心理,而非催眠者的力量在发挥显著作用。由此可知,被催眠者不会被任何奇异的力量作用,唯一的例外是催眠者长于夸张与欺骗。能被催眠术与通灵术作用的,只有无条件遵从的人。对于以下几种人,催眠术与通灵术断然无法发挥作用:对理智生活习以为常,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对其没有任何批判。

接下来一定要谈一谈暗示。我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为何要将暗示归类于印象与刺激。人们不可能只能感受一种刺激,因为很明显任何人都在随时受外部环境中无数印象的作用,只是偶尔才受环境刺激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人在对某种印象有了感受后,便会继续受其影响,不会停止。至于暗示,则是这样一种印象,其展现为另外一个人的要求与请求,游说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便是此人的目的。改变被暗示对象内心原有的思想或使之增强,便是暗示发挥的作用。面对外界的刺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才是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任何人受影响的程度,都跟此人的独立程度关联紧密。务必要留意以下两种人:第一种人极易被暗示、催眠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观点过度看重,因此无论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他们都不会重视,总是对他人评价过高,喜欢接纳他人的建议;第二种人将所有刺激、暗示都视为羞辱,完全无视他人的看法,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只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唯一正确的想法。两种人都存在缺陷,后一种人无法接纳其他任何人的任何看法,便是其缺陷。通常说来,这种人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若不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姿态很独特,他们也不会偶尔骄傲地表示自己胸襟宽广,很愿意接纳别人的提议。要亲近这种人其实颇具难度,要跟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同样如此。 T9VgVEB1SBWRiPMSKWFXp1S/nJ0VzI1UXdhYDxBSfHwF6ca6+WJ894DCIU/oCr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