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情绪,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情绪、什么能影响情绪,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已经辩论了上百年。我是医生,咱们这里也不讨论哲学层面的问题,只聊聊情绪跟健康的关系。
情绪这东西,跟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跟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我们谁都逃不了干系。而且跟空气一样,它既能害人,又能帮人。
一千多年前,有一位阿拉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名叫阿维森纳,他为了研究不良环境对生命状态的影响,拿小羊羔做了个实验,他把同一胎生的两只小羊羔分开了,一只小羊跟着妈妈在草地上快乐地长大,另一只小羊被拴起来了,旁边放了一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狼,狼每天虎视眈眈地看着小羊。结果是,这只原本很健康的小羊,每天极度惊恐,根本吃不下东西,变得特别消瘦,没多久就死了。
通过做这个实验,阿维森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不好的环境,比如,可以让人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的环境,是致命的。可是,小羊遭的这种罪是被迫的,它自己没办法。但我们自己呢,没有人非把我们拴在狼的身边,即便狼来了,我们自己也有能力把它赶走。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赶不走这只狼。或者说,狼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是一个外因,而小羊羔对这个外因的剧烈情绪反应,才是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
我们生活中不也一样吗?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这些负性情绪,都是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情绪之所以能致病,关键在于一个“气”字。用《景岳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
我们说不高兴了是“生气”,这生出来的“气”如果不顺,就容易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啊,当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的时候,身体就抵挡不住了。而内在呢,也会有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这九种情绪来扰乱心神。
用《素问·举痛论》里的话:“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些情绪,就是通过对“气”的影响,决定着我们的健康。
但话又说回来,除了生气、紧张、焦虑、怨恨、愤怒、忧郁、伤心、难过、恐惧、害怕、羞耻、惭愧、后悔、内疚、急躁、厌烦、痛苦、悲观、沮丧、自卑、自满、不平、不满等负向情绪以外,还有开心、兴奋、喜悦、平静、悠闲、自在、快乐、安宁等正向情绪。它们的作用,当然也是相反的。
负向情绪可以让我“气不顺”,正向情绪则可以让我们“气顺”,因此,它也就能治病救人了。我们中医典籍里记载了不少例子。
比如,开心可以治病。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中有记载,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他的夫人得了一种怪病,“病饥不欲食”,虽然很饿,可就是不想吃东西,而且整天大喊大叫,总是发怒骂人,想要杀掉左右的婢女。找了很多医生瞧病,可是半年多了症状也没有减轻。最后找来了名医张子和,张子和认为这个病既然药物治疗没有效果,那就应该用情志治疗。于是,他找来了两个姿色艳丽的女伶,让她们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这位夫人看了大笑。
第二天,他又让这两位女伶角斗给夫人看,夫人又大笑不止。接着,他又让病人家属找来两个食量特别大的女性,在夫人床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做出吃得特别香的样子,还一边不停地夸美味可口,夫人忍不住也要来品尝食物。过了几天以后,夫人的病就这样不药而愈了。
再比如,恼怒也能治病。《吕氏春秋·至忠篇》里有一则记录,说齐闵王患了忧郁症,整天心情烦躁,夜里也睡不好,还老想着自杀。王后吓坏了,赶紧派人去把名医文挚请来了。文挚是宋国人,精通医术,名气很大。他到了齐国以后,对齐闵王进行了详细诊断,然后跟王后和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但是,大王痊愈后,必杀我无疑。”
太子和王后问为什么,文挚说:“齐王的病只能用激怒的方法治疗才能治好。激怒了大王,我一定会被杀死。”太子听了以后恳求:“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亲会以死来向父王求情以保全你的性命。”文挚答应了,说:“那我就冒死为大王治一治吧。”
于是,他跟齐王约定了诊疗的时期。但是到了时间,他却没来,齐王白等了他半天。太子只好跟他约第二次,没想到这次他又爽约,让齐王白等了。第三次,还是这样,齐王左等右等,等不到人影。
由于文挚屡屡失约,齐王非常生气。正在这时候,文挚突然来了,可是他鞋也不脱,就直接上到齐王的床上,踩着齐王的衣服,问齐王病情如何,极为失礼。齐王气得不理他了,可是文挚变本加厉,又用更难听的言辞再次刺激齐王,齐王被彻底激怒了,气得大吼一声坐了起来。这一怒,竟然治好了齐王的病。
文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怒胜思”,齐王思虑过多所以得病,用怒气可以治疗。但是,这一怒实在威力太大,虽然治好了齐王,却给文挚招来了杀身之祸。太子与王后苦苦进谏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齐王怒不可遏,竟然“以鼎生烹文挚”,一代名医就这样死了。
我给大家讲这些故事,就是想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看看情绪到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人活一辈子,不可能跟神仙似的无欲无求,没有一点情绪变化。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得学会引导情绪,善于利用情绪这把双刃剑,既要让它得到应有的表达,展示出来,又要好好地了解它、管理它、应用它,让它成就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