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让我们对建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是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我们在房子里居住,在办公室里工作,在学校里上学。这些地点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场景,更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元素——决定了我们所见的人与事,也明确了我们看事物的方式。

建筑每天都影响着我们的感受,这并不奇怪,毕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物里度过的。举例来说,美国人平均有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然而,很多建筑物不透自然光,天花板高度不够,也全然不考虑我们的个人、社交以及环境需求。

当然,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有能力掌控这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建筑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场建筑革命已经来临。与以前相比,普通老百姓从未像现在一样乐于对建筑发表评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全球17.5亿台智能手机为人们利用建筑物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能成为建筑摄影师。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共享打破了地理位置的桎梏,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浪潮。如今,我们体验建筑物的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从而为有关建筑物及其影响力的全球对话提供了素材。

这场信息革命让每个人都越发习惯于对身边的建筑环境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只是一句:“天哪!我真爱死这个地方了!”或者,“这个地方让我浑身不舒服。”这样的反馈使得建筑学不再是专家和评论家们的专属范畴,现在发言权已经被交到了真正重要的普通用户手中。人们开始公开发表对建筑的爱与恨,建筑学家也能即时听到大众的反馈,从而有能力(有时甚至是被逼迫着)去探寻新的想法——为当今最为迫切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新世界,人们对建筑物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师们也不再受限于任一风格。居住在西雅图的市民,不希望他们的市立图书馆和他们外婆家新泽西的图书馆如出一辙。就连建筑历史学家都无法完全摸透当今的建筑形势,因为事事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其实,这些建筑历史学家再也无法把握建筑形势的脉搏,因为在建筑学的未来,我们不仅要掀起实验的狂潮,还要重新审视长期被认可的习惯。

这本书认为,除了专家之外,大众也逐渐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建筑学的发展。我们对建筑物以及建筑师们提出的问题,将会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一个与我们现在所知的世界有着千差万别的未来。这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许看起来很愚蠢,比如:让奶牛来帮你建房子怎么样?我们能在便便中游泳吗?我们能在月球上居住吗?但是两百年前,“我们将来能不能在空中居住”,或是“未来的我们在夏天是否也需要穿毛衣”这样的问题,看起来也很荒诞不经。而今,电梯和空调已然让我们实现了住在云端和在热浪中享受凉爽的梦想。因此,我们必须要提出更难、更富于想象力的问题。

建筑学家们自有诀窍,明白该如何设计出更环保、更巧妙以及更亲近人性的建筑——如今,大众也在追求这一目标。本书将通过100个例子,告诉你、我乃至全世界的人们该对优质的建筑物作何期许。 gUxspouHXzhzNm49Y0ozVJ9hOpdt/BRBJLNGFQrpwI5QahMF9acvuPBoFEYivt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