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情感的审美超越实用

从实践上来说,要把文学形象写得生动,有一个很简明的办法,那就是让情感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利价值“错位”,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说,就是拉开距离。当代著名作家张洁20 世纪80 年代初来到我们福建,住在我们福安市闽东电器厂的招待所里。那天只有她一个人住在里面,她生病了。到了中午,她想,就算不下去吃饭也没人管她,但是,她还是去了,去得晚一点儿。到了食堂一看,没人,但一个大师傅在等着她,桌子上一个笼子,倒扣着,她打开一看,满满一碗面条。大师傅脸上的表情说明,他非常殷切地期待她吃得满意。可她刚吃了一口,就发觉这碗面非常糟糕,非常咸,咸得不能下口。她回头一看大师傅脸上的表情,只好装作很馋的样子,把面狼吞虎咽地对付下去了。第二天她想,昨天我去晚了,大师傅给我准备了难吃的面条,今天我早点去,可以自由挑选,准能避免那碗咸得要老命的面条。但她去了以后,又是笑容满面的大师傅,大师傅受到她昨天笑容的鼓舞,更大的一碗面在等着她。她只好硬着头皮又吃掉了……如是再三。说到这里,我请问诸位:文章写到最后,她离开这个招待所的时候,她说……她说……对了,她说了什么,你们猜猜看。

众: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了。(笑声)

孙:不对,这没有审美价值。我讲到现在,如果你们都是这样回答,就是我的失败,完全白讲了。

甲:我还会来的,等那大师傅退休了。(笑)

孙:这更不能令我免除失败的感觉。

乙:虽然面条这么难吃,但是,大师傅还是可爱的。

孙:这有一点审美的超越性了。

丙:我以后还会再来的,我不怕那咸得要命的面条。(笑)

孙:这有一点苗头了,但还不够精致。要不要我告诉你们,张洁是怎么写的?

众:要! (活跃)

孙:张洁是这样写的:“ 我还会再来,我知道,那时候,会有一碗同样的面条在等着我。”这样的句子,跟你们的比,哪个比较精彩?

众:张洁的。

孙: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含蓄,而且有一点幽默感。光有情感,还不一定是艺术的,情感有了特征,不可重复,就美了。

一个大师傅做的面很难吃,没有价值,这属于实用价值范畴。但大师傅对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么主动殷切地关心,那么体贴,这种情感的价值要高于实用的价值。情感的价值是不实用的,但它是很美好的。武松打虎,当时,我们只从假定性来解释它,现在我们可以从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错位”来解释了。武松打虎的方法肯定是很不科学、很不实用的,没有读者会傻乎乎地向他学习打老虎的方法。人们读他,主要是因为这个超凡英雄的内心那种曲曲折折的鬼心眼,和我们是差不多的啊。我们不仅仅是认识了武松,而且认识了人,唤醒、体验、想象了自己生命的感觉。

人们不会分析作品的审美价值,往往是因为把审美和实用这两种价值混为一谈了。而张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这两种价值拉开了距离,或者说把这两种价值“错位”了。

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点。康德讲审美的情感价值,光是讲情感,这只是美学,可是从文艺美学来说,康德的学说似乎并不太完善。从文艺美学来说,光有情感还不一定有审美价值。就文学创作来说,作品要动人,不能是一般的情感、大家都一样的情感,而是那种个人的、有特点的、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情感。康德在这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可能是他的历史局限。实际上,只要有一点创作经验的人就知道,大家都一样的情感是毫无个性的,是没有深意的,是很难感染人的。

怎样才能让感情有特点呢? 一个土办法,就是让它超越实用价值。

同样写春天,孟浩然的《春晓》很简单: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就这么二十个字,流传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呢? 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它反映了春天的特点,写了鸟语花香。这样的解释很笨,而且诗里只有鸟语,根本就没有写到花香,相反写到花落。如果用审美价值来解释,那么它的价值在于情感,对春天的情感,关键是很有特点。特点在哪里?春天来了,通常是用眼睛去看,去发现,“千里莺啼绿映红”、“碧玉妆成一树高”、“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是看到的,色彩非常鲜明。但孟浩然是怎么感觉到春天的呢? 他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春眠不觉晓”,春天,睡懒觉,迷迷糊糊地听着鸟啼,很舒服地享受着春光啊。如果作者就这么写他的舒舒服服,这样的感情就没有多少特点了。英国有个诗人叫做纳西(Thomas Nashe),他也写过春天,Spring,就是一味的甜蜜: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 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一切都是美好的,花开四野,女郎舞蹈,百鸟欢歌,羊群嬉戏,牧童鸣笛,恋人相会,连老夫妇也晒着太阳,大地呼吸着甜美的气息,每一条街道都在向我们的耳朵歌唱。就这么一直开心下去,是不是就是好诗呢? 不。这种感情太一般了,太没有个性了,春天鸟语花香,读者早已知道了,没有什么可惊异的了。从头到尾,都是十分愉快,太单调、单薄了,太没有变化了,太不丰富了。因而,这样的诗,只能给小孩子看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来看,孟浩然听觉的特点,有文章分析说:“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愉快的听觉,是同时的、在同一层次上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先是听到鸟啼之声,很愉快,接着不是现场听到,而是回忆起昨夜的风雨和花落,是不愉快的。春天的鸟叫得这么美,诗人感情的特点在于,他不是像小孩子一样,一味满足于开心的听觉,而是突然回想到了昨夜的风雨之声摧残了花朵。如果要讲赏析,在这里,就要对听觉的特点加以分析。一方面是闭着眼睛听鸟鸣,享受愉悦,这是非常sweet 的;另一方面是瞬间回忆起花朵遭受摧残,这就不那么sweet了。整个诗歌的生命,就在这听觉的转换中。这个瞬间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敏感和人生感慨的独特。春天固然美好,但是,美同时也在消逝着,鸟鸣的美好恰恰是风雨摧残花木的结果。今晨的鸟鸣美好和昨夜的花落,矛盾而又统一,这就是感受的独特性,正因为春光易逝, 春光才弥足珍惜,诗人的心灵就是为刹那间的回忆而微微颤动。这首诗才是富有个性的。有些赏析文章也提到“人生感慨”,但不能让人满意,除了没有分清听觉的转折外,还因为没有说清楚是什么“人生感慨”。

丢开这么美好的享受,突然地就引发了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觉。这惆怅的一闪念有什么用处? 没有。但这是一种发现,对人心理的一种发现。这种惜春的感情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人才有的,能够发现它,并把它表现得这么简洁的机遇是不多见的。那为什么它常常被人忽略了呢? 因为它不实用。这个主题叫做惜春,产生了许多杰作,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情感就更加有特点了。惜春,担心、忧虑自己青春易逝。明明没有看花,却比人家看花的人更有把握地说,叶子肥大了,花却凋谢了。因为作者是个女人,她对青春的消逝特别敏感,特别伤感。乾隆皇帝写了几万首诗,至今没人记得一句,《唐诗三百首》里最后一首《春怨》就四句。金昌绪留下来的诗就这么一首,但是却可以说千古不朽。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少妇,她的丈夫到辽西打仗去了,生死未卜,她夜里做梦,梦见什么? 梦见自己跟丈夫欢会。当然,也可能不是夜里做梦,而是百无聊赖白天做梦,都可以吧。可是黄莺一叫把她吵醒了,她非常恼火,怪黄莺把她的好梦惊破了,就要惩罚黄莺。这种情感是很有特点的,为什么有特点?因为它完全超越了实用。想念丈夫,到梦里去相会,这是空的,是不实用的,也不科学;赶走了黄莺有什么用,就是把黄莺打死了她老公也回不来。迁怒于黄莺是一点也不实用的,但由此表达的感情却很有特点,这个少妇的天真、任性以及她的无可奈何都表现出来了,很特别,带一点喜剧性、幽默感,感动了我们中国人一千多年。

所以,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以人的价值观念、审美的价值观念、人的情感的价值观念、人的自由、个性、想象的特殊逻辑为指导。我们的文学史就是对人性的探险的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人变得越来越深邃,越来越复杂。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达到一种先进的文化水平。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人都是很特别的,因为都不完全是理性的,都是有着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情感逻辑的,可以说都是怪怪的,都像赵本山、陈佩斯演的那些个角色,类似曹操、胡屠户、周朴园这样的心态,和人谈恋爱的,往往又是林黛玉、繁漪这样的人物,你就不会大惊小怪,人就是这样的。要是他一点不怪,百分之百地理性,他就是机器人;因为怪怪的,他才是人,而不是机器。对这么丰富的人,我们不能只有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价值观念,还要有审美的情感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不但有是非观念,像孔夫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向好人好事学习,对他们崇拜有加,而且要有悲悯之心,遇到有毛病的、有缺点的人,除了有是非判断,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们也是人,他们的毛病是人的毛病,对他们要有同情心,在他们的毛病背后,在他们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可爱背后,看出一点人性,也就是人的最后的自尊,还有最起码的精神底线。只有胸怀博大的人,身处高度审美境界的人,才能在他们猪八戒式的自鸣得意自我折腾中,看出他们的可悲、可怜,同时也看出他们的可爱。

(录音整理:阎孟华、李国元;统稿:李福建) bM6+hF1ZSUp/zpx3RCHHfcMZ2LWex0jDS8VMDUYFknYWITuHEHWyR9lrw2LKvf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