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非欧几何

在过去,诸如高斯(Gauss)、玻利亚(Bolyai)、罗巴切夫斯基(Lobachevski)和黎曼(Riemann) 那些数学家之前,几何学是指欧几里得几何学,这和我们在中学所学习的几何学是一样的。首先是平面几何学,它是有关于极为平坦的二维面的几何学。基本的概念是点、直线和角度。我们了解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三角形;平行线永不相交;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如果你在此之后和我学过的课程相同,那么你就展开了形象化的力量,即到了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中的某些情况和二维空间保持一致,但是其他一些情况必须要改变,否则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将没有任何差异。例如,三维空间中的直线可以不相交,然而它们并不平行;我们称它们为异面直线。

无论是在三维还是二维情况下,几何学的规则保持不变,这大约是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定下来的。然而,即使在二维情况下,其他种类的几何学是可能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公理。

几何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测量地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如果欧几里得真的不辞辛苦地去测量地球表面上的三角形,他会发现欧几里得几何学是不能用的。原因在于地球表面是球面, 而不是平面。球面几何学中当然有点和角度,但是我们称之为直线的东西并不显然存在。首先让我们试图来弄明白“球面上的直线”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描述直线的一种熟知的方法是:它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如果我想在足球场上建立一条直线,首先我会在地上钉两个木桩,然后用一条尽可能紧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把线拉得足够紧是为了保证距离尽可能短。

两点之间最短路线的概念可以极为方便地推广到球面。设想我们的目的,是寻找莫斯科和里约热内卢之间的最短航线。我们需要一个地球仪、两个图钉以及一些线。我们分别用两个图钉来标记莫斯科和里约热内卢,并在地球仪表面上拉伸线段来确定最短路线。这些最短路线称为大圆,例如赤道和子午线。将它们称为球面几何学中的直线是合理的吗?事实上,我们将它们叫做什么并不重要,要紧的是点、角度和直线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的这些线是球面上最直的线了。这些路线的正确数学术语是测地线。平面上的测地线显然就是通常的直线,而球面上的测地线是大圆。

有了这些球面的替代物,我们就可以建立三角形了。在球面上选三个点,分别为莫斯科、里约热内卢和悉尼。接下来,分别画出两点间的三条测地线:莫斯科里约热内卢测地线,里约热内卢悉尼测地线,以及悉尼莫斯科测地线。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个球面三角形。

球面上的大圆

球面三角形

在平面几何学中,将任意三角形的角度相加,我们得到了精确的180°。但是当仔细观察球面三角形时会发现,由于边向外凸出,使得角度比平面上的要大些。结果是球面三角形的角度之和总是大于180°。如果曲面上的三角形具有这个性质,我们就称曲面是正弯曲的。

那么存在具有相反性质(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的曲面吗?答案是肯定的,此类曲面的一个例子是马鞍面,它是负弯曲的。负弯曲曲面上的测地线形成的三角形向内陷,而不是向外凸。

因此,无论我们有限的大脑能否想象出三维弯曲空间,我们的确知道如何在实验上测出曲率,三角形正是答案所在。在空间选三点,将线拉得尽可能地紧,形成一个三维的三角形。如果对于任意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等于180°,那么空间是平坦的。反之,空间是弯曲的。

比球面和马鞍面还要复杂得多的曲面是可以存在的,具有不规则起伏的区域既有正曲率又有负曲率,然而建立测地线的规则始终是简单的。想象你自己在这样一个曲面上一直往前爬行,永远不要回头,也不要向四周看,更不要担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仅仅是盲目地向正前方爬去。那么你的路径是一条测地线。

想象一个坐在机械轮椅中的人,他试图通过一个沙漠。由于随身只携带了少量的水,因此他必须尽快走出沙漠。圆形的小山、马鞍形的山坳通道和深深的山谷确定了一个正曲率和负曲率的地带,驾驶者不清楚轮椅行驶的最佳路径。他起初认为高山和深谷会减缓他的行驶,因此要绕过它们,方法极为简单,减缓其中的一个轮子,那么轮椅就会转向该方向。

但是几小时过后,驾驶者发觉自己正在经过原来走过的地方,轮椅使他毫无目的地危险行驶。他现在意识到最好的策略,就是完全笔直地向前走,既不左转也不右转。他自言自语道:“仅仅听从你的鼻子。”但是,又如何保证他不是摇摆地行走呢?

稍加思索,答案显而易见。利用某种装置将轮椅的两个轮子固定在一起,使它们像哑铃一样。以这种方式固定了两个轮子后,这个人再出发,他在沙漠中就会行走最短的距离。

从轨道上的任意一点来看,旅行者似乎都在一条直线上行走,但就整体而言,他所行走的路径是相当复杂的,是一条曲线。虽然如此,它已经是最直、最短的线了。

一直到19世纪,数学家才开始用另外的公理来研究这种新的几何学。诸如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伯恩哈德・黎曼(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等人认为:关于真实空间中“真实”的几何学可能不完全是欧几里得的。然而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认真考虑这种想法的。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法是时空)的几何,不仅对哲学家和数学家,而且也对实验家,构成了课题。数学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几何是可能的,但是只有实验家,才能确定空间的“真实”几何。

为了构造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建立在黎曼的数学工作的基础之上。他想象几何超越于球面和马鞍面之外:空间有凸有凹,某些地方是正弯曲的,某些地方是负弯曲的。测地线在空间延伸着,形成弯曲的、不规则的路线。黎曼只是想到了三维空间,但是爱因斯坦和他同时代的赫尔曼・闵可夫斯基(Hermann M inkow ski)引进了某种新的东西:时间作为第四维。(试着形象化它,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么你就有着非比寻常的大脑。)

狭义相对论

即使在爱因斯坦开始考虑弯曲空间之前,闵可夫斯基就有了将时间和空间组合起来,形成四维时空的想法。他带着些许傲慢但又相当优雅的语气宣告:“自此之后,空间本身和时间本身注定要消失而成为幻影,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保持独立的实在性。” 闵可夫斯基的平坦的(或者是不弯曲的)时空称为闵可夫斯基空间。

在1908年第80届德国自然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大会的演讲中,闵可夫斯基用垂直轴来代表时间,水平轴代表所有三维的空间。听众必须要用一点儿想象力才行。

闵可夫斯基将时空中的点称为事件。事件这个词的传统用法不仅意味着时间和地点,而且意味着与此同时某事发生了。例如:“在1945年6月16日早晨5点29分45秒,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在新墨西哥州的三位一体 发生了,测试了第一颗原子武器。”闵可夫斯基所用的事件一词所指的要少一些,它仅指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不管事情是否真实地在那里发生了。他真正指的是: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这样说就有点儿绕口,因此他就仅称它为事件。

时空的中直线或曲线在闵可夫斯基的工作中起了特殊的作用。空间中的点代表粒子的位置。但是,为了在时空图中画出粒子的运动,你可以画一条为直线(或曲线)的轨道,称为世界线。关于运动的某种分类是无法避免的。即使粒子完全保持静止状态,然而它依然在时间上旅行。于是,一个静止粒子的轨迹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一个向右运动的粒子的轨迹是一条向右倾斜的世界线。

相似的,向左倾斜的世界线描述向左运动的粒子。偏离垂直线越远,粒子运动得越快。闵可夫斯基用倾斜45°角的直线来描述光线的运动,它是运动最快的客体。由于任何粒子的运动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因此一个真实物体的轨道偏离垂直线的角度不能超过45°。

由于比光运动得慢的粒子的世界线接近垂直线,因此闵可夫斯基将它称为类时的轨迹。他将45°的光线的轨道称为类光的轨迹。

固有时

对人类的大脑而言,距离是一个极为容易把握的概念。当沿着直线测量距离时尤为简单,为了测量它,你仅需要一把普通的直尺。在曲线上测量距离有点儿困难,但并不是非常困难,只要用一个可弯曲卷尺代替直尺即可。然而,时空中的距离更为精妙,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测量。事实上,在闵可夫斯基引入它之前并没有这个概念。

闵可夫斯基特别喜欢沿着世界线来定义距离的概念。例如,取静止粒子的世界线。由于它的轨道不包括任何空间上的距离,因此直尺或卷尺不是正确测量它的工具。但是,闵可夫斯基意识到:甚至是一个完全静止的物体依然在随时间流逝。正确测量它的世界线的方法不是用直尺,而是用时钟。他将测量世界线距离的新方法称为固有时。

想象任何物体,无论它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时钟,正如同人所携带的袖珍手表一样。沿着同一条世界线的两事件间的固有时是它们之间所流逝的时间,这可以用沿着此世界线的时钟来测量。时钟的滴答声类似于沿着卷尺的英寸符号,但它不是测量普通的距离,而是测量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的固有时。

这里有一个具体的例子。龟先生和兔先生打算在中央公园里举行赛跑。公园两头的仲裁员各自携带着经过仔细同步校正的时钟,因此他们可以计时得出胜负。两个参赛者恰好从12点钟开始出发,当兔先生中途经过公园时,他就已经遥遥领先了,因此决定小憩片刻,再继续赛跑。但是他睡过头了,睡醒时他发现龟先生刚巧要接近终点线了。兔先生为了不输掉比赛而孤注一掷,他像闪电一样冲刺,恰好赶上与龟先生同时冲过终点线。

龟先生拿出他高度可靠的袖珍手表,自信地给等待的人群看他的世界线上从初始到终了的固有时,是2小时56分。但为什么是固有时这个新术语呢?为什么龟先生不只是说他从出发到结束的时间是2小时56分呢?难道时间不仅仅是时间吗?

牛顿一定是这样想的。他坚信上帝的主时钟确定了一个均匀流逝的时间,所有的其他的时钟都与之同步。为了生动地说明牛顿的世界时,想象空间充满着同步的小时钟。这些时钟是良好可靠的,它们以相同的速率运行着,因此一旦被校准,它们将永远保持同步。无论龟先生或是兔先生恰好位于何地,他都可以通过邻近的时钟来知道时间,他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袖珍手表。假设你的袖珍时钟是良好可靠的,无论你在哪里,以多大的速度运行,轨道是沿着直线还是沿着曲线,它都将与邻近的当地时钟保持一致。对牛顿来说,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牛顿的时间是一个纯粹的实在,没有任何相对性可言。

但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把牛顿的绝对时间弄成一团乱麻了。依据狭义相对论,时钟滴答的速率依赖于它们的运动,即便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时钟也是如此。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效应是无法察觉的,但当时钟的运动接近光速时,它就非常显著了。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任何时钟都沿着它各自的世界线,以各自的速率滴答运行着。因此,闵可夫斯基定义了固有时这个新概念。

回到龟兔赛跑,当兔先生拿出他的手表时(同样是一个良好可靠的时钟),他的世界线的固有时显示是1小时36分。 虽然他们从相同的时空点出发,又在相同的时空点到达,但龟先生和兔先生各自的世界线却有着不同的固有时。

在进一步讨论固有时之前,多考虑一下用卷尺沿着曲线测量普通的距离方法是有益的。在空间任选两点,在它们之间画一条曲线。那么沿着这条曲线上的两个点相距多远呢?答案显然依赖于曲线。这里有两条曲线,它们连接着相同的两点(a和b),但有着不同的长度。当沿着上面的一条曲线时,a和b之间的距离是5英寸;沿着下面的一条曲线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8英寸。

当然,a和b之间的不同曲线有着不同的长度这个事实丝毫没有任何令人吃惊的地方。现在我们回到时空中世界线的测量问题。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世界线图形。注意此世界线是弯曲的,这意味着沿着这个轨道运动的物体不是匀速的。在这个例子中,一个快速运动的粒子慢下来了。图中的点表示时钟的滴答声,每个间隔代表一秒。注意,当角度趋于水平时,每一秒钟滴答得更为缓慢。这并不是一个错误,它表示时间延缓,与缓慢运动或静止的时钟相比,快速运动的时钟更慢些,这是爱因斯坦的著名发现。

我们来考虑连接两事件的两条曲线。爱因斯坦永远是一个思想实验家,他想象一对双生子,我把他们称为爱丽丝和鲍勃,在同一时刻出生。将他们出生的事件标记为a。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刻,他们被分开了;鲍勃待在家里,爱丽丝以极大的速度被迅速带走。一段时间之后,爱因斯坦让爱丽丝回头往家走。最终,鲍勃和爱丽丝在b处再一次相遇。

在出生的时候,爱因斯坦给他们完全相同的袖珍手表,它们是协调一致的。当鲍勃和爱丽丝最终在b处相遇时,他们比较各自的手表,发现了令牛顿为之惊讶的事情。首先,鲍勃长着灰长的胡须,而爱丽丝却正值青春。根据他们各自的袖珍手表,爱丽丝世界线上的固有时要比鲍勃的小得多。正如两点间通常意义上的距离依赖于连接它们的曲线一样,两事件间的固有时依赖于连接它们的世界线。

爱丽丝注意到她的时钟在旅途中变慢了吗?回答是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她的手表不是唯一变慢的东西,她的心跳、脑功能和全部的新陈代谢都变慢了,在旅行中,爱丽丝无法将她的时钟与其他东西相比。但是当最终和鲍勃再次相遇时,她发现自己要比鲍勃年轻得多。这个“双生子佯谬”让学物理的学生为之困惑已达100年之久。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特性,鲍勃在时空中以一条直线行驶,而爱丽丝则在一条弯曲的轨道上运行。然而沿着爱丽丝轨道的固有时要比鲍勃的短。这是闵可夫斯基空间几何学中一个反直觉的事实:两事件间直的世界线有着最长的固有时。将这件新装备放进你的大脑工具包吧!

广义相对论

如同黎曼一样,爱因斯坦坚信几何(不仅是空间,而且是时空)是弯曲的、可变的。他所指的不仅是空间,而且是时空的几何。按照闵可夫斯基的做法,爱因斯坦让一个轴代表时间,另一个轴代表全部的三维空间,但是他不再把时空视为平坦的平面,而将它想象成一个扭曲的曲面,随波逐流地弯曲。粒子仍然沿着世界线运动,时钟以固有时滴答运行,但是时空的几何变得非常不规则。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弯曲时空中的物理定律在许多方面要比牛顿物理学中的更为简单。下面以粒子的运动为例。牛顿定律以惯性定律为开始:

空间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这条听起来简单的规则中有一个短语“匀速运动”,它隐藏着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指,匀速运动意味着是在空间中的一条直线上运动。然而牛顿所指的更强:匀速运动还隐含着恒定的、不变的速度,也就是没有加速度。

但是引力又是什么呢?为此牛顿增加了第二条定律,是有关非匀速运动的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为: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到它上面的力除以它的质量。

当涉及引力时,应用第三个规则:

作用于任何物体上的力正比于它的质量。

闵可夫斯基用巧妙的洞察力概括了牛顿关于匀速运动的两个条件:

任何物体,当它不受外力时,它沿着时空中直的世界线运动。

直的世界线不仅意味着在空间上是直的,而且意味着恒定的速度。

闵可夫斯基的直的世界线假设,完美地结合了匀速运动的两个方面,但它只适用于完全没有力的情形。当爱因斯坦将闵可夫斯基的思想,应用到弯曲时空时,他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爱因斯坦的新定律令人惊讶地简单。沿着世界线上任意一点,粒子进行了最为简单的事情:它笔直地向前走(在时空中)。如果时空是平坦的,那么爱因斯坦定律就是闵可夫斯基定律,但如果时空是弯曲的,即某区域中的巨大物体,使时空发生变形和扭曲,那么新的定律就使得粒子沿着时空中的测地线运动。

正如闵可夫斯基所解释的,弯曲的世界线表明,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根据爱因斯坦的新定律,粒子在弯曲时空中尽可能沿着直线运动,不过测地线为了和局部时空的形状相匹配,它不可避免地发生弯曲。爱因斯坦的数学方程表明,弯曲时空中世界线的行为,与粒子在引力场中的弯曲世界线极为相似。因此,引力只不过是弯曲时空中测地线的弯曲。

爱因斯坦用一个有趣的简单定律结合了牛顿定律和闵可夫斯基的世界线假设,并解释了引力是如何作用到物体上的。牛顿把引力作为自然界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事实,爱因斯坦将它解释为非欧几里得时空几何的效应。

粒子沿着测地线运动,这个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新方法来思考引力,但是它没有提到引起曲率的原因。爱因斯坦为了完成他的理论,就必须解释是什么决定了时空的扭曲和其他不规则变化。在旧的牛顿理论中,引力场的源是质量:像太阳这样的大质量的存在,产生了其周围的引力场,引力场接着影响了星体的运动。因此自然而然地,爱因斯坦推测是质量(或者等价地说是能量)的存在引起了引力场的扭曲或弯曲。约翰・惠勒是现代相对论理论的伟大先驱者和传授者之一,他用了一个简洁的口号式话语来总结如下:“空间告诉物体如何运动,物体告诉空间如何弯曲。”(他所说的空间指的是时空)

爱因斯坦的新思想意味着时空不是被动的,它的性质,例如曲率,对质量的存在作出反应。时空近乎是一种弹性的材料,甚至是一种流体,受到其中运动的物体的影响。

巨大物体、引力、曲率和粒子的运动之间的联系,有时可以用一个类比来描述,对此我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态。这个想法把空间想象成一个水平的橡皮垫,就如同蹦床一样。当没有物体使其发生变形时,垫子保持平坦。但是,当把一个重物,像保龄球,放在它上面时,就会使它变形。现在加一个质量小得多的物体,一颗弹丸就可以了,观察弹丸落向保龄球时的行为。还可以给弹丸某个切向速度,这样它绕着重物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橡皮垫表面的凹陷防止小质量的物体飞出去,就如同太阳的引力拴住了地球一样。

这个类比有着误导性的地方。首先,橡皮垫的曲率是空间曲率,而不是时空的曲率。它无法解释质量引起邻近时钟的独特效应(我们将在下一章来讨论这些效应)。更为糟糕的是,这个模型用引力来解释引力。地球对保龄球的引力引起了橡皮垫表面的凹陷。从专业的意义上而言,用橡皮垫模型来进行类比是完全错误的。

然而,这个类比确实抓住了广义相对论的某些精髓。时空是可变形的,重物能使其形状发生改变,小物体的运动受重物所产生的曲率的影响。凹陷的橡皮垫很像我不久将要在数学上解释的嵌入图。当这个类比对你有帮助时就利用它,但记住它仅仅是个类比。

黑洞

取一个苹果,将它从中间切开。苹果是三维的,但新剖开来的截面是二维的。如果你把所有的这些二维的细苹果薄片堆积起来,你可以重新构建苹果。你可能会说每一个细薄片被嵌入更高维的薄片垛之中。

时空是四维的,但当把它切成薄片后,我们就展现出三维空间薄片。它可以被形象化为一垛薄片,每一薄片代表某个特定时刻的三维空间。形象化三维空间要比形象化四维空间容易得多。这些薄片的图景被称为嵌入图,它为弯曲几何提供了一个直觉的图景。

我们以太阳产生的几何为例。暂时忘记时间,而专注于形象化太阳周围的弯曲空间。嵌入图就如同橡皮垫上的微小凹陷,以太阳为中心,这几乎类似于放有保龄球的蹦床。

如果质量集中在一个更小体积之内,那么太阳周围的扭曲会更为显著。

虽然白矮星或中子星周围的几何更为弯曲,但它仍然是光滑的。

正如我们早先所了解到的,如果一个正在坍缩的恒星收缩到足够小,包含在史瓦西半径(对太阳来说,史瓦西半径是2英里)之内,接着就像蝌蚪被困入排水孔中一样,组成太阳的粒子无法抗拒吸引力,一直坍缩下去,直到它们形成奇点,一个有着无穷大曲率 的点。

讹传中的黑洞

我想这一小节会引来某些读者愤怒的邮件,他们关于黑洞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迪斯尼电影《黑洞》。我不想被人称为煮鹤焚琴的人,上帝知道黑洞是引人入胜的物体,但它不是通往天堂、地狱或是其他宇宙,甚至是返回自身宇宙之门。因为在爱情、战争和科幻小说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不是真的在意电影制作人是否曾到旮旯岛旅行过。但是为了理解黑洞,所要求的要比仔细学习二流电影要多得多。

事实上,黑洞的前提起源于爱因斯坦和他的合作者内森・罗森(Nathan Rosen)的工作,随后在约翰・惠勒那里变得为人所知了。爱因斯坦和罗森推测黑洞的内边界,通过惠勒后来称之为虫洞的东西与遥远的地方相连接。他们的想法是,两个也许相距几十亿光年远的黑洞,可以在它们的视界处相连接,形成穿越宇宙的奇妙捷径。相反的是,黑洞的嵌入图,不再是终结于尖锐的奇点,一旦穿过视界,将到达一个新的宽广的时空区域。

从一个端点进去,从另外一个端点出来,就像是在纽约穿过隧道,在不超过几英里后出现在北京,甚至是火星上。惠勒的虫洞基于广义相对论的真正的数学解。

黑洞作为通往其他世界的通道,这个荒诞神话的起源于此。但是,这个想象有两处错误。首先,惠勒的虫洞只能开放很短的一段时间,接着它就关闭了。虫洞的开闭如此之快,以至于任何事物(包括光)都无法从其中经过。因此,通往北京的短通道,在我们经过它之前就已经坍缩掉了。某些物理学家推测量子力学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来使得虫洞稳定化,但对此毫无确凿的证据。

爱因斯坦罗森桥

其次,爱因斯坦和罗森研究的是“永恒的黑洞”,它不仅存在于无限的未来,而且也存在于无限的过去。但是,即使宇宙的年龄也不是无限大。真实的黑洞一定起源于恒星(或者其他超重物体)的坍缩,这发生在大爆炸很久之后。当把爱因斯坦方程应用到黑洞的形成时,并没有虫洞来连接它们,嵌入图则与上图相似。

既然我破坏了你的美好一天,我建议你去租下那部迪斯尼电影的光盘,寻找一下乐趣吧!

如何建造时间机器

未来不为古人用。

——约吉・贝拉

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中另外一个骗人的玩意儿,是许多书籍、电视节目和电影的主题,它究竟怎样的呢?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拥有一台。对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真的感到非常好奇。今后100万年人类还存在吗?他们能克隆空间吗?性别作为生殖发育的优先方式还存在吗?我想知道,我猜想你同样也想知道。

对于你的愿望,你需要当心,到未来旅行的行情并不一定会上涨。你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死去很久了,你的衣服看起来很可笑,你的语言也将会毫无用处。简而言之,你会成为一个怪人。如果通向未来的单向旅行不是灾难性的,那也是令人感到沮丧的。

这没有问题。你仅需要爬回你的时间机器,把指示表设定为现在即可。但是,如果你的时间机器的传动装置没有倒挡呢?如果你只能向前走呢?你究竟还会不会做这件事情呢?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的产物。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通向未来的单向时间机器是极为可能的,至少理论上来讲是这样。在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电影《沉睡者》中,主人公利用一个现今几乎可行的技术,到达了200年后的未来。他只是把自己冷冻到假死的状态,这在狗和猪身上已经实验过了,达几小时之久。当他从冷冻状态醒来时,他就在未来了。

当然,这个技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机器。它可以减缓人的新陈代谢,却无法减缓原子和其他物理过程的运动。然而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还记得在出生时刻被分开的双生子鲍勃和爱丽丝吗?当爱丽丝从空间旅行回来后,发现除她之外的世界,已变老了许多。因此,在一个快速的宇宙飞船中往返一次,是时间旅行的一个例子。

一个大黑洞是另外一台非常便利的时间机器。我们来看它如何工作。首先,你需要一个环绕着黑洞的空间站和一条长的绳索,将你放到视界附近。你不想靠得太近,当然你也不想穿过视界,因此绳索必须非常结实。空间站上的绞车会把你放下,经过原定的时间后,再把你收回来。

我们假设你想去1 000年后的将来,你也乐意被绳索悬挂一年,而且由引力引起的不适并不明显。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需要找一个视界和我们的星系一样大的黑洞。当然,如果你不在意引起的不适,可以用我们星系中心一个小得多的黑洞来实现。在视界附近处下放的一年中,你会感到自己重达100亿磅。在绳索上度过一年之后,当你被转回来时,你发现1 000年已经过去了。至少从理论上来说,黑洞的确是通往未来的时间机器。

但是如何回来呢?为此你需要一个通往过去的时间机器。哎呀,在时间上回到过去很可能是无法实现的。物理学家时常推测通往过去的时间旅行要穿越量子虫洞,但是在时间上回到过去,常常会导致逻辑上的矛盾。我猜想你会被困在未来,而且对此无能为力。

引力导致的时钟变慢

是什么使得黑洞成为时间机器呢?答案在于它们引起了时空几何的强烈扭曲。扭曲使得世界线上不同位置处的效应不一样,所以影响固有时流逝的方式也会不同。在离黑洞很远的地方,它的效应是非常微弱的,固有时的流逝几乎不受其影响。但是由于时空的扭曲,恰好悬挂在视界正前方处的时钟,会明显变慢。事实上,所有的时钟,包括你自身的心跳、新陈代谢,甚至是体内的原子运动,都会变慢。你丝毫不会注意到这种现象,但当你回到空间站,将你的手表和舱内的时钟相比时,你才会注意到差异。空间站的时间要比你手表上流逝快得多。

事实上,返回空间站去观测黑洞,对时间的效应并不是必要的。如果你被悬挂在视界附近,我在空间站上,我们各自都用望远镜来相互看对方。我看到你连同你的时钟的运动变慢了,而你看到我在加速,就像观看启斯东公司出品的警察老电影 。在大质量物体附近,这种时间的相对延缓称为引力红移。爱因斯坦发现的引力红移,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自然推论,在牛顿的引力理论中并没有对应的效应,因为时钟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滴答运行着。

接下来的时空图展示了黑洞视界处的引力红移。图中左边的物体是黑洞。记住,此图表示的时空,垂直轴是时间。灰色的表面是视界,距离视界不同距离处的竖直轴代表一群等同的静止钟。标记号代表沿着世界线上固有时的流逝。单位并不重要,它们可以是秒、纳秒或者年。离黑洞视界越近,时钟滴答得越缓慢。相对于黑洞外的时钟而言,恰好在视界处的时钟完全静止。

引力的时钟延缓可发生在不是很奇异的环境下,而并不一定要在黑洞视界处。一个合适的环境是太阳表面。原子是微型时钟,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如同时钟的指针一样。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上的原子运动得要慢一些。

同时性的丧失、双生子佯谬、弯曲时空、黑洞和时间机器,这些新而奇妙的想法如此之多,但它们都是可靠的,是物理学家都认同的、无争议的概念。这需要煞费苦心地进行重新装备,微分几何、张量微分、时空矩阵、微分形式来理解时空的新物理。然而,与调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产生的令人困扰的概念上的困难相比,即使是仅仅过渡到梦幻般的量子王国时,所遇到的困难相比,这些棘手的事情就算不得什么了。在过去,有人认为量子力学无法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共存,似乎应该被抛弃。但是,可能也有人会说黑洞战争是一场“为保卫量子力学的战争”。

在下一章中,我几乎不使用方程式,而尝试用堂吉诃德式的重新装备来使你适应量子力学。思考量子宇宙的真实工具是抽象的数学,这包括无穷维的希尔伯特空间、投影算符、幺正矩阵和许多其他高等原理,这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它们。然而,让我们来看如何用几页纸来说明它们。 0QIfAVhXAevHMcQFab1yJveGueu8dGP9jLHq5WkMCWmg/GQdihK3bITAcbSfR5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