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移动”的味道,人们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在玩平板,将自己的零碎时间填充得满满当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在一天24小时里,仅靠一部小小的手机是否能完成和外界的一切接触?CNN记者雷普利(WillRipley)就曾在中国北京体验了一天只带手机的“智能生活”。
早上起来,雷普利首先来到路边小摊买煎饼,他先用手机扫描了一个二维码,接着输入了自己的付款密码,只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买到了早餐,用雷普利的话说:“在北京,我能够用手机购买电影票,点餐馆的外卖以及网购各种商品。”接着,雷普利又用手机上的滴滴软件打到了一辆出租车向与手机应用公司创始人Gu Yu约定的地点出发……
从雷普利一天的“智能生活”中我们发现,从以前出门不能忘记带钱包,演变成现在出门不能忘记带充电器,这就是移动电商时代的鲜明写照。不管是路边的小商小贩还是大型商场里的卖家,人人都在利用移动支付,“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用行动推动着移动产业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也成为了移动电商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装备。
移动支付代替了复杂、烦琐的现金交易和各种名目的银行卡,人们完成交易并支付贷款需要的只是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整个交易过程“无现金、无卡片、无收据”,可以说,移动支付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无纸质货币的时代。了解移动支付,充分利用移动支付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转移,移动支付成为各增值业务中的一大亮点。移动支付指的是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购买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资金转移方式。也就是说个人或者单位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近距离传感向银行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从而进行资金转移与货币支付等行为,最后完成交易。
近场支付方式
近场支付是指用户在消费时利用移动终端在现场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手段无需移动网络,而是采用蓝牙、红外或NFC等技术方式,就可以与POS机或自动售货机形成本地通信。通俗地说,近场支付就是通过手机终端在商户处、公共事业付费/缴费处直接像“刷卡”一样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目前近场支付的技术以近距离无线通信为主。
远场支付方式
远场支付指的是通过支付工具或者发送支付的指令来进行的支付方式。通俗地说,类似于把手机看作一台移动电脑,通过移动互联网(GPRS网络、3G网络)或短信息、彩信等方式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等)进行的支付方式。
了解了移动支付的基本常识之后,你知道它具体如何运用吗?移动支付的应用包括网上支付、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网上支付
定义
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网上支付是指利用第三方所提供的与银行对接的支付接口来进行的即时支付方式。
优势
资金由用户银行卡直接转账到网站账户,汇款即时到账,无需确认。
包含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多种网上支付方式。
大大节省了传统交易复杂的流程与开销。
短信支付
定义
手机短信支付是将用户手机SIM卡、身份证件号与本人银行卡账号建立起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用户在选定好商品或服务之后,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根据系统指令的步骤即可完成交易支付请求。
优势
短信支付的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扫码支付
定义
扫码支付是以账户体系为基础搭建而成的新型无线支付方式。
应用
商家可把商品价格、商品图片,商品名称等具体的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放置在网络上,它还可以印刷在杂志、报纸、传真、传单等载体上面发布。
支付过程
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查看商品信息,然后按照二维码显现出来的步骤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便可以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资金交易。接下来,商家会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联系资料,进行下一步的商品配送,最终完成交易。
指纹支付
指纹支付就是通过现已成熟的指纹扫描方式来结算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支付方式。指纹支付通过认证指纹来认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以此来完成所要进行的交易。
声波支付
定义
声波支付是通过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之间的近场识别的一种支付方式。
操作过程
在第三方支付的手机客户端里,打开“声波支付”功能的选项,用手机麦克风对准收款方的麦克风,这时手机就会发出一段声音从而完成支付。
移动支付是以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数据传播手段,从而进行交易的一种资金转移方式。它使付款交易摆脱了互联网线路的制约,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方便又快捷的支付方式。那么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有哪些呢?
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背景
手机媒体、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
基础
以用户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为基础,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可以从中扣除。
优势
拥有的手机用户群基数极其庞大,计费和客户服务系统比较成熟,容易把握受众群、细分市场,支持多种多样的手机业务收费模式,从而有效地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劣势
对于运营商来说,缺乏金融行业的运营经验,角色定位不清楚,如果发生大额的交易就会与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相冲突,税务处理复杂,无法对某些业务出具发票。
银行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模式分析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互联网连接,使手机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建立起联系,用户可以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为双方提供信息通道和相关的内容服务,不参与支付过程,通过银行提供的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用户可以进行移动支付。
优势
银行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在营业网点规模和分布、营销宣传等方面实力比较强,银行也只是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当作一条通道,并不受其他各方的制约,支付业务较为灵活。
劣势
银行只能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如果用户只办理了一个银行的账户,那么不同银行之间就不能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如果没有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道,用户想办理业务时只能持卡亲自到银行柜台办理。
中国银联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模式分析
中国银联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手机运营商+银行模式,银联独立于银行与运营商之外,但它作为一种银行卡交换信息的金融机构,覆盖了全国的银行卡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持卡人所需要的统一、普适化的服务是由所有商业银行提供的,通过中国银联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跨银行移动支付服务。
优势
连接了各大银行的银行卡信息网络,优化了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环节,加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劣势
无法直接掌握持卡人资源和商户资源,对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没有直接影响力,此外,中国银联的体制决定了其不能和银行共同获益,另外,它在市场上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弱。
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特点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独立于银行、银联、移动运营商。以银联为主要支持方,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则在一旁协助,统筹各个阶段的步骤。
优势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使得各个方面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劣势
虽然第三方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却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负担,其市场推广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对于刚刚起步的移动平台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而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整体上还处于被监管的地位,进行这种复杂的整合,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推进。
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手段和行业来说,移动支付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是一种新型、简单又方便的支付方式,手机移动支付的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但是每一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种种风险,那么移动支付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呢?
政策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在某些方面涉及金融业务,因此必须要接受金融机构的监管。只有在资源共享、服务质量、准入政策和监管政策方面都有明确、清晰的规定,移动支付业务才能实现透明化。移动支付业务的核心是支付,其相关政策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监管政策必须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因为一个细节性的问题而酿成的错误也可能将是灾难性的。
法律风险
◇当前,移动支付刚刚起步,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移动支付牵扯很多方面,涉及的法律关系也很复杂,而面面俱到从各方面建立法律法规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移动支付业务使用的计算机及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比较先进,而国内涉及计算机及无线通信技术的法律法规还相对落后,用于保护移动支付有效开展的法律规定目前只有《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两个,一旦发生支付纠纷,运营商、银行与客户之间将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技术风险
移动支付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两种:技术开展风险和支付技术安全风险。
◇在移动支付发展阶段,每一个对它进行的技术开发和推广方式都将面对隐藏的危险,而这些危险一旦爆发,产生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技术安全风险包括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用户对移动支付最为关注的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一旦各步骤支付密码被截获,用户的财产将会受到威胁;用户信息的安全同样重要,如果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破译,不仅账户和财产安全难以保证,不法分子还可以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去办理各种危害用户个人利益的业务。手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通信工具了,它已成为移动支付的媒介,丢失手机、密码被破译、病毒木马等问题都会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影响。
信誉风险
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时,可靠的服务平台是其首要选择。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必须要长久地提供安全、准确、及时的移动金融服务,银行系统要足够完善,与此同时,通信运营商服务质量也要有保障。如果客户在移动支付过程中遇到服务平台出错的情况,或者由于银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而造成资金流失,亦或者出现了严重的通信网络故障,这些都将造成用户对移动支付产生不信任,从而引发信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