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心理学相伴的岁月(代序)

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何进入了心理学领域?

我原本学的是文学专业,做过全国百强中学的语文教师,担任过好几批由美国耶鲁大学来中国教授英语的外籍教师的中文教师,写过小说和散文,也出过文学集。我本可以在文学路上继续往前走,可在内心深处,我总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似乎这些都只是一个过渡,我不知道我将要去哪里……

我要去哪里呢?我不断梳理并询问着自己。学心理学之前,我似乎一直是生活在两部分的自我中,一部分自我用来应对现实生活,比如要刻苦地求学,要认真地工作,要做好母亲、称职的主妇、孝顺的女儿、真诚的朋友等;而另一部分自我在干什么呢?它一直在做一件我认为很重要的事,在忙于自我探究,在不停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在探索“如何成为我自己”。

我曾经非常羡慕那些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人,曾经埋怨自己,为何要求那么多、那么高,那么难以满足?假如我可以少想事儿,可以一根筋儿,可以傻乎乎,可以乐天知命,那该多好!我常常会生出对自己的无奈,感觉拿自己心灵的那部分自我不知怎么办,不知如何安抚它,不知如何处置那部分不羁的灵魂。尤其是在青春萌动、自我刚刚觉醒的少年期,我很是苦闷,不喜欢这样特别的自己。

我在对自我的好奇却又无奈中,稀里糊涂地念完大学,紧接着忙着恋爱、结婚、养育幼儿、升职称、调往珠海工作,现实生活的忙碌让我暂时忘却了心灵的渴求。直至1996年,我被选拔为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心理热线志愿者,随后去中山大学进修心理学专业,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当时的心理研究所,成为景怀斌教授的研究生,从此转入心理学行业,一路前行。

我想,上帝造我一定是让我来学心理学的,没有什么比探究自我、了解人性更让我感兴趣了。这些年来,我先生常说我做母亲心不在焉,做主妇也不太用心;应对日常生活我总是很不精明,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忘东忘西;应对工作也不积极,曾经有好些升职的机会,我却视而不见;也有好些人鼓动我跟他们合作将心理学商业化,我亦全无兴趣。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心理学上追寻什么。我那么孜孜以求地学,乐此不疲地思考,花不菲的学费去接受国内外心理大师的专业培训,写专栏、开讲座、上电视、做个案、主持电台心理节目、做公益,只要跟心理学相关的事,我都会付出无比的热情。但有一点我明白,如此努力,我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是因为我喜欢、我热爱!

2009年,在社会需求的推动和家人的支持下,我终于拥有了温馨雅致的个人工作空间。窗外是如洗的碧空和蔚蓝的大海,入夜,璀璨的澳门灯火在对岸梦幻般地闪烁。从此,我不仅在学校以心理学教学和辅导为职业,还开始了八小时之外以心理咨询工作来助人自助的理想生活。

如今,我已深深明白心理学对我的意义,它其实就是一种心灵修炼,我渐渐能感觉到潜意识深处那些曾经浑浊、阻塞和不放松的部分,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近通畅均匀、清透简捷、平静舒展愉悦的状态,我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就是找到那个本真清净的自我,借着心理学的路径找到我自己。

写到此,我的内心忽然有些不安,这些年,为了找到我自己,我疏忽了多少人、多少事啊!我的恩师、故友、亲人,尤其是我的孩子和先生。当我沉浸在心灵的自我中遨游时,我一定是忽视了他们。可是,人又没有办法不尽力照顾自己,不爱自己的人无法很好地爱别人,这是心理学的基本法则。于是,我开始感恩,感恩我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人:感恩我的恩师,桃李无言,润物无声;感恩我的朋友,在我忙着探索自己的日子里从没忘记我,总把关怀和友情传送给我;感恩我的来访者,将你们的成长融入我的生命;感恩我的父母,生下这么独特的我,尽力给我最好的教育;感恩我的孩子,包容、接纳妈妈的种种不足;尤其是要感恩我的先生对我一直的支持与信赖、关爱与呵护……

我知道,我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追求人格的完善、人性的圆满,像修行。我的生命注定有孤独的一部分,只是阶段不同,感受不同。所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边的同行者越来越多……

就这样,我在这些与心理学相伴的岁月里找到了自己,同时,顺便把自己造就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2013年11月10日
于珠海心之灯工作室 kXTELRkBw0tLJOLtO5REoZpAcq3JOosnt5cnUosUos1KyisBHfQSEpDT1tEadC1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