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现代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国际网络的诞生到计算机的升级换代,再到日益普及的软件研发和无线通信,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迎来了新的信息时代,“如果Web 1.0
只是参与搜索,得到数据和一些有限的交互性,Web 2.0
只是涉及真实身份和真实的人际关系,那么Web 3.0
的身份则产生了大量的自身数据”(Leong,2011)。
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旧时代,而应继续推进。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创建学习型小区(Leong,2011)。新的“教育3.0”范式强调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年轻人的能力,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多媒体格式,获得世界多学科专家的辅导,享受真正的学习;使用在线数据,从同学和教师对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表现中得到实时的回馈,并且互动”(Leong,2011)。“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要求学习,汲取知识,获得知识,进一步自主分析、处理知识,运用知识重组并进行创作。
音乐教育学科更要充分利用音响音像数据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便捷获取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他们对实际音效的认识、分辨和掌控水平。一些音乐教室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应用和通信技术,加强了教师和学习者的联系,一些有音乐特性、功能的硬件(例如合成器、控制器)和软件(例如band-in-a-box、finale、musition)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新的方式、新的技术,如多用户虚拟环境(MWE)、播客(视频点播)、Vodcast、维基百科、VOIP(互联网语音协议)、数字电视、P2P网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智能卡,都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者应研究新科技,跟上这些新发展。
在香港,有的学校两年前已经装了MMLC和Finale 及Sonar等软件,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会利用这些软件来创作,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与自我评价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学生可以记录、保存自己每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成果和音乐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知识重组,过一段时间再把自己的创作拿出来进行加工,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关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的成果,或尝试运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从而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同侪互评,自我回馈,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和能力。
我们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及评估当然不是为了赶时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教师了解得越多,对教学方法、评估标准乃至测试手段越清楚,那他们就对所学越有信心,也越容易学好。为了使学生能更方便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趋向透明化,不少教师把课堂教学材料放在网上供学生随时随地提取,或者直接利用网上的数据进行教学,师生及时联系、沟通,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参与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