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设,始于明代。明正统六年(1441)正月,朝廷出兵云南麓川,镇压思任发叛乱,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此为设总督之始。 此后,景泰元年(1450),都御史侯琎、王来相继总督湖广、贵州军务,讨伐贵州叛苗韦同烈。 此时之总督,均因事而设,事平即罢,属临时特遣,未成定制。总督之设成为定制,则始于两广总督的定设。 景泰三年(1452),广西浔、梧一带瑶民作乱,广东总兵董兴与广西总兵武毅相互推诿,镇压不力。兵部尚书于谦将其撤换,代之以翁信、陈旺,并建议派遣朝中一名有威望的大臣前往总督军务。于是,朝廷任命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 此为两广总督设立之始。两广总督的设立解决了两广军务不统一的问题,对于平定当时此起彼伏的瑶民叛乱起了重要作用。景泰四年(1453)四月,朝廷召王翱回京,副都御史马昂接任两广总督。 明英宗复辟后的天顺年间(1457—1464),两广总督被裁撤,而以右佥都御史叶盛巡抚两广。 相对于总督而言,巡抚职权更轻,调度两广兵马已属吃力。天顺六年(1462)十二月,朝廷令叶盛专一巡抚广东,升监察御史吴祯为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两广又各自为政。 因无统一调度,两广官兵不能相互应援,镇压叛乱时显得力不从心,官员为邀功,只得杀降以奏捷。 两广地区的“蛮贼”又日益猖獗,屡次攻克卫所、州县,甚至一度攻破梧州府城。 显然,裁撤总督,两广又分设巡抚是失策的。为纠正失误,天顺八年(1464)八月,刚继位的成化皇帝命广西巡抚吴祯提督两广军务 ,重新统一调度两广军务。成化元年(1465),朝廷欲大举征讨广西大藤峡“蛮贼”,令赵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升才能出众的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韩雍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前往广西平“贼”,而改任吴祯提督广西军务兼理巡抚。 成化二年(1466)三月,韩雍平定大藤峡瑶乱;六月,朝廷以两广贼寇平,令赵辅等班师回朝,而以韩雍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留镇两广,“抚剿残贼”。 成化四年(1468)三月,韩雍奏称“两广地方广阔,军民事繁,一人不能遍历,乞各增文职大臣一员分理巡抚,仍命文武重臣各一员,专在两广接界梧州府驻劄,提督军务,总制军马”,朝廷遂命韩雍解除兼理巡抚,专一提督两广军务,另命“广东左布政使陈濂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福建按察使张鹏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次年,韩雍因丁忧离任,两广提督亦罢,结果“两广贼势复张”。于是,巡按御史龚晟、按察司佥事陶鲁等建言:两广互为唇齿,而军政分而为二,故盗贼难灭。宜在两广之中的梧州设立总府,命大臣一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兼制两广,则事统于一而责有所归”。朝廷从其言,于成化五年(1469)十一月下令,起复右副都御史韩雍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并开设总府于广西梧州。 两广总督重新设立,并以梧州为固定驻地,两广“将官并三司官悉听节制,巡抚不复设”, 总督成为管辖两广地方、抚治军民的大臣。两广总督之设至此成为定制 ,相沿至清末。这标志着明清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制——总督制度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