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思创作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注释】出自清·袁枚《遣兴》。由来,从来。千改,是夸张的说法,意谓反反复复地修改。

【译文/点评】喜爱的东西虽然让人心有所动、情有所发,但准确地写出来却不易。因此,要想言能达意、言能尽情,一首诗往往是要经过无数遍的修改才能让人感到心安。此言写诗之不易,改诗之不倦。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注释】出自宋·郑文宝《对雪》。良史,好的历史学家。

【译文/点评】此言要做“良史”,就要根据客观历史事实,对历史上的人与事作实事求是的评价,该肯定的就要肯定,该否定的就要否定,该称颂的就要称颂,该斥责的就要斥责。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

【译文/点评】此言文人见秋叶落而悲、春树生而喜的心情。

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物势》。比,比喻、比方。应,符合。喻,明白。文,文采。称,符合。是,正确。

【译文/点评】比喻生动而不符合事理,不可说是清楚明白的;藻饰过分而不符合事实,不可说是正确可靠的。此言比喻要恰当,藻饰要有分寸。

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注释】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加点,指不增删修改。

【译文/点评】此乃夸言一个人才思敏捷、作文一气呵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注释】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译文/点评】此以夸张修辞手法夸赞李白笔力千钧的不凡才气。“惊风雨”,言其诗思的敏捷;“泣鬼神”,言其诗句的神妙。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注释】出自清·龚自珍《咏史》。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起立,表示敬意,叫“避席”。文字狱,指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迫害打击某些文人而故意从其诗文中寻章摘句,罗织罪名,然后予以迫害、构成冤案的事件。稻粱,代指生计。谋,谋划、打算。

【译文/点评】此言文人起坐之间都怕闻听文字狱的事,而之所以仍要舞文弄墨、著书立说,那完全是为了生计的需要。意谓文人的著书立说乃是迫不得已,并非本性喜欢。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注释】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区别、裁剪。伪体,指因袭模仿之作。亲,亲近、学习。风雅,《诗经》中“国风”与“大雅”、“小雅”,指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

【译文/点评】此言乃是阐明文学创作中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别裁伪体”,意在努力消除因循模仿,提倡锐意创新;“转益多师”,意在博采众长,努力学习前人创作的经验,强调的是继承。前句提倡“亲风雅”,意在强调文学创作要言之有物,要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后句所说的“汝师”,乃是“转益多师”后的“师无定师”,强调的是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不要拘泥于一家,要广泛学习。很明显,这一文学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注释】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今人,指齐梁间的庾信和初唐四杰为代表的近代诗人。古人,指齐梁以上的文人。

【译文/点评】此言既表现了诗人兼采众体、不分古今,努力学习前人一切有益的文学创作经验的态度,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文学创作的理念:崇尚古调而不排斥新声,重“清词丽句”而不轻忽“凌云健笔”。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吊僧诗》。

【译文/点评】此言好的思想内容对文章来说最为重要,至于文字技巧则是次要的。意在劝人写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而不应该专注于字句的雕琢。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视刀环歌》。

【译文/点评】此言深切的感情有时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与我们常常所说的“言难达意”是同一个意思。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注释】出自唐·司空图《诗品·纤 》。乘,指接近。之,它,指大自然。愈,越。往,深入、接近。识,认识。真,真切。如,像。与,和。

【译文/点评】越是接近自然,那么对自然美景的认识就越深入、越真切;诗歌创作就像是有了源源不断的源泉,就能使诗的意境光景常新,从而创作出与古代名篇相媲美的佳作。此言诗境创造的规律。引申之,对于任何事情,只要持锐意创新的精神,就能发现平常事物的不平常处,进而有所创新,臻至一种新的境界。

传神之难在于目。

【注释】出自宋·苏轼《传神记》。

【译文/点评】此言绘画最能传出人物精神的是眼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中也有相似的话:“传神写出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南朝时方言,指这个,此指眼睛),也是强调画眼睛是绘画中的重点与难点,皆是行家之语。

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注释】出自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创意,指思想内容、思路等方面。造言,指用语措辞等形式方面。师,学习。不相师,指不因袭模仿他人。

【译文/点评】此言写作无论内容与形式都不应该因循守旧、一味沿袭模仿他人。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注释】出自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二首》之一。陈言,陈词滥调。天,指天然。

【译文/点评】此言作诗出语造言要出于自然,随文变化,就像春有花、秋有月、冬有冰雪一样,切不可一味沿用前人或他人的陈词滥调。换言之,即是说写作不必模仿他人,只要潜心观察、用心体会自然万物,便能触景生情,写出好作品。

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

【注释】出自唐·李樵《与友人论文书》。工,精巧。

【译文/点评】要想文辞超群、表意精巧,就须用字遣词高妙、思想意蕴深刻。此言“辞高”、“意深”是文章达到“奇”、“工”的前提。

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注释】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

【译文/点评】言辞不能不修饰,而游说不能不动人。此句意在说明言辞技巧和游说艺术的重要性。这是刘向总结历史上善说者的历史功绩而发的议论。

辞,达而已矣。

【注释】出自先秦《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辞,言辞。达,表达意思。而已,助词,罢了。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译文/点评】言辞,传情达意就足够了。此言说话写作,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再过多地斟酌语言表达技巧。孔子这句话表面看起来与他的另一句话“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相矛盾,实则并不矛盾。因为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这也是一种修辞境界。事实上,“言能达意”并不是每个人不经努力就能达到的境界。宋人苏轼解释孔子此语,持的正是这个观点。如果结合孔子所说的另一句话:“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左传》记孔子语),则可见孔子并无反对修辞的意思,而只是意在提倡辞贵达意,反对过分讲究形式技巧而已。

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注释】出自宋·陆游《舟中作》。画本,指绘画所依据的自然对象。诗材,作诗的素材。

【译文/点评】此言处处留心生活、取法于大自然,便有取之不尽的诗画题材与灵感。意在强调自然万物与社会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影响作用。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注释】出自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大略,大致。定质,确定的目标。

【译文/点评】(你的诗赋文章)整体看来,就像是浮动的云、流动的水,开始时没有定向,但是常常能够流动于所应当流动之处,停止于应当停止之时,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苏轼赞扬谢民师诗赋文章平易自然的风格。虽是赞人之语,却以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提出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原则:为文应当平易自然,不可故作雕琢。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注释】出自清·袁枚《遣兴》。灵犀,即心灵。

【译文/点评】前句是说只要留心事事处处都有诗意,后句是说大自然就是自己的老师。唐人李商隐有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之一),说的是男女之间的心灵契合与感应。这里诗人化而用之,表达的是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声气相通,更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则,那么、就。

【译文/点评】写作时一想到山,眼前就会浮现出山的景色而忘情于其间;一想到海,脑子里便有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充溢其中。此言人在写作时想象力神驰无涯的情形。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信手,随手。

【译文/点评】此写琵琶女弹琴的表情与琵琶之声诉衷情的感人情态。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注释】出自唐·贾岛《题诗后》。

【译文/点评】此言作诗推敲字句的辛苦情状。现代我们虽然不再作律诗,但是要写好文章,这种字斟句酌的认真态度仍然是需要的。不然,要作传世之文,恐怕难矣。

凡书画当观韵。

【注释】出自宋·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书,书法。韵,神韵。

【译文/点评】此言欣赏书法与绘画当以神韵为依归。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书,指书法。

【译文/点评】此言学习书法,精通一家便可触类旁通而得其余各家的精髓所在。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

【注释】出自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丰,繁丰。约,简约。

【译文/点评】文字繁丰但不多一言,行文简约但不少一词。此言乃是强调写文章不论是追求“繁丰”风格还是“简约”风格,都要遵循“恰到好处”的原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莫先乎,没有比……更能倚靠(更重要)的。

【译文/点评】感动人心的,没有比真情更重要的。此言文学作品的创作要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

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注释】出自唐·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

【译文/点评】前句言想象力之丰富,后句言文笔之遒劲。二句皆以夸张修辞手法言之,意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

【注释】出自唐·卢照邻《悲才难》。

【译文/点评】此乃以夸张修辞手法写善于言谈与写作所显现的奇特的表达效果,意在强调说写都应该讲究修辞,讲究表达的艺术效果。

功夫在诗外。

【注释】出自宋·陆游《示子 》。

【译文/点评】此言在文学创作上要想取得成就,不在于文字功夫的修养上,而在于社会生活的积累,要有对生活、人生、社会等的深刻体认。

古来万事贵天生。

【注释】出自唐·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点评】此言意在提倡艺术要出于自然,不必矫揉造作。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注释】出自清·赵翼《题元遗山集》。赋,写诗。沧桑,指历经世事变化的磨难。工,指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家要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就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对社会生活乃至苦难有深刻的体认。这样,才能有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之心,有深刻独到的思想让人从中得到教益。我们常常说“孤独出诗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为人在顺境之中,往往缺乏对于生活乃至苦难的深刻体认,因而也就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的好作品,其不能打动读者自在情理之中。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注释】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 谷偃竹记》。

【译文/点评】此言绘画先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构形想象的过程要完成于动笔之前。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注释】出自先秦《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解诂。歌,唱、吟叹。

【译文/点评】饥饿的人咏叹他得到的食物,劳动者歌咏他所从事的工作。此言诗歌是劳动人民抒写自己劳动与生活的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文艺的起源问题。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精、心,皆指思想、想象。骛(wù),纵横奔驰。八极,八方,指极远之处。万仞(rèn),指极高。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点评】此言写文章构思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为时空所限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注释】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译文/点评】探究天地自然、人文社会的规律,考察历代兴亡的因由,写成一部自成体系的史书(指《史记》)。此乃司马迁自述创作《史记》的宗旨。

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口辩,口才好。笔敏,文笔好。

【译文/点评】口才好的人言语深刻,文笔好的人文章深沉。此言善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人各有不同的特点。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务,务求、力求。明言,说清楚。露文,写得有文采。

【译文/点评】口头的表达务求要清楚明白,书面的表达务求有文采。此言说话与写作不同的要求。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夸、饰,此指夸张、增饰。诬,虚假。

【译文/点评】夸张而有节制,增饰而不虚假。此言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注释】出自唐·杜甫《可惜》。

【译文/点评】此言诗酒的作用:遣兴、宽心,即寄托情兴、慰解心灵。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注释】出自元·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

【译文/点评】此言在读书方面多花工夫,才能在写作时轻松自如。此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义相同。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片言,形容极少的文字。要,指文章的关键之处。警策,指文章中最精辟、精彩的部分。

【译文/点评】此言在文章的关键之处要有精辟、精彩的语句以突显其意,为文章添彩,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注释】出自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译文/点评】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善于化用前人妙句的独特作用。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注释】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无迹可求,指意境自然。

【译文/点评】传说羚羊生性警惕,睡觉时为防天敌偷袭,常以角悬于树上,四足不着地,使天敌无迹可寻,从而防患于未然。此以羚羊睡眠的特点为喻,形容诗歌创作中意境超脱、不着痕迹的境界。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形内,此指头脑,即人的联想想象能力。笼、挫,这里皆指“收揽”。

【译文/点评】天地都在自己脑海之中,万物都尽现于笔端之下。此以夸张修辞手法写作家的想象力之丰富,文笔之高妙。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论,论说,一种文体。析薪,劈柴。理,指木头的纹理。

【译文/点评】“论”要像以斧劈柴,贵在能够顺着纹理。意谓论说要条理清楚,言之成理,逻辑性强。

论说之出,犹弓矢之发也;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超奇》。犹,像。弓矢,弓箭。发,射出。应,符合。中的,射中箭靶。

【译文/点评】论说的发出,就像是弓箭射出一样;论说之符合事理,就像箭头射中了箭靶。此言意在强调论说以讲清道理为第一要务。

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注释】出自晋·郭璞《江赋》。尽、穷,指穷尽、尽述。言,言辞。笔,指文章。

【译文/点评】此言用语言表达思想与感情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所要说的、所要写的都形诸言辞与文字而传达给别人。我们今天常说“言不尽意”、“文难尽情”,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

【注释】出自宋·张孝祥《浣溪沙》。写真,绘画。

【译文/点评】此言绘画最难的不是画得像,而是画出某种精气神。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注释】出自唐·杜甫《不见》。

【译文/点评】前句言李白诗思的敏捷,后句言其江湖飘零的处境。两相对比,为其怀才不遇的悲苦而感慨之意尽在其中矣。

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

【注释】出自唐·李沂《秋星阁诗话》。瑕,玉上的斑点、小毛病。瑜,美玉。瓦砾,碎瓦片。

【译文/点评】善于修改文章,能使不好的文章变成美文,这就像有斑点的玉石会变成美玉,碎瓦片会变成珠玉一样。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奇文,指写得比较得意的文章。疑义,指未明的道理。析,剖析、分析。

【译文/点评】此写与同好切磋文章的快乐之情。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注释】出自唐·韩愈《答李翊书》。气盛,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非常健康、情感非常饱满,能够体现出作者昂扬的精神状态。则,那么、就。

【译文/点评】文章的“气”盛,那么它的句式长短、声音节奏的高低无论如何安排,都会显得自然而合宜。此言文章要想写得好,平时就须加强精神修养,即孟子所说的“养吾浩然之气”。也就是说,文章写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文字技巧如何,而在于思想内容、情感境界的高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注释】出自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芙蓉,荷花。雕饰,指文章的雕凿修饰。

【译文/点评】此以荷花出水为喻,强调诗歌创作应以“自然”为美的原则,反对在文辞上过分雕饰讲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迁,改变。

【译文/点评】情感随着不同的景物而变化,文辞因为感情而产生。此言文学创作与景物、感情的关系。

情欲信,辞欲巧。

【注释】出自汉·戴圣《礼记·表记》。

【译文/点评】要想使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别人所相信,就要注意表达方式,使言辞表达具有艺术性。此乃强调言语表达中必须重视修辞的意义。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秋词二首》。碧霄,天空。

【译文/点评】此言触景而生诗思的创作现象。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注释】出自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译文/点评】别人容易说得好的,我少说;别人难以说清的,我很轻易就能说清楚。此言文学创作要有创造性。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注释】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

【译文/点评】此言春色易写,情感上的痛苦是难以表达的。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跋茶录》。真楷,即正楷。

【译文/点评】擅长书法的人以写好正楷字体为最难,而正楷的书写又以小楷最难。此言正楷字体虽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书体中最难写好的一种。这个观点,习书法者应该最有体会。

善为文人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

【译文/点评】会写文章的人,写起文章万篇也不在话下,但是有时却为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字词而无比苦恼。此言写文章中“炼字”的不易。

赏由物召,兴以情迁。

【注释】出自唐·王勃《采莲赋》。兴,兴趣、兴致。以,因为。迁,迁移、改变。

【译文/点评】喜悦赞赏之情起于景物的感召,情趣兴致因为感情而发生变化。此言大自然的景物会让人心生感动欣悦之情,但是人的情感却也能左右对大自然景物的欣赏情趣。

深言则似不逊,略言则事不决。

【注释】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深言,指话说得直白、透彻。则,那么。逊,谦虚、礼貌。略言,指话说得婉转、简约。决,决断。

【译文/点评】如果把话说白说透,那么则有失礼之嫌;要是把话说得婉转简约,那么恐怕又难于决断事情。此言用语言表情达意之不易。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注释】出自先秦《荀子·乐论》。声乐,音乐。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入人,打动人心。化,感化、改造。也,句中语气助词。其,指示代词,指声乐。

【译文/点评】音乐不仅有深切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其感化人的效果也非常快速。此言音乐在感染人、感化人方面独特的艺术力量。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吻,嘴。玲玲,指玉振之声。靡,细密,指和谐。累累,指积累之状。矣,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声音婉转于唇吻之间,就像玉石振动之声一样美妙;文辞和谐悦耳,听起来就像是圆转的串珠一样。此言善于协调文字平仄、交错声音高低的独特效果,强调的是音律上修辞的重要性。

师其意不师其辞。

【注释】出自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师,学习、模仿。

【译文/点评】对于古人的文章,要学习其精神内涵,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其词句等形式上的东西。此言借鉴学习前人文学创作的经验要着眼于内容精神方面,而不宜重在形式和皮毛方面。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注释】出自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天工,指自然而不造作。

【译文/点评】此言作诗作画都是一样的,都以“天工”与“清新”为最高境界。所谓“天工”,就是造语用笔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所谓“清新”,就是要有新意,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注释】出自先秦《论语·阳货》。诗,指《诗经》。兴,指联想、想象。观,观察。群,合群。怨,讽刺。

【译文/点评】学习《诗经》,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增强群体意识,可以掌握讽刺批评的语言技巧。这是孔子对《诗经》价值的整体认识与学习《诗经》意义的阐发,是历代文学家经常要征引的名言。

诗情无限景无穷。

【注释】出自宋·曾肇《题多景楼》。

【译文/点评】此言诗情与景致的互动关系:触景能生情,情发而景美。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释】出自宋·陆游《秋思》。并刀,并州的刀,古代最为有名的刀。

【译文/点评】此言诗思敏捷,触景生情,秋天景色尽入诗中。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注释】出自汉·戴圣《礼记·乐记》。也,用于句末,帮助判断。

【译文/点评】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把诗的内容咏唱成曲调的,舞是将诗的内容形诸动作的。此言诗、歌、舞三种文艺形式的区别与作用。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注释】出自先秦《尚书·舜典》。志,心志、思想感情。永,同“咏”。

【译文/点评】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所咏唱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辞,声调要依照咏唱的内容而定,音律要与声调相和谐。此言作诗咏歌要合声律的原理。

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注释】出自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译文/点评】此言作诗贵在言外意,从中可以让人推知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状;作诗要有真情实感,应该让读诗人由诗读出诗人内在的情愫与所欲表达的意向。

实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章,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一个段落。

【译文/点评】有实际内容的话不怕多,华而不实的文章不怕少;为世所用的文章,纵有百篇也不妨;不为世所用的文章,一段也嫌多。此言文章应该言之有物,不可华而不实;文章要有经世致用之效,不可徒然卖弄技巧而无益于世事。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出自唐·高蟾《金陵晚望》。丹青手,指画家、绘画者。

【译文/点评】此言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将抽象的感情通过画作表现出来。

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

【注释】出自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世理,世道太平。世忌,世道混乱。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创作要看世道的治乱而选择率直或隐曲的方式予以表达。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薄葬》。

【译文/点评】事情没有比有实际效果更明显的,议论没有比拿出证据更重要的。此言做事要讲究实效,说话要重视证据。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译文/点评】所写内容真实可靠,语言表达富有文采,这样才能流传于后世。此言内容与形式要并重,意义与辞采要兼修。

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

【注释】出自宋·陈 《文则》。事,叙事,此指写文章。

【译文/点评】叙事以简约为标准,语言表达以简约为恰当。此言写作与口头表达都应当以简洁明了为目标。

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注释】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是(第一个),当动词用,意为“以……为是(正确)”。非(第一个),当动词用,意为“以……为非(错误)”。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著作。

【译文/点评】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就可以称得上是“信史”了。此言“信史”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是非是有其客观标准的。

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新乐府序》。章,相当于现代的段落。卒,最后。目,题目。志,主题思想、主旨。

【译文/点评】以诗的首句为题,在诗的结束部分再予以强调,从而突出诗的主旨。这是讲新乐府诗的作法,虽是说诗,对其他文章篇章结构的规划也有参考意义。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注释】出自先秦《周易·系辞上》。书,指文字。言,指言辞。意,指思想或情感。

【译文/点评】文字并不能完全表达要说的话,说出来的话也不能完全反映所要表达的思想。此言语言对思想反映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言不尽意”的情况发生。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注释】出自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之,的。要,关键。骨气,此指书体的骨格架构与气韵风格。

【译文/点评】学习书法的关键,可以归纳于两个字“骨”与“气”。此言书体的美观与否,是与书体的骨格架构和气韵风格密切相关的。因此,掌握书法的关键在于“骨”、“气”二字。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沦漪(yī),波纹。花萼(è),花托。文,指文章的文辞。质,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译文/点评】水性虚,所以水面能生波纹;树体实,所以花朵能绽放于花托之上。可见,文章的文采要以文章的思想内容为依托。此以水与波纹、树与花朵的关系为喻,说明文章应该以思想内容为主,以修辞文采为辅的道理。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胸臆,胸中。

【译文/点评】文思像风一样由胸中而起,言辞像泉水奔流于唇齿之间。此言文学创作时灵感出现就会文思畅达、妙笔生花。

思若泉涌,文若春华。

【注释】出自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若,像。春华,春天开的花。

【译文/点评】此言乃是形容一个人文思畅达、文笔华美之辞。

思若云飞,辩同河泻。

【注释】出自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

【译文/点评】文思如天上飞云,口才无碍就像黄河一泻千里。此乃以比喻修辞手法夸说梁公文思敏捷、辩才无碍的出众才华。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思,文思。定契,规律。理,指写作的原理、条理。

【译文/点评】文思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写作的道理则是有一定规律的。此言文思因人而异,难以确定规范,但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是存在的,意在强调写作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搜尽奇峰打草稿。

【注释】出自清·原济《苦瓜和尚语录》。

【译文/点评】此乃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即原济)对绘画的见解,意在强调绘画要师法大自然,并反复观察、体验。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注释】出自宋·王安石《上人书》。者,结构助词,帮助引出主语,构成判断。务,追求。矣,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所谓文章,就是追求对世道有益罢了。

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注释】出自唐·韩愈《答尉迟生书》。成人,指完整的人。成文,指好的文章。

【译文/点评】此以身体完备才是正常人为喻,说明文章不仅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也需要有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意在强调写文章要重视修辞,讲究表达的艺术。

体无常轨,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

【注释】出自唐·皇甫 《渝业》。宗,以之为宗、遵守、效法。

【译文/点评】文章体式没有一定的规范,语言表达没有可供模仿而一成不变的蓝本,写物没有常用的格式,取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此言文学创作不可固守旧框框,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注释】出自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译文/点评】此乃诗人文学创作理念的表白:锤炼字句、遣词用语应该精益求精,不可失之苟且。这与诗人自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的认知是相一致的。

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注释】出自唐·杜牧《答庄充书》。意,指思想或感情。气,指古人所说的文气。辞彩章句,指语言表达的文采与技巧。兵卫,比喻辅助。

【译文/点评】此言文章写作中如何处理好“意”、“气”与文采的关系,强调的是以意义内容为主,以文气与辞采为辅,也就是内容优先,形式次之。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注释】出自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商量,指与人切磋交流。

【译文/点评】此言写好文章的三个途径:多读前人与他人作品,从中领悟、学习其有益的东西;多写多练习,在写作实践中积累直接经验;多与他人交流切磋,便能有所启发。应该说,这是有关写作的经典之论。

为言不益,则美不足称;为文不渥,则事不足褒。

【注释】出自汉·王充《论衡·儒增》。益,增加,此指夸张。则,那么。渥(wò),优厚,此指铺排夸张。

【译文/点评】说话不夸张点,那么就不能把所要赞美的意思尽情表达出来;写文章不铺张扬厉,那么所要褒扬的意思就不能凸显出来。此言说话、作文适当的夸张是必要的,它有强化他人接受印象的作用。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闲吟》。

【译文/点评】此以折绕修辞手法表达自己钟情于诗歌创作的心情。

惟陈言之务去。

【注释】出自唐·韩愈《答李翊书》。惟,只。陈言,陈词滥调。之,结构助词,将宾语提前。务,一定。去,去除。

【译文/点评】一定要把陈词滥调去掉。此言乃是强调写文章不能因循模仿,应当锐意创新。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寄唐生》。生民病,此指人民疾苦。愿,希望。

【译文/点评】诗中所写都是反映人民疾苦的内容,希望引起皇帝的重视。此乃诗人自道其诗歌创作的宗旨,表现了诗人时刻把民众疾苦挂在心间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

【注释】出自清·郑燮《题画·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格,指某种风格、模式。

【译文/点评】此言动手作画之前心中要有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古人成法的志向;画完以后,要能看不出留有前人某一种风格的痕迹。意谓绘画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成法,要有常画常新的新鲜感。

文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

【注释】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安传》。

【译文/点评】文字不能将所要表达的言辞都表达出来,言辞不能将所要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此言用文字和言辞表达思想、情感也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古人有“言不尽意”的说法。

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注释】出自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究,探究。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有改变风俗与推究自然和人类奥秘的作用。在文字形式上,这二句乃是运用了互文手段,“文”与“学”二字分属二句,实则互相兼容,即“文学可以变风俗,文学可以究天人”。

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注释】出自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文学,此指文采、辞藻等修辞方面的东西。济,帮助。

【译文/点评】辞采修辞对于人,就好比是服药,善于运用对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是有帮助的;不善于运用,就好比不善服药一样,反而对文章有害。此言思想感情等内容方面的东西与辞采章句方面的语言技巧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要以意为主,以辞采为辅。不然,就会有因辞而害义的结果。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注释】出自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以,用以。

【译文/点评】文章是用来表达我的思想的,绘画则是用来抒发我的情意的。此言文章和绘画在表达人的思想与情感方面的作用。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注释】出自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行,指道德人品。本,根本。诚其中,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译文/点评】文章以作者的道德人品为根基,作者在写作前应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此言乃是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作用,与我们通常所说“作文先做人”意义相同。

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

【注释】出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宋祁语。

【译文/点评】此言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个性与独到的风格,才可在历史上长久流传下去。意在强调作家要锐意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

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荐布衣苏洵状》。期,期待。

【译文/点评】此言写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以空言哗众取宠,而在于经世致用,有益于国政民生。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注释】出自清·黄景仁《呈袁简斋太史》。千古,指代极长的时间。十年,此代指短暂的时间。仕宦,做官。

【译文/点评】此言随便写出的文章就可千古留名,而做官做得再大也顶多荣耀十年,意谓做文人比做官好。这是解嘲与自我安慰的话,非出于本心。因为中国人历来是认为做官好,事实也是如此。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注释】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理致,义理、情致,即思想情感。气调,气韵格调。事义,此指运用典故。华丽,指文辞华美、修辞精巧。

【译文/点评】文章应当以思想情感为心肾,以气韵格调为筋骨,以用典为皮肤,以华丽精巧的文辞作为冠冕。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写文章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思想情感的表达为根本,同时关注气韵格调的高雅与用典的恰当,最后才是讲究修辞技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合,应当。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创作要因时因事而为,也就是要有现实意义,不能为做文章而做文章。这种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观点与唐人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一致的。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注释】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点评】文章是经世治国的大业,也是不朽的盛事。此言文章的作用,虽有所夸张,但可见曹丕作为一代帝王对于文学的重视。

文章均得江山助,但觉前贤畏后贤。

【注释】出自宋·王十朋《游东坡十一绝》。但觉,只觉得。

【译文/点评】此言好文章都是作者在美好的山水风物的启发下写出的,后代作者对山水风物的体察有超越前人的心得,所以便有超越前人的好文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注释】出自唐·杜甫《偶题》。

【译文/点评】此言意在强调对于做文章要有正确的态度。“千古事”,是夸张,意在强调文章的重要性,意谓不可草率马虎而随意为之;“寸心知”,是说文章的好坏应该自己心中有数,对于自己的才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自高自大,意谓做文章的人应该时刻持有一种谦虚的心态。

文章随世作低昂,变尽风骚到晚唐。

【注释】出自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一。文章,此指诗歌。低昂,指起伏变化。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代指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品。

【译文/点评】此言诗歌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从先秦到晚唐也是有变化的。此言意在阐发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今天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注释】出自北齐·魏收《魏书·祖茔传》。机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在此比喻诗文的构思与布局。风骨,风格。

【译文/点评】文章的构思与布局都出于自己的创造,才能自成一家风格。此言写作要有创造性,不可因循他人旧有的模式。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

【注释】出自唐·杜甫《贻华阳柳少府》。道,指儒家的思想理念。

【译文/点评】此言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看,文章对治国安邦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这话其实是诗人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牢骚之言,因为诗人在心中是把文章看得非常重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即出自诗人之口。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注释】出自宋·苏轼《答乔舍人启》。华采,文采。体用,思想内容。末,次要。本,根本。

【译文/点评】文章以文采为次要的东西,以思想内容的充实有益为根本。此言文章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而不是徒然炫耀个人的文采。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注释】出自元·脱脱等《宋史·欧阳修传》。

【译文/点评】写文章只能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获取好的声名,而从事政事,参与治国安邦,则能惠及万物、有益万民。此言文章的作用有限,只能有益于个人,而从政入世则能有益于天下万民。意在强调从政入世对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注释】出自宋·王安石《上人书》。务,一定。有补于,有益于。矣,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文章是一定要有助于世事的。此言意谓文章要发挥经世致用的效果,不能“为文章而文章”。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注释】出自清·黄遵宪《杂感》。拘牵,指限制。

【译文/点评】此言写作要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不必拘泥于前人的陈规旧体。意谓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墨守成规,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

【注释】出自清·刘大鏪《论文偶记·三一》。

【译文/点评】此言文章的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但是文章的高妙与否则是有标准的。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注释】出自晋·陆机《文赋》。谢,谢绝、摒除。朝华,即朝花。已披,指花已开过。启,开启。夕秀,指晚开之花。未振,指未开之花。

【译文/点评】摒除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就像抛弃已经开放过的朝花;创意造言,力求写出新意,就像催放晚开之花一样。此乃以花开为喻,强调说明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务去陈言,锐意创新。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注释】出自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点评】心有悲哀之情,即使是唱快乐的曲子也听不出快乐的情调来;心有喜悦之情,即使是假装哭泣也听不出悲哀之音。此言悲喜的情感与歌哭之声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意谓一个人内心的秘密可以透过其声音形式反映出来。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注释】出自唐·韦应物《赠王信御》。

【译文/点评】此言有超然物外的志向,才会写出高洁清新风格的诗来。意在强调作品与人品的关系。

胸次山高水远,笔端云起风狂。

【注释】出自宋·向子□《题米元晖横轴》。胸次,胸中。

【译文/点评】此言画家只有想象力丰富,笔下才有不同凡响的画面出现。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注释】出自清·郑燮《题画·竹》。胸中之竹,指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的竹。眼中之竹,指现实之中的竹。手中之竹,指画出的竹。

【译文/点评】此言绘画对象物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物,而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的对象物。而对象物画成后,又与作者理念中的对象又有了距离,这是因为受到绘画当时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修辞,讲究辞采,此指写文章。

【译文/点评】此言写文章应该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不负读者而问心无愧。

修辞立其诚。

【注释】出自先秦《周易·乾·文言》。

【译文/点评】修饰言辞要有真诚之意。此言君子“进德修业”的原则,意在强调君子出言措辞可以讲究文采,但内容务须真实,不能有虚伪不诚信的成分。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释】出自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创作要有锐意创新的意识,不可一味规拟、模仿他人而无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悬日月于胸怀,挫风云于毫翰。

【注释】出自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毫翰,指笔。

【译文/点评】此言作家应该心怀大志、胸襟阔大,文章要有豪气与宏大的气象。

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

【注释】出自宋·张舜民《百舌》。

【译文/点评】此言意在强调文学创作要锐意创新,要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切不可一味模仿他人。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书,书法。

【译文/点评】此言学习书法要在学习他人精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最终自成一家之体。也就是说,学习书法既要有所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注释】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法,方法。

【译文/点评】此言学习书法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但是又不能被前人的方法框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或创新性,否则便被前人的方法框死,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肯定不能超过前人。

学文之端,急于明理。

【注释】出自宋·张耒《答李推官书》。端,开始。

【译文/点评】学习写文章的初始阶段,应当以明理为急务。此言乃在强调文章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讲明道理,而不在于文采之类。此与唐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思想是相通的。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注释】出自唐·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六。寻章摘句,指诗歌创作中为查找典故而翻阅古代文献。雕虫,指文学创作。汉人扬雄《法言》将作赋称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意即作赋是小孩子干的小玩意,有作为的大丈夫是不屑于做的。

【译文/点评】此言乃在强调作诗要查阅文献、深夜构思的辛苦。意谓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苦的精神劳动,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雅有所谓,不虚为文。

【注释】出自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并序》。雅,甚、很。有所谓,指言之有物,文章有充实的内容。

【译文/点评】此言虽是赞扬李绅乐府诗言之有物、不无病呻吟的文风,但也由此强调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这便是不能写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文章,更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注释】出自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足,表达。志,心志、思想。文,指文采、修辞。

【译文/点评】言辞是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采藻饰是用以修饰言辞的。此言“言”与“文”的区别及作用。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者,此代指文章、作品。志,思想或感情。行者,此指道德品行。

【译文/点评】作品就像是思想表露的苗,作者的人品则像是作品的根基。此以比喻修辞手法,说明了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或感情表露的载体,作者的道德人品则对作品的好坏有着制约作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注释】出自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

【译文/点评】言语表达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广远。此言说话作文应该讲究修辞,讲究表达方式。

眼中风物参差是,只欠江州司马诗。

【注释】出自宋·王洋《琵琶洲》。参差是,差不多相似。江州司马诗,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白居易曾在被贬往江州为司马时在江上见琵琶女而作此诗)。

【译文/点评】此言眼前的风景与白居易当年作《琵琶行》之诗时差不多,可惜自己没有白居易那样的诗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注释】出自晋·张协《杂诗》。和(hè),跟着唱、唱和。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高雅的歌曲,此指代高雅的曲子。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通俗的歌曲,此指代通俗的曲子。下节,指品位低下者,代指普通人。

【译文/点评】高雅的曲子很少有唱和者,应和通俗曲子的则都是普通人。此以“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为喻,抒发诗人“有才无人赏”、“才高难为用”的痛苦之情。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注释】出自唐·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烟景,指如烟的春日景色。大块,指大地。

【译文/点评】此言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风物与大地。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注释】出自宋·陆游《夜吟》。

【译文/点评】此写寒夜苦吟,得一佳句就像吃了金丹,有脱胎换骨的喜悦,表现的是文人夜吟的美妙境界。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注释】出自晋·范宁《春秋 梁传集解序》。一字之褒、片言之贬,此用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见褒贬的典故。宠,指荣宠。衮(ɡǔn),古代帝王或三公(最高的官)所穿的礼服。华衮,指华丽的礼服。市,交易的场所。朝,官府的大堂。市朝,代指大庭广众之地。挞,用鞭子或棍子打。

【译文/点评】用一个字予以褒扬,胜过帝王颁赠的华贵的礼服;半句话的贬斥,比被鞭挞于大庭广众之下所受的侮辱还要厉害。此言史家修史一字见褒贬的文字功力,虽是夸张之辞,但史书中的文字褒贬确实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义,此指道理。

【译文/点评】道理要讲得圆满、通顺,语言要清楚明白、干净利落。此言论说文写作的原则。

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

【注释】出自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宜,应该。

【译文/点评】意义虽然很深,道理虽然精当,但是如果表达得没有文采、不生动,就难成好文章,不能流传久远也就自然的了。此言意在强调文章应该讲究修辞、文采,与孔夫子名言“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同义。

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注释】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做事不到位,没抓住要害。

【译文/点评】此以隔靴搔痒为喻,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写文章当以达意传情的清晰、透彻为目标的道理。

意好句亦好。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吊僧诗》。意,此指思想、感情等内容方面。句,指章句,即修辞技巧方面。

【译文/点评】此言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内容为主。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释】出自宋·戴复古《论诗十绝》。意匠,指构思。

【译文/点评】此言文笔是随变化无端的构思而变化的,写诗要自出机杼,切莫模仿他人。

意愈胜者,辞愈朴而文愈妙;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

【注释】出自唐·杜牧《答庄充书》。意,指思想内容。愈,越。胜,好、高妙。朴,质朴而不讲辞采。华,辞藻华丽。鄙,低劣、低俗。

【译文/点评】文章的立意越高,而语言越质朴,文章就显得越高妙;文章立意不高,那么越讲究华丽的辞采,文章就显得越低俗。此言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强调写文章要“以意为主”,反对在修辞文采上过分下功夫。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注释】出自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喑(yīn)呜,此指怒吼之声。叱咤(chì zhà),怒喝。

【译文/点评】此写讨伐武则天的李敬业军队之声威。说李敬业军队怒吼、怒喝能使“山岳崩颓”、“风云变色”,这不是写实,而是修辞上的夸张手法,其意是为了凸显李敬业军队的声势。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注释】出自唐·卢延让《苦吟》。

【译文/点评】此言作诗时捻须苦吟、字斟句酌的辛苦之状。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偏义复词,此只指吐,发出。

【译文/点评】在吟咏之间,发出了像珠玉一样脆亮的声音;在凝神观照之中,眼前好像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气象。此言诗赋作者构思想象的神奇情形。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注释】出自清·沈德潜《说诗蒣语》上六。襟抱,胸怀。斯,这。斯有,这才有。

【译文/点评】此言要创作出第一流的好诗,不仅需要文学才华,还要有阔大的胸襟与第一流的学问。意谓仅有才华还不足以成为第一流的诗人。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我。乃,是。

【译文/点评】这是欧阳修讲做文章的经验之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利用时间、勤于思考的刻苦精神,同时也让我们从中体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人处在安静的状态之下最易集中注意力,构思文章、思考问题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注释】出自唐·韩愈《答刘正夫书》。怪,指批评。亦,也。也,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创见,虽然在当时不会因为与众不同而引起别人的批评,但是作品在后世也不会有流传的可能。此言文学创作勇于创新才能流芳百世。

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

【注释】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

【译文/点评】此言写文章文字要干净利落、简洁明了。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注释】出自清·赵翼《论诗五绝》之一。陈,旧。

【译文/点评】此言乃在批评文学创作中那种“为创新而创新”的不良风气,意在阐发这样一个道理:文学创作确实需要创新,但若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修辞上而不注重思想内容的更新,那是毫无益处的,仍然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愈穷则愈工。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愈,越。穷,此指境遇不佳。则,那么、就。工,精巧。

【译文/点评】此言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境遇越是不佳,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与认识反而会越深刻,因此作品也就愈趋成熟。今天我们说“苦难出诗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注释】出自唐·李频散句。五字句,指五言诗的一个句子,此代指作诗。

【译文/点评】此写诗人锤炼诗句的辛苦情状。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志,心志、思想。文,指有文采。

【译文/点评】思想的表达要充分,言辞要讲究文采;情感的表达要真实,文字要精美。此言写文章要内容与形式兼顾。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

【注释】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质,指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因为。文,文采。实,果实。华,花。

【译文/点评】此以树木开花才能结果为喻,说明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需要有文采。也就是说,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借助于恰切的语言文字,即要讲究修辞技巧。

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注释】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踵(zhǒnɡ),脚后跟,引申为跟随、继承。华,光彩。本,树根,引申为基础。厉,剧烈。

【译文/点评】在原有的基础上予以发扬光大,改变其原来的格局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此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类比,说明文学创作要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道理,强调推陈出新、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后二句“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清楚地点明了这个意旨。

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雷老将心。

【注释】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丹铅,指丹砂与铅粉,古代用以校改书籍文字之用。此代指文字。

【译文/点评】此言写作不要专注于文字技巧,而应该将自己奋发豪迈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点评】此写琵琶女弹琴时非常投入、感情深切的情状。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注释】出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状,描摹。目前,眼前。

【译文/点评】此言文学创作中写景、述意的两种境界,前者要求的是逼真,后者要求的是婉转。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写文章。观文,阅读文章。披文,分析、理解文章。

【译文/点评】写文章的人是事物触动心灵而将感情表达出来,读文章的人是分析文章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言文学创作与阅读的规律和原则。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注释】出自清·曹雪芹《题〈红楼梦〉诗》。

【译文/点评】此乃曹雪芹自述文学创作的辛苦之状。“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都是夸张修辞手法,虽然并非完全真实,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让后人理解《红楼梦》创作的不易。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注释】出自唐·李白《古风》。建安,汉献帝时代的年号,从196年至219年。绮丽,指华丽雕饰的诗歌风格。

【译文/点评】此言诗歌风格随时代而有不同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尚。

自古皆死,不朽者文。

【注释】出自唐·宋之问《祭杨盈川文》。

【译文/点评】自古以来人皆有一死,只有文章才是不朽的。此是夸言文章的意义,乃是文人自慰的话,不可当真。不过,若真的是好文章,倒也确能做到千古不朽。

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

【注释】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捃(jùn),摘取、收集。

【译文/点评】综述前人的学说在于广博,选择历史典故贵在精约,考校提炼前代故实务求精当,采摘前人理论必须核实。此言写作中引事引言的原则。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注释】出自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一。

【译文/点评】此言诗歌创作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信笔纵横、自成一家的风格,而不应亦步亦趋地模仿前人或他人。 8biTvKKtXEl7qtkgupjdbUkaXRJxgGi5SPr4+sEtjA0ZFDYc8Gt8Eu8iHcrCZo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