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咏史怀古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注释】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安得,怎么能。夫差,春秋时代吴国的国王,这里借指吴越王钱 。水犀手,指穿着水牛皮铠甲的水手。强弩射潮,指五代时吴越王钱 为了增强修筑工人的信心,克服重重困难,筑起钱塘江捍海石塘,令五百强弩弓手猛射钱塘江潮头,以期战退海神之事。

【译文/点评】此句在感叹钱塘江潮之汹涌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能人再世、征服江潮、造福于民的理想。

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

【注释】出自清·冯班《有赠》。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北,淝水之北。谢玄,东晋将领,谢安之侄,曾率师大破前秦苻坚之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译文/点评】此乃咏古写今,表达对清朝军队大举南下,南明政权朝中无人、形势岌岌可危局面的深切忧虑。前句用苻坚望八公山而叹的典故,《晋书·苻坚载记》有云:“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 敌也,何谓少乎?’”后句用谢安从容围棋之典,《资治通鉴·晋纪》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出自明·杨慎《临江仙》。

【译文/点评】此写泛舟江湖之上,吟风弄月,把酒说往事,谈笑度人生的洒脱场景,表现的是一种置身尘世外、冷眼看世界的超脱人生观。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释】出自宋·陈与义《登岳阳楼》。吊,凭吊。

【译文/点评】此写凭吊历史的无限悲伤之情。前句“白头”(即“白头人”)的主体与“风霜里”的环境相匹配,已见“悲伤”之意,再与“吊古”的动作行为相呼应,白头人内心的感伤之情可知矣。后句“老木苍波”的哀景描写与“无限悲”的感慨,前后呼应,语义互足,遂将睹景神伤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注释】出自宋·秦观《江城子》。

【译文/点评】此用唐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意,抒发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情。

并州英雄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注释】出自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二)。并州,古代治所在太原,此指今山西境内的地方。拟,准备、计划。井陉,在今河北井陉西北。

【译文/点评】此言井陉虽然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但是现在大金朝中无人,还有谁能率军直下井陉,经略河朔,挽金朝大厦于将倾呢?“分军下井陉”,是咏叹历史上的兵家往事(如汉代韩信率兵东下井陉而击赵军之事、唐代郭子仪分兵出井陉而定河北之事等),以与前句“并州英雄今谁在”对应,以抒发今不如昔的无奈之情。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注释】出自明·王夫之《读〈指南集〉二首》(其一)。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

【译文/点评】此言时间如流水逝去,但扬州和北固山犹在。这是怀念文天祥抗元之事,寄寓了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的意蕴。

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

【注释】出自宋·林泳《岳武穆王墓》。

【译文/点评】此写岳飞墓前回顾历史、忆念英雄的深切之情。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注释】出自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赤壁矶,是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队的故址。肥水,即淝水,在今安徽寿县北,是东晋谢玄、谢石大败前秦苻坚军队的地方。渺(miǎo)渺,遥远的样子。

【译文/点评】此乃借写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两个古战场的落日、枯草景象,抒发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同时,也寄寓了时光无情之意,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的意蕴有相通之处。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出自唐·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译文/点评】此以长江天堑犹在与南朝的繁华不复存在并举,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天意或是地利。其言外之意是提醒封建统治者:治国应当尽人事,励精图治,绝不能仰仗天意或地利之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出自唐·杜甫《蜀相》。

【译文/点评】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却没有北伐成功而死于五丈原的历史。后句是紧承前句的议论之语,但一语包二义,明里是说诸葛亮大愿未遂、大志未伸之悲哀,暗里则是自伤其情。诗人平生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向,而今飘零于江湖,岂能不感于诸葛亮遇刘备之事而顿生“明主难遇,英雄失路”之慨?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马嵬》。

【译文/点评】前句是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长安而逃往蜀中,行到马嵬坡,大军哗变要求诛杀杨贵妃以谢天下的事。后句是叙唐玄宗天宝十年七月七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密约世世为夫妻之事。前句以“此日”冠于句首以与后句句首的“当时”相映衬,在突出强调李杨当年恩爱幸福生活的同时,反衬出今日不得已而生离死别的悲哀之情。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注释】出自唐·杜牧《润州二首》。南朝指东晋之后短暂存于南方的四个朝代,即宋、齐、梁、陈四个政权。

【译文/点评】此言东晋与南朝的士人都喜欢故作旷达风流之举,在当时虽一时传为逸事佳话,但而今都如过眼云烟,有谁还曾记得呢?意谓他们的这种旷达风流在历史上是毫无意义的。在否定东晋和南朝士人的行为做派的同时,也揭示了东晋、南朝政权之所以短命的深层原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注释】出自宋·苏轼《念奴娇》。

【译文/点评】此写“天地永恒,人生易老,岁月无情,风流不再”的历史感慨。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隋宫》。地下,指九泉之下、地府。陈后主,指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乐曲,缠绵淫靡,后世以此代指亡国之音。

【译文/点评】《隋遗录》卷上有一则传说:隋炀帝在扬州“昏湎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许罗侍左右,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殿下不识此人耶?即丽华也。’……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辞,……再三索之,乃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舜之上,今日复此逸游,大抵人生各图快乐,曩时何见罪之深耶?’”。此二句即化用于此。言隋炀帝要是在九泉之下与陈后主相遇,不知是否还好意思跟他重提《玉树后庭花》的乐曲。意谓隋灭陈而立国,距离陈后主亡国之日非常近,隋炀帝是亲见陈后主是如何骄奢淫逸而亡国的,而今自己重蹈陈后主的覆辙,他何以再见陈后主?其弦外之音是说隋炀帝明知陈后主亡国的教训而不予以吸取,是比陈后主还不如。后句有意用设问句表达,使语气更重,更能发人深省。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出自唐·杜牧《金谷园》。坠楼人,指绿珠,晋人石崇所蓄宠妓。绿珠貌美能歌舞,权臣孙秀求之不得,遂嫁祸于石崇而强得绿珠,绿珠誓死不从,遂坠楼而亡。

【译文/点评】此乃通过咏叹石崇与绿珠之事而写繁华如烟、岁月无情的历史感慨。第一句是比喻,言繁华易散就像花落尘土。第二句用拟人修辞手法,写流水依旧、草绿草枯的自然规律,表达的是“岁月催人老,天地自永恒”的意蕴。第三句写听鸟啼的感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鸟人格化,使之带有人的生命情态,从而借鸟写出抚今追昔、睹物思人的悲切之情。第四句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落花与坠楼的绿珠作比,将眼前与历史接续起来,让人由落花之形象展开联想想象,从而想到当年绿珠为情坠楼的真切情状,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不禁感慨系之,无限伤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注释】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在今江苏南京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五色鸟集于此凤凰山,遂筑台于山上,台、山皆因之得名。

【译文/点评】中国古代有一种观念,认为凤凰出现便是天下大治或圣主临世的祥兆。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五色鸟集于凤凰山,于是刘宋王朝的统治者便筑台于山上,故有了凤凰台、凤凰山。然而,凤凰台、凤凰山今日皆在,但刘宋王朝并没有江山永固,只是存在了短短五十余年。此诗句咏叹的正是这一历史事实。前句写历史传说,再现的是历史的景象;后句所写,乃是眼前所见的实景:凤凰台上无凤凰,江水悠悠自东流。如此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便不着痕迹地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旨:凤凰兆福呈祥的传说是靠不住的,只有励精图治的人为努力才是治国安邦的真谛。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注释】出自唐·李白《越中览古》。

【译文/点评】此以乐景与哀景的对照,抒发了“岁月无情人易老”、“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历史感慨。前句写昔日越王勾践灭吴兴国称霸的鼎盛繁华景象,后句写人去殿空鹧鸪鸣的悲哀景象(鹧鸪鸣声悲哀)。前后对照,往事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将所要抒发的历史感慨尽蕴其中矣。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出自宋·陈与义《临江仙》。渔唱,渔歌。

【译文/点评】此言半夜三更江上响起的渔歌之声,不禁让人想起了悠远的往事,感慨起历史的推移与人事的变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注释】出自明·杨慎《临江仙》。

【译文/点评】此与宋人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意相同,皆是抒发“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注释】出自唐·戎昱《咏史》。和亲,是将皇室成员的女子嫁给外族政权,以与外族达成和平的外交策略。

【译文/点评】此言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对外战略的上策,而是下策。

汉家社稷四百年,荒台犹是开基处。

【注释】出自元·张昱《过歌风台》。社稷,指国家、政权。荒台,指歌风台,即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衣锦还乡时与沛县父老饮酒击节而歌的土台。

【译文/点评】此言汉朝四百年基业,这歌风台便是见证者,但开国时击节高歌的高台,而今已是荒草茫茫的废土堆。后一句“犹是”二字,不经意间将开基处与荒台画上等号,由此便将“是非成败转头空”之意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注释】出自唐·胡曾《汉宫》。何事,为什么。万户,指万户侯。红粉,代指女子。和戎(rónɡ),此指汉朝以皇室成员之女或宫女嫁给匈奴首领的“和亲”政策。

【译文/点评】既然将军被封为万户侯,那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女人嫁给仇敌匈奴呢?此言汉朝的将军无用,汉朝的封官赐爵过滥。如果不是这样,何必要屈膝于仇敌而让自己的女人远嫁塞外呢?这是对汉朝统治者软弱无能、“和亲”政策荒唐的批判之辞。

和议终非中国计,穷兵才是帝王才。

【注释】出自清·王昙《汉武帝茂陵》。和议,指汉朝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穷兵,用兵作战。

【译文/点评】此言汉朝初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终究解决不了匈奴屡屡南侵的问题,只有像汉武帝那样以牙还牙,用兵作战,狠狠还击,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应有的作为。在赞赏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揭示了汉民族王朝历来对外软弱的病根。对照中国的历史,这话是永远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深思的。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注释】出自宋·辛弃疾《念奴娇》。虎踞龙盘,指金陵(即今南京)地理形势之雄伟,典出于诸葛亮见金陵地势后的评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意谓金陵有王气,是称王称帝的好地方。

【译文/点评】此句意谓金陵哪里看得出什么虎踞龙盘的王气,所能见到的只有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走马灯似的朝代更替所遗留的衰败旧迹罢了。这是诗人登建康(南京)赏心亭的感慨之辞,意在强调“地利不可据,治国在人事”的历史感慨与反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此指秦淮河,在今南京市。女墙,城墙上的垛口。

【译文/点评】此言秦淮河东边的明月还如六朝时代一样明亮,夜深也会依旧照到金陵城墙之上。意谓明月依旧,人事已非。这是咏史怀古之辞,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注释】出自唐·岑参《司马相如琴台》。

【译文/点评】此写“台荒人去月如旧”的景象,意在感叹“岁月无情,风流不再”。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咏史二首》。贾生,即贾谊。明王道,通晓治国安邦的方法。卫绾,与贾谊同时代人。工车戏,擅长车技。

【译文/点评】贾谊与卫绾同为汉文帝时大臣,贾谊年少有大才,对如何治国安邦有一套深刻的理论,但是却因上书言政事而得罪权臣,被流放至长沙,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英年早逝;而卫绾虽才能平平,唯唯诺诺,一生毫无建树,但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因此在汉文帝时就官至中郎将,汉景帝时更位至丞相。上面四句诗所述的正是这段历史故事。诗人重提此事,既有为贾谊抱不平之意,也有借古讽今、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倾向。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江东,指今江苏长江东岸一带的地方。

【译文/点评】此言乃是感叹项羽兵败垓下后不能忍辱负重,拒绝渡江而别作打算的不智之举。在感叹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那就是做男人,尤其是做顶天立地的男人、做有远大志向的男人应如何面对暂时的失败与挫折的问题。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释】出自宋·王安石《乌江亭》。君王,指项羽。

【译文/点评】此言秦末天下人怨秦的时代氛围已经不复存在,天下争战太久,人心思定,而今项羽失败,江东子弟虽在,但不会有人愿意替项羽再去争天下了。意谓时势变了,人心的向背也会改变,项羽没有抓住当初对自己有利的大好时机,而今就不可能再挽回颓势了。在感慨历史往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时势不可再造,良机不可错失。

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

【注释】出自元·任昱《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

【译文/点评】江水就像流不尽的古今之愁,山雨恰似流淌不尽的兴亡之泪。此为比喻修辞手法,以江流比忧愁,以山雨比眼泪,化抽象为具象,形象生动地抒发了抚今追昔、感时伤怀之情。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出自唐·杜甫《八阵图》。

【译文/点评】此以江水奔腾不息而江中砥石岿然不动为喻,一方面说明历史潮流不可抵挡的趋势,另一方面歌颂了诸葛亮为蜀汉立国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也为他没能实现吞吴统一天下的理想而惋惜。

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注释】出自唐·包佶《再过金陵》。

【译文/点评】江山不是有情物,自然无恨。但是,人则有情,见到斜阳西下,对着大好河山,自然会睹物伤情,想起许多王朝兴亡之事。前句写江山无情,后句写人类有情,相形对比反衬,从而强化了客者的感时伤怀之情。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注释】出自元·耶律楚材《鹧鸪天》。王气,王者之气,指风水好,能出帝王。诸葛亮曾评价金陵地势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意谓金陵有王气,是称王称帝的好地方。劫,佛家用语,意指一成一败。千劫,指代极长的时间。

【译文/点评】此写“天地岁月永在,人间繁华如烟”的历史感慨。前句写人事的更替,后句写时序的更替。写人事的更替(即六朝快速更替的历史),意在说明治国安邦要靠人事,而不是什么天意,更不是险固的地利之便。写时序的更替,意在强调天地岁月的永恒性,以反衬人类生命与繁华富贵的短暂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出自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道,说。河,指大运河。水殿龙舟事,指隋帝造水舟游江都(今扬州)之事。共禹论功,与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比。

【译文/点评】世人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但是至今南北千里的航运却确确实实是有赖于此河。如果隋炀帝没有龙舟游幸江都之事,谁能说他的功劳不可以与大禹治水相当呢?此言隋朝的灭亡虽与开凿大运河加重人民负担、激起民变有关,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客观上是有利于南北航运,促进中国统一、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的。意谓评论历史问题要客观,要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主观情感因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王谢,指东晋开国元勋王导与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

【译文/点评】此二句乃是咏史之作,感叹世事常变化,沧海变桑田。但诗人没有直说此层意思,而是通过天空中飞动的燕子进入人家屋檐之下的细节描写,并以“旧时”一词巧妙地将现实与历史联通,将“王谢堂”(权贵高门的代名词)与“寻常百姓家”并置对比,让感慨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必将其特别地指出来。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出自唐·李白《苏台览古》。不胜春,指春光无限。

【译文/点评】此乃咏姑苏台遗迹而抒发“岁月无情、人去台空、繁华易逝”的历史感慨。前两句以“杨柳新”、“菱歌清唱”的乐景而与“旧苑荒台”作对比,后两句以“西江月”的“惟有”与“吴王宫里人”的不见(“曾照”)相对照,景中见情,将诗人深深的历史慨叹展露无遗。

君听浊浪金焦外,淘尽英雄是此声。

【注释】出自清·王图炳《渡江》。金焦,指镇江的金山与焦山。

【译文/点评】此乃抒发江流不息、英雄不再的历史感慨,用的是宋人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意。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注释】出自晋·陶渊明《咏荆轲》。死,为……而死。燕京,指燕国之都。

【译文/点评】此写荆轲提剑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之事,意在歌颂“士为知己者死”的英雄气概。

可怜师六出,无补国三分。

【注释】出自清·姚怀光《武侯》。

【译文/点评】此乃感叹诸葛亮六出祁山,意欲一统天下、恢复汉室,而最终劳而无功的历史往事。“可怜”二字,将此遗憾之情作了清楚的交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贾生》。可怜,可惜。虚前席,移动坐席,靠近对方,表示谈话投机。苍生,百姓,这里指有关百姓生活的话题,即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译文/点评】此写英雄不遇的悲哀。贾谊有治国安邦的长才,汉文帝将他自长沙召回,夜半宣室召见垂询,态度虔诚,但是不问贾谊最擅长也是最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却只就鬼神问题相问。上面两句说的就是此事。前句以“夜半”状汉文帝求贤心之急切,以“虚前席”状汉文帝待贤态度之诚恳,表面上似乎是在推崇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贤君风范,但“可怜”一词冠于句首,顿使推崇之意大打了折扣。而后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话题一抖出,又在对比中显出了汉文帝如此求贤、尊贤、用贤的可笑。由此,遂将对汉文帝尊贤非真心、用贤非其所的讽刺之意彰显无遗,但是表意传情含蓄婉约,让人有味之无穷、思虑深深之感。

可怜一片秦淮月,曾照降幡出石头。

【注释】出自清·吴伟业《台城》。秦淮,指秦淮河,在今南京市,是六朝时代著名的欢娱之区。降幡,降旗,代指东吴孙皓出城向晋大将王 投降一事。石头,指石头城。

【译文/点评】此写东吴灭亡的历史感慨之情。前句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意,后句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句意。前句是反思六朝之所以迅速覆亡的原因(纵情于声色、沉溺于享乐),后句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的道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此二句咏史之妙,在于化用他人的名句以成诗,“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注释】出自唐·李白《谢公亭》。

【译文/点评】此言谢緿当年与文友欢聚的雅集早就散了,而今只有青天明月依旧,还有空山尚在,碧水长流。这是李白在谢公亭追怀南朝齐著名文学家谢緿时所咏之句。写眼前之景的美妙,意在抒发“美好往事成追忆,当年雅集不复见”的惆怅之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出自唐·章碣《焚书坑》。坑灰,指秦始皇焚书之坑。山东,指崤山之东,即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故地。刘项,刘邦、项羽。

【译文/点评】此言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可以得逞一时,却不能让刘邦、项羽这样不读书的人熄了反秦之心。意在感慨秦始皇意欲江山永固、千秋万代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心机,“是非成败转头空”。

六朝金粉地,落木更萧萧。

【注释】出自清·吴伟业《残画》。六朝,指定都于金陵(今南京)的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金粉地,形容极其繁华奢侈之地。

【译文/点评】此言过度的纵欲享乐是灭亡的原因。“金粉地”与“落木更萧萧”对照,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昭然若揭。“落木更萧萧”,明里写秋叶飘飘之景,实则暗写六朝相继迅速衰亡的史实,一语双关,让人思之味之,感慨不尽。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注释】出自宋·王安石《桂枝香》。

【译文/点评】此言六朝的繁华就像过眼云烟,早已随着滔滔不息的长江之水而逝去,眼前只有江上的寒雾、岸上的绿草仍如往昔。意在抒发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历史感慨。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注释】出自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译文/点评】此二句乃是怀古伤时之作。“六朝文物草连空”,是说六朝的繁华已荡然无存,而今所见的唯有一望无边、连到天际的草,这是以“草连空”的永恒性反衬“六朝文物”的短暂性;“天淡云闲今古同”,表面强调的是“天淡云闲”的永恒性,实际要表达的是人事的短暂性,与前句意思正好相同,由此,两句结合起来,便将人事无常、天地永恒的感时伤怀之主旨表达无遗。

楼台旧地牛羊满,宫殿遗基禾黍平。

【注释】出自宋·胡君防《咸阳闲望》散句。

【译文/点评】昔日繁华的秦汉之都咸阳楼台宫殿林立,而今荡然无存,在它们的遗址之上到处都是吃草的牛羊与种满的庄稼。此乃咏史怀古之辞,表达的是沧海变桑田的历史感慨。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注释】出自唐·崔颢《题沈隐侯八咏楼》。

【译文/点评】此言窗前明月依旧在,青史虽存古人去。此乃触景生情、睹物伤怀的感慨之辞,意在抒发“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注释】出自唐·李白《古风》(其三)。明断,决断英明。天启,上天启发,即天生。略,谋略、计谋。

【译文/点评】此二句虽是赞颂秦始皇之语,但也由此提出了英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明断”,二是“大略”。揆之历史,当是切至之语。因为只有“明断”,才不至于被臣下的谗言或昏策所迷惑而误国;只有具备“大略”,才能驾驭得了桀骜不驯的雄才之臣,坐稳天下。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释】出自唐·崔橹《华清宫三首》。

【译文/点评】传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月夜在长生殿凭栏望月盟誓,此二句所叙正是这段历史。但诗人这里并非“为述史而述史”,而是借述史而寄慨:“明月犹在,斯人已逝。”让人在感慨李杨爱情的同时,也进一步反思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原因。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注释】出自宋·苏轼《陌上花三首》。陌,田间小路。犹是,还是。昔人非,古人已去。

【译文/点评】此写“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花开蝶飞、江山依旧的景色描写已将“昔人非”之意点出,后句再清楚地予以点明,其感慨之情就显得更加强烈了。

莫说长江限南北,建康原是小朝廷。

【注释】出自清·顾湄《感怀》。建康,即今之南京。

【译文/点评】不要夸说长江是割断南北的天堑,历史上凡是建都于建康的,都只是半壁江山的小朝廷。此言倚仗长江而偏安江南的统治者都不是什么有雄才大略的主子,而是苟且偷安的碌碌无为之辈,其意是感叹六朝偏安江左、沉溺于享乐而迅速覆亡的历史。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注释】出自唐·薛逢《开元后曲》。

【译文/点评】唐玄宗开元年间近三十年是唐玄宗治国安邦最有成就的时期,也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最为鼎盛的时期。此二句劝人莫奏开元乐曲,乃是怕听到开元乐曲而想起开元盛世的景象,从而抚今追昔而生惆怅感慨。全诗表达的是一种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之情与对混乱现实深切感慨之情。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注释】出自唐·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其一)。

【译文/点评】此乃咏叹南朝的统治者耽于逸乐,结果荒淫怠政、身死国灭。

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注释】出自唐·赵嘏《冷日过骊山》。霓裳一曲,即霓裳羽衣曲。梨园,指唐玄宗时设立的教习宫廷歌舞才人的地方。梨园弟子,代指歌舞艺人。

【译文/点评】此言当年欣赏《霓裳羽衣曲》而沉醉不醒的唐玄宗与杨贵妃都不复存在了,梨园千门早已关锁,这使天下歌舞才人每当想起那段辉煌的艺人黄金时代都不禁感慨万千。这是咏史怀古之辞,意在提醒统治者:沉溺于歌舞升平的享乐之中是要亡国灭身的。唐人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所叹正是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注释】出自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芜,丛生的草。秦苑,秦朝的皇家园林。汉宫,汉朝的宫殿。

【译文/点评】夕阳西下,秦苑中,残晖斜照,鸟集于杂草之上;秋风阵阵,汉宫中,黄叶飘飘,蝉鸣于枯枝之上。此写秦苑、汉宫在夕阳中、秋风里的景象,意在以景写情,抒发“岁月无情,繁华如烟”、“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慨。

七十战才余寸土,八千人恨不同丘。时来雉亦烹功狗,事去人争笑沐猴。

【注释】出自清·孙原湘《霸王之墓诗后》。雉,即刘邦之妻吕雉。功狗,指大将,刘邦将功臣比喻为功狗。烹功狗,指吕后杀韩信。沐猴,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破关入咸阳后,有人建议他定都咸阳。“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译文/点评】此诗乃是感叹项羽功败垂成、痛失天下、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历史往事。第一句是说项羽悲惨的人生结局:一生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亲历大小七十余次战役,但偌大的天下却与他无缘,只是死后才有了一块葬身的小小墓地。第二句是说当年跟随项羽渡江起事反秦的八千江东子弟,战争结束后没有一个生还,都死于不同的战役中。第三句是说刘邦之妻虽是一个妇人,却时来运转,竟然能杀了为汉室打下江山的功臣韩信。第四句是说项羽之所以失败,乃是当初没听谋士定都咸阳的建议,结果才有身死而为天下笑的悲剧。全诗虽有批评项羽之意,但主基调仍是为他鸣不平,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注释】出自清·邓汉仪《题息夫人庙》。息夫人,春秋时代息国国君的夫人。

【译文/点评】春秋时代息国被楚国所灭,息国的息夫人被楚文王掳归而享用。息夫人不从,但又求死不得,虽然与楚文王生有二子,但终其一生,不与楚文王交一言。此句正是咏叹此事,在感叹息夫人求死而不得的莫大悲哀的同时,也隐约地表达了诗人作为汉人而被迫屈辱地生活于清朝异族政权下的悲痛之情。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注释】出自宋·辛弃疾《南乡子》。

【译文/点评】这是诗人登京口北固亭的感怀之辞,抒发了其抚今追昔、揽古阅今的历史感慨之情:世事茫茫如云烟,风流人物俱往矣,成败兴亡多少事,尽随江水滚滚去。两个叠字的运用,使这种历史感慨更显深沉。“悠悠”,既指时间的悠长,也指作者思绪的悠远。“滚滚”,摹写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之状,仿佛让人如闻其声,由此体认到历史的脚步不可阻挡的气势。后句化用唐代诗人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句意,自然贴切,不着痕迹,有古人所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幡,旗子。石头,指石头城,即金陵(今之江苏南京),东吴的国都。

【译文/点评】此二句皆是用典。前句是说东吴之主孙皓为了阻止晋武帝大将王 攻伐金陵,以铁链锁江;后句是说长江防线攻破后,孙皓出降之事。这两句表面是述史,实则是为了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道理。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春水雁来还。

【注释】出自元·刘因《白雁行》。乾坤,天地。噫气,吐气。三百年,指赵宋王朝的历史(包括北宋与南宋)。一风扫地,指元朝灭宋。

【译文/点评】前两句是说赵宋王朝在天地间也持续顽强地生存了三百多年,没想到被蒙古军队一击,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影无踪了。虽是历史的叙事,但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则都是深深的惋惜之情与万般的无奈之感。后两句踵继前两句的历史回顾,突然语锋一转,描写起眼前的景色:江湖万里,天高地远,春水潺潺,雁来雁去,自由恬淡,表现的是一幅静谧安宁、恬淡自然的景象。但静谧安宁之中却蕴含着滔天巨浪,恬淡自然中则蕴藏着无穷的感叹。“万里江湖”与“春水雁来还”的意象,就说尽了这一切:三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春去春来,周而复始;雁去雁来,一切如常。既如此,何必有什么兴亡的慨叹呢?虽作旷达之语,但深深的感慨已尽在其中矣,真是让人思之不尽、味之无穷。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注释】出自唐·杜牧《润州二首》(其一)。青苔寺里,即寺里的青苔。

【译文/点评】昔日香火鼎盛的寺庙,现在都长满了青苔,全然不见达官贵人上香的车马之迹;原本清静无人的绿水桥边,此时则酒楼林立,繁华无比。此以寺桥两处今昔境况的对比,感叹时过境迁,旧日繁华不再,新的繁华又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

【译文/点评】此二句之妙在于,前句虽直说本意,但以“几回”概括六朝,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后句以“山形依旧枕寒流”的写景之笔,生动地表达了“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蕴。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咏史》。三百年间,指从东晋定都金陵到南朝陈亡的两百七十年,说三百年,是概指。晓梦,清晨的残梦,比喻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存在的五个政权如一场梦那样短暂。钟山,即南京紫金山。龙盘,指金陵(即今南京)地势之雄,典出于诸葛亮见金陵地势后的评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意谓金陵有王气,是称王称帝的好地方。

【译文/点评】此言先后建都于金陵的五个王朝都是短命的政权,钟山何以称得上是虎踞龙盘的王者之都呢?意谓王气、风水之说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是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治国安邦作为。前句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六朝三百年朝代的纷纷更迭比作是清晨的残梦,没做完就天明梦破了。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让人顿生无限感喟。后句运用设问修辞手法,通过对诸葛亮话的否定来反思历史,说明“兴废由人事,江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之理。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注释】出自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纡,屈曲、绕弯。

【译文/点评】前句是颂,说诸葛亮屈处偏僻一隅,为刘备筹划三分天下之策,奠定蜀中局面,功可垂青史。后句是惜,说诸葛亮抱负百未施一,恢复汉室、一统天下之志未遂。生前所立之功与他的实际才能相比,就像是万古云霄中的一根羽毛罢了。一颂一惜之中,真切地再现了诗人瞻仰武侯祠时的复杂心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注释】出自唐·杜甫《蜀相》。频烦,屡屡、频繁、多次。开济,启迪、匡助。

【译文/点评】前句写刘备知人善用、始终不渝的为君风范;后句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臣之心。由此,于“不著一字”中提出了一个完美的为君、为臣之道的标准。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石头城》。

【译文/点评】前句写金陵城除了“周遭在”的群山等自然景物外,六朝的一切均已不在;后句写长江的潮水拍打着金陵城,只有“空城”的“寂寞”回音,暗示六朝繁华亦已不在。由景写情,表达了对六朝往事及其历史教训的深刻感叹。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注释】出自唐·吕温《刘郎浦口号》。一女,指东吴孙权之妹孙尚香。刘郎,指刘备。鼎峙心,三国鼎立的志向。

【译文/点评】谁肯为了一个女子而放弃天下?想用美女笼住刘备三分天下的雄心,那是不可能的。此乃慨叹孙权、周瑜嫁孙尚香于刘备,希望他放弃与东吴争天下的计谋是白费心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注释】出自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蔡中郎,指东汉蔡邕。

【译文/点评】此句是说汉代左中郎将蔡邕本是一个历史清白之人,也是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但事隔千百年,人们却传说他因曾抛弃父母妻子而遭天雷劈死。意谓人死之后,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自己已经无可奈何了。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注释】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不期,不可预料。

【译文/点评】此言胜败是兵家不可预料的事,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正确对待胜败,能包羞忍耻、忍辱负重,才算得上是顶天立地、成得了大业的男子汉。此话是针对项羽失败后不肯过江东而自刎乌江的事抒发的感慨,内含深刻的历史反思与人生哲理。

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

【注释】出自清·吴逢圣题霍县韩侯祠联语。

【译文/点评】此联是概括汉朝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一生经历的。上句是说韩信从秦末起兵到帮助刘邦建立汉朝政权的十年间,成败皆系于萧何一人。起先是萧何荐他为大将军,后又是萧何与吕后共同设计谋杀了他,故历史上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下句是说韩信年轻未发迹时漂母怜惜而供饭之事与成功后因反汉而被吕后杀害之事。两句十四字,对仗工整,概括力极强,令人对历史感叹不已,也对诗人遒劲独到的笔力感叹不已。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注释】出自明·杨慎《临江仙》。

【译文/点评】此言人世间一切的功名富贵,一切的奋斗挣扎,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英雄与小人,到头来都会随着无情的时光而淹没在悠悠逝去的历史长河之中,恰如春梦一场,了无痕迹;只有青山不老,日升日落万古永恒。前句所表达的无常性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永恒性相对比,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怀古阅今的历史感慨之意。虽然不免表露出消极颓废的情绪,却有一份看破红尘纷争、看淡功名富贵的洒脱,倒也是一种旷达的人生观。

逝水悲兴废,浮云阅古今。

【注释】出自宋·吕惠卿《留题兴安王庙》。

【译文/点评】此以拟人修辞手法,将云、水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水悲兴废、云阅古今),从而借物而写人的情怀,抒发对历代王朝兴替、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注释】出自清·黄任《西湖杂书》。钱塘,指杭州,南宋时称临安,为南宋之都。十顷湖,指西湖。

【译文/点评】此言南朝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以放弃大宋中原故土为代价,换得东南杭州一隅的偏安。“万里”与“十顷”,都非实写,而是用了夸张修辞手法,一个往大夸,一个往小夸,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强调宋代损失国土之多、偏安地域之狭。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之意,对历史的感慨之情,尽在其中矣。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注释】出自唐·杜牧《题横江馆》。孙家兄弟,指孙策、孙权兄弟二人。骧,马抬起头快跑。晋龙骧,指像龙马一样腾跃。业帝王,做帝王。至竟,最终。苔矶,指金陵江边坚固的江防工事。

【译文/点评】此言孙氏兄弟虽然英雄了得,但到底也做不了江山永久之主,而今这护卫国都的苔矶也只见钓鱼者而不见吴国水军的踪影了。

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注释】出自题杭州西湖苏小小墓联语。杳(yǎo)然,无影无声的样子。油壁香车,古代女子所坐的一种用油涂饰的车子。

【译文/点评】此联乃集前人名句而成。前句摘自唐人李白《山中答问》诗“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后句取于宋人晏殊《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但语义有所改变。前句以“桃花流水”比喻南齐名妓苏小小的逝去,慨叹一代美人的一去不复返。下句以借代修辞手法,以苏小小所乘的“油壁香车”来代指苏小小,慨叹不能再见美人的遗憾。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注释】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译文/点评】这是罗贯中的历史观,虽然带有历史循环论的色彩,但也多少说出了历史的真实。纵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始终逃不过这种循环的宿命。其实,不仅国家如此,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能发现这种分分合合的循环,如现代商业集团的并购与拆分、人际关系的好坏等,何尝不是与此历史规律同出一辙?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注释】出自唐·韩翭《故都》。烈士,古代指气节刚烈之士。天涯烈士,诗人自称。地下强魂,指唐昭宗时的宰相崔胤。崔胤当初为了铲除宦官势力,重振朝纲而引进朱温兵力,反倒使唐王朝从此掌握在了野心家朱温之手。噬(shì),咬。噬脐,即成语噬脐莫及,意谓后悔莫及。

【译文/点评】前句写活人,自抒流寓在外,处江湖之远,心忧朝政而爱莫能助,徒有一腔报国热情的无奈。后句写逝人,替强势的宰相崔胤可惜,叹其后悔莫及、死不瞑目之悲。由此,在对比中强烈地突显出诗人在大唐王朝行将覆亡之时的爱国、忧国之情。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注释】出自唐·温庭筠《过五丈原》。铁马,指披着铁甲的战马。云雕,指绘有云彩、老鹰的军旗。绝尘,指奔走神速的样子。柳营,即细柳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的军营,后代指纪律严明、戒备森严的军营。汉宫,指汉朝皇帝的宫殿,此指魏国的长安。

【译文/点评】此诗乃诗人遥想当年诸葛亮出兵北伐中原,兵出神速,直逼魏国重镇长安的事,寄托了对诸葛亮事功的赞颂之情。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释】出自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译文/点评】每年春来春去,万古不变,然而邺城昔日的繁华却一去不返,唯见风雨中荒草连天的景象。此乃触景生情、感怀伤古之笔。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注释】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译文/点评】此写唐玄宗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往事,其意是在咏史中追索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的深层原因,是寄慨于写景咏史之中。“万国笙歌”是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来自世界各国的歌舞乐曲都汇聚到唐,意在突显大唐的强盛。“倚天楼殿”也是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强调大唐建筑的雄伟壮观,所要突显的仍是大唐的强盛。“月分明”,是写月色的美好,意在突显天下的宁静。如此多方面地强调大唐的强盛及天下的宁静,让人不禁想起安史之乱突然惊天动地而来的原因,其所寄寓的历史感慨之深可见矣。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台城》。《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谱之曲,泛指亡国之音。史载,陈后主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不经之君。在北方的隋日益崛起之时,他不仅不谋国家长久之策,而且还在台城营建了结绮、临春和望仙三座高数十丈的楼阁,置朝政于荒怠而不理,整日在楼上偎红依翠,寻欢作乐,甚至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载歌载舞。最终,隋兵打到都门之下还不自知,结果国破家亡。

【译文/点评】此二句乃怀古咏叹之作。前句的“万户千门”,写的是陈未亡前宫殿建筑的豪华宏大之势;“野草”,写的是陈国破后的荒凉之象。后句的“一曲后庭花”,举陈后主荒淫生活的一个细节,以其所包含的特定音、色形象,暗写出陈后主宫廷生活的荒淫。由此,用“万户千门”对“一曲”、“野草”对“后庭花”两组对比揭示了南朝陈后主亡国的历史教训。感慨深沉,表意婉转,可谓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万岁千秋谁不念,古之帝王安在哉?

【注释】出自元·张昱《过歌风台》。

【译文/点评】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衣锦还乡,与父老击节高歌一曲《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是何等的英雄豪迈!而今,刘邦开创的汉朝四百年基业又在何处呢?此言历史是无情的,帝王虽有千秋万代、江山永固之想,但终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是此诗句所要感慨的。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注释】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四)。

【译文/点评】此写安史之乱后唐代政局变动的权力大洗牌,其意是抒发“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历史感慨。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注释】出自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社稷,指国家。戎衣,代指战士。

【译文/点评】此联是赞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的。此联妙在全部辑自于杜甫诗句,且对得天衣无缝,贴切自然。上句取自《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下句源于《重经昭陵》“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出自唐·韦庄《台城》。台城,在三国时期是吴帝的后苑,东晋至南朝则一直是各朝各代的政治中枢与繁华欢娱之区,其旧址在今南京鸡鸣山南。

【译文/点评】六朝早已作古,昔日的台城也早已繁华不再,只存一片荒芜之墟。但台城之柳依旧枝繁叶茂,烟笼十里长堤。前句以“无情”状台城之柳,将杨柳人格化,是诗人感情的移注,表达的是诗人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后句以“依旧”写台城柳“烟笼十里堤”之盛况,表面是赞赏,实则借景抒情,寄寓了“景物依旧,人事如烟”的言外之意。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注释】出自唐·李白《乌栖曲》。

【译文/点评】此以青山吞夕阳为喻,说明吴楚君王耽于逸乐,国家的沦亡已在注定之中。此乃借景而咏史,寄寓历名的兴亡之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注释】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指三国东吴之宫殿。晋代衣冠,指东晋的达官贵人、名流雅人。

【译文/点评】此乃借咏东吴、东晋之事而抒发“岁月无情,繁华如烟,风流难再”的历史感慨。前句以花草为对视点,写吴宫昔日繁华不再;后句以衣冠为抓手,写东晋所谓的名士风流的烟消云散。两句所抒发的感慨之情,虽然没有“特别地指点出来”,但其意则尽在其所写之“幽径”、“古丘”的景象中矣。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出自唐·陆龟蒙《吴宫怀古》。吴王,指吴王夫差。堪,能够、可以。六宫,代称六宫的宫女,此泛指一般的后妃。

【译文/点评】吴王所做的事件件都足以亡国,未必就是因为西施比一般的宫妃更有迷惑性。中国古代很多亡国之君皆因耽于女色而亡国,结果都把脏水泼到被宠的后妃身上,所谓“红颜祸水”之说便是例证之一。这里诗人的两句怀古感慨之言,大概就是针对这种成说而发,其对历史的反思值得回味。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注释】出自宋·辛弃疾《永遇乐》。榭,建筑在高大土台上的房子。

【译文/点评】此言舞榭歌台尚在,但活动于其中的人物则已不复存在。这是咏史怀古,感叹三国时代东吴孙权的英雄事业随着时光流逝,早已成为历史。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

【注释】出自清·洪升《己卯春日湖上》。

【译文/点评】此言西湖虽小,但留给后人感慨的事却很多。意在感叹南宋偏安东南之事。“一勺水”、“古来人”,都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前者是“缩小夸张”,意在强调西湖之小;后者是“扩大夸张”,意在突出阅人之多。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释】出自唐·崔颢《黄鹤楼》。昔人,指传说中骑鹤过此的仙人子安(见《齐谐志》)或费文伟(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译文/点评】此写“古人已去不可见,岁月不居匆匆过”的历史感慨。前两句以“昔人已去”与“黄鹤楼存”的景象对比,加以“空余”二字的强调,将其“人去楼已空”、“斯人独憔悴”的深切感伤展露得淋漓尽致。后两句以“人鹤不再,岁月永恒”的对比,表现出一种世事茫茫的沧桑感与无奈感。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注释】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译文/点评】此以昔时“金阶”、“白玉堂”的繁华景象与今日“唯见青松在”的荒寂之景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时光如流水,繁华似云烟”的历史沧桑。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出自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人,此指荆轲,战国时代的侠士,曾前往秦国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没,音mò,死。水,此指易水。荆轲往秦时,燕太子丹曾到易水边为他送行,荆轲咏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译文/点评】荆轲虽早已作古,但如今的易水仍寒意袭人。此乃追忆荆轲刺秦王的事,歌颂其杀身行侠的精神。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注释】出自晋·陶渊明《咏荆轲》。哉,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疏,生疏、不精。遂,就。其人,指战国末期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侠士荆轲。千载,千年。

【译文/点评】此言荆轲刺秦王因剑术不精而失败,固然可惜,但是这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则是不死的。这是借咏荆轲刺秦王之事,歌颂义薄云天的侠义精神。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注释】出自唐·温庭筠《经五丈原》。下国,指偏处西南一隅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寤,使清醒。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所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喻指在争夺江山的斗争中获胜。

【译文/点评】前句说诸葛亮虽是卧龙,但蜀国地处西南偏僻一隅,后主刘禅又非明主,所以诸葛亮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后句是说北方政权最终一统天下,那是天意。两句配合,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深层语意:诸葛亮没能实现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理想,不是他能力不及,而是天意不在蜀。颂扬之中有惋惜,惋惜之中有无奈。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出自唐·王勃《滕王阁诗》。帝子,指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槛,栏杆。

【译文/点评】此写闲云潭影悠悠,阁外江水东流等恒久不变的景象,意在抒发时光无情、景物依旧、斯人不在的历史感慨,以寄寓“大江东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蕴。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北齐二首》(其一)。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的小名。周师,即北周的军队。晋阳,即今山西太原。

【译文/点评】此二句乃是咏史感叹之作。通过超前夸张修辞手法(“周师入晋阳”的军事行动应该在“小怜玉体横陈夜”之后,而“已报”二字却将后一动作提前到前一动作之前),突出强调了北齐“无愁天子”高纬荒淫误国的史实,意在提醒唐朝的当政者当居安思危。至于“小怜玉体横陈夜”一句所写的景象,既能让人浮想联翩、为之着迷,更能让人由此及彼、反省再三。

兴废由人事,江川空地形。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金陵怀古》。空地形,意指凭借地形是空的、不可靠的。

【译文/点评】国家的兴亡,全取决于人事,而不是靠山川地形。这两句诗以质朴的语言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这个真理,让人不禁思虑深深。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注释】出自金·元好问《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天公意,天意。青城,在汴京(大梁,今河南开封)城南五里。

【译文/点评】金朝兴在青城,亡也在青城,而今北宋不复存在,大金也不复存在了,只有青城见证了这一历史的变迁,这是否就是天意呢?此乃咏叹宋金灭亡如出一辙的历史,意在感慨历史的无情与造化弄人,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永远记取这一历史的教训。对于诗句所咏叹的这段历史,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卷七中有清楚的记载:“大梁城南五里,号青城,乃金国初粘罕驻军受二帝(注:指北宋的徽宗、钦宗)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归。后天兴末(注:即金哀宗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崔立(注:金汴京守将、西面大元帅)以城降,北兵(注:指蒙古军队)亦于青城下寨,而后妃、内族复诣此地,多眀死。”诗人此诗亦有自注曰:“国初取宋,于青城受降。”

兴亡无限惊心语,说向时人总不知。

【注释】出自宋·赵长卿《鹧鸪天·咏燕》。

【译文/点评】此乃通过咏燕来寄予抚今追昔的历史感慨,与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注释】出自晋·陶渊明《咏荆轲》。指,撑起。危冠,高冠。缨,系冠的带子。

【译文/点评】此写荆轲刺秦王出发时的悲壮气势。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南朝》。徐妃,指南朝梁元帝之妃徐昭佩。半面妆,指梁元帝开始不甚宠幸徐妃,而且眼瞎,徐妃故意只化半边脸的妆给他看。

【译文/点评】此言梁元帝虽自鸣得意,夸耀自己能够分得天下半壁江山,可是徐妃则不以为然,因为他眼瞎而只化了半边妆来搪塞他。在感叹梁元帝悲哀命运的同时,也暗嘲了梁元帝妄自尊大、不思进取的人生作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出自唐·杜牧《泊秦淮》。秦淮,指秦淮河,在今南京市,是古代青楼妓馆等欢娱场所集聚之地。商女,指歌女。亡国恨,指隋灭南朝陈的历史。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乐曲。

【译文/点评】此写夜泊秦淮河所引发的历史感慨以及对晚唐国运衰微的隐忧。前两句写夜泊秦淮河所见之景,以两个“笼”字写“烟”、“水”、“月”、“沙”所共构的画面之幽静朦胧的格调,突显一种悠远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后两句写听歌所引发的感慨。“隔江”二字看似写实,实是上溯历史,追忆当年偏安江南一隅的南朝陈与驻师江北的隋朝大军隔江对峙的景象。而“亡国恨”与“后庭花”在句式结构上的对仗,看似形式上的格律要求,实是说明“亡国恨”与“后庭花”之间的因果关系(隋朝的百万雄兵在江北虎视眈眈,而南朝陈后主的后宫里仍是歌舞升平,唱着陈后主自谱的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指责,看似批评现在唱曲的歌女不懂历史与《后庭花》乐曲的内涵,实是谴责听曲的达官贵人不知时务,只知醉生梦死,心无国事天下事,对眼下唐朝国运衰微的现实完全没有忧患意识。虽然抚今追昔的感慨如此之深,但辞面上完全“不著一字”,真可谓是达到了唐人司空图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注释】出自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宋玉,战国楚文学家,作楚辞《九辩》,其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亦,也。吾,我。

【译文/点评】看到秋风吹落叶、万物萧瑟的景象,这才深深地了解到宋玉之所以悲秋的原因。他辞赋的风流与为人的儒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乃诗人触景生情、咏史怀古之辞,表现的是千古文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契合。

夜夜月为青冢镜,年年雪作黑山花。

【注释】出自唐·尉迟匡《塞上曲》残句。青冢,指王昭君墓。黑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内。

【译文/点评】此写王昭君墓独留塞外的孤寂之状:天苍苍,野茫茫,广阔无垠的草原之上,夜夜陪伴青冢的只有一轮高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年年见于黑山之上的只有漫天飞舞的雪花。前句写夜夜有月,意谓“无人”,突出寂寞之意。后句写年年雪花,意谓黑山没有春天,言塞外环境之恶劣。前后两句配合,以景抒情,情由景生,形象地表现了王昭君墓独留塞外的孤寂情景,让人由墓及人,深切地体认到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孤寂之情,从而深刻反省汉王朝“和亲”政策的是非功过。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注释】出自宋·刘子 (huī)《汴京纪事》(其一)。王傅、太师,分别指宋徽宗时代的权奸王黼(fǔ)与蔡京。

【译文/点评】夜月池台依旧,春风杨柳依旧,王傅宅、太师桥也都在,但王傅、太师何在?此以列锦修辞手法(只以名词叠砌成句,而不用任何虚词的一种表达法),通过景物描写而抒发“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江山万物依旧在,弄权奸人又如何?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一骑红尘,指一匹马跑过扬起的灰尘。妃子,指杨贵妃。

【译文/点评】此二句是诗人咏史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之作。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喜吃新鲜荔枝,而荔枝生于岭南。为了讨得杨贵妃欢心,唐玄宗遂设骑数千里传送,急驰京师,荔枝味不变。“一骑红尘妃子笑”,指的正是此事。“妃子笑”三字,让人想起春秋时代周幽王为博爱妃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往事。“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是交代“妃子笑”的原因,但字面上却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手法,说是“无人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千里传骑,如此大事,国人岂能皆不知?如果国人真不知,说明唐玄宗将此事视为国家机密,那就更显荒唐了。“无人知”三个字,无论读者怎么理解,都是对唐玄宗莫大的讽刺。但是,巧妙的是字面上看不出,这便是它表意的含蓄与精深所在。

一片伤心金粉地,落花时节到江南。

【注释】出自清·程之闍《抵金陵》。金粉地,形容极其繁华奢侈之地,此指古都金陵。

【译文/点评】此写暮春时节到金陵(今南京,六朝皆建都于此)的感慨之情。金陵是“江南佳丽地”,也是自古以来极其繁华的金粉地,何以诗人要伤心呢?是因为看到落花纷纷而起怜春惜春之情吗?否!如果换个别的地方,这倒有可能,到金陵而伤心,则绝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想到了六朝的往事,想到东吴、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几个政权都是在繁华之中匆匆谢幕的,这如何不让诗人睹落花而抚今追昔,顿生无限的感慨之情呢?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释】出自宋·陆游《楚城》。

【译文/点评】此乃以折绕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切的历史喟叹。言“只有滩声似旧时”,意在言外的内涵是说除了江水还在滔滔不绝地流淌外,世上的一切都改变了,还有谁记得屈原其人及其人对国家的忠心苦心呢?明在说屈原,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不能为南宋统治者所理解的悲哀之情。

一声水调满明月,十里春风半画楼。

【注释】出自宋·王岩叟《扬州感旧怀古》。水调,唐朝流行的曲调,一称《水调子》。

【译文/点评】此写扬州昔日声色歌舞的繁华景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注释】出自唐·杜甫《忆昔二首》。开元,唐玄宗年号,从713年到742年,近三十年,是唐代最鼎盛的时代。邑,城。犹,还。

【译文/点评】此写唐玄宗开元年间都市繁华、人口稠密的情景,其意是追忆历史而抒发“盛世不再”、“今不如昔”的感慨。

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注释】出自清·尤侗《题韩蕲王庙》。

【译文/点评】前句说岳飞对于“莫须有”罪名的无可奈何,后句说陶渊明离开官场是明哲保身的好办法。此乃抚今追昔,感慨岳飞命运遭际之辞。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出自唐·许浑《金陵怀古》。洛中,指洛阳。

【译文/点评】此言随着当年定都金陵的历朝历代英雄豪杰的不复存在,金陵的浮华也不复存在了。如果要拿金陵与洛阳相比,现在也只有青山看起来还有些相似。意谓英雄功业能几时,浮华人生能几何。虽然意颇消极,但确实道出了历史的真实。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注释】出自明·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英雄,指南宋词人辛弃疾。臣主,指南宋的皇帝与大臣。元,原来。

【译文/点评】此写辛弃疾立志报国、恢复中原而终归无望的痛苦之情,以及南宋君臣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卑劣作为。在对比中抒发了对南宋兴亡的深切感慨。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隋宫》。于今,到现在。终古,自古及今、始终。

【译文/点评】前句说的是一个典故。史载,隋炀帝在长安、洛阳、江都等处都曾大量搜集萤火,以代灯烛之光。据说扬州的放萤院,即是炀帝放萤之处。萤产卵于水边草根,第二年春天由蛹化萤,因此古人以为腐草能化萤。这句话的表层语意是说,到现在腐草中都生不出萤火来;深层语意则是在讽刺隋炀帝荒淫侈靡误国,揭示隋朝覆亡的原因。后句也是用典。史载,隋炀帝开运河,沿河筑堤,堤上遍植杨柳,后人称为隋堤。这句话表面是说,自古及今,每到日暮,隋堤垂柳之上都有乌鸦集居其上。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隋堤虽然可以长存,但隋朝的国运则不能再恢复。前句以“腐草”与“萤火”对举,后句以“垂杨”与“暮鸦”相承,又分别以一“无”一“有”相联系,前后对比,既深责了隋炀帝的荒唐,又渲染了隋亡后的凄凉,从而咏古抒怀,予后世以警示。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注释】出自唐·李商隐《隋宫》。玉玺,皇帝的印,此代指政权。不缘,不是因为。日角,即额头隆起如太阳,此代指唐高祖李渊。李渊起事之前,据说有相士给他相面,说他日角龙庭,有帝王之相。锦帆,指隋炀帝沿运河南游江都所乘龙舟的彩色船帆,此代指隋炀帝的游船。

【译文/点评】此言要不是政权被李唐王朝所取代,隋炀帝的游船肯定是游遍天涯也不知道有停止的时候。其意是批评隋炀帝沉溺于游乐而不问天下疾苦的行为,从而揭示了隋朝灭亡的深刻原因,指陈了为君如何治国安邦之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注释】出自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地平地数丈”而得名。清江,即赣江。

【译文/点评】此句乃咏叹南宋初年国势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之往事。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记载此词创作背景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 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金人追迫宋隆 太后尚如此,那么中原百姓四散逃命的慌乱与苦难自可想见矣。清江水中的“行人泪”,即指中原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辛酸之泪。“郁孤台”与“清江水”,看似单纯的地名与水名,实则是借名达意。因为“郁孤台”从字面上看,就给人一种忧郁、孤寂之感;“清江水”与后句的“行人泪”对应,让人想起的是眼泪。由此,多意蕴的表意,遂造就了词句内涵深邃蕴藉的韵致,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出自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沉吟,沉思吟咏。相接,指精神上的相通。解道,体会到。“澄江静如练”,是南朝齐著名诗人谢緿《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中写长江景色的名句。谢玄晖,即谢緿。

【译文/点评】此乃抒发诗人月下登楼的历史感慨:自古才士皆孤独,世上难得遇知音。前两句直言抒发知音难遇的孤独之情,这是泛写与议论。后两句是特写,通过眼前之景,由此及彼,将“澄江静如练”的名句与它的作者谢緿自然对接起来,从而抒发了缅怀谢緿之情,并在缅怀之中寄寓了引谢緿为知音的意蕴。因为谢緿写此名句时正是被排挤出京的孤独抑郁之时,这与诗人此时的境遇相同。除此,后两句还另有一层弦外之音:当年谢緿离开金陵时写诗的心情我能理解,那么今天我写此诗时的心情又有谁能了解呢?千古孤独之意,尽在其中矣。读之不禁令人感慨系之,抚今追昔,无限伤感。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

【注释】出自宋·黄庭坚《洞仙歌》。丹桂,指月亮中传说的桂花树。自,自然。

【译文/点评】此言只有月亮依旧,人间一切都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意在抒发“天地永恒,人生易老”的感慨。

越只青山,吴只芳草,万古皆沉灭。

【注释】出自宋·姜夔《念奴娇》。

【译文/点评】此言吴越争霸的往事已经烟消云散,勾践、阖闾的成败功业俱已不在,而今只有吴越大地上看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芳草,抒发了“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注释】出自唐·温庭筠《苏武庙》。胡天,指匈奴的天空。

【译文/点评】此二句之妙在于通过写景,于“不著一字”中写尽了苏武孤处异国荒塞的深切乡国之思与悲苦之情。苏武为西汉之使,出使匈奴时被匈奴扣留,并迁之于遥远的北海(即贝加尔湖,今属俄罗斯)牧羊十九年,受尽无数磨难。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但是,诗人没有直叙这段历史,而以上面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两幅图画: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于广袤无垠的胡天之上,一个孤独的人独自徘徊于月下,目送着南飞的大雁越飞越远,直到云边天际;夕阳西下,荒塞之草如烟,羊群从丘陇之上陆续归来。前一幅画借雁月抒情,表现苏武望雁思归与月下怀乡之情;后一幅画借羊群晚归、塞草无边之景,写苏武困于荒远之地的悲苦生活之状与孤寂无助之情。让人见景生情,思之味之,感叹不已。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出自唐·杜牧《赤壁》。销,锈蚀。周郎,三国吴将周瑜。铜雀,铜雀台,是曹操建于邺都的歌台,内蓄美女以娱乐。二乔,指东吴乔国公的两个女儿,号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译文/点评】此言周瑜胜曹操乃是偶然,是得上天之助,其意似乎是在为曹操未能一统天下而遗憾。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注释】出自元·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形胜地,指金陵(今南京,六朝都建都于此)。形胜,指地理位置重要,有地利之便。青山如壁,指金陵地势险要。

【译文/点评】此乃感叹六朝繁华不在,唯有青山依旧之辞。“形胜地”与“六朝”的匹配并举,在强调金陵虎踞龙盘的形胜地利的同时,让人不禁对六朝短命原因作深刻的思考:天意与人事,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中兴十世生文叔,后起三分托武侯。

【注释】出自清·阎古古《题汉高庙》。中兴十世,是指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的东汉政权。文叔,即刘秀,刘秀字文叔。武侯,指诸葛亮,因其曾封为武乡侯。

【译文/点评】此言汉室中兴全赖刘秀的文治武功,汉灭而天下三分全因诸葛亮一人,意在感叹二人左右历史的特殊作用。

周家美化八百年,遗恨黍离诗一篇。

【注释】出自金·李俊民《闻蔡州破》。美化,指用仁义化育万民。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篇,内容为哀悼周朝灭亡。《毛诗序》有解题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译文/点评】此言周武王取天下,用仁义教化民众,保有八百年江山,但最后也只留下一篇《黍离》的诗篇来悼念他。其言外之意是说,周朝尚且如此,金朝只有一百二十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又算得了什么呢?除了自己这个金朝遗民抒发一下感慨,还能怎么样呢?一股深切的悲伤之情与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不禁让人感慨系之,为之神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在东晋金陵(今南京)秦淮河上,是连接都心与乌衣巷的交通要道,据说指挥过淝水之战的东晋重臣谢安曾在桥上建有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乌衣巷,东晋金陵高门士族聚居区。

【译文/点评】此二句乃是咏史感怀之作,其妙在于不直抒本意,而只以写景而为之。通过旧日繁华高贵的“朱雀楼”与今日呈现眼前的“野草花”、旧时达官贵人如云的“乌衣巷”与今天所见“夕阳斜”的晚景两两对比,含而不露、形象生动地宣达了诗句所要表露的主旨,让人睹物思人,由景及事,味之再三。唐人白居易读此诗,曾为之“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看来是有道理的。另外,诗句以“朱雀桥”对“乌衣巷”,不仅工整,而且自然,大有顺手拈来之妙。“野草花”对“夕阳斜”,对仗也非常工整,且有极丰富的意象,与内容上所要宣达的沧海桑田的历史感伤的主旨契合无间。

自古盛衰如转烛,六朝兴废同棋局。

【注释】出自清·劳之辨《眺玄武湖歌》。六朝,指定都于金陵(今南京)的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政权。

【译文/点评】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写历史上朝代更替的情形。“如转烛”、“同棋局”,都是生活中寻常可见的现象,以此比喻朝代更替、六朝兴衰,既贴切又形象,让人由烛、棋而生发无限的联想,对朝代兴衰的原因思虑深深。 vDL9wenH3/pQK74dSeveOSutUkttr+e64F1gmRBwL6bn8t+BxEm9eUtS3Okn32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