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是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客观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是不同的。社会支持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当个体遇到心理压力时,能够从这种社会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就会获得自信和安全感。相反,当个体缺少这种关系时,就会感到孤独、失意和痛苦。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含义
社会支持系统,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它指能在个体所经历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对个体所提供的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的各种关系。社会支持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目前,研究者们大多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社会支持,认为社会支持能够使个人通过社会联系获得良好的影响,包括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我们认为青少年所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等都会对其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如果能够建设好这些方面,将会对青少年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支持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的汇总”,包括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或者是指稳定的社会联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和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的大小和可获得的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主观支持则是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我国学者肖水源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入“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指个体在遇到麻烦或烦恼时对支持的利用程度,这是衡量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差异的一个指标。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3)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这是以社会支持维度为出发点进行的分类。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情感支持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行为支持指实际的帮助行动。
(4)积极支持和消极支持。消极支持是在导致人们诸多消极情感的社会网络中的那些行为,可能包括:阻止情绪表达,批评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等;积极支持则与之相反。
社会支持的作用模型主要有主效应模型、缓冲器模型和动态模型。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加强作用,无论个体当前获得支持的水平如何,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就会使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的作用就是缓冲了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保护个体免遭压力的破坏作用。当个体遭遇压力事件,并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后,个体的应对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压力事件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减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也会相应减少,从而维护了个体的总体健康水平。社会支持的动态效应模型认为,无论是主效应模型观点还是缓冲效应模型观点,两者都把社会支持和应激假定为相互独立的事情,但实际情况是社会支持与压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无论是哪个理论模型,社会支持系统在为人提供支持的时候,都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支持、情感支持、认知支持。
1.物质支持
物质支持(material support):直接提供物质或具体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如金钱给予,帮助处理困扰。提供个体物质资源所需的协助,包括行动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支持、需求的协助。通过社会支持可获得人力与物力资源,可解决实质的困难,如孤苦无依、生活困境可获得改善,财务危机可获得缓解。社会支持功能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一切生活压力及危险因素,尚需要适当的应对技巧加以辅助。
2.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如关心、肯定、同情心、鼓励,包含表达性支持、自尊支持、归属支持。陪伴性支持即提供社会性的友谊往来机会,如休闲运动、旅行、聚会等使之产生归属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因共同兴趣而培养认同感和信任感。社会支持可增强情绪的稳定性,经由别人的关心、鼓励,可产生正面积极健康、愉快的情绪。生活中人际关系疏远,人情淡漠,彼此没有关爱、尊重时,人们会觉得孤独、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而有强烈的攻击性和仇恨心,因此易导致犯罪行为。
3.认知支持
认知支持(cognitive support):帮助对方了解问题,提供正确的资讯、经验。由他人协助增进对问题的了解和应对。社会支持可增加认知的广度,由于别人提供有效的知识、经验,对于克服困难、消除心理压力有莫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