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本书是邢强教授主持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面上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组运用理论分析、访问座谈、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是对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实践性读物。

全书共分为10章,对中小学学习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方便阅读,对各章的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学习与学习心理辅导”。学习涉及知识、技能、策略、态度、行为、信仰等的获得与改变,正因为学习的包罗万象,所以学习领域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活力的领域。自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心理学家对学习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解释学习的观点。20世纪教育改革运动催生了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情境的广泛应用,学校心理辅导也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而学习心理辅导的原理是以大量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正是基于此考虑,本章首先介绍学习及学习理论的基本框架,然后介绍学校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包括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以期读者对本书的论述主题与框架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学习的苗圃——环境对学习的支持”。人生活在环境中,难以脱开环境对身心发展的影响。在心理学研究中,环境通常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环境外在于人的主体并且对主体起作用。早期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中那些影响我们心理的外在因素。实际上,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社会上的、心理上的。心理环境对人至关重要。即使是天才,没有适宜的环境也无法发挥他的能力。人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环境的支持,就有可能健康全面地发展,而处在不健康的环境中,身心发展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儿童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生活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对儿童的影响尤为突出,本章将重点讨论来自这三个支持系统的影响。

第三章“学会学习——学习策略辅导”。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的三个支架之一(另外两个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要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辅导,首先就要弄清楚学习策略的本质。实际上人们经常在不同的层面上谈学习策略问题或使用“学习策略”的概念。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也没有统一的看法,根据其多变的定义,学习策略有时指学习的整体计划,有时指学习者的自我控制,有时指具体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反映了学习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习策略是有层次的。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与学习者有关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能力提升——学习能力辅导”。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在校学习而言,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也有人将其看成是学生的一种个性特征,因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获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看来,其实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虽然中小学阶段并未对学科做出明确的文理分科的划分,但是文科如语文、英语、思想政治等学科与理科如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针对相应学科能力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训练提升。

第五章“行为激励——学习动机辅导”。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按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按照学习动机与需要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按学习动机与意识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有意识的动机,是能够意识到的此时此刻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研究,他认为我们有些动机被无意识地压抑在内心,这些动机只能通过梦、笔误或者口误的形式表现出来。各种心理学流派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动机激励模式。

第六章“合理解释——学习归因辅导”。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俗地说就是寻找行为结果背后的原因。当个体行为引起一定的结果,人们通常会去寻求结果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人们可能会推测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这就是一个归因的过程。归因可能是对自己行为后果寻找原因,也可能是对他人行为后果寻找原因,如果行为后果相同,而引起这种行为后果的主体不同,个体的归因也会不同,这样一些归因的结果会影响之后个体的行为。归因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形成正确的归因风格非常重要。

第七章“找回自我——自信心辅导”。自信心是多层面的,包括学习自信心、社交自信心和身体外形的自信心等。我们关注的是学习自信心。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能不能达到某个学习目标的判定。学业自信心也称学习自信心,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本章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三种提升自信的方法。

第八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辅导”。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真理而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按兴趣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新奇或与需要直接相符的事物较易引起人的直接兴趣,该事物或活动本身就能使人产生愉悦感。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因此没有愉悦感。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用品和精神生活用品上。如果单单以满足对某种事物的偏好和渴望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虽然会努力追求成绩,但他们可能会混淆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取物质奖励。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一个人对某一事物越有精神兴趣,就越容易产生直接兴趣。按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初级水平、范围广且不稳定的兴趣是有趣,较高级水平、范围和稳定性居中的兴趣是乐趣,高级水平、范围窄且稳定的兴趣是志趣。根据兴趣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第九章“提高情商——学业情绪辅导”。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十章“改变困境——学习困难辅导”。学习困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由于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心理行为失当,导致不能适应学习、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对学习困难这一问题进行错误判断,所以本章列举了判断学习困难的标准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提出了一些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IQdUwVc0w+MMJmi0i42RDdshJpAvaxPjTwrAeQcHINZzIfmofO6ARblT5hABFm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