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互联网时代的新秩序:场景重构商业、生活与消费的连接

“场景”的原初意义是电影和戏剧中的场面、情景,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过程,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在电影和戏剧中,不同的场景搭建表达着不同的意义。而正是通过不同场景的衔接,完整的故事情节才得以呈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处在具体的场景中。正如有些哲人所感慨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只是在互联网领域,场景这一古老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并在商业运营中展现出了惊人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总是处于碎片化的时空场景之中。基于游戏、社交、网购等互联网行为的应用场景,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常态。其中,那些能够触发用户沉浸式体验或者长时间停留的应用形态,如视频、游戏、微信社交等,可以被理解为入口场景;而能够借助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完成交易的网购形态,则可以被理解为支付场景。

移动时代,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本质越发凸显,并不断整合和重构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维度。万物互联的到来建构了基于人们碎片化场景的生活新形态,使人们越来越处于邓肯·沃茨(DuncanJ.Watts)所强调的“小小世界”(Small Worlds)中。这个“小小世界”基于碎片化的场景,将不同群体中的不同个体连接起来,满足了个人和社群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并以此展现了互联网的连接价值,提供了个体的情感认同和归属。

这种场景连接表现在互联网行为上,就是如上所述的应用场景和支付场景:通过百度地图直接链接到Uber的订单页面,或者在美团、饿了么下单快速外卖,等等。

“互联网+”时代,场景被重新定义,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商业能力,甚至是一种生存形态。场景的强大连接能力使其成为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方法论,也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商业竞争的主要场域。借助于万物互联的推动,场景革命正悄然而来。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又该如何理解被重新定义的场景呢(见图1-1 )?

001

图1-1 “互联网+”时代场景的核心

1.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细节体验

今天的商业竞争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越来越处于不断变换的碎片化时空场景之中。因此,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各种先进技术和平台,紧抓消费者的个人特质,基于不同的碎片化场景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体验,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互联网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场景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细节体验。比如,上班开车遇堵时的喜马拉雅电台、周末晚饭后的一部美剧、当代MOMA库布里克的书和电影、北京花家地社科院单向空间的猫和牛肉面、京都哲学之道的雨后樱花飞舞,以及每周三罗辑实验室的功夫熊按摩等,都是基于用户不同的碎片化场景建构起来的新的生活体验。

2.场景是一种连接方式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连接:百度连接人与信息,京东连接人与商品,美团连接人与本地生活服务。只是,这种连接要想创造出价值,就必须要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例如,酒店互联网化服务的典型场景是:360度全景看房、选房,客房扫码购物、微信服务号点评、客房微服务等。基于这些场景,通过APP或微信达成的连接,使酒店得以构建出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性化场景体验。

因此,场景是一种连接方式:不论是二维码扫描、APP应用、微信,或者其他方式的连接,都是基于具体的场景之中的,场景的特征决定了这些连接的方式和价值。

3.场景是价值交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线上场景不断涌现并扩张至线下,极大地重构了人们以往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形态。“互联网+”时代下,人、物、场的有效连接整合,让场景本身成为一种新的价值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价值交换方面,以往商业价值和阅读价值的交换是在具体的书店场景中完成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价值交换在微信场景中就可以随时完成(在公众号中实现阅读价值,通过微信支付完成打赏动作)。

至于新的生活方式,则主要体现在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家居的发展上。E家洁、小米的空气净化器、VR眼镜、大疆的无人机、Google Play的新技能get,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下不断涌现的新连接方式和生活形态,也代表着一种新生活场景的崛起。

4.场景构成堪比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连接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任何场景都需要通过连接产生价值,任何连接也都是基于具体的时空场景。因此,互联网对场景的重构包含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如图1-2 所示。

002

图1-2场景的5个构成要素

例如,思科网真视频会议,就包括了什么时间、多少人、电话连线接入、讨论何种议题等内容,如此才能精确搭建一个会议场景。再比如,小明佩戴智能运动手环晚上7点去公园跑步,就是一个闭环动线,打造了一个跑步运动场景。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生活和行为场景。从这个意义而言,互联网对场景内涵的重构更多的是主张一种新的场景精神和场景化思维:即如何利用互联网的连接本质,充分释放出场景中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诉求,进而激发个人的场景参与欲望,创造出商业价值。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普及深刻重构了社会主流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iPhone、小米、华为或者魅族,APP、朋友圈、小咖秀、美图秀秀或iPad、Kindle等,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成为一种符号标签,表征着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也成为消费社会中个体自我表达和自我建构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器官化特质越发凸显。不论是微信朋友圈、手机APP建构的应用场景,还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搭建的支付场景,都代表着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一种感知与理解方式。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机制更多的是由碎片化的场景意义塑造的。

比如,今天我们用“季”而非“集”为计量单位等待剧集更新或者时装发布会;用“屏”而非“页”来计算APP的排列或检索资讯;以“群”而非“人”来表达团队和信任关系。这些变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质使然,表达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季”取代了“集”,更压缩更简练。“屏”取代了“页”,更方便更智能。“群”取代了“人”,更聚合更连接。

“互联网+”是一个更加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场景革命则让人们更加自由,也带来了新的价值创造和意义。不断变换的碎片化场景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价值体验和意义,而人们的体验又决定着场景的价值创造能力:对于评价,我们更在意的是朋友圈点赞;对于商品的定价和付费,我们更关注的是与谁、在何种场景中被满足。

从商业角度看,“流量为王”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围绕消费者的体验展开的场景化战争。场景的碎片化特征重塑了人们的人格,定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认知。新的体验,伴随着新场景的创造;新的流行,伴随着对新场景的洞察;新的生活方式,亦是一种新场景的流行。总之,未来的生活图谱将由场景定义,未来的商业生态也由场景搭建。 vN6RuoewZQ3o2fvuhJHdYotC6Mm/wG3CoPlHSkDAglOVZonMjYaW/R2xq1BZdh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