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美国中学

第一节 学校介绍

为什么选择去美国读中学?

文/廉景丽

自从开始从事美国中学留学业务,便不断被人追问:“为什么要去美国读中学?”“在国内上国际班、国际学校不好吗?”“去美国读中学就能保证上常春藤吗?”必须承认的是,不管在哪里读书,都不能保证升入常春藤名校,但是在美国读中学,除了升学上的优势,还可以获得未来在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不管读什么样的大学,也只有几年而已,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只有在毕业后超过30年的职业生涯中才能得到体现。而在职业生涯中,有些能力或素质远比学业成绩要重要。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样的中学教育造就了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等虽然大学辍学却依然创造出伟大企业的时代精英。

首先说说美国中学的课程体系。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修满一定学分后就可以毕业。在美国,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文件要求中学生必须上哪几门课,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来设置自己的课程体系。大多数学校要求修满20-23个学分才能毕业。在这20多个学分里,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量的高难度课程——AP课程或荣誉课程。因此,美国中学没有一个清晰的班级的概念,同一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举例来说,同样是11年级的学生,同样选择了数学课,但难度会有很大不同,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学习不同的内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大学难度的课程,这就是AP课程或荣誉课程。

AP课程,即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供出色完成普通高中学习任务的优秀高中生提前进行大学专业学习的一种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提前到高中来上。优秀高中生在中学期间就可以学习大学一二年级的学术性课程。这样的理念和国内是明显不同的。有天赋的学生甚至可以提前修完大学的课程,而在某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低级别的课程,从而有更多时间去寻找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扎克伯格能在大学低年级就创建Facebook,无疑和他的各种兴趣在中学阶段得到良好发展有关。

除了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并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这样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现代的“幸福理论”认为,人只有做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事,才能获得幸福。而这种选择的权利和幸福的感觉,往往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业这么久,这样的孩子见了不少,但是最近认识的一个男孩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个有多动症的学生,从小在学校就不受老师欢迎,不仅学习不好还经常惹祸,家长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无奈之下送到美国读高中。出人意料的是,到了美国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选择了喜欢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孩子变得积极乐观,在和妈妈沟通时,甚至谈到了对自己未来学业的规划。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一个学生能迸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美国中学的教育模式不得不让人敬佩。

其次,美国的中学,尤其条件比较好的私立中学,往往会开设大量的课程。比如,大家熟知的菲利普斯安多福中学开设了包括环境科学、心理学、哲学和宗教、汉语在内的超过300门课程。那么,这么多的课程是可以随便上的吗?当然不是。学校会明确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哪些课程是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上的。而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往往也有相应的要求。以普渡大学为例,学校要求申请者在高中阶段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8个学期数学、6个学期实验科学(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天文、生理学等等)、8个学期英语、6个学期社会科学和4个学期外语,对申请工程院的学生还要求必修一些相关的AP课程。

在保证了必修课,也就是学生形成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大量的选修课给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跨界已经成了常态,美国的孩子从中学阶段就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领域,这大概就是美国能够产生这么多创新型公司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美国中学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在美国,授课和考试形式非常多样。各种小组作业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各种论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各种报告培养了学生做PPT的能力;各种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各种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秉持着同样的教育理念,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除了硬性的成绩单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各种软技能也提出了多种要求。

我常常听到有学生问如何在材料里体现领导力。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参加了足够多的活动,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在美国读中学,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具备更多软技能。事实上,这样的软技能带给这些学生的远远不止升学上的优势。

美国中学的基本类型和选择标准

文/张紫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在中学阶段就送孩子到美国接受教育,但是面对美国近万所私立中学,如何在其中作出明智的选择?按照排名择校太随意,人云亦云又太盲从,这两种方式对孩子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入了解学校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学校才是合格父母的明智之举。理性抉择需要掌握准确和有效的信息。我们整合美国中学的有效信息,结合近年来留学申请中积累的经验,为有意申请美国中学的同学和家长提供信息参考和申请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作出正确的选择。

美国的中学分为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两类。公立中学主要服务于美国公民,所以原则上是不接收国际学生的。中国学生如果想入读美国中学只能选择私立中学。美国私立中学作为美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认为是为美国优秀大学培养杰出学生的摇篮。美国的私立中学有很多种。按照住宿形式,分为寄宿中学和走读中学;按照性别,分为男校、女校和男女混校;按照学校背景,分为宗教学校和非宗教学校。通常多数中国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会从住宿形式方面进行考虑,着手选择寄宿类中学或走读类中学。在住宿形式确定后,再考虑其他的性别及宗教因素。

(一)寄宿学校VS走读学校

对于家长来说,寄宿学校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即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内完成。寄宿学校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固定,每天接触的人也仅限于老师和同学。寄宿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除了每天固定的上课时间外,对学生每个时间段的生活都有明确的安排,比如起床、吃饭、自习、课外活动、熄灯等。学生所有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课外俱乐部都要在老师和教职员工的监督和控制下在校园内完成。学校会在固定的时间带学生去校外超市或者商场购物。

和寄宿学校相比,走读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需要寄宿在美国人的家庭里,每天由寄宿家庭的父母负责孩子的一日两餐(早餐或晚餐),并接送孩子上下学。住在寄宿家庭需要和家庭的成员相处,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情商。同时,由于走读学校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不像寄宿学校那样丰富,所以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规划能力,同时具有时间管理能力。学生除了要安排好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以外,还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和寄宿家庭的相处上。这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寄宿家庭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很多帮助,带学生参与各项家庭活动,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美国社会。

(二)男校、女校及男女混校

在美国,男女分校教学是私人学校和教会学校的传统,特别是在中等教育阶段,单一的男校或女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国内,多数的学校均为男女混校,所以很多家长对单一性别学校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知。相对于男女混校来讲,男校或女校创设的单一环境更有利于学生们专注学习。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青春期的冲动往往会使他们更重视和异性的交往,从而忽视了自身学智的发展。而在单一性别的学校中,学生可以减少“异性相吸”所带来的干扰,减少青春期躁动的影响,从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知识。除此之外,男校或女校尊重男女在认知发展模式上存在的差异,因“性”施教,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扬长避短。男女合校往往把男生或女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的整体来实施教学,其结果往往是影响了对他们天生具备的性别优势的开发。再者,男校或女校简约的环境能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自信。在单一性别的校园环境中,没有了异性的“干扰”,学生淡化了性别意识,更容易建立起自尊和自信。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男校或女校上过高中的学生教育志向较高,上名牌大学的几率较高,在政治、社会活动中更活跃,对学校的满意度也更高。

美国的男校或女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很注意让学生与异性交往。地理位置比较近的男女学校之间会建立联谊关系,会联合举办一些男女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子女在单一性别的高中就读会影响其日后与异性的交往。

(三)宗教学校与非宗教学校

美国的宗教学校与非宗教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明显的宗教背景。宗教学校一般在建立之初都是由当地的宗教团体或教会筹资创办的,采用宗教的理念及管理模式,并开设一些宗教课程、有定期的宗教活动。但这类学校并不要求在读学生一定要信仰该宗教。由于大多数的宗教学校都是由教会资助、社会团体出资或是教友捐款而筹建的,目的在于普及教育、互相帮扶,没有太多盈利色彩,所以相对于非宗教学校费用会便宜一些。宗教学校还会开设一些宗教课程和举办一些宗教活动,有利于国际学生了解美国社会文化。宗教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美国生活和融入美国社会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

总的来说,美国与中国的中学在学校分类、教育体制等很多方面有很大区别,学生在择校时要充分意识到这些区别,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同时,在择校时还有许多具体因素需要考虑。

(一)学校规模

包括学校的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等。有些寄宿中学学生数量不足百人,这样的学校学习氛围会较差,对有些中国学生来说,心理落差会比较大。有些学校校园面积很小,各种教学设施不完备;有些学校面积虽然大,但是教学区域不集中,学生住得很分散,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因此,学校规模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择校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发展等综合因素来做匹配。

(二)地理位置

学校的声望、资源和影响力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周围文化氛围浓厚、设施齐全,则会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也会对他们的成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国际学生而言,学校的地理位置还会关系到其入学的方便程度。对于大部分国际学生而言,除了第一次到校时是由家长陪同外,之后大都是自己乘坐飞机到达学校所在地,如果需要进行多次转机,就会对孩子造成诸多不便。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弱,消费习惯不好,就不太适合去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孩子有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在心仪大学周边选择高中,那么在中学阶段就会有机会和该大学产生交集,从而增加将来被该大学录取的几率;还有的孩子因为身体和健康原因,对气候和自然环境有特殊要求。

(三)课程设置

美国的高中实行选课制,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程却各有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挑选。比如,佛罗里达州的学校开设水上项目的体育课程会多一些,而北部地区的学校开设滑雪项目的多一些。总之,有针对性的挑选课程,孩子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快地融入学校的生活并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AP课程的数量

AP课程是美国大学预修学分课程。很多学生认为AP课程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AP共有22个专业、37门课程,包括生物、微积分、化学、经济、心理学、历史、法语、西班牙语、西班牙文学、德语、法国文学、艺术史、音乐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心理学等课程。AP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讲解的知识点密集,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学生在经过系统、连贯的学习之后才能够达到AP考试要求。AP考试采取5分制。一般3分以上的成绩即可被大多数大学接受,并且可以在选修相关专业时抵扣大学学分。但哈佛大学等一些顶尖大学要求4分或5分才能抵扣大学学分。这一指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实力。

但是AP课程选得再多,没有自己擅长的科目也无济于事。而且AP课程只能反映学生的学术能力强弱,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能力,在申请大学时,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综合能力不足与名校失之交臂。另外,如果AP课程的成绩不好,还有可能拉低GPA。总之,对于AP课程,应进行理性选择,要根据家庭期望或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

(五)国际学生比

美国的私立中学甚至常青藤名校都追求学生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在选校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的数量。如果中国学生的比例比较高,尽管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但同时也很有可能影响自身的语言提升,最终影响学习和生活。

(六)SAT平均分和升学情况

学生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平均分和往届毕业生考取哪些大学,也是选择美国高中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当然,这个也不能绝对说明一个学校的质量。本土学生居多的学校可能不如中国学生较多的学校的SAT平均分高,因为中国学生通常会利用寒暑假回国进行SAT课程的培训,SAT成绩必然更突出。另外,美国本土学生在申请大学时的录取比例很高,他们可以凭借体育或艺术方面的特长得到录取,同时美国学生更愿意选择在本州就读等因素也应当考虑在内。

(七)入学要求

美国各学校招收国际生的标准各不相同。有些学校需要托福100分左右和SSAT(美国中学入学考试)80%左右的成绩,有些学校接受TOEFL JUNIOR或SLEP(美国中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并非招生要求越高的学校就越适合学生。托福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在1万左右,SSAT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在1.4万左右。这两项考试对初高中学生而言都非常有挑战性,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后方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择校时,要根据自己孩子目前的英语程度、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的热情等多方面因素作出正确的学习规划,并决定是准备托福、SSAT,还是准备TOEFL JUNIOR或是选择有ESL(第二语言为英语的语言水平测试)课程辅助的学校。这样既能保证申请学校时的成功率,也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和学习生活。

(八)是否被当地教育部门承认

美国私立学校众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并非每所学校都被教育部门认可。所以,家长在申请时一定要做好查询工作,以免入读不正规的学校。

美国的私立中学没有官方排名,大家在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孩子和学校的契合度,而非只看学校的情况。美国大学在招收学生时,更看重的是多样性,会从各所高中招收最优秀、最自信、最有潜力的学生。所以,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能够发展孩子潜能的学校尤为关键。

以上这些都是选择美国中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申请美国中学之前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信息,全面了解美国中学的实际情况,或者咨询专业、权威的留学机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少走弯路,才能结合自身的条件作出客观评估,从而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为将来的留学生活开个好头。

寄宿中学与走读中学对比分析

文/吴丽萍

根据住宿方式的不同,美国的私立中学分为寄宿高中(Boarding School)和走读高中(Day School)两种。

一、基本情况

寄宿学校提供学生宿舍,国际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吃、住、学习,由学校充当学生的监护人。根据住宿时间的长短,寄宿学校又分为全寄宿制学校和半寄宿制学校。

全寄宿制学校(All Boarding Schools)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住校,住校时间为每周七天;而在半寄宿制学校(Boarding-Day Schools),学生可自主选择住校或走读的方式,如果住校的话,又可选择五天寄宿制学校(5-Day Boarding Schools,即平时住校、周末回家)或七天寄宿制学校(7-Day Boarding Schools,即完全寄宿的学校)。

走读学校是国际学生在学校读书,在美国家庭或自己的亲朋好友家里寄宿。通常情况下,国内或者国外的机构会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并按照要求给学生寻找合适的寄宿家庭。寄宿家庭对机构负责,机构对孩子负责。

二、两类中学的区别

两类中学的区别比较大,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

(一)学习环境

私立寄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大多数私立寄宿学校都会安排宿舍辅导员在学生晚自修时进行学习辅导。学校的教师或宿舍监管人员也会给予学生很多的关心和照顾,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及校园生活。同时,学生吃住都在学校里边,安全问题也可以保证。在封闭的学校生活圈内,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单纯,更容易建立长久的友谊。

走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散一些。中午放学后,学生做完社团活动就可以自行回家。相比寄宿学校,寄宿家庭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影响要弱一些。如果学生自制力差,晚上会在网络或者电视上花费较多时间。

(二)申请难易度

私立寄宿学校具有接纳国际学生的住宿条件,在面向国际招生方面开始得比较早,在宣传方面做得也比较好。但美国的寄宿学校就那么几百所,可容纳的名额有限,而且大家都倾向麻省、宾州、加州等州,申请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另外,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托福、SSAT语言成绩。

走读学校在全美的27,000多所私立学校中占90%。在同等情况下,学生申请到优秀走读学校的范围更大、机会更多,而且不是所有的走读学校都要求标准化语言成绩(顶尖私立走读学校除外),学生可通过SLEP考试替代SSAT、托福考试,申请难度降低不少。

(三)学费高低

从经济因素的角度来考虑,就读走读学校更加实惠。

寄宿学校每年的费用在4-5万美元左右,而第一年由于需要增加ESL课程,还要额外再收5千美元。而走读制学校,尤其是教会走读制学校(占私立走读学校的80%)的费用在每年2-3万美元之间(含学费、寄宿家庭费、监护人费等),比就读同学区寄宿学校节省1万美元左右。

为什么走读学校的学费比寄宿学校低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80%的私立走读学校都是由教会支持成立的,主要为其附近的教民子女服务;二是走读学校的课外活动类别较寄宿学校少,尤其是马术、珠宝设计等贵族式运动或选修课比较少;三是走读学校的师生比例、学校规模和教学成本相对寄宿学校要低很多。

(四)ESL课程

ESL课程指的是为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专门设置的英文课程,只有国际学生需要参加。寄宿学校提供ELS语言课程,这对学生迅速适应学校的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走读学校以本地学生为主,大多数学校都不提供ESL课程。学校要求申请的学生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SLEP考试分数在51分以上或者TOEFL考试分数在7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上就能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五)国际学生比例

寄宿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大多在15%左右。国际学生的比例较多,难免会出现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走读学校以本地学生为主,学校里国际学生的比例在1%左右。国际学生少,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本地学生群体和氛围当中。

很多家长担心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但是希望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结合孩子的适应能力来思考问题。把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空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在承受强大的学习压力的同时,迅速转换思维方式、适应美国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太过残忍?如果孩子在美国有位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同胞同学或许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当然,择校时确实应该将中国学生的比例作为重要标准来参考,但同时需考虑孩子的语言基础和适应能力,从而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六)校园活动与学校设施

寄宿学校有很大的活动面积,设施完善。学校有着丰富的体育、娱乐和医疗设施,可以开展很多户外活动。周末活动更是丰富多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寄宿学校大多数地处郊区或者离城区比较远,周边的居民很少,校内提供的用品相对较贵,不过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城里购物。

走读学校的面积一般在50英亩以下,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便利,方便学生购物和使用公用设施。缺点是学校规模小,活动设备没有寄宿高中多,不方便开展户外活动,有的学校还要和其他学校共用一个操场,而且周末几乎没有校园活动。

(七)交通问题

寄宿学校大多在郊区,学生吃住都在学校,不存在交通问题。走读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乘坐校车上下学,如果寄宿家庭附近没有校车,可由寄宿家庭接送,只是需要学生承担相应的费用。

(八)了解美国文化

寄宿中学的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校园文化。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的课外活动、选修课程的种类也非常多。走读中学的学生一放学就要回到寄宿家庭,他们所接触到的文化更多的是社区文化,包括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这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语言能力、了解美国文化、结识更多的朋友。

(九)假期去处

美国学校的假期很多,全年365天中上课的时间只有180天左右,除了暑假、寒假、春假,还有各种短假。走读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留在寄宿家庭,参加节日庆典,感受文化氛围,不会产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在寄宿学校,如果假期较短,学校会安排国际学生到老师、同学家中做客;长假期间,学校大多不负责学生假期的活动安排,也不承担学生放假期间的监护义务,此时国际学生大多会选择回国。

(十)参加培训班

11、12年级的学生要准备托福、SAT考试,为申请美国大学做准备。走读学校位于市区,学生如果想参加培训,可以选择社会培训机构;而寄宿学校不一定会开设相关培训班,学生如果想要培训,可能就需要自学或者利用暑假回国学习。

其他像AP课程设置、师生比例、课外活动多寡两种学校的差别不大,就不再一一赘述。

(部分文字参考卢巍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发言,特此致谢。)

第二节 申请基础与策略

中国低龄留学趋势新解

文/卢巍

伴随着中国家庭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中国孩子赴海外游学、求学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学生低龄留学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但在火热的低龄留学潮中,有些新的发展形势和信息值得中国家长关注。

一、赴美读中学的人数持续增加,但增长态势已趋于稳定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国安部于2015年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入读美国公、私立中小学的中国小留学生创下历年来最高纪录,截至2015年11月,在美读K-12年级的中国学生数量是34,578人。根据美国CIEST报告数据显示,各国赴美读中学的增幅人数在2013、2014年度均有所放缓,但中国仍是美国低龄留学的主力军,占比近40%;2013年,持有F-1签证赴美读中、小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为33,761人,与美国国安部公布的2015年留学人数并无较大差异。这说明中国家长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低龄留学的利弊,不盲目追从。

二、名校本科申请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根据前途出国2014-2016年美国本科申请大数据分析,美国大学明显加大了在美国境内的中国学生的录取比例。美国知名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2015年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托福和SAT平均成绩分别是108.9分和2174.4分,录取的在海外读中学的中国学生托福和SAT平均成绩分别是107分和2163.3分。

2015年,波士顿大学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托福和SAT平均成绩分别是101.5分和1998.7分,录取的在海外读中学的中国学生托福和SAT平均成绩分别是97.7分和1943.6分。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美国读中学的申请者即使语言标准化成绩没有国内申请者有优势,但他们由于在海外的GPA和推荐信含金量更高、活动背景更丰富而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

三、美国中学的录取标准会进一步提升

由于中国申请人数的激增和小留学生在海外出现的不适应情况,近三年来,绝大部分美国中学提升了对标准化语言成绩的要求,尤其是优质的寄宿中学和顶尖的走读中学。以葛纳瑞中学(Gunnery School)为例,在2008-2009年申请时,提交SLEP50分以上的成绩即可申请;在2009-2012年,提交托福70-80分左右即有希望录取;而在2013-2015年,托福成绩达到9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录取。菲利普斯安多夫中学(Philips Academy-Andover)2008年录取的国际学生平均托福分数为105分,SSAT百分比为93%;2015年录取的国际学生平均托福成绩为110分,SSAT百分比为95%。此外,近几年美国走读中学也大大提升了对标准化语言成绩的要求,从早年以SLEP成绩和面试即可录取,到现在要求提交TOEFL JUNIOR或iTEP考试成绩。这些变化都说明中国学生要想赴美读中学,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实力。

四、年龄会越来越小,陪读家长会越来越多

根据前途出国近五年的申请数据,低龄赴美读中学以及家长陪读的情况明显增多,并且进一步带动了美国EB5移民和房产置业产业。部分美国中学招生官认为,赴美读七八年级的学生应有家长的陪伴,虽然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很强,但自理能力较弱,过去录取的一些七八年级的优秀学生在生活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从录取形势来看,美国中学之前喜欢录取8申9的学生,而现在更倾向于录取9申9的学生,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普遍来看,10-14岁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和独立能力确实会因年龄差距而有较大差异。

五、赴美读中学的学生层次发生变化

2010年以前,赴美读中学的学生构成以中低端学生为主。但从近三年的申请者来看,赴美读中学的学生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以人们旧意识里“在中国读不到好学校,家里经济富裕才出去读中学”的所谓中、差等生为主流,反倒是以家庭背景好、学生综合能力强、语言基础扎实的孩子为主。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美国中学录取要求的逐年提高,申请者的层次也在逐年提升。同时,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早年低龄留学的人多以自有企业的富商家庭为主,现在送孩子赴美读中学的家庭中,高知家庭、企业高管家庭越来越多。

不论低龄留学火到什么程度,火多久,以笔者从事留学咨询12年的经历来看,并不认为绝大部分12-14岁的孩子都适合赴美读中学。如果有此意愿,建议中国家长谨慎行之,并且在客观评估孩子的性格、英文能力、心理成熟度、独立性、交友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因素后做出抉择。更重要的是,赴美读中学的是孩子,不是家长。如果孩子自身意愿不强烈,切不要强行把一种优质教育强加于孩子身上,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低龄留学的选择问题,对中国家长的理性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地追求名校梦更不合适。美国中学教育的多样性比大学还鲜明,如何选择一所与孩子气质和发展更契合的学校,则成为留学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读美国高中需要理性思考

文/白洁

近10年来,赴美留学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每年去美国读中学的小留学人数急剧增长。据美国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至2006学年赴美就读中学的中国学生有65人,2010至2011学年达6,725人,仅去年一年就比前年增加5千多人,突破4万人。随着小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消息也相应增加,如由于中国学生过多导致语言环境不佳、中国学生虐待同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很多家长对美中留学认识不足、选校失当,也让另一部分家长犹豫不决,担心孩子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是否可以独立应对出国后的留学生活。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读高中?出国读高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我们进行理性和全面的思考。

一、家庭经济因素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到美国读高中,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升入更好的大学。私立学校是家长的首选。私立学校分寄宿和走读两种,通常寄宿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30–40万人民币,走读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20–30万人民币。美国高中9–12年级4年,大学4年,这样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普通工薪家庭是无法承担的。当然,若家长只是考虑让孩子体验一下美式生活,那么也可以选择费用预算较低的公立交换生项目,该项目只允许在公立学校就读1年,费用预算为10–20万人民币。

另外有些家长可能会问,申请美国本科、研究生一般都有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机会,那么美国中学有吗?虽然美国中学也有奖学金,但是一般是针对本国人的,所以绝大多数赴美读中学的学生,都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奖学金。

二、孩子自身的因素

从孩子自身的因素来看,性格特点、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快速、良好地融入美国当地的生活。性格外向、喜欢运动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美国中学的学习生活,因为他可以通过参加校内运动的方式尽快融入学生群体生活中,更快地与当地的孩子成为朋友,同时减少心理孤独感。但也不是说性格内向的孩子就不适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美国中学的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一般寄宿制学校的一个班级大概有8–12人,走读制学校的一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15–20人,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会吝啬赞美孩子的点滴成就,同时,孩子也收获了自信乐观的性格。

生活自理能力可能与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有关,不过这方面的能力通常是可以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因人而异了,我们需要在实际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继而作出相应的判断。有了这样的判断我们就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匹配适合的学校了。

我们曾经为一个学生办理转学手续。他出国之前英语成绩比较差,而所就读的寄宿制美国中学中中国孩子的比例很高,下课后他都是和中国孩子在一起交流,英语的进步速度很慢,在校成绩单有很多不及格的科目,导致一年之后不得不面对被学校劝退的处境。其实大多数美国中学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并不高,绝大多数孩子在赴美第一个月的时候都觉得上课只能听懂50%–60%,课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都是听不懂的;3个月之后,孩子们都可以初步解决语言的问题。尤其是走读制的学校,国际生比例一般在5%左右,并且学生住在当地的美国人家庭里,日常生活都必须讲英文,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这位同学当初选择了一所走读制的学校,经过一年的锻炼和提升,不但无需面对被退学的处境,甚至还有可能转学到自己更心仪的学校。

还有一位同学在国内读书时就有做事拖拉的习惯。他就读于美国的走读中学,平常上下学需要乘坐校车。有一次早晨起晚了,没赶上校车,他请求寄宿家庭的妈妈开车送他上学。寄宿家庭的妈妈拒绝了他的请求,认为他的时间管理出现了问题,应该自己来解决。孩子有了这次教训后,再没有迟到过。因此,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督促孩子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孩子的英语能力

学生在美国读书,身处一个全英文的环境,必然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但这个能力要求并不是高不可攀。正常情况下,在国内读初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出国读书是没问题的,但前提是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学校,否则留学就有很大的风险。当然孩子的外语水平越高,在选校时就越有主动权,赴美之后的学习也更轻松。申请美国高中有3种语言类考试,即SLEP、TOEFL JUNIOR、SSAT。这三种考试的难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词汇量要求从3,000左右到14,000左右不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考试都需要参加,不同的学校需要孩子提供不同的考试成绩。具体孩子适合哪一种考试,我们需要了解家长和孩子对于学校的期望,并对孩子的英语水平测评之后再来确认和规划学习路径。

除了以上的3项指标之外,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意愿:他是否想出国读书,家长也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为了让孩子对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海外游学项目或美国中学的暑期课程(Summer Program)。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若您有计划送孩子出国读书,请尽早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多给孩子时间、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一旦作出了留学的决定,孩子也应该意识到出国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自己要学会与人交流、交往的方式,学会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美国私立中学申请规划

文/李艳兰

美国私立中学被认为是培养大学名校学生的摇篮,很多顶尖私立中学也以其严格的录取标准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闻名于世。在美国私立中学上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名校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公立中学。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私立中学毕业生成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的比例远远高于来自美国公立中学的学生,有些著名私立高中的毕业生进入常青藤名校的比例是公立高中学生的数十倍。虽然美国一流公立中学的优秀学生也不会比一流私立中学的学生差,但私立中学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均衡,课程难度普遍较高,师生比例较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上大学的辅导准备工作,这是大多数公立中学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去美国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了美国私立中学的名额争夺战。由于私立中学本身人数较少,而且国际学生的比例一般都控制在15%至20%,所以每个私立中学能够招收的国际学生人数极其有限。以一个学校总人数400人来计算,国际学生的总人数通常在80人左右,这80个国际学生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中国大陆学生数量往往在20人,并且分布在四个年级。这就意味着每个私立中学每年在中国大陆招收的学生数量在5人左右,其中9年级、10年级的名额较11年级更多,而12年级通常情况下不招新生。另外一方面,中国学生申请美国私立中学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大多数学生选校范围都集中在加州、纽约、麻省、康州等热门区域,而这些区域的学校也不过百所,大量学生同时申请这些学校,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如何做好申请规划,让我们的申请者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时间规划

一般来说,申请走读私立中学,需要学生提供TOEFL Junior或TOEFL成绩,所以学生提前半年到一年就要开始准备;申请寄宿私立中学,则需要申请者提供TOEFL和SSAT两项成绩,所以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开始培训、参加考试。而且越来越多的优质学校除了关注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之外,对学生的活动背景也更为关注,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累积。

同时,美国私立中学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入学时间。与中国学校相同,秋季入学是正常的入学时间,也就是上半学期。春季入学是指少部分学校在春季招生,当有学生转学、退学,或者秋季招生名额不满时,学校就会在春季招生。所以春季入学的学校选择范围较小,名额比较少。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建议学生更多地考虑秋季入学。从申请年级上来看,美国高中是9–12年级,所以大多数学生为了到美国上一个完整的高中,通常会选择8申9或者9申9,这样可以衔接得更好。因为9年级是美国高中的第一年,课程难度适中,更适合作为学生赴美第一年的过渡,而10年级和11年级课业压力较大,学生同时还面临语言障碍,过渡起来会比较困难。

二、成绩准备

1.中学在校成绩

在申请过程中,每个申请者都需要提供中学在校成绩单,一般学校都要求平均分在80分以上,顶级私立中学要求达到90分以上。低于这个标准的学生被录取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所以学生在准备出国考试的同时请一定不要放弃中学的学习,因为在你入读美国中学和申请美国大学时都需要提供在中国学校完整的成绩单,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2.英语标准化考试成绩

从近几年的申请形势来看,很多美国私立学校都提高了入学门槛,其中就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比如TOEFL、TOEFL Junior、SSAT等。针对英语基础较好或者准备较早的学生,我们建议TOEFL和SSAT两项考试都要准备,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选校范围,在分数理想的情况下还可以为申请加分。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只需要申请者提供一个TOEFL或TOEFL Junior成绩就可以申请,但是会通过标准化考试成绩先砍掉一部分申请者,分数未达到一定标准者,不予安排面试!标准化考试成绩往往是申请学校的敲门砖,在申请过程中占据30%以上的比重,并且较高的分数是成功获得录取的关键!

3.面试

美国私立中学都要求申请者参加面试,从面试过程中了解一些学生在申请表格上没有体现的信息。面试分为电话面试、视频面试和现场面试三种,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参加的面试以视频面试为主。现场面试形式较多,比如校友面试、第三方机构面试等。一般来说,有50%–60%的学校会提出第三方机构面试的强制要求,学生要留意学校是否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直接到校面试则更为有利,学校认为学生更有诚意,学生也能更为直接和全面地了解学校。

面试中涉及的都是与学生相关度很高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等。面试中回答问题要明确重点,突出面试官关心的内容,即从兴趣爱好或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和素质提高等方面来回答。比如提到钢琴,面试官更希望知道通过学习钢琴,学生自己有什么提高和收获,或者学生愿不愿意利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他人、给他人带去快乐。

4.综合背景

除了成绩和英文水平之外,申请者的综合能力也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招收高分低能的申请者。而且随着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越来越高,学校只能通过学生参加过的各种活动来加以区别。通过课外活动背景可以看出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和特点,比如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等。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学生提前两年左右来准备申请,这样申请者的文书才会丰富、有内容。

总之,留学申请中的很多环节其实都需要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提前做准备,提前规划。而且最重要的是围绕目标一直坚持行动,不管是语言培训、背景活动的参与,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在申请中收获好的结果!

美国私立中学面试解析

文/吴潇

我们曾经多次询问美国中学的招生官:哪些学生能入他们的法眼,他们看中学生的哪些素质。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全面发展的学生(well-rounded student),并且学生要对自己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抱有热情并乐于付诸时间和精力。而我的理解就是,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入读美国中学后学生是否勇于、乐于融入学校这个社区。而纵观留学申请的整个过程,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环节自然是面试,甚至决定了申请能否成功。

一、美国私立中学的面试形式

申请美国中学的面试形式有多种,学生可以根据目标学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

1.来华面试

美国中学来华,招生代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面试;

相对来说名额较为紧张,且部分学校会设定标准化成绩作为预约门槛;

实际面试时长约为20–30分钟左右。

2.访校面试

学生走访美国校园,在学校进行校园参观和面试;

要求学生更早制订赴美行程规划并提前预约;

部分学校要求递交完整申请后才可预约,但实际面试的沟通深入程度较高。

3.视频面试

通过Skype等视频软件面试;

由于网络信号、美国天气等原因有可能发生面试效果差强人意或者临时改约的情况;

实际面试时长约为15–20分钟左右。

4.校友面试

一些名校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有申请者进行面试,会先让校友进行一轮面试初选,符合条件的学生会被推荐给学校再进行一次面试;

面试形式较为灵活,面对面、视频、电话都有,但校友面试后的实际推荐和反馈力度较难把控。

5.第三方机构面试

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初步筛选整个中国地区的申请者,会交给第三方机构进行面试,由一个完全中立的面试机构把学生的表现录制下来,学校通过录像了解学生的初步表现且审阅学生的writing sample之后,再决定是否要给学生安排招生办的面试;

截至目前已有60%左右的美国中学(大部分为寄宿中学)会提出第三方机构面试的强制要求。学生确定了要申请的学校,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查询是否要参加第三方机构的面试。基本上9月、10月、11月是参加第三方机构面试的高峰,因为有的学校要求12月底之前完成这个面试。

二、面试形式的选择

相对于其他面试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来华面试较为直接和便利,也更为重要和关键。

这类面试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0月,12月还会有零星的几所学校过来。在决定是否要参与学校的访华面试时,学生需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说在临近面试时还对这些学校一无所知,面试思路整理得还不够清晰,或者标准化成绩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建议同学们再等一等,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去参加访校面试或者视频面试。

因为如果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参加了这次的来华面试,之后的正式申请就没有机会再面试了。学校一般只给每个学生一次此类面试的机会,所以要做好选择和规划,确定哪些学校参加来华的面试,哪些学校留到各方面准备都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去访校面试。当然,如果水平和条件比较成熟,可能就直接做视频面试了。总之,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水平和准备情况,以及学校的申请难度和要求来决定具体采取哪种面试形式。

相对于其他面试形式,访校面试对于学校申请尤其是顶尖私立中学的申请更有优势,一方面学校很鼓励学生走访校园,因为真正走访校园跟老师聊过之后,学生对学校的感受才是最直观和真切的,所以美国学校也大多建议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因为有的学生在面对面与校方交谈时会感到紧张,这时建议采取Skype视频面试或者第三方机构面试来规避这方面的不足。总而言之,还是需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面试形式。

三、面试问题的分类及准备

美国中学面试的最终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审核他们各方面的条件跟这个学校是不是匹配,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学校想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不是一致,所以问的问题基本上都与学生相关度很高,有学生家庭方面的问题,如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教育理念、家庭传统以及和父母的关系;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比如参加过的活动、兴趣爱好或者特殊的个人经历,包括国外学习的经历,参加冬夏令营的经历,参加过哪些大型的国际比赛、国际活动等等。相比来说,学生的个人经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很喜欢在面试中问这些内容。

另外,他们对学生在中国的学校生活也很感兴趣,比如中国的学校是怎么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数学、英语课都是如何进行的。还有些学校会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问现在所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改变的或者需要改进的,从而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在参加面试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熟悉自己的活动经历,准备好自己要展示的活动,明确想要突出的特点,因为在短短15—20分钟的面试中,学生需要很好地把自己的特点展示出来,所以学生需要对自己很了解,理清思路,有逻辑地回答问题,同时要有相应的案例作为支撑。

除了了解自己,学生在面试前还需要对学校有所了解。很多学校会在面试中问:“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我们学校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吸引你?”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浏览学校的官方网站,跟在这个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家长做交流,或者参加学校来华举办的招生见面会进行了解。准备充分之后,再去跟校方做一对一的面试。

四、短时间内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亮点

正式面试前,前途出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生进行一些头脑风暴式的沟通,这类沟通更多的是启发、发散、扩充学生的思路。很多时候,可能学生认为只是很普通的一个活动或者很小的一个点,却能够给校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会告诉学生如何在面试中突出这个点,围绕这个点说更多背后的故事。比如说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特殊的爱好,如果恰好这个学校也有这方面的活动、项目或者课程,那我们就会建议这个学生更多地结合学校的特点去准备。总之,就是要了解自己,同时也要了解学校,把自己的特点和学校的喜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现在申请美国中学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会演奏一到两种乐器,并且有一些国外游历的经历。但是,这些才艺、特长和活动的展示目的不是要告诉招生官自己会什么。他们关心的不是你达到了几级、得过什么奖项,而是希望看到在从事某种兴趣、爱好的过程当中自己有什么收获,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克服并最终达到目前的专业水平的,学习了这种乐器对自己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和改变,或者到了美国的学校之后还愿不愿意继续从事这种兴趣爱好等等。

所以,面试时要明确重点,突出面试官关心的内容,考虑到面试时作为听众的感受度,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自己的亮点和优势,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在申请中脱颖而出。

留学申请之“领导力”辨析

文/刘聪

领导力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对于正在准备中学留学的年轻人来说更为熟悉,因为这正是许多学校考察学生入学资格的重要因素。在各种留学讲座上,你会经常听见招生官这样说:“我们在寻找具备‘领导力’的学生。”

在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这样“学霸”遍地的国家,领导力的展现成为申请者崭露头角的最好机会。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人对领导力的概念并不熟悉,理解上也有不少偏差。

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领导力”: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百度百科的定义是: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达成目标,并提高整个团体的效率。可是当我查询维基百科的时候,出现的解释却是这样一句话:Leadership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process of social influence in which a person can enlist the aid and support of others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a common task".从字面上翻译就是:领导力就是一个人在完成一个共同任务时能赢得他人支持和帮助的社会影响力。中英文对领导力的这两个解释,仔细读起来很有趣味,它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到“影响力”这个词。

首先,不能将“领导力(Leadership)”与“领导(Leader)”混为一谈。领导力是一种能力,而领导则是一个位置。所以,并不是说一个学生在校内或校外担任了某个职务、挂了某个头衔,美国的学校就会默认为你有领导力。况且,国内许多诸如各类委员、班干部等职位,在美国的中学里都是没有的。

在中国,学校一般都是以固定的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每个班级里有固定的学生干部,而这些学生领导大多数是因为考试成绩优异或是通过老师指定来担任的。胜出者往往是学习成绩好或者人际关系好的学生。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担任过班长、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之类的职位。我也曾经担任过班长。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班长每学期的大部分“工作任务”就是帮助老师收取每天的作业、监督晚自习的纪律、收集运动会参赛名单,有时候还要准备“国旗下的讲话”。总的说来,我这个班长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其他的学生更便于老师管理。一直到我念大学,逢年过节,听到长辈最多的夸奖便是:“从小就当领导,长大一定是当领导的料。”

是的,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我所谓的领导力就是作为一个班长(领导者)为了实现提高全班分数这个目标,运用我的权力向其他同学施加压力的一种过程。只是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小学五年级那年,我会因为有个同学在评选班长时跟我票数非常接近而回家痛哭。父母也总是把这件事情作为笑谈。直到有一天,有一件事使我明白了为何我会因一次票选而哭泣。那是我去美国留学的第一个暑假,学校要求在校本科生用暑假时间参与科研活动,然后用演讲和画展板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暑期科研成果。在这个暑期科研项目公布后的第二天,我当助教的班上有一位名叫Cory的同学,她带着精心制作的几份手绘世界珍稀植物分布图来给全班30多人讲解她想要做的项目:如何通过转基因的技术提升珍稀植物的存活率。她从珍稀植物灭绝的速度讲到植物跟人类的关系,再讲到她的项目的可实施性。

最终在我惊讶的目光下,全班32个人中有27个人都报名参加了她的项目。那个暑假,Cory的项目成为最受关注的科研项目,也是招募到成员最多的项目组,最终她的小组成果展示得到了最多好评并因此申请到了2千美金的资金进行后续支持。她跟我说:“我只是让团队成员都意识到保护珍稀植物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此做点什么,我并不是最了解相关科学技术的人,也并不是最会做画报的人,我只是找到合适的人,让他们做最擅长的事。”

Cory的话点醒了我,原来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哭是因为我害怕我不再是那个最有能力和最有权力的人。而Cory的成功恰好是因为她让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激发他们各自的热情去完成共同的目标,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成长。而这种能力才是美国学校在寻找的领导力!他们在寻找的不仅仅是个人十分优秀的人,更是可以带动身边的人都变得优秀的人,而这种领导力跟你是不是处在领导岗位上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一经历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也加深了我对“领导力”的理解。

和中国的学校一样,美国学校也有学生会。美国学校里的学生管理,除了校方老师的监管外,还有由学生自主成立的学生会。学生会成员则是通过普选产生,就如政府中的官员选举一样。首先是学生自荐,并提出自己担任某职位后将要做出的行动或者改革,然后在校内各处公开演讲、派送传单,以求得广大学生的选票。美国学校的学生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领导方案,设有有执行力的机构、独立的财务管理和行使权力的组织,从改善学校午餐、调整作息时间到组织公益活动、举办节日庆祝等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学校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个组织的存在。这种影响力很多时候就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领导力的体现应该是可以量化的。比起参与组织的数量或担当职位的头衔大小,美国中学更在乎的是你在参与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成就。这些成就不应该只是由一些奖状和奖杯来代表,而是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比如,你作为学校舞蹈兴趣组的组长,在表述自己这段经历时,可以用团队成员的人数、参加活动的次数、活动规模的大小、排练和练习的具体时间和方案等等来展示自己的成绩;如果是公益演出,则要体现你们最终的筹款数额、捐款的最终受益人和使用方式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实际的数据和事例,才能显示出你和团队的付出,才能体现这段经历的价值。而单单描述你参加过某兴趣小组并做了组长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许多学生认为有好的主观能动性是领导力的体现,所以提出自己曾成立某个组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理论上也没有错,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你所成立的组织以及所做的事情必须有值得纪录的意义,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有一个空的名号而成立某个组织,是无法为你的领导力加分的。

在了解美国中学所倡导的领导力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两国文化及大环境上的差异,以及两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差距。但我们应该相信一点:领导力作为青年人才应该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是可以去学习和提高的一种能力。因此,能有效地在申请环节中正确地展现美国学校希望看到的领导力,将是你赢得心仪学府青睐的不二法宝。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培养和践行你的领导力。 WLEfJSLRerY10cmQEusu4geEsyqKZrVLdMHjffORcE/tfRHELQZQzB2M9SwgjM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