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前途出国美国部
近年来,随着赴美留学低龄化趋势的蔓延和留学群体的不断扩大,我们经常要跟学生和家长讨论美国的教育体系和为什么要去美国留学。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体验做出不同的判断。我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多年,一直很关注教育问题,也会寻找各种机会去了解国外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别。所以,从1994年开始,利用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我深入考察和了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经历,可以在中国家长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到美国去学习、在什么阶段送出去以及如何适应美国教育等问题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一、幼儿园及小学教育
我第一次去美国是以访问学者家属的身份(J2)带着孩子去探亲。当时我儿子不到两岁,还不满足当地幼儿园(Kindergarten)的入园年龄要求,只有费用不低的日托中心(Daycare Center)或者托儿所(Nursery)愿意接收三岁以下的孩子。1995年,我们走访了得克萨斯州的几家幼儿园。我发现当地的公立幼儿园很少,私立幼儿园又非常贵。当时我们的收入并不高,加上担心孩子因为语言问题在学校变得孤独,最后没有送孩子去上幼儿园。这是我后来觉得遗憾的事情之一,因为我发现,我们对孩子语言方面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我也逐渐了解到,美国的幼儿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不同的个性和能力,老师常常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而孩子之间的互动是有利于语言的模仿和学习的。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我周末会到学校旁边的一个教堂去做义工,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做游戏。在义工培训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教堂的周末幼儿看管,也有系统的教育管理,包括学习知识及如何与同伴相处等等。这些都是我自己无法教会孩子的。
当2000年再次去美国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当地的教育局去了解我九岁的儿子可以就读什么学校,也询问了一些中国朋友,看看哪所小学比较好。最后,一位在当地教育局工作的美籍华人建议我们就近上学。我们选择了租住房子对面的公立小学Terrace Primary School。在一次家长会上,也许因为比较爱发言的缘故,我被学校和家长推选为国际学生家长代表,主要工作是传递学校要求学生家长配合的工作内容,同时帮助一些英语程度较差的家长跟学校沟通。所以,我经常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跟校长和老师们聊天,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也因此有较多机会观察和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
这所小学有以下几点我特别欣赏:
1.老师和学生亲密无“间”
除了教学管理办公室、教师休息室是独立设置的之外,班主任的办公室就直接安排在教室里,一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房间使用,二是为了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随时观察孩子的表现。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美国小学都是这样设置的。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因为老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帮助孩子,也可以及时阻止一些学生没有分寸的玩笑。
2.课本循环使用,鼓励学生分享
学校会提供课本给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的学生,并要求学生爱护书本,不能在书上乱写乱画,这样就可以让下一届的师弟、师妹继续使用。同时,他们也教育学生,这样做是非常环保的,因为书本的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我看到教室里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的书五花八门,甚至有不同的语种。我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些书是学生们从家里拿来的,自己看过之后,就放到教室里供其他感兴趣的学生阅读。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开发研究潜力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很多美国小学布置的作业中需要抄写的内容并不多,但阅读量会非常大,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往往从四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做简单的研究,比如,在生物课上会让学生了解和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宠物的生活习性并写成一篇报告;在历史课上会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并了解二战时期的事情;在社会科学课上会让学生比较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些题目,我发现很多美国孩子都能够以他们的视野和思考来完成,并且都做得非常好。
4.学习时间和饮食的安排
根据我的记忆,Terrace Primary的学生每天7点半前到校,然后吃早餐,8点开始上课,10点多茶歇,12点吃午饭,下午3点半放学。这个时间安排对于父母都是双职工的家庭来说有点麻烦,所以很多美国家庭在孩子上中学前都会选择父亲工作、母亲做全职太太或者打零工。
中产以上阶层的家庭则会选择让孩子上私立学校。我发现,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有很大不同。私立学校不仅仅学费昂贵,课业负担好像比公立学校也要重,而且一般都要求学生自己买书。除此之外,家长大多也会让孩子学习和培养课外兴趣。我还了解到,有的学校有一种“课后管理”模式,即在3点半之后,学校继续提供场所让学生自习或者玩耍,由一两个老师义务照看,家长则可以在下班之后去接孩子。
5.“劫富济贫”
美国学校的义务教育跟我们多数人理解的可能有些不同。开学的时候,学生家长会收到一份信息调查表,该表是用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的,同时还有一份学校希望捐献的物品清单。低收入家庭可以在公立学校享受一些中小学义务教育,但对于高收入的家庭,学校还是会收取一定费用的。如果超过了教育局根据各个区域的收入水平制定的免费标准,就需要根据情况适量缴纳费用,比如学费和午餐费等等。
二、中学教育
我是在毕业之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才开始较多地接触美国的中学教育的。如果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保护和开发孩子天分的时期,中学则是让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进一步得到开发的阶段。在中学阶段,孩子开始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准备。我对美国中学教育感受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1.特别重视教学创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人文学科的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并通过作业、课堂讨论和演讲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说,在社会学课上会让学生横向或纵向地比较各国的政治和文化。这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史书,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比如说生物课,会鼓励学生分组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完成简单的论文写作,这需要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2.各州政府和教育机构会提供激励奖金,表彰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
我曾经就一家500强公司设立的一个教研创新奖进行过采访。老师只要提出一个创意并写好策划书,经项目审核委员会通过之后,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来进行教学设施的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等,而这些喜欢创新的老师也必然能带动学生发现问题、参与创新。
3.美国对体育的重视是全民性的
各所中学,只要有能力,都会争取好的体育苗子加盟学校运动队以提高知名度。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会,提高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每年城区间的比赛,学校都会早早地发通知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吸引大家参与。
尽管美国中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中国有一定差异,但美国学生在申请中学时,除了语言优势外,难度和国际学生是一样的。
为了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美国高中生实际上在9年级(即初三)就开始规划大学申请了。他们会参与很多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和学术竞赛活动。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在10年级(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SAT考试或ACT,在11年级(高二)的5、6月份参加考试,获得理想成绩后,立刻着手进行选校和申请材料的准备。同时,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利用假期走访学校,了解哪所学校真正适合自己。
在申请材料上,美国学生跟中国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需要托福成绩。但他们申请高端学校的难度一点也不比中国学生低。美国的招生制度跟中国类似,也有区域分配的问题。虽然每个学校不会明确规定在每个州(省)招多少人,但学生来自哪个州大体也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州立大学,对本州学生的招生比例自然是最高的,在其他州的招生名额则非常有限。所以,学生为了能够胜出,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荣誉课程(Honor Courses,比如AP或IB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很多人都说美国大学宽进严出,这也许是指普通大学。根据我个人的了解,一般的社区大学大多宽进宽出,而顶尖学校录取名额有限,所收学生一个比一个优秀,实际上是严进严出,申请竞争十分激烈,入读后要保持较高的GPA也不容易。
在我看来,美国大学的教育体系是很完整的。按资金来源划分,有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按学校规模划分,有人数多、规模大、师资配备非常好的综合大学(提供本科及以上学位课程),也有人数少、规模小、仅提供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只有极少数学校提供研究生课程);有在护理、艺术或商科类教学方面突出的小型专业学院,也有经济实惠的社区学院(有的提供本科文凭,有的只能提供大专文凭,学生和家长需要有所了解,学会甄别);有提供高额奖学金给优秀学生的学校,也有需要学生全自费的学校;对国际学生来说,有语言成绩不符合就无法申请的学校,也有为没有托福成绩的学生提供语言课程的学校。但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具体哪所大学适合自己是不太容易了解到的。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建议中国学生尽量参加一些国际游学或者美国大学的暑期课程,那是了解美国大学的很好方法。对于时间或资金紧张的学生,可以从网站、相关留学书籍上,或者从亲友、师哥师姐以及留学服务机构那里获得一些基本的信息。
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同时,我选修了一些本科课程。自2006年从事留学咨询工作以来,我主要负责的是美国本科申请。因此,我对美国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在这里,我重点谈谈本科转专业和选课。
1.转专业
我最初申请的是统计专业,当时主要想从事电视收视调查的工作,但入读后才发现,我们学校的统计系主要研究方向是医药、教学、农业和林业方面的统计。第一年学基本课程的时候还好,到第二年学习提高课程的时候,我才发现所学内容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考虑转专业。当时我非常需要获得全额奖学金,于是在转专业无法保证获得奖学金的情况下,我开始考虑转学。我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特里·怀特(Terry White)。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看到我的大学成绩单里没有新闻写作等课程,就建议我去学习相关的本科课程。与之前学习统计相比,到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美国大学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于是,除了老师建议的新闻写作课程,我自己额外又选修了一些写作课。所以,在读研期间,光写作课我就上了四门:英语写作课、新闻写作课、电视新闻写作和公共关系写作,其中三门都获得了A+。这些课程的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2.选课
在转专业前后,为了寻找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同时也考虑到将来就业,我曾经去上过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课程。由于上会计课的人数太多,实在无法与教授互动,我就放弃了;后来又上了几节计算机课,结果发现真的不是自己擅长的学科,于是也放弃了。
在美国大学里,选课是一门学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现在网络科技很发达,很多学生都会通过一些平台了解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受欢迎程度。但除了获取这些信息之外,学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要学习的专业中哪些课程是必修的,哪些课程需要辅修。对于受欢迎老师的课程,往往很快就会爆满,学生要及早开始注册。跟一些急于毕业的研究生不同,我觉得自己能够再回到学校学习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我尽可能地选修不同的课程。
大学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从中发现了美国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要求上的一些不同。在我看来,本科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因为会有很多口头表达(Oral Presentation)的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很多文章之后,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而研究生和博士教学,更注重的则是研究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文类专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比较高,但一些理工类专业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在国外获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人,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好。
四、留学美国的优势和准备工作
归纳起来,留学美国读本科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数量众多,可选择面广,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2.专业优势突出,许多美国大学在不同领域的科研和教学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奖学金丰厚且类型较多。
4.学制灵活,可转专业和学校。
希望上面的陈述可以让大家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留学国家的选择来说,我认为美国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至于应该什么时间留学,我觉得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学生和家长应该理性选择出国留学的时间和方式,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
如果国外有亲友,学生相对比较独立、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好,而且有一定的英语能力,那么在中学阶段出去留学会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学生成绩不理想,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而且没有人照应,我觉得家长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出国。因为孩子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之前,对于他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配合才能完成的。
而在大学阶段留学,我认为对于那些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个人有一定的追求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于无法承担留学费用的家庭来说,出国读研也许更合适。金融危机对美国大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很多公立大学的资助被削减,学校因此都提高了学费。有的大学虽然增加了国际学生的招生数量,但发放的奖学金却减少了。所以,美国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对于申请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的国际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更为严格。所以,对于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忽略地理位置,选择学费、生活费相对较低的学校,也许是更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