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柔克刚,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

原典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译释

天下最柔软的事物,能影响天下最刚强的事物,没有实体的事物能穿越没有间隙的事物。我因此懂得了不执著于名的“无为”的好处。恐怕天底下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无言的劝教,“无为”的好处了。

在老子看来,“柔软”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水是最柔软的东西,但却能穿山透地,所以老子用水来比喻以柔克刚的道理。

解读

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往往是最坚韧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以柔克刚”的故事,比如以委婉机巧的话语或者低调的行为举动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一场冲突,历史上的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就是明证。在老子看来,“柔”不是退缩和懦弱,而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进攻力量,是适当的低姿态,是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以“刚”的方式难以取胜时,不妨转化思维,以“柔”的方式“曲线救国”。当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时,他并没有像丞相比干那样痛斥无道的昏君,而是韬光养晦,积攒力量,最终得以逃脱魔掌,重整山河,灭掉商朝;当孙膑受到迫害后,他明知义愤填膺地责备庞涓毫无意义,所以采取了一种“装疯卖傻”的行为,麻痹庞涓,以求生存,最终在时机到来时报了自己的血仇;司马迁低姿态求得腐刑代死刑,从而获得生存机会,完成了被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些事实都在不断地证明,“柔”并非软弱,并非苟且偷生,有失气节,实则是一种高层次的处世策略。

做人也是如此,以柔的方式不露锋芒地、温和地待人,可以融化一切粗鲁、暴躁、急迫的情绪。不论男人还是女人,用温柔的“文火”慢慢地熬煮,再生硬粗糙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卸下“盔甲”。

某朝,有一位刺史年纪轻轻便身居高职,这让他手下的一名武官十分不服。

有一次,刺史的贴身小仆遇到急事骑着快马当街而过,正巧从那位武官的身旁跑过,没有下马向他请安,这在当时是极为失礼的行为,不过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的罪过。但在武官看来这恰好是一个给刺史难堪的好机会,于是他盛怒策马,飞奔着向前追去。追到小仆一把将其拉下马来,不容分说,挥起手中的马鞭把小仆抽了个皮开肉绽。打完了人,武官还提着马鞭,亲自上门拜访刺史假意谢罪,说:“我私自惩戒了您的小仆,您将我驱逐吧。”

武官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让刺史为难。其一,假若刺史因为自家小仆被打,而同意了他的请辞,就难逃公报私仇之嫌;其二,如果刺史将他留下,就属于败给他一招。然后,刺史是这么回答的:“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请安,应该挨打,也可以不挨打;官人打了奴才,可以因此离去,也可以不离去。”意思是说,打人与否,全在武官的个人涵养;而辞官与否,也全凭武官的个人选择,这件事归根结底与刺史没有什么关系。

问题又被抛回了武官那里,让他一时间竟不知所措,如果因此而辞官,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实在不值;可如果自己不辞官,厚着脸皮留下了,结果还是自己被刺史压过了一头。左思右想,他无计可施,只得默默离开,从此安分当职,不再找刺史的麻烦。

武官和刺史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法,武官怀揣嫉妒心理,冲动易怒;而刺史温和待人,冷静思考问题,面对武官的攻击沉着应对,最后使得武官无言以对,败下阵来,也有力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由此可见,刺史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如水般的柔和,寥寥数语就让自己立于了不败之地,运用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假若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平就要与人硬碰硬,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是两败俱伤。

做人如水,虽然柔弱,却不软弱。也就是说,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柔弱温和的,但内心却是强大的。之所以要把强大坚硬的一面隐藏起来,就是为了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避免“硬碰硬”,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温和待人的,所以我们就要从自身出发去做到这一点。当你和和气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比暴躁盛怒时发泄的言辞更容易让人接受,这样不仅能使他人免于受到伤害,也能使自己免于受到误解。

一位村妇内心充满烦恼,到山上请大师为她解开心结。村妇称自己的丈夫经常与她发生争吵,对自己的好言相告总是充耳不闻,而自己则满心委屈,明明是一心为丈夫着想,对方却毫不领情,常常让她愤怒不已。

大师听完村妇的抱怨,笑眯眯地拿出一些东西,有两块小木板、一根直钉、一根螺钉,以及锤子、钳子、改锥各一把。大师拿过那根直钉和锤子,照着木板就往上面钉,而且用了很大的劲儿,最后钉子没有钉进去还被敲弯了,木板也被弄得伤痕累累,而大师也差点弄伤了手,把村妇吓了一跳。然后,大师拿起了钳子,用钳子将钉子夹住,再用锤子用力敲打,钉子虽然钉了进去,而木板却被劈得裂了开来。于是,大师就拿来了螺钉,用锤子将螺钉固定在木板上之后,大师用改锥慢慢地拧了起来,这回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把钉子钉入木板了。

看着大师把钉子钉了进去,村妇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大师说道:“看到了吗?硬碰硬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婉转柔和却能达到目的。当你跟丈夫提忠告的时候,如果像直钉这般生硬直接,难免会让他心生不悦,诱发双方的恼怒情绪,最后伤了和气。不妨学习螺钉,婉转柔曲地表达,能让他更容易接受,你们的生活也不会如此不和谐。”

当人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时,就会变得理直气壮,与人交谈时就不会那么客气,尤其是和亲近的人,更加容易据理力争。其实,世间没有化解不开的矛盾,只有两颗不肯妥协的固执的心。人们总想用气势让别人屈服,实际上那样只会让别人更有战斗和争辩的欲望,如果一方能够示弱,以如水般顺应天意的柔和之姿和对方相处,那么再大的矛盾也能得到化解。所以温柔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看起来气势很弱,却往往能够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中国人做人讲究刚强有骨气,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处世也当如此。古话说得好:“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行。”懂得刚柔并济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虽然柔弱的做人态度,会让我们在强者面前步步后退、处处忍让,但实则也让我们避开了锋芒,可以和人巧妙周旋,最后占据有利之地。

道德经鉴赏哲思

柔软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适时、适当地示弱,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是智者应该采取的处世之道。 0OEuOmbUWa/HT/WYK1scJaIW8Cx/C5ZMsS5ruXWP0rn1blVfQ2kg4DpB7hTWuo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