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草原雄鹰
——草原雄鹰

曾经,中原各国为了防御一个叫匈奴的少数民族,建起了最早的长城。如今,泱泱华夏56个民族中,却没有匈奴的名字。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虽然早在汉代以后就没有了,但是人们仍然相信,匈奴族并没有消亡,他们的子孙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繁衍生息。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

匈奴是曾经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5000年前,他们和山戎、猃狁、荤粥等少数民族一起,过着游牧生活。匈奴人性格粗犷,擅长骑射,被誉为草原雄鹰。他们曾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西域诸国都臣服于他们。

与汉族融合的南匈奴

匈奴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秦汉之际发展到鼎盛。冒顿单于建立了匈奴单于国,并且灭东胡和月氏,平定楼兰、乌孙及周边26族,控制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到辽东、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那时候,汉朝贫弱,不得不以和亲的政策维持与匈奴的和平关系。

汉武帝时,汉朝对匈奴展开了长达15年的战争。兵强马壮的汉军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夺取了祁连山、焉支山的大片土地。公元前119年,汉朝派卫青、霍去病向匈奴发起总攻。卫青深入匈奴腹地五百里,伊稚斜单于仓促应战,遭到大败。霍去病率部深入沙漠一千余里,突袭匈奴,杀敌七万余人,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自此,匈奴族再也无法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了。

◆荒漠与古城揭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进一步加强了在西域的势力。匈奴内部也发生了争斗,分裂为南北两个单于国。南单于臣服于汉朝,北单于继续与中原对抗,经常袭扰汉朝北部边境。

南匈奴归属汉朝后,汉朝每年赏赐给南匈奴贵族大量珍宝,并且向南匈奴百姓提供粮食。南匈奴的贵族子弟纷纷来到汉都洛阳学习汉文化,百姓也开始与汉族通婚。

南匈奴经历了单于比、单于长的统治时期之后,到第三代单于休利(128年~140年在位)末期,内部发生了叛乱。在汉朝五原太守陈龟的逼迫下,休利单于与弟弟左贤王自杀而死。于是,汉朝改立当时正在洛阳学习的南匈奴王室近亲兜楼储为单于,在位5年后去世。147年,居车儿单于继位,在位25年,传位给他的儿子(名字不详),这位不知名的单于在位6年后去世,传位给儿子呼征。两年后,呼征单于又被汉中郎将经修斩杀,改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汉朝对南匈奴的干涉较多。这样,南匈奴便不断被汉族和汉文化同化,甚至有的南匈奴贵族还以汉朝皇族后裔自居。在中国历史上,傀儡政权的最终结局往往是被改朝换代,那么南匈奴的命运到底又如何呢?

汉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羌渠单于在汉朝政府的命令下,派儿子于扶罗率军前去镇压,但南匈奴内部有很多人反对出兵,于是发动了芙稷政变,羌渠单于被杀死,须卜骨都侯被立为新单于。于扶罗率军留在汉朝境内,本希望汉朝廷能够出面裁决,可正在这时,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汉朝廷已经没有余力来管南匈奴之事。就这样,于扶罗不能归国,一直居住在河东平阳。216年,曹操当权的时候,新单于呼厨泉来朝,被曹操留在邺地(今河南省临漳县),后改派右贤王去卑回到南匈奴监国。这时,有人担心南匈奴在塞内居住久了,人口越来越多却不缴纳赋税,难以控制。于是,曹操就把南匈奴人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每部的贵族为部帅。自此,南匈奴就不能称为一国了,但他们的王室血脉还在延续。到了五胡十六国的时候,一个叫刘渊的人灭掉了西晋,建立了汉国。而他的高祖父就是当年南匈奴的单于羌渠,他被称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匈奴人。

◆鹰形金冠顶

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高7.1厘米,重192克,带径16.5厘米,共重1.0224千克。冠顶傲立展翅雄鹰,中部为浮雕四狼与四羊图案,下部为浮雕虎、羊、马的冠带。该器工艺精湛,雍容华贵,为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神秘消失的北匈奴

跟南匈奴比起来,北匈奴的命运似乎要悲惨许多。公元89年,汉朝大将窦宪在稽落山击败北匈奴主力,单于逃走,20余万人投降。两年后,汉朝大军一举消灭了北匈奴军队,北匈奴单于被窦宪的军队击败,仓皇向西逃走。在汉朝、南匈奴、鲜卑部落的多重攻击下,北匈奴灭亡了。可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北匈奴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并且再也没有见到有关他们的记载。

有人推断北匈奴政权灭亡后,幸存的北匈奴人可能被中原汉族同化。可是,为何历史上没有关于这方面内容的记载呢?那么,那些幸存的北匈奴人到底又去了哪里呢?在遍寻结果不着的情况下,一些学者开始相信北匈奴西迁的说法。

18世纪中期,法国东方学家德经提出了一个观点:战败的北匈奴人西迁到了欧洲,成为西方历史上的匈人。这两个民族的名称听起来有些相似,活动地域也正好在古丝绸之路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发源于同一个民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把德经的想法写进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此这种观点便在欧洲学术界流行起来。可是,匈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他们真的是匈奴人的后裔吗?

关于匈人的记载,大约起始于374年。当时,他们渡过伏尔加河下游和顿河,打败了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向匈人屈服了,西哥特人为了逃避马上就要来到的匈人的入侵,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随后而来的匈人又占领了阿兰人的领地,一部分阿兰人也开始向西迁徙。匈人的西迁和入侵带给罗马和日耳曼世界巨大的恐惧。

东哥特人和阿兰人的臣服以及西哥特人的离去,使匈人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整个草原。紧接着,他们又占据了匈牙利平原,并由此扩张到多瑙河沿岸。5世纪,匈人进入阿提拉的统治时期。

阿提拉是匈人杰出的国王,他个子很矮,眼睛小而深邃,扁鼻梁,皮肤黝黑。在匈人百姓心中,他慷慨大度,公正廉洁,对那些真正臣服于他的人很和气。但是他对外族却是十分谨慎、残暴。441年,阿提拉向东罗马宣战。他渡过多瑙河,沿今天的摩拉瓦河逆流而上,占领了尼什,将菲利普波利斯、色雷斯、卢累布尔加兹等城邦洗劫一空。448年,东罗马帝国再也忍受不了阿提拉的进攻,与他签订了合约。东罗马割让多瑙河以南地区给阿提拉,一个崭新的阿提拉王国建立起来了。

◆统万城遗址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北约80千米处,是东晋时期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俗称“白城子”,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北方少数民族王国都城遗址。

451年,阿提拉率领莱茵河右岸的日耳曼各族向高卢发起进攻,在进攻奥尔良的时候,与当地的罗马行政长官埃提乌斯遭遇,受到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的顽强抵抗和阻截,最终撤退到多瑙河畔。欧洲历史在赞扬这一仗的时候说:它几乎算不上一次决定性的战役,然而它却拯救了西方。

452年春,阿提拉又入侵意大利,占领了米兰和帕维亚,迫使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仓皇逃离罗马。然而,这时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出来劝阻阿提拉,答应他交纳贡赋,并把罗马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这是阿提拉最后一次征战,他于453年死于班诺尼亚。随后,阿提拉王国迅速解体,被占领的其他部族相继反叛,东哥特人和吉别达伊人在班诺尼亚的一次大战中打垮了匈人。匈人的兴盛王朝虽然如昙花一现,但他们所引发的欧洲人大迁徙却改变了欧洲的历史,罗马帝国终于因为抵挡不住大批突如其来的外族野蛮人而灭亡了。

有人赞同匈人就是北匈奴人后裔这一说法,因为史料里记载他们的容貌与蒙古高原的人很相似,并且性格粗犷,生性耐寒。他们从小学习骑射,所使用的箭也与欧洲不同,带着铁头。尤其在提起阿提拉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草原上的另一位统治者——成吉思汗。但是,也有人说西方的匈人只是借用了匈奴的名称,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则没有充分的根据。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里,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相信,在匈奴人驻足过的地方,都有值得他们骄傲的后裔。 0jMRF1qD8VeimedlueF24xwNs+wpM4s0ojoAaJh7+PtCR7iHJsRlNIQaCjWYHE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