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蓄力起跑(1967—1977年)

1.2.1 虚张声势的“大型体育用品公司”

奈特与鬼冢公司刚接洽时,蓝带体育用品公司还没有注册成立,这只是奈特一时的想法,之后虽然一直以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的名义向鬼冢公司订货,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在美国进行注册,用现在的话说,蓝带公司在注册之前其实并不存在。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大,奈特和鲍尔曼觉得有必要进行注册,1967年12月26日,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注册成功,从此,法律意义上的蓝带公司正式成立。

在约翰逊为了蓝带的发展披荆斩棘、开疆扩土时,奈特和鲍尔曼也没闲着。在奈特和鬼冢公司接洽之前,鬼冢公司在美国就已经有一位代理商——比尔·法雷尔,他是纽约的一位摔跤教练,之前一直代理鬼冢公司在美国的虎牌摔跤鞋业务。在奈特打算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另一位代理商时,法雷尔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利益正遭受潜在的威胁,坚决不同意鬼冢公司让奈特成为另一代理商,导致鬼冢公司一直未同意奈特的代理申请。

刚开始时,奈特声称蓝带公司是拥有数十万美元资产的大型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而且拥有传奇教练鲍尔曼作为公司的顾问 ,这样蓝带公司就拥有比法雷尔更大的能力将鞋子销售到全国。之后鲍尔曼教练还以顾问的身份给鬼冢发了一份措辞更为激烈的信,使其认定如果不与蓝带公司合作,它会损失很大。就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情况下,鬼冢公司和蓝带公司的合作关系基本上正式确立下来,前提条件是蓝带公司只准在西部的13个州销售虎牌运动鞋。

不过,在约翰逊加入蓝带公司之后,虎牌运动鞋的销售量一直增长。约翰逊看到了将虎牌运动鞋销往全国的可能性,于是建议奈特与鬼冢公司接洽,将蓝带公司的代理权扩展到全国。奈特起初觉得并不合适,但出于将公司做大的考虑,他还是专门去了日本与鬼冢公司进行商谈。1966年11月9日,鬼冢公司与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签订了三年期的合同,授予蓝带公司在此期间对虎牌田径鞋的美国独家销售权。至此,蓝带公司暂时解决了因为销售权之争而造成供货中断的后顾之忧。

鲍尔曼教练充分履行其顾问的职责,他将弟子们在日常训练中关于虎牌运动鞋的感受收集起来,不断对鞋子进行改进,并将一些成熟的想法通过奈特反馈给鬼冢公司,让它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同时,他一直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最成功的一款鞋子当属风靡一时的科尔特斯(Cortez)鞋。在蓝带公司与鬼冢公司决裂之后,蓝带公司推出了耐克版的科尔特斯鞋,后来这款鞋子被《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穿着跑遍美国,跑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也跑进了人们的心中,因此人们也称科尔特斯鞋为“阿甘鞋”。

耐克的科尔特斯鞋

科尔特斯鞋刚上市时,遭到其他运动鞋品牌商的讥讽与嘲笑,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它的追逐,因为穿着舒适、适合跑步,科尔特斯鞋很快成为当时虎牌最为畅销的运动鞋款式。

1.2.2 胜利女神只是无奈之选

1.Swoosh标志

随着蓝带体育用品公司销售量的逐步增加,它的销售额在鬼冢公司海外销售额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是鬼冢公司希望逐步收购蓝带公司。但是,这与奈特打败阿迪达斯公司的初衷相违背,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

奈特知道,鬼冢公司不会这么轻易放弃这个念头,以后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蓝带公司和鬼冢公司的关系迟早会发生变化。就目前蓝带公司的状况来看,这无疑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因为蓝带公司的销售量已经非常大,假如鬼冢公司停止供货的话,无疑会将蓝带公司推向深渊。

于是,蓝带公司开始谋划应对策略——开发一个新的品牌,并寻找厂家为其生产,以应对潜在的断货危机。这些想法确定之后,蓝带公司并没有向鬼冢公司摊牌,而是着手进行准备。

1971年,奈特从波特兰州立大学请来有过一面之缘的艺术学院学生卡洛琳·戴维森(Carolyn Davidson),希望她为蓝带公司设计一个新的可以代表公司的标志,以区别之前鬼冢公司的虎牌运动鞋的标志。戴维森为这一设计费了不少脑筋,她研究了其他品牌的标志,又专门跑到体育场上观察运动员的训练,一次她坐在跑道的一个角落里观察运动员训练,从当时的角度看到的跑道形状让她突发灵感设计了类似“√”的钩形标志。

卡洛琳·戴维森设计的Swoosh标志

这个标志刚刚设计出来时,蓝带公司的人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他们还是认为阿迪达斯的三道杠最好看。但是由于暂时想不出更好的创意,所以只好先接受这个设计,之后慢慢去适应它。在讨论为这个标志取什么名字的时候,正好有一位客户向蓝带公司订购一种叫做Swoosh Fibre的运动鞋。正当大家为想不出一个能熟记的名字而发愁的时候,Swoosh Fibre无疑如及时雨一样到来。“既然这个名字已经在顾客心中扎下了根,索性我们就以Swoosh作为这个标志的名字吧,正好嗖的一声也能恰当地对这个标志做出描述。”其中的一个人这样说,大家觉得很有道理,最后就这样定下了Swoosh这个名字。

Swoosh标志对耐克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样一个经典的设计当时只花了35美元。若干年之后,耐克为了感谢戴维森为公司设计的这一经典标志以及为公司做出的种种贡献,送给她一个镶有钻石及Swoosh标志的金指环、一张证书以及若干公司股票。

2.耐克鞋

在鞋的标志确定之后,蓝带公司想找一些可以为其生产鞋子的代工厂。于是,奈特再一次起身前往日本,只是这一次奈特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有了自己真正的事业——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和一个新的依靠——日商岩井公司。

到达日本后,奈特发现那些能够提供生产服务的小厂的产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而大一些的厂商比如日本橡胶公司虽然产品的质量可靠,但是有一个最低订货量的要求,奈特没有办法,只能让它们先生产1万双运动鞋。

此时还没必要与鬼冢彻底决裂,因此其余鞋子仍由鬼冢公司生产。与以往不同的是,奈特这次订购的虎牌运动鞋中大部分具有Swoosh标志。此外,蓝带公司还订购了当时比较流行的篮球鞋、摔跤鞋和网球鞋。

日本橡胶公司即将包装新鞋的那天晚上,伍德尔 给杰夫·约翰逊打电话说:“我们必须在明天早上之前给新鞋起个名字,因为需要一个名字来包装盒子。”其实,他们之前一直在讨论鞋子命名的问题,只是由于意见不统一始终没有将名字确定下来。奈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六度空间”,有人提议叫“孟加拉”,伍德尔说这个名字可以对鬼冢的“虎牌”进行报复。

约翰逊接到电话后开始苦苦思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他兴奋地从床上坐起大叫:“耐克”。原来约翰逊在梦中梦到了希腊胜利女神“耐克”,他想到耐克的潜在价值会有多么大,于是迫不及待地拨通了俄勒冈的电话,对伍德尔说新鞋的名字就叫“耐克”。此时的俄勒冈还是凌晨三四点,约翰逊的电话把伍德尔吵醒了,可是约翰逊顾不得这些,一直强调要用“耐克”作为鞋的名字。伍德尔没有更好的方案,只得将所有的提案整理后送到奈特那里。每个人都倾向于支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奈特也不例外,于是就顺便问了下六度空间的情况,伍德尔的回答是:“除了您,好像没有人对它感兴趣。”最终奈特只好从这些他并不十分喜欢的名字里选择了“耐克”。

就这样,在一步步的突发奇想与巧合之中,耐克鞋最终在1971年6月18日和顾客见面了。第一批鞋子开始在波特兰、卡尔弗城、尤金和纳蒂克四地销售。

扩展阅读

日商岩井

日商岩井的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日商公司和岩井商行,两家公司于1968年合并成为日商岩井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商社之一,在日本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日本对外贸易实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日商岩井在强化其在贸易、物流、资源开发、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传统作用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事业,发挥了其在商品开发、生产、流通一体化、通信网络化以及金融商品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日商岩井积极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建设发电设施,发展电力及电源开发事业,包括火电、水电及燃油发电等。除了参与公用发电事业,日商岩井还积极致力于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民间发电事业,即所谓的BOT、BOO和IPP。日商岩井积极发挥其作为综合商社所具备的多方面功能,包括提供设备、组织资金、投资、融资、协调、EPC合同承包等,采用各种合作方式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了更有竞争力,日商岩井的合作伙伴不局限于日本国内,日商岩井和欧美的电力设备厂商、咨询公司、工程公司等在世界各地一系列电力项目的合作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市场,日商岩井正在积极地为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445.htm.

1.2.3 旧伙伴分道扬镳

1.决裂

1971年动荡的美国经济使处于货源困境之中的蓝带公司步履维艰。7月份,西海岸码头和仓库工人的罢工持续了96天;随后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项旨在稳定美元的经济计划,该计划导致进口货物的附加税增加了10%,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蓝带公司的成本。

再加上鬼冢公司之前对蓝带公司的强势行为,蓝带公司的处境变得非常糟糕。奈特又一次飞往日本,但他此行的目的不是去和鬼冢八喜郎谈条件,而是寻找其他能够为蓝带生产耐克鞋的厂商。

为了保证在耐克鞋打开市场之前蓝带公司有稳定的货源,奈特拜访了鬼冢公司,他需要给鬼冢公司打一支稳定剂。鬼冢八喜郎此时并不清楚奈特此行的目的,还是迫不及待地询问奈特为什么不答应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奈特回应说:“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不适宜进行谈判,还是来年再说吧。”

之后鬼冢八喜郎又给奈特去信,说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名称可以叫做“虎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并提议在即将到来的芝加哥体育用品展销会上使用这个名字来代替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奈特没有直接拒绝,他只是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名字——体育用品百货店。

在这次展销会上,蓝带公司展出了日本橡胶公司生产的耐克鞋,经过约翰逊的极力推销,耐克鞋获得了比原来想象的多得多的订购量,这一数量足以引起消费者和其他运动鞋生产商的注意。

但是这个只有鬼冢公司不知道的秘密很快被揭穿,日本外贸组织——日本外贸振兴会(JETRO) 发现了蓝带的反常举动,本着维护日本公司利益的目的,它给鬼冢公司发去信件,询问鬼冢公司是否知道蓝带公司正在销售一种名为“耐克”的运动鞋。

鬼冢八喜郎接到信后很是诧异,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在和美国的其他销售商确认之后,鬼冢八喜郎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随后便派出公司的出口经理北见赴美国调查此事。

虽然奈特提前知道北见要来波特兰,也知道他肯定是就耐克鞋一事来的,所以提前吩咐在洛杉矶的代理商博克做好应对准备,但是从没有处理过此类事情的博克最终还是被北见抓住了蓝带销售耐克鞋的证据。确认蓝带公司确实有此举动的北见开始与虎牌的其他潜在销售商进行面谈,而蓝带从该年的5月份起再没有从鬼冢公司拿到一双虎牌鞋。

2.美国建厂

由于奈特在日本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商,所以在代工厂的选择上有些委曲求全,也没有太关心生产出来的鞋子质量怎么样。也许是因为操之过急,这批耐克鞋连运抵美国的时间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鞋子的质量了,这给以后的销售埋下了很大的隐患。顾客发现市场上新出现的耐克鞋质量并不可靠,因而很多顾客在蓝带公司的商店里表示想要原来的科尔特斯鞋。

此外,当时正值西岸码头工人罢工和日元升值,奈特打算在美国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这样一来有几点好处:第一,他们不会因为意外情况的出现而受日方合作伙伴日商岩井及日本橡胶公司的牵制;第二,他们可以在美国专心搞研发,并使新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三,可以避免在第三世界生产的鞋子被别人仿造的风险。

奈特和朋友查克·凯尔一起去东海岸了解购买一家大制鞋厂的可行性,凯尔当时已是蓝带公司的债权人,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洛杉矶律师。凯尔认为,要在罗得岛办个像样的制鞋厂,给人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因此他建议飞机要坐头等舱。可是一下飞机,事情就乱了起来,奈特试图用一张到期的信用卡支付汽车的租金,可租赁商将他们当成骗子,拒绝将汽车租给他们。狼狈的两个人与一位衣着随便但十分老练的经纪人谈判购买一家鞋厂,他们一方面开了个低价,另一方面却尽量设法与该经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他谈体育、谈滑雪,企图用融洽的关系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可想而知,生意谈崩了,谁也不愿意将厂子赊卖给既没有钱、言行又略显可疑的人。

首战受挫的奈特想到,可以去新罕布什尔州租一家鞋厂,因为那里的工会势力不大,而且还有税收上的优惠。1974年,奈特和约翰逊去了位于康科德的州经济发展局,并在一个名叫埃克赛特的小镇找到一家1972年被关闭的工厂,在那里租用了几个车间。房主说如果他们想扩大生产,还可以将其他空余的车间租给他们。在那里,奈特和约翰逊还去见了比尔·贾彼得罗,比尔是一位制鞋行家,一辈子都在做鞋。虽然他擅长做女式皮鞋的后跟和拷花男皮鞋,但当奈特拿着耐克鞋的样品问他能否做出来时,他端详了一会说:“没问题。”奈特决定让比尔负责召集工人、买设备、投入生产,因为他不只是一个老鞋匠,还非常了解工人,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奈特相信有他的帮助鞋厂的生产可能会比较顺利。

虽然约翰逊从来没有涉足过鞋的生产,但是奈特坚持让约翰逊留在埃克赛特负责管理这家工厂。约翰逊认为这件事情超出了他的能力,因而一直推脱,奈特却坚定地认为约翰逊最合适,因为谁来负责这件事都会遇到很多难题,而约翰逊最能克服难题、开创新局面,最后,奈特成功地说服了约翰逊。

当年9月份,埃克赛特的工厂生产出第一双科尔特斯鞋。

3.成为运动员战靴

1972年7月,带有华夫饼干鞋底的耐克鞋揭开了面纱。在尤金举办的田径赛上,耐克向参赛选手售卖新款运动鞋,同时将印有耐克标志的T恤分发给观众。在当天的比赛中,马拉松运动员杰夫·加洛韦(Jeff Galloway)穿着耐克鞋第一个冲过终点。

1973年,罗马尼亚网球超级巨星伊利耶·纳斯塔塞(Ilie Nastase) 与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签约,这是耐克的第一位签约运动员。

当时奈特委派杰夫·约翰逊去艾奥瓦州的得梅因找纳斯塔塞洽谈签约事宜,巧合的是他在运动场上发现了一位非常具有潜力的网球运动员吉米·康纳斯(Jimmy Connors)(曾是纳斯塔塞的双打搭档),于是约翰逊就询问奈特能否将两名运动员一起签下,但是奈特很少改变自己的决定,而且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他们不想多花一分冤枉钱。就这样,蓝带仅与纳斯塔塞签了约。

虽然从以后康纳斯取得的成就(在其运动生涯中共夺得109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至今无人超越)来看,奈特的这一决定会让他后悔不已,不过签约运动员为自己代言已经是蓝带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纳斯塔塞是蓝带的第一位签约运动员,标志着蓝带公司在明星营销战略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为耐克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有用的思路,最终明星营销战略成为耐克公司市场营销的核心战略之一。

史蒂夫·普雷方丹

1973年,美国纪录保持者史蒂夫·普雷方丹成为首位穿上耐克跑鞋的主要径赛运动员,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穿上耐克鞋。

普雷方丹生来就有长短脚问题,被医生力劝放弃田径竞赛的梦想。但普雷方丹靠着不懈的努力在高中毕业时获得了19项 全国高中田径比赛的冠军。时任俄勒冈大学田径队教练的鲍尔曼看出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劝说普雷方丹选择俄勒冈大学,并保证把他带成全世界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普雷方丹听从了鲍尔曼的建议,在俄勒冈大学就读的四年间,他从来没缺席过一次训练、一场比赛,并创下连赢21场比赛的惊人纪录。

普雷方丹本可以转为职业运动员赚大钱,但当时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AAU)规定只有业余运动员才能参加奥运会,把荣誉看得比金钱更重要的普雷方丹毅然固守着业余身份,靠学校发放的伙食券和每天3美元的伙食补助养活自己。但是,AAU的这种做法令本就反感官僚的普雷方丹更加明确地表示反感,他向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发起挑战,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AAU将业余运动员逼入困境。

之前普雷方丹穿的都是阿迪达斯的鞋子,并且得到阿迪达斯的奖金赞助用于维持训练,而奈特公开表示要给普雷方丹赞助5000美元以帮助他应对作为业余运动员的困窘。虽然普雷方丹应恩师鲍尔曼的邀请,成为耐克历史上第一个世界级代言人,但是这惹恼了运动员联盟及其他体育商人,他们要求普雷方丹脱下耐克装备并给他寄了警告函,不过这丝毫没有吓到他,因为他和奈特及鲍尔曼一样都非常鄙视运动员联盟的官僚们。普雷方丹将警告函扔到一边,依然身着耐克装备,这给耐克的员工增加了不少底气。

然而,不幸的事情降临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上。1975年5月30日,普雷方丹驾驶汽车失控,撞在路旁的一座岩墙上,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当时,他仍然是美国2000~10000米各项纪录的保持者,人们认为他将成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离去无疑给美国田径界、给耐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早期的耐克鞋设计中,普雷方丹从运动员的角度提出了不少建议,还将新设计出的跑鞋寄给其他运动员。由于普雷方丹的影响,耐克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知名度,可以说他是耐克走向世界的功臣。另一方面,普雷方丹敢于与官僚作斗争、坚持自我的性格对耐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一样的人物,耐克校园里专门设有一个史蒂夫·普雷方丹中心,里面有一尊真人大小的雕像,还有一封美国运动员联盟寄给普雷方丹的警告函。普雷方丹永争第一的精神及不屈的性格激励着耐克人。对许多田径迷来说,普雷方丹是伟大的运动员,而对耐克公司来说,他已经是一个精神符号。

随着耐克公司的发展,通过签约运动员来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扩大销售量成为耐克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相关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详细讲述。

扩展阅读

《永无止境》——一部纪念普雷方丹的电影
(背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美国的电影《阿普正传》及《永无止境》均是根据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长跑选手史蒂夫·普雷方丹的生平故事改编的。出生于1951年的史蒂夫·普雷方丹是在美国俄勒冈州长大的犹太人,从小受到同伴的欺辱,同时也练就了他的奔跑天赋,高中时代已初露锋芒。他在中长跑方面的卓越才华得到俄勒冈大学田径教练比尔·鲍尔曼的赏识,很快受邀进入该校学习。他纵横田径赛场,是当时体坛上最具光芒的明星,21岁那年(即1972年)代表美国参加慕尼黑奥运会,锋芒毕露,但因故错失夺金良机。好强的普雷方丹坚强地面对众人的质疑眼光,蓄势待发准备迎接下一届奥运会,他的目标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5000米中,每圈跑63秒,总计12分36秒跑完夺冠,但1975年的车祸使他英年早逝,年仅24岁。普雷方丹跑步的特点是总跑在第一名,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从倒数第4圈他便开始加速,虽然最后只获得第4名,但是表现很好。他在美国奥运选拔赛上的成绩比奥运金牌的成绩还快3秒。

根据这些传奇,罗勃·汤恩执导了《永无止境》,新生代演员比利克·鲁登饰演主角普雷方丹,老牌演员唐纳·苏德兰饰演他的教练,影坛巨星汤姆·克鲁斯担任本片的联合制作人,他曾考虑出演本片男主角,但由于年纪过大,最终没有出演。

在影片开头,普雷方丹因身材矮小在众多体育竞赛中备受冷落,为了逃避其他小孩的追打而练就一身长跑技能,在跑步运动里找回了自信。他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是5000米长跑纪录的保持者。

在慕尼黑奥运会比赛中,由于不接受鲍尔曼的建议,普雷方丹在最后冲刺中落至第4名。经过痛苦反思的普雷方丹决定东山再起,但不久车祸身亡,令人不胜唏嘘。

该片风格新颖独特,故事构思精巧脱俗,在悬念和激情的背后是每个角色内心的冲突和彼此之间的重重误解,由此带来的人物冲突及痛苦、挫败和折磨,令人物的内心层次增多。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相当成熟,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影片的深度。配角唐纳德·萨瑟兰因该片获得1999年金球奖最佳影片男配角提名。值得一提的是普雷方丹在电影里最经典的语录:我打败对手的秘密就是比所有人都能忍受痛苦。相信每个读完这句话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988390.htm.

1.2.4 慢跑狂潮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20世纪70年代末,蓝带公司发展迅猛,其销售额已经突破3亿美元,促使这段时间公司业绩大幅上涨的原因便是慢跑的兴起。

早在1962年,鲍尔曼教练前往新西兰参加朋友亚瑟·李迪亚德(新西兰运动员,后来成为田径教练)举办的跑步比赛 ,现在看该比赛类似于我们的全民长跑。当时鲍尔曼惊奇地发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很轻松地跑到他的前面,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赛后,他向当地人打听跑得快的“秘诀”。原来他们经常进行一种叫做“慢跑”的练习,这种运动不要求速度,因此跑起来非常轻松,但是这种运动很好地锻炼了耐力。鲍尔曼深受启发,回到俄勒冈后便将在新西兰的见闻经过改进加入弟子们的训练计划中。这一方法果然奏效,他的弟子们都有所受益,尤其是身体条件不是很好的运动员,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

实验的成功吸引许多媒体前来采访,《生活》杂志专门以鲍尔曼麾下通过慢跑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为题,录制了影片和访谈节目。之后鲍尔曼教练又和他人合著出版了《慢跑——老少皆宜的运动》一书,此书上市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

此后不久,鲍尔曼的学生弗兰克·肖特(Frank Shorter)在慕尼黑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于是在美国掀起一股长跑运动风潮。受到影响的民众纷纷加入到跑步大军中,自然增加了对运动鞋的需求。

巧合的是,鲍尔曼教练恰在此时发明了耐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夫饼干鞋底。这种鞋底的发明颇具传奇色彩,鲍尔曼教练始终关注运动鞋的改进,吃饭睡觉时都在想关于鞋子设计的问题。一天吃早饭时,他猛然间注意到太太用来烤华夫饼干的模子,这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将橡胶倒在模子上进行实验,制成了华夫外底。华夫外底上均匀分布着很多突起的橡胶钉,可以有效缓冲运动时的着地力,同时又能很好地起到摩擦的作用,增强鞋子的抓地力。华夫底至今仍是耐克的经典鞋底,并且演变出多种类型的鞋底。

华夫底投入市场后迅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耐克鞋销量开始大幅增长。对于当时人们对慢跑的狂热和耐克鞋受到的追捧,跑步大师乔治·希恩(George Sheehan)博士在他的畅销书里写道:“身体状况的改进和健康成为一个新宗教,而耐克就成为这个新宗教里可供选择的圣杯和玫瑰经。” j+fBDUYNGRrj0NIdIrK6UU+w7QRB6RQjZAmbfqpTtnvQh3rT2BM+A5Azm+eK0i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