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哈夫纳的《解读希特勒》为我们解答了许多有关希特勒的问题,但遗留下来的问题仍然不少,例如:为什么希特勒的历史观、世界观、对犹太人的看法、对一个现代民族的生存基础的认识是那样的极端、片面和落后?他为什么会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的政治角色看得那样不可替代?为什么要在被自己看成是短命的一生中实现“全部”政治计划?为什么在兼并了奥地利、获得了苏台德地区以后还要发动侵波战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在战胜法国以后还要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为什么如此欲壑难填?

哈夫纳的著作虽然没有回答所有问题,但对某些问题还是提供了许多启示。看来,希特勒的症结在于其早年的经历,而其早年辍学的负面影响极大。这不仅使他失去了继续学习系统知识的机会,也给他在职业与社会上的失败以及一路蛮干的行为模式埋下了伏笔。残缺不全与囫囵吞枣的自学知识,对犹太人的疯狂仇恨,构成了希特勒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要素。早期一事无成的失败经历,又使他产生了极大的权力、成就与价值饥饿。在个人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片空白的背景下,政治成为了他生活的替代品,也是他汲取自我价值感、成就感的唯一源泉。20世纪初蓬勃崛起的德意志帝国,成了他获得自豪感与价值感的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于使他“报国有门”,得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德国的战败又剥夺了这一难得的“幸福时刻”,所以,他决意要“再来一次”。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给他提供了可乘之机。德国内部以及国际力量的“配合”,让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成功。我们只要看一看他在其顶峰时期(1939年4月28日)的自我吹嘘就可以明白,当时的希特勒是如何陶醉在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之中:

我克服了德国的混乱,重建了秩序,大大提高了我们国民经济所有领域的生产……我成功地将那些让我们揪心的七百万失业者一个不剩地投入了有益的生产……我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而且在军事上武装了德意志民族,我还试图将那个在其448个条款中包含着对民族与人们最恶意的强奸的条约一页一页地撕毁。我让1919年那些被夺走的省份重新回归帝国,我把几百万从我们怀抱中夺走的、十分痛苦的德意志人重新召回了家乡,我重新统一了有着千年历史的德意志生存空间,我在做到所有这些的时候,尽量不流血,不给我的民族与其他民族带来战争的灾难。我在二十一年前还是一位我民族的无名工人与士兵,依靠我自己的力量做到了这些……

但他的成就与价值饥饿感,在一开始就已经发展到了贪得无厌的病态地步,它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领袖地位,以及一场战胜苏联的“生存空间战争”,才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他不可能在1938年10月或者1940年6月“见好就收”。这就决定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换句话说,就像一个饥饿者因不能停止进食而被“撑死”那样,希特勒是让他的个人成就与价值饥饿感给“撑死的”。他是“牛”死的。

只有到了最后,当希特勒下令将德国变为一片焦土,要以集体死刑来惩罚德意志民族的时候,他一生真正的追求才露出“庐山真面目”。他不是无条件地服务于德意志民族,而是把德意志民族看成实现本人世界观与成就和价值感的工具。原则上来说,这一工具也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民族。被许多人忽视的是,希特勒的世界观到了最后还是有所变化的。苏联战胜德国的事实,让他改变了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看法。他也不再把斯拉夫人看成是“劣等民族”了。相反,他“公正”地认为,德意志民族已经被证明为劣等民族,应该消亡,未来只属于“东方民族”,也就是他以前看不起的斯拉夫人。因他曾错误地认为,“东方大国行将倒塌”,他才发动了这场“生存空间战争”。现在,他看到自己错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也就是这一点思想上的“进步”。

对于他个人来说,他最在乎的个人价值此时无疑也降到了最低点。自杀也就理所当然了。希特勒自杀,不仅是为了逃脱惩罚,也不仅是因为他对自我最终得出了无价值的结论,而且还是他挽救其生命价值的最后举动。他怕在被活捉后受到嘲弄,或者在死后像墨索里尼那样被抛尸街头。更重要的是,他的世界观、政治纲领与个人能力神话都彻底破灭了。他如何面对德国人对他的质问?于是他“赖账溜了”,还捞了个“宁死不屈”的好名声。可以说,他的计划似乎得逞了。他确实给人类出了一道如何战胜他的幽灵的难题。而哈夫纳的《解读希特勒》,则是人类与希特勒幽灵交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个重大的胜利。 d4OmyQsch3t7CYVuXpeqotTg7zSH+/Ohk+Cv5IV1ySe5CJCrbh8dDxhCSl0+t5+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