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若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济体制转型为标志,新中国成立60余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上下30年”。回顾和分析这两个30年中国财政金融制度的变迁及其绩效,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不待言。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体制转型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财政金融体制变革“故事”和大量经典“事件”,亟须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这不仅是推动中国财政金融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

本书的任务显然不在系统梳理新中国财政金融变迁的历史,而是尝试性地选取60余年来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28个标志性事件(当然不只这些)进行刻画与解读。列入本书选择范围的“事件”必须体现为曾经在政策层和学术界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行话”,诸如“笼中虎”、“连裆裤”、“债转股”、“利改税”、“拨改贷”、“信贷包干”等。围绕上述“行话”的故事刻画和理论提炼皆可单独成文,拥有相对独立的故事逻辑和理论内涵,但“事件”之间则保持整体结构上的逻辑呼应,若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历史逻辑串联起来,则俨然是一部生动的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史。

本书对每一个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的解读力求追求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同时强调宏大背景与故事细节的结合。每个事件解读大致包括事件背景描述、事件故事原形刻画、事件制度含义以及理论发现等部分,力争得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财政金融新观点和新假说,进而推动中国财政金融理论新框架的构建。需要指出的是,对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是摆在中国财政金融理论界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书只是一次初步的理论尝试,粗浅错漏之处一定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学科发展与学术提升项目的一项阶段性成果。在项目研究与本书成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黄达教授、陈共教授、王传纶教授、周升业教授、安体富教授、袁振宇教授等学术前辈的教诲、指点与鼓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均年事已高仍不辞辛劳,几乎参加了项目研究与本书撰写过程的每一次研讨,他们的悉心指导与耳提面命以及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让参与本书撰写的全体中青年学者受益匪浅。此外,在2010年11月下旬专为本书定稿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教授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教授等都提出了高屋建瓴、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当然,本书可能存在的任何错漏理应由作者负责。 lORb68fOP2C8EQK8wBqNdabnvlzCJXBLKoatCJ41zDsEfeKfooW69ai7IlA940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