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体验3秒钟的美妙

德国生理学家贝贝尔在各种心理和生理试验的基础上,发觉人类具有神秘的3秒钟生命节律。脑的思维和言行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奇妙的 3秒钟生物节律现象,即人脑对外部世界的景象每隔 3秒钟就要重新调整一次。

例如,当火车在稳定行驶时,车轮与铁轨接合处的撞击节奏是平稳的,响声一样大。你若仔细去听,仿佛听到一种持续约3秒钟的不断重复的音乐节拍。这种现象被贝贝尔称之为“生活中的3秒钟节律”。为了验证此理论,贝贝尔对世界上14种语言的口语作录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谈话时约3秒钟就要停顿一次,朗读不同风格的诗篇亦不例外。经过仪器波形的鉴定,此节律固定不变,而且与呼吸无关。

这种3秒钟节律又受制于脑神经细胞的振动频率,一般为每秒 40赫兹。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都遵循3秒钟的节拍,正好和人的生物节拍相吻合,所以非常悦耳动听;人在讲话时每3秒钟有一个停顿,就比较容易听懂;交通指挥灯由黄变红时,有3秒钟间隙就足够让驾车人作出刹车反应。因此,了解3秒钟现象,对于合理开发人的潜能和思维有很大帮助——例如禅文化中的“参活头”,就是依循3秒钟效应的节奏来进行的。

时隔不久,德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史耐特在类似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发现。他认为,人类3秒钟生命节律不受民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的制约,是人类共同的基本特征之一。

有趣的是,电影拍摄中,每拍一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一般也接近3秒钟或其倍数。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揭示的事例也越来越多,比如在田径场上,裁判向选手发出“各就各位——预备”的号令,其持续时间也是3秒;对电视广告而言,画面持续3秒或其倍数,效果往往是最佳的。

关于3秒钟节律的神奇和美妙之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雕塑家罗丹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随时把我们的心从烦闷的情绪和沉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吧,去领略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但是用心就能体会到的美好,应该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体验。 zmb2sKQMkX1YJXAQdhDyJBlvCetIaCJZDvuGaw+6ChYYdNbPm3kcFPdxCra5Da4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