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泽厚哲学的当代意义

一、李泽厚哲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中,李泽厚在哲学、美学、思想史等多个领域引领了时代潮流,是那个时期公认的思想旗帜。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跨世纪的二十年,李泽厚的学术思想继续向纵深发展,他以一位思想家特有的哲学深度全方位地回应了世纪之交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思想迷茫、学术浮躁、文化鄙俗的后现代氛围中,李泽厚世纪之交二十年的思想贡献,更加值得关注。

为了理解李泽厚世纪之交思想贡献的价值和意义,有必要考察一下它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一)时代背景

世纪之交的时代特征是,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高科技竞争空前激烈,互联网颠覆地球时空,虚拟化改变传统生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类的生存处境呈现出新的状态。一方面是冷战体系瓦解,意识形态冲突淡化,另方面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文化冲突走上前台。全球化的逻辑一方面推进着一体化进程,使人类的经济甚至政治模式开始趋同,一方面遭遇着既有体制和民族主义的抵制。互联网造成了空前紧密的人际联系,共时性的交往使地球从时空上确实已浓缩成一个“地球村”,但价值观的短兵相接又造成族际、国际冲突的激化。人类普世价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张力与经济政治矛盾相互纠结,使现代人的生存直面而不相亲。如同杜维明教授指出的那样,“地球村不是真正的家,可是却真实地存在着。……地球村的到来,远远不能成为人们欢庆的理由”。

直面而不相亲是可怕的。它就像电梯间里的人际冷漠,互相对峙,它使仇恨随机而发,冲突更加频繁。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也带来冲突对抗的高效率。不仅可以普遍制造世界范围的经济繁荣,也可以迅即酿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高科技、现代文明可以全球化,禽流感、疯牛病也可以全球化。最近的例子就是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与全球化同步,高科技互联网制造的虚拟空间形成了新型的人际冷漠,考验着人类适应电子自动化时代的生存能力。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斯扎克的追问发人深省:互联网上的交往,和黄昏时分咖啡馆里的促膝长谈,哪一种方式更能有效地交流思想呢?

(二)学术背景

1 西方学术背景

西方哲学思潮进入现代,所谓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脉络都向传统哲学开火。历经现代到后现代近百年的颠覆和重构,无论“客体形而上学”还是“主体形而上学”都被消解。超越存在被逐出哲学视野,本质主义声名狼藉。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解构传统,到福柯喊出“人也死了”,解构现代,哲学解构走到尽头。福柯说:“人之终结就是哲学之开端,在我们今天,我们只有在由人的消失所产生的空当内才能思考。”

尽管福柯本意是要消解笛卡儿以来的所谓“主体形而上学”,其理论意义不容忽视,但是这种解构使哲学世界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人已无所依傍,更加彷徨。

从另一个维度看,(实际上)从罗素开始的“语言学转向”颠覆了“认识论转向”后,语言上升为本体,人更退居晦暗之中。哲学变成语言批判(前期维特根斯坦),成为逻辑学的一个部门(卡尔纳普)。分析哲学实际上是科学对哲学的胜利,技术窒息了哲学问题。海德格尔用诗性语言重构哲学的努力、富于智慧地揭示的“诗意的栖居”,尽管提供了人文主义的一丝暖意,但是“向死而生”的深渊总是充满悲情,令人不寒而栗。弗洛伊德另辟蹊径的心理哲学则将人彻底还原为动物。

李泽厚深刻而简练地解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几大走向,将它们形象地概括为:“动物的哲学”(文化解构哲学)、“机器的哲学”(语言哲学的技术主义)、“士兵的哲学”(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悲情)。

这几种哲学路向尽管都提供了新的思考视野,开掘了新的文化层面,回应了新的时代问题,是现代哲学富于智慧的发现和创获,但是都未能通向人生问题的解决。李泽厚指出:一切都被解构后,怎么办?一切都被解构了,人仍然得活下去。不管多么空虚、厌倦、郁闷、愤怒,不管多么荒谬、痛苦、不平、异化,除了极少数人自杀,绝大多数人都要活着。世界存在着,人活着,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前提,它超越任何逻辑,也超越任何语言,永远活鲜鲜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后现代的颠覆,必须重新审视和解答这个问题。

李泽厚就是从审视和解答这个问题出发,开始了他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哲学建构。

2 中国学术背景

从国内情势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中国的思想文化转入另外一种生态。一方面,由于邓小平南巡重申改革,经济改革得以延续,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以空前迅猛的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另方面,意识形态的反弹性限制,使得活跃于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戛然而止,很多学者转入了所谓的纯学术领域,这就是李泽厚指出的“思想淡出,学问凸显”。

然而,晚近的二十年绝不能说是一个学术繁荣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七大问题困扰着学界。

(1)包装学术

如今很多学术成果重包装,轻内涵,就像这些年来的月饼盒,制造着现代版的买椟还珠。具体表现就是大话多,口号多,旗帜多,热衷于标新立异,炫新弄奇,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而真正的学问恰好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泽厚同意将自己的美学思想冠以“实践美学”之名是十分晚近的事,经过了多年的艰苦研究。但紧接着就有“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超越雄心,跃然纸上,都想一夜成名。李泽厚提出“美是自由的形式”,高尔泰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都是自己理论逻辑的延伸,所谓“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于是有人就提出“美是自由的形象”,却根本没看到像样的论证。

(2)政治学术

过度政治化的要求、意识形态的枷锁使某些研究领域遭到遏制,禁区林立,阉割学术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扼杀了学术的客观性、彻底性,窒息了学术的创造力。例如建国以来某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至今仍为空白。

(3)商业学术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世俗化、市场化的巨大变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也相应地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晚近学界,思想固然淡出,学问也未凸显,拜金狂潮却席卷象牙塔。急功近利,浮躁钻营,投机取巧,追星媚俗。

(4)官僚学术

官本位君临学术,学者官僚化。学术资源分配依行政职务高低,不依学术水平高低、学术潜力大小,政治地位决定学术地位。

(5)项目学术

在“项目制”的笼罩下,学者围着项目也就是围着项目后面的金钱、职称、荣誉转,在它的规范中,学术灵魂——创造性的思维被无声无息地扼杀。固然有一批优秀学人在各个领域突破现体制的约束,体现出学术创新的精神,但是所获有限。与学术成就不成比例的是,学术工程越来越浩大,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暴发户式的挥霍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学术垃圾。项目学术违背学术规律,指标要求往往重量轻质,很多院校为了争取学科点从而争取更多的项目,不惜重金贿赂相关领导和专家,成了滋生学术腐败的温床。

(6)山头学术

很多学界中人热衷于拉帮结派、勾勾搭搭,充满门户之见,不讲学术公心,甚至学霸作风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7)腐败学术

信仰崩溃、精神危机、价值失范,思想文化界亦未能幸免,甚至遭到最可怕的侵蚀。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学术腐败。许多著名学者相继卷入剽窃丑闻,弄虚作假、剽窃抄袭、山寨学术。

学术独立无从谈起,学术评价严重扭曲,学术尊严荡然无存,学术底线遭到践踏。

如今的学界,使我想起了鲁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学界一点也不比政界干净。”

近年来看似热热闹闹的“国学热”,却正在吞噬着启蒙的成果,上有意识形态的政治性意图,下有市场炒作的江湖游戏,“国学”正蒙受着精神枷锁和敛财工具的双重羞辱,所谓的文化复兴,实则深藏着文化危机。

改革开放固然空前地激活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但是这个生命活力由于缺乏精神的导引和文化的依托,日益沦为动物性、机器化、拜金主义、现代犬儒主义,它们无不这样那样地扭曲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繁荣。

从国际国内交互影响的层面看,三十年改革开放培育的巨大市场前景,为中国在国际上重新定位。走进现代化的中国和走出现代化的西方在全球化的平台上犬牙交错,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互相渗透,互相扞格,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场面。

以思考和批判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关注、质疑世纪之交的文化走向。他们在新的时代开始了新的精神寻觅。在经济改革提供的新的社会基础上,学术事业如何发展?文化建设如何进行?价值取向如何确立?精神信仰如何形成?

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中国人,更困扰着知识分子。

李泽厚晚近二十年的文化思考,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中展开。如同康德承担近代启蒙潮流的哲学思考任务,海德格尔构织出一个现代异化社会的哲学图景,李泽厚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复杂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提供了哲学的视角、思想的范导。

如果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泽厚在严酷的苏式马克思主义(实则为列宁斯大林主义)的规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术的独立性,思想的创造性,以所谓“实践派”美学为那个时代提供了一道罕见的亮丽的学术风景;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思想解放的政治潮流提供的空间中,李泽厚以自己承续六十年代的学术创造精神,因应时代需要,引领时代潮流,以思想史的文化哲学阐释、以美学直到伦理学的颠覆性建构,以所谓“主体性实践哲学”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哲学武器;那么晚近二十年,李泽厚则在寓居海外的渊默中,进入人类视角,审视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在更深的层面上整合中西哲学,确立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哲学系统,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价值取向等人生根本问题,提供了中国式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解答,同时也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有广阔世界前景的方案。

李泽厚跨世纪思考的意义端在于此。他从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两个角度,担当着新的时代使命。

二、作为思想家的李泽厚

作为一位在很难出现思想家的时代出现的思想家,李泽厚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不管怎样评价李泽厚的学术贡献,他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思想峰巅。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学术,必须面对李泽厚,对他的研究可以成就一门学科。以下是我对李泽厚学术架构的粗浅勾勒:

(一)轴心: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历史的实践和实践的历史)

(二)三大系统:思想史、美学、哲学

或两大系统:哲学(美学、文化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史(古代、近代、现代)

(三)基本范畴和概念:

1 哲学:

(1)情本体(核心)(关于本体:工具本体、心理本体、度本体)

(2)积淀(理论秘密)

(3)实用理性

(4)乐感文化

(5)三句教(经验变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

(6)历史主义和道德主义(伦理主义)

(7)度的智慧

(8)内在自然人化和外在自然人化

(9)人的自然化

(10)宗教道德和社会道德(私德和公德)

(11)天人新义

(12)现代哲学的梳理(动物哲学、机器哲学、士兵哲学)

(13)人与宇宙协同共在

(14)理性的神秘

(15)二次文艺复兴、审美形上学(神学)——以美育代宗教、人类文化前景

(16)世界视野、中国眼光

2 思想史:

(1)文化哲学的范导(古代、近代、现代)

(2)巫史传统

(3)诸子论

(4)中国智慧(血缘根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天人合一)

(5)史论合一

(6)专业思想史上升为文化哲学

(7)从海德格尔回到孔子(“未知死,焉知生”到“未知生,焉知死”)

三、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李泽厚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李泽厚,继承了先儒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密切关注中国改革进程,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视野切入中国现实问题,对几乎所有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都从一个思想家的角度提出了独到看法。李泽厚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贡献,关乎当代中国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学术价值。下面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李泽厚提出的重大而独到的观点:

1 中国改革四顺序说(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社会平等、民主政治)

2 对自由主义、新左派、文化保守主义的评价(联系中国当代社会)

3 告别革命

4 启蒙与救亡(今日中国,启蒙就是救亡)

5 西体中用

6 对“国学热”的批评(启蒙未竟,蒙启开始)

四、李泽厚哲学的创造性和多重意义

李泽厚是当代中国大陆最富于原创性的思想家。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局限(如严复所谓“中人夸多识而西人重新知”)、现代意识形态的约束(思想统治、学术文化定于一尊,苏式马克思主义或曰列宁斯大林主义的强制性规范),李泽厚的原创性学术建构在思维模式和学术文化两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都值得深入研究。

李泽厚的个人学术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 50—60年代(苏式马克思主义框架和问题意识中的理论创造)

2 80年代(引领思想解放潮流)

3 90—10年代(世界视野,中国眼光)

李泽厚个人学术史的三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三个阶段的学术历程有一以贯之的创造精神,又有因应不同时期问题的关注重点、理论风格、学术建构,从思想学术文化的角度鲜明而深刻地回应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变迁。研究李泽厚,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的增强,我们更担负着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责任。泱泱文明古国的文化资源如何为人类造福,已经成了一个时代课题。中国学人理应焕发出更大的创造性,表现出更大的智慧、远见,这需要学者个人努力,也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提供自由独立的学术空间,公正科学的学术评价。八十二岁的李泽厚师“不知老之将至”,辛勤耕耘,率先垂范,为中国智慧赢得了世界声誉,为人类未来提供了一位中国哲人的启示。

这部《李泽厚思想评析》,选自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李泽厚学术思想的研究评论,相信对于希望了解、研究李泽厚思想的同仁会有启发。

借这篇小序向我的学生高明先生致谢,他为此书的编辑出版也付出了辛勤劳动。

赵士林

2012年8月于魏公村 A3MnktyqyokHkpmrKwqIxtO4depXY/d9WAR8JxeDPY8l79s/3KIyg4k+le0NgE0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