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于是,即使在孤立的诗歌形象的层面上,在表达的唯一生成过程即诗句中,现象学的回响都能够出现;并且在它的极端简单性中赋予我们对语言的掌握。在此我们所面对的是镜像意识(conscience miroitante)的微小现象。诗歌形象是最少有成因的心理事件。在可感实在的范围内为它寻找合法化,以及确定它在诗歌写作中的位置和角色,这只是两个次要的任务。在关于诗歌想象力的第一步现象学探索中,孤立的形象,发展这一形象的句子,诗歌形象闪耀其中的诗句甚或诗节,一起组成了一个个语言空间,它们应该是场所分析(topo-analyse)的研究对象。正是以这种方式,蓬塔利斯(J. B. Pontalis)向我们展示,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 就像是“语词长廊中的孤独勘探者”(第932页)。 蓬塔利斯非常恰当地指明,这个空间是由生命经历的语词所具有的单纯冲动穿越并编织而成的。概念语言的原子论要求固定的原因,聚集的力量。然而诗句总是运动的,形象在诗句的行列中流动,它激发想象力,仿佛想象力创造出一根神经纤维。蓬塔利斯补充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可以作为表达现象学的明确索引来牢记:“说话的主体是整个主体。”在我们看来,说话的主体在诗歌形象中是完整无缺的,这不再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这一主体不是毫无保留地给出自己,就不能进入形象的诗意空间。很清楚,诗歌形象带有生命经历的语言所具有的最单纯的经验之一。如果人们把它当作意识的起源,就像我们所建议的那样,那么它就一定属于现象学的范围。

同样,如果必须指定一个现象学“流派”,那么毫无疑问,正是从诗歌现象那里,我们找到了最清晰的、基础的教导。在一本新近出版的书中,范·登·伯格(J. H. Van Den Berg)写道:“诗人和画家是天生的现象学家。” 当我们注意到事物在对我们“说话”,并且如果我们赋予这一语言充分的价值,我们就和事物有了某种联系,范·登·伯格还补充说:“我们持续地经历着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反思所不可能解决的。”有了这位博学的荷兰现象学家的话,哲学家在研究言说的存在时将会深受鼓舞。 C2f7/uWmT7ChETqdTXgFKWuJMO5sSOn96N2O+sKxOj8cqsB8jZJPLaPtA6O9xE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