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哲学家,如果他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形成的,并且曾一度如此坚定不移地追随主动的理性主义,即当代科学中日益兴盛的那种理性主义,那么当他想要研究诗歌想象力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时,就必须忘掉他的知识,摆脱他所有的哲学研究习惯。在此,教育背景变得无关紧要;在推理和建构思想上所花费的日积月累的努力也是收效甚微。他应该做的是到场,在形象出现的那一刻来到形象面前:如果说有一种诗的哲学,这种哲学必须诞生又再生于关键诗句出现之际,对独特形象的彻底认同之中,更确切地说,对形象新颖性的忘我陶醉之中。诗歌形象是心理现象中突然出现的异常,在种种附属的心理学因果性中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一种异常。同样也没有任何普遍并且融贯的理论能够充当诗的哲学的基础。原则的概念或“基础”的概念在这里可能是破坏性的。它妨碍了最重要的现实,即诗最重要的心理上的新颖性。那种在长期形成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哲学思考会要求把新观念纳入已经过检验的观念体系中去,即使那个新观念会迫使整个观念体系发生深刻的重组,就像当代科学中的所有革命一样。与此相反,诗的哲学必须承认,诗歌创作行为没有过去,至少没有紧密相连的过去可以让人追踪它酝酿和完成的过程。

下面我将要提到新颖的诗歌形象和沉睡在无意识深处的原型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必须说明这个关系严格说来不是因果关系。诗歌形象不依靠推动。它不是过去的回声。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形象的突然巨响,遥远的过去才传来回声,而我们并不能看到这些回声将在多远的地方反射和消失。诗歌形象在其新颖性和主动性中具有一种特有的存在,一种特有的活力。它属于一种直接的存在论( ontologie directe )。我要研究的正是这样一种存在论。

因此,往往正是和因果性相反,在闵可夫斯基(Minkowski) 细心研究过的回响( retentissement )之中,可以认为我们找到了诗歌形象的真正存在形式。在这回响之中,诗歌形象将获得一种存在的音色。诗人在存在的门槛处言说。为了确定一个形象的存在,我们必须以闵可夫斯基现象学的方式,去考察它的回响。

声称诗歌形象不受因果性的支配,这无疑是一个严肃的宣告。可是,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所提出的原因从来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新形象所具有的确实出人意料的特征,也不能解释新形象在另一个处于其产生过程之外的灵魂中所激起的认同。诗人并没有为我提供他的形象的过去,然而他的形象却立刻在我心里生了根。奇特形象的可交流性是一个具有重要存在论意义的事实。稍后我们将探讨这种由一些短暂的、独特的、主动的行为所构成的共同体。形象引发一些东西,但这只是在事后,形象并不是引发过程本身的现象。当然,我们能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确定一个诗人的性格,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诗人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所必然经受过的压力的程度,特别是压抑的程度。但是诗歌创作行为、突然产生的形象、在想象力中存在的爆发,都不是这类研究力所能及的。为了从哲学上阐明诗歌形象这一问题,必须远离这种研究,来到想象力的现象学。我们把想象力的现象学理解为对诗歌形象这一现象的研究:当形象在意识中浮现,作为心灵、灵魂、人的存在的直接产物,在它的现实性中被把握。 L+2dSS/PkVA0pFiXroiI+RirdU082WpKqBXPq0nrzGPU0KhaBTGjgpvsZ+hX0I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